《理想年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理想年代- 第2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说完后悔了,大帅可有个绰号叫“李疯子”!

“咳咳……我来说两句行不行……不一定对……”刘歆生老爷子不紧不慢地清了清嗓子。这次会议,也把熟悉汉口当前形式,从黄鹤楼初遇就一直支持他的刘歆生请来了。

“嗨,刘老大哥你就快点说吧。”金兆龙一脸的受不了。

“关于这个原因,其实说穿了,就是‘名利’在作祟,荣名厚利,世所同竞,而昔贤谓:求之既不可得,却之亦不可免。”刘歆生笑了:“我在这名利场打滚这么多年,早看清楚了。就连号称文明世界的洋人,西方先进的制度法律,追求的也就是名利二字。或许你们之间存在主义之争有,但是革命党人也是人啊!就连我们这些人看得出来,同盟会的人对于洋人的制度非常推崇。”

“从孙大炮的一群日本追随者和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他们是典型的‘崇洋媚外’一派。”宋缺坐在旁边咧着大嘴说道。

“刘老继续说,详细一点。”李大帅让管家小妹帮他点了一支雪茄,送到嘴里。

“你们少抽一点。”一屋子的乌烟瘴气,梅迪几乎被呛的眼泪都流了出来。

“同盟会是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第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党。在孙中山的旗帜下,同盟会聚集了全国各地革命积极分子的精粹,这实际上是当时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大联合。其历史意义之大,我已经不需要多说。”刘歆生冷笑了一下说道:“更何况,而且同盟会一直领导着全国的革命风潮,而且拥有着全国罕有的号召力,显赫的名望和声势,还在全国热血青年中拥有了一大批杰出的追随者,这是什么概念?”

“不就是中国最具实力的革命政党。”周吾不屑的说道。

“更何况经过多年打拼以后,同盟会已经接近了成功的边缘。据我看,如果不出意外,武昌首义,本来应该由同盟会的人来领导。”刘歆生说道。

“中部同盟会成立之后,他们就一直谋划在武昌,长沙两地发动举义。并定下长沙举义,则武昌相应,武昌举义,就长沙响应。谁知道计划一变再变,至计划泄露,瑞澄大肆授捕党人,党人仓促举义的时候,武昌一个有声望的同盟会人物都不在!”李西屏冷笑道。

“真羡慕你们,参与了武昌首义的那个血与火的夜晚啊……”闲下来的管家小妹把冰冷的小手抄在裤兜里,甩了甩自己的马尾便,轻轻叹息了一声。

“西屏,你说的不错,同盟会多年以来一直努力革命……敬仰和欢呼,不说中国,就连洋人也知道,这个同盟会可是中国革命党!这是一个什么名气?”刘歆生咧嘴一笑,露出了一口残缺不全的牙齿,有点破坏他儒雅的形象。

“可是就在同盟会被千万人期望着的时候,凭空出现了一个年轻的革命党人,才华横溢,在武昌群龙无首的时候,临危受命,一肩把革命大旗抗起,还带领着仓促举义的士兵成功占领武昌。更何况那位革命党人,居然还是一口气光复武汉三镇!还将湖北第一名将张彪彻底击败,一举将汉口租界收复,敢和洋大人叫板的大英雄!这位大英雄还黄兴,黎元洪接连大败,阳夏相继失守,革命道路山穷水尽的时候,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呐喊!在绝境中发起反击,冯国璋,段祺瑞,北洋三杰有两位已经折在大帅手里……”管家小妹与其无比夸张,越说越来劲了,被李大帅不耐烦地打断了。

“我就是这个意思。同盟会虽然被全国仰望,也曾在中国多处组织起义,试图推翻清政府,但都没有成功。你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子,突然干出这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干出他们十几年也没能干出的大事,你这不是在抽他们的脸吗?就说你这次干翻北洋军,就等于在抽北洋败将黄兴,还有一心求和的同盟会、立宪会大佬们的脸。你的功劳越大,抽的越响。”刘歆生笑了:“这个时候其实你自己明白。我地李大帅,你只不过一直不愿意承认自己有这么厉害罢了。”

“是啊,现在想想,好像我立的功劳是比同盟会几十年的努力要牛比多了。”李想想一想也是,忍不住苦笑了。

第二百四十四章 功高惹是非(二)

“问题就出在这里。你地功劳已经如此之高,说是民国第一功也豪不夸张。现在你的实力强大的挫败北洋军,更是夸张到了极点。你又是个出名的桀傲不驯,我要是同盟会那些大人物,我也不放心你,你们名为革命同志,其实很多人连面也没见过,谈不上什么感情,你说他们拉拢过你,你却鬼使神差地拒绝了,我说……你是不是看不上同盟会,一早就打算单干……在武汉三镇流传的菩萨蛮·黄鹤楼小词是你那个时候写的吧?谁都看得出来,你的牢骚很大呀!而且声势浩大震动满廷的萍浏醴举义,竟然如你诗词里预言的那样失败了。你在黄鹤楼拒绝他们的招揽,是不是就是因为看得注定的失败?不过在当时的他们看来,你有谈生怕死的嫌疑。他们会对你这样的乌鸦嘴,谈生怕死的家伙有好感才怪……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你最后一句诗词气势不凡,同时也把你的野心暴露无疑。他们会对你这样有野心的家伙有好感?”管家小妹站在李大帅身后笑着推了推他。

“梅迪你去死,我拒绝同盟会可不是为了这个原因。”李想扁了扁嘴,面对一群人的环视,他最后还是说道,“是他们不尊重我的意见好不好,都说是革命理念存在分歧。那时候的我,只是个无足轻重的人物,参加萍浏醴举义,起不了任何的影响力,只有去光荣牺牲的份!那时候明知道无力改变的结局,就是孙中山先生来拉拢我,我也是必然拒绝,最多我只能保证参加同盟会但不参加萍浏醴举义,或者成为同盟会员由我全权指挥萍浏醴举义。”

“其实按照你的能力,萍浏醴举义由你指挥,也许革命五年前就已经成功了。”刘歆生想想也有点气愤,为了那一次举义,他差点破产,最后还是依靠李想出的奇思妙想的生发渠道,挽救他濒临破产的生意,更是一越而成汉口首富。“一个同盟会罢了,有什么啊……”

“我们的金鹰突击队都称您为‘李武穆!’‘我们的小武穆李大帅!’相信现在全中国已经在盛传着你击败北洋军的英姿了。”宋缺夹着手指粗的雪茄,微笑着对李大帅点了点头:“我为拥有您这样地统帅感到由衷的骄傲,和您一起冲锋战斗过的金鹰突击队战士将会为此终生感到骄傲!您让我想起了我们中华民族最伟大的英雄岳飞岳武穆!”

“废话!”几个革命军头头也嚷嚷起来,立刻忙着表忠心:“这样的猛男谁不崇拜?!”

“这些都是事实,不过唯一不肯承认地就是同盟会的大人物们罢了,他们一旦承认了这个事实,自己就完全被你比下去了,所以他绝对不会承认。接下来的宣传战,他们也许更多的人宁愿去段祺瑞一面之词,也不会相信你。这就是政治!至于成为盟友和朋友,只怕他们领悟的时候已经有点迟了,因为僵局已经铸就了。同盟会来汉口夺权的事情,必定会成为你们各自心理的心结,裂痕一旦有了,只会越来越多。这同样是政治!政治,就要用最恶毒的心思去揣测对手!其实,我见到黄兴,他还是很欣赏你,这一点我看得出来,他还是很有革命家气度的。如果你同盟会的成员,大帅,你就没有这么多的麻烦了!”刘歆生哈哈大笑。

“是宋教仁拒绝了我入会,说我思想觉悟有偏差。”李想郁闷的说道。

刘歆生摇摇头:“要怪就怪你自己当初干嘛拒绝的那么彻底,倘若你的傲气收敛那么一点,你不先拒绝他,他也不会后来拒绝你!”

“同盟会虽然被全国仰望,除了比咱们多在中国组织几次起义,试图推翻清政府,但都没有成功。其他的地方,同盟会坐飞艇也比不上你。偏偏是成功者的历史,不以成败论英雄,只是对失败者的安慰。等把汉口租界收回来,更会让你成为李武穆!”管家小妹满眼桃花的帮李大帅翻了翻领口。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刘歆生说道,“大帅已经是在风口浪尖,这时候该收敛就收敛。和北洋的宣传战,我觉得该放下,专心来搞武汉的建设!南北和议谈出个什么结果,咱们也不要管,咱们做咱们的山大王!”

李想和曾高无声的交换个眼神,连刘歆生都这样想,可见小农意识在革命军中的势力有多大。

李想拿着雪茄在烟灰缸上轻轻的敲击:“如果只是顾念自己小集体的利益,我还配做‘李武穆’吗?”

“怎么干?唐绍仪的北方议和使团已经到了申江,廖宇春几个偷偷摸摸的也乘坐美利坚轮船去了。咱们无力阻止南北和议的进程。”曾高说道,“难道我们要撇开南京临时政府单干?挥军北伐?”

“干!要干就干大一点!”李大帅鼻孔狠狠的喷出两团烟雾,像只发怒的恶龙。“吕中秋,金兆龙,你们帮我找齐人马,把北边来的两波人马全给咔嚓了。我看他们和谁议和去!”

“大帅是说气话吧?”梅迪问道,“这事被捅出来,你李武穆的英雄形象全毁了。报纸上都说了,唐绍仪南下议和,带着共和的诚意,就是不忍心汉人国人骨肉相残。”

“有这事儿?”李大帅嘀咕了一句。

“大帅对议和使团的情报还稀里糊涂,你们就汇报一下吧。”梅迪指了指吕中秋和金兆龙。

“可不可以不要指着我,我的情报网是发展哥老会组建的,是向西发展,上海那边的工作,有吕中秋在负责。”金兆龙苦着脸问道。

“吕中秋,把你知道的说说?”刘歆生笑了。

李大帅看了看吕中秋,他点点头,说道:“唐绍仪议会使团既到上海,就由沪军都督府招待,接到新开张的沧洲饭店下榻,那是都督府指定的北方议和代表招待所,里面的设备富丽堂皇,主人是粤人刘学询。”

“刘学询又是谁?”李大帅问道,有抠鼻屎的冲动。

“我知道。”刘歆生怪笑道:“他是个进士,一个著名的刀笔吏,曾任西太后遣赴日本逮捕康有为的秘使。”

“在招待所任事的招待人员中熟人很多,不少是由北京派去的,有几位是军咨府的同僚,如二厅科员何亚农,四厅科长吴荣鬯(震修),四厅科员、当时任沪军都督府参谋处长的黄郛(膺白),都很熟识。”吕中秋继续说道,看来他调查的非常仔细,“他们暗地告诉北方代表冯耿光:此地虽由都督府接待,但因地处公共租界,都督府无法派人保护,因此有很多不便,原来每日按照规定须稽查各房间的商旅,盘查来访的宾客,井对来往信简也要进行检查。至今虽然专作招待代表的处所,但仍旧必须按照规定办理,毫不假借。你若不愿受此拘束,何不搬往别处暂住,乐得找些便利。冯耿光就约同章宗祥(仲和)、张国淦(乾若)、陈金涛(澜生)等共同搬到二摆渡桥礼查饭店去住。”

“唐绍仪总代表办事处借寓戈登路英国传教士李德利公馆。李住的是一幢红砖洋房,周围都是菜田,所以附近常有一两个巡捕巡逻,因那个所在很空旷,隔开不少菜田才有一幢洋房。听说李是个老中国通,先到中国传教,并且做过英商卜内门洋碱公司代理人,就是开发直隶省北戴河和河南省鸡公山两个避暑地区的那个外国人。他是一向交结中国官场的,和唐早就熟识,这次唐南来,他就请唐住到他的家里。”

说到这里,吕中秋突然嘿嘿的奸笑:“北方很多代表在上海被吓唬的不轻,有人硬说北方代表都是宗社党,不要轻易放过他们。代表们怕事,就纷纷躲避了。其后不到两三天就接连出了些事。起先是顾鳌就被他们拘禁起来。顾出事后,杨度一面请巡捕房对他予以人身自由的保护,一面自己也躲起来了。又有人恫吓副总代表杨士琦,要剪他的辫子,因此杨赶紧走避到亲戚家去,不仅不敢出屋,以后简直就没露过面。其余的分代表,也有打电报向北京暗通消息、问讯的,也有私自溜出上海的。由于代表们这样自由四散躲避,所以见面的机会很少,到了上海以后,他们就没聚会过一次,因此如今究竟有多少代表留在上海,也就不得其详了。我现在还知道的,只有冯耿光常同张国淦或章宗祥步行到唐绍仪处谈谈,打听些消息,差不多天天去。”

刘歆生点点头:“南方代表确定了吗?”

“已经派定伍廷芳为总代表,参赞五位,汪兆铭也是其中之一。议会的场所确定在上海英租界大马路市政厅,一栋红砖大楼,并因南方参赞只有四人到沪,所以也只邀北方代表四人参加。”

李想突然感叹一声:“国人性格太柔弱,一场革命都干不彻底……”

冯小戥放下记录会议的笔说:“也不能说这段时间其他民党军对无所作为,江浙联军拿下南京城,轰动效果不下武昌首义,也足以证明国人并不柔弱。只是黄兴去迟了一步,这么大的功勋跟同盟会又擦肩而过。但是江苏一省三督,南京城也好一阵混乱。国人的热血,就是在这些上层的犹豫,争斗当中冷却。所以像湖北革命军这样在如此长的战线上,在如此长的时间里,进行连续不断的主动进攻,予北洋军以重创,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却是其他民党军队所不能比拟的。”

第二百四十五章 功高惹是非(三)

“再说,得到外国列强全力支持的北洋军阀首脑袁世凯,一面从清朝政府接管政府权力,一面伪称他自己赞成共和,同时派遣军队南下,要求在南京成立的临时革命政府把权力让给他,以便实现所谓南北之间的‘和平’。所谓的‘南北议和’如果按照袁世凯的条件完成了,那么这场辛亥大革命也就失败了。或许,在客观方面固然是由于帝国主义和中国的反动势力的力量还很强大;但更重要的是由于,在主观方面,即在同盟会领导的革命力量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也可以说是不可克服的弱点!领导辛亥革命的同盟会,实际上是各种不同倾向的分子的联盟。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一部分人是代表了暴力革命倾向的,是武装革命派。但即使是他们,也没有绝对的力量领导中国革命达到真正的胜利,并没有明确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