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年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理想年代- 第4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袁世凯吓了一跳。

袁克定双手直抖,声调颤动,念下去道:“我们知道,阁下对这个建议会感到惊讶。但我们再三考虑,认为这个计划对于阁下,对于我们共同的利益,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

阁下可否发给李想一个电报,请他到北京来同阁下商讨国家大计。李想如果拒绝,阁下可以再发一个电报,措词比第一个还诚恳,李想如果再拒绝,阁下可以再发第三个电报,第四个甚至第五个。

李想是不会到北京来的。我们认为这个估计不致错误。他当然知道,北京是个什么地方,他的安全毫无保障!”

袁世凯这才透过一口气来。

“直到李想表示态度,他绝对不肯到北京开会了,到那时候你可以向全世界宣布:对于中国现状,你本想采取‘政治解决’的,但国民党毫无诚意,不肯推诚相见,所以被迫以‘军令’、‘政令’解决,加以讨伐!这真是事出无奈,一切责任要由武汉负责,与北京无关!”

袁世凯笑了。

“还有,为了表演逼真,大英帝国驻华大使朱而典先生将亲自飞到武汉劝驾,表示英国政府与袁世凯大总统之间,对武汉问题的一致、诚恳与坦率!……”

袁世凯大笑了。

袁克定由于紧张过度,瘫软在沙发上。

袁世凯踱了一阵,低沉地向袁克定笑道:“就复个电报,我同意!”

“是!”

“再发个电报给李想。”

“是!”

“措词要婉转,恳切。”

“是!”

……

武汉的大街小巷到处红旗招展,像是过节一样欢庆江西解放。

从清晨起,穿上节日服装的工人、市民和学生就已经聚集在楚望台城楼前的广场上。

上午10时,李想和鄂区的其他领导人登上楚望台城楼,和几十万群众一起观看了盛大的阅兵式,接着就是沸腾的群众游行。

入夜,五彩的焰火腾空而起,广场上的人民载歌载舞,欢乐的场面延续到深夜。

但是,在这一天,欢乐的国人还不知道,一个巨大的战争阴影正向他们笼罩而来。欧战的消息虽然已可以在报纸上看到,普通的中国人也不会关心的,百姓认为战争离他们很遥远。

只有鄂区的领导人面对欢乐的场面心中暗存忧虑。

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南大公被塞尔维亚青年刺杀身亡,当然这只是个引子。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7月30日俄国动员,出兵援助塞尔维亚。8月1日,德国向俄国宣战,接着在3日,向法国宣战。8月4日,德国入侵保持中立的比利时,比利时对德国宣战;同日,英国考虑到比利时对自己国土安全的重要性,和早前为了确保比利时的中立,而在1839年签署的伦敦条约,于是向德国宣战。8月6日,奥匈帝国向俄国宣战,塞尔维亚对德国宣战,意大利宣布中立。8月12日,英国向奥匈帝国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同盟国:奥匈帝国、德国。

中立:意大利。

协约国:塞尔维亚、俄国、法国、比利时、英国。

整个世界的轰动了,上海的外国人为了庆祝战争爆发,英、法侨民举行了盛大的派对,而租界内的德国和奥匈侨民也聚在一起,祝愿祖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奥匈帝国的大公刺杀,这不仅仅是一个政治事件,而是还是一个重大的经济事件。

这个世界一如既往地疯狂着。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德、法、英、俄等列强相继投入战争,战区之广和战斗之严酷、激烈,都是史无前例的。这场规模巨大的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的掠夺战争给交战国人民带来空前的浩劫。由于欧洲列强双方倾全力进行生死的搏斗,越来越难以兼顾亚洲的事务;美国虽然没有立即参战,但日益关注欧洲战局的发展,对于同日本争夺中国也就显得力不从心。在这样情势下,以往靠帝国主义之间纵横捭阖和秘密协定所保持的远东均势被打破了,日本成为亚洲唯一强大的力量,得以不受或少受牵制地放手侵华。伟人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曾经在一个时期内给了日本帝国主义以独霸中国的机会。”战争爆发后,中国就面临被日本独占的严重危险。

李大帅决心在日本人勒索之前解决山东问题。

根据李大帅得到的情报,山东的德国部队不过5000人,他们的大炮主要防备来自海上的进攻。

因为战争爆发,刚刚聘请了几个在武昌陆军学校担任教官的普鲁士军人向出征归来的李大帅请辞,准备到山东保卫青岛。

德国在山东虽说只有5000人,但是以现在中国军队的素质,真的打起来10、20万大军根本啃不动青岛,所以李大帅找普鲁士军人进行了长谈。

“亲爱的顾问,这次请你来的目的是为了青岛。这里将成为亚洲的第一战场。”李大帅指了指地图。

“是的,我们正准备夺赴这个战场。”

“你们能守住这个要点吗?”

“为了德意志的荣耀我们将作战到底。”

李大帅对他的慷慨陈词深表怀疑,据他所知山东的战事,主要是日本与德国之间的较量,虽然德国人打败了,但是却给日本人十余倍的杀伤。

“面对10万日军,你们能坚守多长时间?”

日俄战争期间日本军人所表现出来的惊人战斗欲望和武士道精神,让西方列强为之侧目,日本在亚洲的霸权得到了广泛的承认。日本与英国结有同盟,按照同盟义务日本向德国宣战不过是时间的问题,日本如果加入战事,山东的德国根本是有败无胜。

“红―橙联盟”所构成的庞大舰队绝对不是德国东方舰队能与之抗衡的。

“10万日军?或许一个月……”这是赫尔维茨乐观的想法,其它的军官却十分悲观的人认为一个星期都守不住。

“即使这场注定要失败,我宁可战死在杀场,也绝不在后方偷生。”赫尔维茨表现的极为激动。

李大帅挥手道,“不要说战死杀场这种话,”说着在地图勾勒出几条红色,“如果是这样,你们能坚守住几天。”

赫尔维茨指证道:“恕我直言,参战国从中立国领土发起进攻,这是违反战争规则的。”

李大帅挥动着手中的笔,道:“西方的战争规则不适用于东方,你还没有考虑另一个问题,如果中国参战呢?”

赫尔维茨敏感的查觉到李大帅并不是想把顾问团挽留下来,而是另有目的,道:“李大帅阁下,你是想说中国将会参战吗?”

李大帅微微一笑,道:“不,我认为我们可以用和平的方式加以解决。”

“和平的方式?”赫尔维茨微微一笑,道:“看来我已经完全明白您的意思了。”

李大帅严肃的说道:“赫尔维茨你并没有明白我的意思,等您到了山东后,希望你能将和平的解决方式转达给青岛的德国将军们。”

赫尔维茨不明白,现在所发生的事与他根本没有任何,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第六百一十八章 邀请(一)

傍晚,一封邀请李想前往北京和谈的电报飞越千山万水传到了江城。

这封电报全文如下:

万急,武昌李想先生勋鉴:欧洲烽烟骤起,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北京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各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

在这封电文中对于持续近一年的南北战争只字未提,仿佛从未发生过任何过节儿似的。

然而,电报虽然发出了,但李大帅究竟能否接受邀请,袁世凯心中却没有底。

当电报传到武昌落迦山别墅,气氛很快热闹起来。

李西屏、曾高、汤化龙、汤乡茗、冯小戥、黎元洪等人一致认为袁世凯不可能有和谈的诚意,这不过是他的阴谋。

李想在接到电报后,立即就看穿了袁世凯的小算盘:现在袁世凯无非是想凭借眼下的政治优势向国民党施压,同时拖延时间,以便调动军队。但是,如果国民党不接受邀请,袁世凯必将会把破坏和平的责任推到国民党的头上;如果接受了,那么袁世凯绝不会答应国民党的合理要求,只能是白白地耗费时间,最终必然中了袁世凯的诡计。

浮云飘到了武汉的上空,李大帅和鄂区国民党的面前出现一条分岔的林中小径,下一步该怎么走?如何对付袁世凯的“和平”攻势?

李大帅采取以攻为守的战略。他在领导人的议论声中,提起手笔,两份电文一挥而就。

李大帅拿起墨迹未干的电文,对大家说:“袁大总统一封电报,让我们这么多人费心劳神,我们也给他去两封,让他也操点心。你们看看,还有什么修改补充意见没有?”

李大帅发出了给袁世凯的第一封复电,回电很简单:

北京袁大总统勋鉴:未寒电悉。黎元洪副总统日午有一电给你,陈述敝方意见,待你表示意见后,我将考虑和你会见的问题。

……

对于袁世凯的和平攻势,李大帅没有明确的表示。他既没有表示接受,也未完全予以拒绝。而是在电文中提出了一个条件,即要求袁世凯首先对由李大帅代黎副总统起的那份关于国民革命军合法问题的电报作出回答后,才能考虑与袁世凯会面问题。

……

李大帅在公开复电的同时,他估计袁世凯绝不会接受他的任何条件,所以在招见了袁世凯在武汉的密探,明确告诉他们,他目前不准备离开武汉,希望他们将此转告北京方面。

得知李疯子不肯赴邀,袁世凯暗暗高兴,接着趁热打铁又给李疯子发出了第二份电报:

武汉李想先生勋鉴:

来电诵悉,期待正殷,而行旌迟迟未发,不无歉然。黎副总统电称一节,似于孙中山先生……

……黎副总统对于执行命令,往往未能贯彻,然事关重大,对内妨碍统一,今于盟军所已规定者亦倡异议,则对于我国家与军人之人格将置于何地。黎副总统如为一爱国爱民之将军,只有严守纪律,恪守军令,完成我民国之使命。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从事建设。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则受益拜惠,岂仅个人而已哉!特再驰电奉邀,务恳惠诺为感。

袁世凯在这份电报中,袁世凯将内战的责任完全推到了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的身上。

还是在这份电报中,袁世凯第二次重申了邀请李大帅去北京谈判。

由于在发出这份电报前,袁世凯已得到了雷震春京师军政执法处的报告,了解到李疯子无意赴重庆。于是他一反常态,在电文中邀请得更为热烈。袁世凯在电报中说:

……全国同胞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一旦解放,必须有以安辑之而鼓舞之,未可磋跎延误。大战方告终结,内争不容再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从事建设。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则受益拜惠,岂仅个人而已哉!特再驰电奉邀,务恳惠诸为感。……

袁世凯的这份电报是下了一番苦功的。他以体恤人民疾苦,关心国家民族前途相标榜,而弦外之音却是在攻击李疯子和国民党不考虑国人疾苦,不以国家与民族的利益为重,不肯接受邀请来重庆谈判。

第二封电报拍出,袁世凯患得患失,万一李疯子拒绝飞京商谈,便可以下令讨伐,万一李疯子应邀来京呢?……

袁世凯在与朱而典密谈时,说道:“刚才我向到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李想从武汉发出同意谈判的电报,说是要到北京来了,那我们又该怎么对付?”

朱而典一征,反问道:“这倒真是问题。袁大总统从何而来这个问题呢?”

袁世凯苦笑道:“这不过是假定。万一李疯子真的来了,那我们所估计的全部扑空。与其临时手忙脚乱,不如现在就商量妥当,就象下棋一样,把下一着也准备好了。”

朱而典也笑出声来道:“很对很对,袁大总统有何高见?”

袁世凯道:“我认为李疯子不会来,即使阁下到武汉迎接,李疯子也没有胆量来。不过,就是李疯子万一来了,我也做好了事前准备。”

“什么准备?”

“我的准备是,”袁世凯洋洋得意:“万一李疯子真肯到北京来,我们可以横生枝节,讨价还价,把这件事情拖下去。”

“拖下去?”

袁世凯道:“这一手也就是我们用惯了的‘拖’字诀。”

“‘拖’字诀?”

袁世凯大笑:“朱而典阁下,你该知道,中国有数不清的大事情,都是用拖字诀‘解决’了的。”

两人相对大笑一阵。

袁世凯倏地一脸阴沉,低声说道:“至于我真正的意思,恨不得乘李疯子到北京的机会,把他解决算了。”

袁世凯现在想的就是鸿门宴的故事。

“啊!”朱而典震撼了一下,他好像记得中国有一个叫做鸿门宴的故事:“行么?”

袁世凯淡然道:“没有关系!去掉李疯子,武汉便慌乱,革军便心虚,国民党的问题,也可以借这个机会解决了。”

“这个,”朱而典不安道:“这个你要仔细考虑考虑。因为李疯子倘有不测,人们便会一口咬定是我们英国同你合作的圈套,那普天之下的舆论,对你对我,反而十分不利。而武汉和全国各地的国民党不但不会慌乱,反而会使他们更有勇气,更为愤激。到那个时候,全国民心很可能是向着他们的。”朱而典大摇其手:“我反对,我反对。”

袁世凯长叹道:“你不反对,也不可能这样做了。”

“只是明智之举。李想不是宋教仁,不能这样解决。”

袁世凯颓然说道:“不过我要告诉朱而典阁下:我可以放弃这个打算,我的部下是否也能放弃这个打算,就很难说。”

朱而典思索一阵,正色道:“我劝你的部下放弃这个企图!这个企图如果实现,给我们带来的是咒骂而非拥护!我们要用不使人反对的方法消灭国民党,这一点我代表我的政府,请求你的合作。”

袁世凯闻言只得傻笑,唯唯称是。

……

袁世凯俨然以最高统帅下达命令的口吻,同时又利用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大帽子向李想施压。袁世凯这一老谋深算的计策的确在渴望和平的国人心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舆论各界也跟着摇旗助威,纷纷表示拥护袁世凯的主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