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年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理想年代- 第2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由此可见,张骞等人并不反对举借外债,利用外资,关键在于要具备相应的条件和使用要得当,这有其合理性,但是洋人对虚弱的中国从来都不讲理!

洋人也只有凶名传世的李大帅才会讲理。想通了这一节,李平书揉着酸痛的脖子说道:“我一定会说服各位议董和议员、会员,促成两湖财团和江浙财团的合并!”

李大帅看到旁边黄金荣欲言又止的样子,他又笑了笑,道:“黄老板,‘三件套’已经过时,你要信得过我指点的明路,咱们就好好的合作。”

李大帅不忘对其黄金荣循循善诱道,至于上海滩地下皇帝肯不肯,那是另外一件事了,勾搭上李平书之后,李大帅对黄金荣一点都不介意了。

这些天上砸馅饼得好事,显然让黄金荣到现在还有点晕,坐下来抽了半天烟还是有点精神恍惚。

“为什么联合江浙财团?”水仙有点奇怪地问李大帅。“我相信即使没有江浙财团的参与,两湖财团同样会成为中国第一财团,甚至亚洲第一财团!”

“中国要振兴实业,内而建立独立的民族工业体系,外而抵制帝国主义经济侵略,达到国富民强的目标。两湖财团毕竟局限于两湖之地,而举募公债不能超过两湖民众应募力之上,否则将引起两湖经济的疲弊。在我看来国民每年所得的资本,首先必须保证生产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只有暂时不投入再生产过程的闲置资金即所谓游资,国家才能利用公债来加以吸收,不然的话,就将妨碍国民经济的发展。其实江浙财团有大量的闲置资金,东南财富几乎全在他们掌握,江浙财团手里那么多的闲置资源,既然是资源,为什么不利用起来,让汉口成为中国内陆最耀眼的明珠呢?将来汉口的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太多,首先,粮棉是人民的生计之根本,且棉花又是工业之重要原料。因而,大力发展粮棉、蚕桑、茶林业是关系到实业发展之根本。在发展农业的同时,亦要发展资本主义的大农业生产,改革那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鼓励垦荒拓荒,兴办资本主义大农场,采用先进的生产种植技术,运用机械化耕作,引进科学的管理办法等等……目前国计民生最急需的轻工加工业,如纺织、缫丝、制糖、卷烟、面粉加工、榨油、造纸、印刷、制陶业等都应大力发展,充分利用我国物产丰富、市场广大等有利条件,把西方列强输入的日用品和轻工产品赶出市场……这些投资全由两湖财团负责,可能吗?”李大帅哈哈大笑。

“大帅高见!”好多马屁犹如黄河水泛滥,一发不可收拾了。

我也就是剽窃一下先贤们的想法罢了,李大帅一阵奸笑。

“上海商务总会还没有正式同意,你不怕得意太早了?”水仙越是看不惯李大帅得意忘形的样子。

“同意!”李平书赶紧接口,“我一定会让他们同意的!”

水仙眨着一双妙目,气得无语。

第二百八十二章 魔鬼的诱惑(二)

休息室外面响起一阵凌乱轻盈的脚步,接着休息室的门再次打开,一个穿着偏襟小棉袄的娇俏小姑娘像春风一样轻盈地闯了进来。

“徽音,慢点儿!别磕着碰着儿!”

几个一个清柔的小女声在后面追着她喊,随着后就见三个年龄稍长的小女孩带着个四、五岁大小的女孩叽叽喳喳的走进来,瞧见那个偏襟小棉袄的女孩,她们不禁喜出望外地迎上前来。刚刚走出几步,年龄稍长的女孩们顾盼之间立刻发现休息室怪异的氛围,省起自己身份,出于矜持,只好又停了下来不停的回顾身后,应该是在等她们后面的来人。

叫徽音的小女孩朦胧的眼光左顾右盼,好像认出李平书,走过来礼貌的说道:“李叔叔好。”

李想一瞧这冒冒失失闯进来的小女孩儿一阵风似的跑步小脸通红的,漂亮瓷娃娃似的。她的名字叫徽音?这个名字实在是耳熟的很。

李平书对这个调皮活泼的小女孩倒很喜欢,见她气得呼呼直喘,忙站起来呵呵笑道:“原来是林家的大小姐。来来,坐下喘口气,瞧你累的。你父亲呢?”

“还在后面哩,”她嘟着小嘴儿,气喘嘘嘘地走过去一屁股坐在李大帅对面的位子上,又朝门口的姐姐妹妹们招呼道:“你们都过来嘛。”

水仙似乎也非常喜欢这个漂亮的小女孩,喜悦地吟哦着《诗经·大雅》中的诗句:“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这是我祖父给我取的名字。”徽音小妹妹笑起来颊上有两个深深的酒窝。“姐姐,你真漂亮,就像是画里面的人儿。”

水仙笑的更迷人了。

林徽音这个名字就像附着魔鬼的诱惑,李大帅忍不住恶狠狠的盯着她看来好一会,几乎让别人以为他有某些邪恶嗜好。就是眼前这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孩,长成民国第一美女,多少民国传奇人物拜倒她石榴裙下,有人为她终身不娶,有人为她妻离子散,有人恨她入骨,也有人为她坠机身亡……

这时候休息室门口等待的女孩们终于等来她们要等的人,一个躯干短小,而英发之慨呈于眉宇。貌癯而气腴,美髯飘动,益形其精神之健旺,倜傥之中年男人走进来。

“宗孟,快过来。”李平书起身立刻给李大帅介绍,“这位是闻名天下的鄂军大元帅李想。”

林长民立刻整理一下衣冠,想不到抽空陪女儿和外甥女来礼查饭店看个电影,却碰上最近风头最劲的李疯子。无论是在这场辛亥风雨中闯出的盖世功勋,还是和他老友汤化龙女儿的八卦,都成为街头巷尾争相传诵的传奇。

林长民仔细打量这为年轻的过分的李大帅,他相貌清秀如烟柳,只有那眼神偶而露出一丝如神威的凶光,张扬他传世的凶名。

李想特谦逊的笑笑道:“虚名对我来说都是浮云。”

李想这话假的连小孩子都听出来了,林徽音小鼻子可爱的皱起来,对着他直哼哼。水仙简直爱死她了,搂着她狠狠的亲上一口。

李平书又说道:“林长民兄乃光绪廿三年的秀才。后两度赴东洋留学,最终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林长民得中外文化涵养,且广结政界名流,所交如日本的犬养毅、尾崎行雄,中国的张謇、岑春煊、汤化龙、宋教仁等,均政坛显要。去年他与同学刘崇佑在家乡福建创办了福州私立法政学堂,担任校长。”

如今介绍林长民,往往说成“林徽因的父亲”,而当年提到林徽因,则要说成“林长民女儿”。在清末民初,林长民委实是叱咤风云的倜傥之士。

“林长民?”李想发散联想,好奇的问道,“以《与妻书》凛然殉道的林觉民,与林觉民一起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尹民,与你什么关系?”

“是堂兄弟。”林长民骄傲的说道,他虽然他和汤化龙一样是个立宪会的名人,但是现在革命了,他恨不得所有人都知道他有两个革命名人做兄弟。

李平书笑着说道:“武昌起义爆发。林长民把法政学堂交给别人管理,他奔走于上海、南京、北京等地,到处宣传革命。”

李大帅萧然起敬,敬的就是他两个殉道的兄弟,说道:“为了牺牲的革命同志,我们也要把革命进行到底!”

面对如此激进的李大帅,立宪派的林长民无言以对。

“一家人都搬到上海了?”李平书随意的问道,岔开话题。

“父亲客居上海,投股商务印书馆以助现代出版事业。”林长民点点头,“母亲已经去世,徽徽也到了上学的年级,所以干脆把家从杭州搬到上海,即可以和父亲住在一起,也可以给徽徽一个好的受教育的环境。”

李想颔首点头,原来有个非同俗流的父亲,这样开明的家庭出来的后代,追求时代潮流当在意料之中了。他说道:“让孩子接受现代教育,是适应当代潮流的必须。女孩子更加需要知识,来摆脱几千年封建枷锁的束缚。上海的学校确实比起其他地方都要好,你准备挑选哪所学校啊?”

林长民微笑着看了看女儿林徽音,说道:“我们家住虹口区金益里,徽徽与她的表姐妹们就入附近爱国小学,读二年级,并侍奉祖父。”

林徽音水灵灵的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瞧了李想半天,忽地叫道:“一楼大厅革命军战士在唱的《七律·革命军占领南京》真是你写的?”

她小小的脑子里面,既装了无数的诗歌辞赋、历史典故,也装了无限动人的情感和点子。眼前的李大帅并不是坊间传说的凶神恶煞,而且他的诗歌辞赋很吸引她的注意。

林徽音的个头儿刚到李大帅的肚肌眼,也不知是年纪小还不懂男女之别,还是被她风气开放的家里人给宠坏了,她竟然凑到李大帅跟前儿抚摸了他腰间挂着的博朗宁左轮手枪一下,小人儿老气横秋的赞道:“看不出,你还允文允武。”

小姑娘一凑近了,一股香风扑来,李大帅竟然不禁尴尬地退了一步。虽然只是个小屁孩,但是林徽音这个名字,给了他很大压力。

他父亲林长民跟个没事人儿似的杵在那儿不以为然。

林徽音小妹妹伸指在李大帅肚皮上一点,垫起脚尖悄悄说道:“我几个表姐可喜欢你了,成天在报纸上寻找关于你的故事……”

李大帅干咳两声,轻柔地摸摸林徽音的小脑袋,向水仙、吕中秋和宋缺三人连使眼色,嘴角里却又含含糊糊地道:“一路舟车劳顿,我去客房休息了——失陪,失陪。”

林徽音古灵精怪的,如何听不出李大帅话中躲避的意思,她皱了皱鼻子,一脸的鄙视,摇晃着脑袋甩开他的臭手,冷哼一声道:“再见!”

“再见!”李大帅无可奈何,竟然被小屁孩鄙视了。“最好再不相见。”

李大帅一行人走出休息室,水仙轻轻盈盈地沿着曲廊走到僻静无人处,四下一瞧忽地停住脚步转过身来,似笑非笑地望着李想道:“李帅……您今天的威风全折在小孩子的手上了。”

“我有吗?”李想瞧见她神色,不禁恼怒地逼近了她一步,近到息息相关的地步。闻到着她身上馥雅的体香,语气又疲软下来,说道:“只是头痛同这种小女孩儿打交道而已。”

水仙眼波一转,慢慢地眯起来大眼睛,美丽绝伦的脸上满是恍然大悟的表情,一脸黠笑地道:“你不会喜欢女……”

“阿水,你去死!”李大帅勃然大怒,双眉一凛,立刻截断水仙的胡说八道。

水仙忽地“咭”儿地声笑,如同春花绽放,这一得意笑起,居然雅态研姿,举措也娇媚之极。

被耍了!李大帅恍然大悟,恨得牙痒痒。

水仙背着双手,笑容可掬地道:“大帅现在是真的回房休息,还是另有要是要办?”

“我就是个苦命人,哪有时间休息。”李大帅苦笑道,“你不是说夏清贻得南京先锋队联队长朱葆诚介绍,今晚与苏军总参谋顾君忠琛,及元帅府秘书官俞仲还等十余人在礼查饭店秘密会晤吗?在哪里,带我去。我这样大张旗鼓的来到上海,两边的人不是都躲着我嘛,我就要去会会两边的人。”

水仙注意到了李想脸上一闪而逝的忧郁,眼中的疲惫和沧桑,自从武昌举义之后,他就没有好好休息过吧?水仙收起笑容道:“就在六层楼的孔雀大厅。”

“越危险的地方越安全!”李大帅眼中闪过一道精光,“密谈放在这样热闹的地方反而变得不引人注意了。真是高明。”

第二百八十三章 密议奥室(一)

夜色深沉,礼查饭店,灯火辉煌,人影往来,喧笑之声,处处可闻。

水仙凑到李大帅耳旁吐气如兰的道:“礼查饭店的顶层大餐厅孔雀大厅十分宽敞豪华,可容纳五百人就餐或跳舞。晚上,交响乐队在此演奏,八点整,穿得衣冠楚楚的客人来此进餐,其氛围很适合客居的洋人的高层次享受。此外,餐厅部还增设了许多小间分隔的雅座。在寒冷的冬季,由最新供暖系统提供暖气;在炎热的夏季,则可用大量的电风扇来驱暑降温。由于礼查饭店的舞厅颇有名气,因而在光绪二十三年,当时的上海署理道台蔡钧曾在礼查饭店举办过大型舞会,庆祝慈禧太后六十寿辰。应邀出席舞会的有各国驻沪领事和旅沪的主要外国商人,这是在上海最早举行的大型交际舞会。紧接着礼查饭店又首次开创在周末及星期天的晚上举办了‘交际茶舞’,舞会直至深夜才结束。从此,交谊舞会开始在上海盛行起来。晚上,巨大的水晶灯亮起,外交使节、寡头巨商、军政要员都以在这孔雀大厅五百多平方米的弹簧地板上起舞为荣。”

“这样说来,那些混蛋能进入这里也是有点身份啊。”李大帅似从林徽音小妹妹的打击完全回复了过来,充满生趣的道:“这样高级的场所一般人也进不来,实在没有比这里更适合订开秘密议会之奥室!这都被你查出来了,真有你的。”

李大帅说着一指点在水仙额头,把这张凑的太近的绝美容颜推开一点点,不待她气恼的反弹,径自举步走向孔雀大厅。

水仙气得嘟着嘴,只好追着他去了。

一路进了金碧辉煌的孔雀厅,里面早已经是一派衣香鬓影,歌舞升平之景了。巨大的水晶花灯处处,光如白昼,挤满了侍者和宾客。

只是没有水仙说的交响乐团在演奏,是金鹰卫的这帮精力旺盛的家伙在哪里激情迸发,慷慨高歌: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一曲高歌,热情奔放,气势雄浑。时而如山雨欲来风满楼,时而如金戈铁马奔腾。一派杀气蒸腾,惊心动魄,与这个美轮美奂,旖旎温香的孔雀大厅格格不入。但是依然博得满堂喝彩,即使洋人也不吝啬掌声。

李大帅携手水仙,就像带着漂亮女友来此鬼混的花花公子一样,大摇大摆地走进人群里,心中大感有趣,金睛火眼的打量那些刻意装扮得花枝招展的分叉开到了大腿根的旗袍女客,不时指指点点,评头品足,似乎把来到孔雀大厅要办的正事完全置诸脑后。

恰此时,战士们的《七律》唱完,离开霸占许久的舞台,西洋交响乐队立刻新奏了一支舞曲,气氛变成另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