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人幽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冰人幽灵- 第1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特搜机动队》(DOMINION)
       美女,又是美女。这回的主角是一个名为奥萨基&;#183;雷欧娜的特搜机动队队员。她坚强勇敢,是个个性不输给男性的女子。操着一口关西方言、对战车有着狂热的喜爱、做事偏好特立独行。从她的身上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士郎正宗对优秀女性的评判标准,因为他笔下的主人公(几乎全为女性)都是这种特点啊。
       在《特搜机动队》的世界里,到处弥漫着细菌云,它们是由各种细菌在空气中飘荡凝聚而成,仿若云彩般遮挡着阳光;并且它们还会使空气中的氧气浓度下降,令人感觉到呼吸困难。在这样的世界里,出现邪恶与犯罪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特搜机动队》中的犯罪者只要打眼一看就是属于孔武有力且内心邪恶这一类型,士郎正宗的这种脸谱化的处理曾一度受到很多人的非议。不过,作者的基本观点认为对于那些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并且不择手段的犯罪分子来说,除了用武力对抗没有别的方法可行。于是,当出现一般警察无法对付的犯罪者时,以奥萨基&;#183;雷欧娜为中心的队员所组成的战车队就会出面来解决问题了。特搜机动队的队员们乘坐着非常“卡哇伊”(日语Kawai,可爱)的战车,驰骋在都市中。
       虽然主题是对抗邪恶,但《特搜机动队》的整体风格却是幽默风趣的,这实际上也是士郎正宗的一惯风格,我们将在后文提及这一点。
       -------------
       从此,《苹果核战记》和《特搜机动队》的后续篇章开始交替出版,从1987年5月的《特搜机动队CLUB》到1987年7月的《苹果核战记》第三卷,从1988年7月的《特别版特搜机动队》到1989年4月的《苹果核战记》第四卷。可以说,这段时间的士郎正宗还算是高产的,这当然是从他创作手法的角度来看的。长篇《苹果核战记》和系列《特搜机动队》交相辉映,赢得了无数书迷的同时给士郎正宗带来了巨大的声誉,甚至被日本漫画界冠以“鬼才”的称号。
       时间慢慢悠悠地晃到了1991年(书迷们等待士郎正宗的新作等得很是心焦),一年多没有推出单行本的士郎正宗通过讲谈社出版了他的代表作——《攻壳机动队》(GHOST IN THE SHELL)。这是众多漫友盼望已久的盛举,因为早在1989年4月这部异常优秀的作品就开始在讲谈社的漫画月刊《年轻人杂志&;#183;海贼版》上连载,每三个月一次,共十二篇(后来这十二篇故事结集成了《攻壳机动队》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出版);这次终于正式推出单行本,怎能不令漫友们欣喜若狂?!
       按照这篇文章的惯例,我们本该在此处介绍一下《攻壳机动队》的相关信息,不过,由于它是我们此次的讨论重点,请允许笔者卖个关子,将其留待以后再说。
       同年12月,“鬼才”士郎正宗又扔出了一颗重磅****,这是一部不同于士郎正宗以往任何作品的漫画,一改他的“硬”科幻路线,偏重于纯幻想题材。当众多读者和媒体询问士郎正宗为什么会改变其科幻路线,士郎正宗的回答说,“厌倦了……”不过,似乎大家对这部作品的情节评价不甚高,也许主要是由于读不懂吧……
       -------------
       《仙术超攻壳》(ORION)
       很奇怪的一部漫画,作品中涉及到佛学、道教、传说、神话、阴阳、八卦等等具有东方神秘感的元素,同时还引入了量子力学等现代物理学的内容。这使得该作品被称作“大杂烩”比较适合。
       故事围绕着能将世间邪恶全部吸收的九头龙而展开。大和民主帝国的皇帝在帝国军事顾问蛇目业云博士的建议下,准备召唤出九头龙来吸收世间一切邪恶。可不开眼的天台龙法掌门弗赛恩反对这项计划,偷偷地将召唤咒文藏到了独生女儿塞斯卡的身上,并在帝国军队攻打本家时不顾本门流派禁令召唤了破坏神宿参王(破坏神是指通过龙法召唤使能量以及意念力实体化的产物,以日本神话中的须佐之男为蓝本)。战斗中,塞斯卡被抛到了战场外的湖水中,谁知她竟然自己跑到皇帝那里主动召唤了九头龙。结果……
       故事情节本身比较简单,笔者就不在这里赘述了,留待感兴趣的朋友自己去参详。关键是在这部作品中士郎正宗创造(杜撰?)了大量的奇妙术语和奇怪思想。举个小例子,“语吕合わせ”就是《仙术超攻壳》中比较难解的一个话题,简单的说它与假学(科学)、核武器和因数分解等联系在一起,不过它的出现却与童话有关。糊涂了吗?反正笔者是糊涂了,感到多年的理科白学了。《仙术超攻壳》中涉及到精彩的假学(科学)与仙术之争,仙术的系统与藏密、东密有密切的关系,可以说用宗教词汇创造出了全新的技术文明。士郎正宗是在用自己的视角去探索生命问题,《仙术超攻壳》中对生命的解释为“魂为了要求得自身的稳定(组成),则会自己聚集在一起”,这虽然看上去像是彻头彻尾的伪科学,不过,士郎正宗所展现的只是人类试图解读生命的一种尝试,是有了“我识”之后的一种哲学思考;他是在替生命现象提供一个合乎逻辑的思考方向,起码在《仙术超攻壳》中是自恰的。
       另外,比较令人感兴趣的是作品中的女主角赛斯卡,她的外在方面具备了士郎正宗笔下女主角的一惯特点,但其性格更为复杂,富有某种不确定性;自己的家族被皇帝派兵征剿后还跑去帮助皇帝召唤九头龙;她可真是个外貌明艳、内心复杂的家伙。
       -------------
       尽管读者们对《仙术超攻壳》的情节有所诟病,但对其画面表现却是推崇备至;因为当时正是士郎正宗从手绘作画向计算机作画演变的阶段,读者们可以在《仙术超攻壳》中欣赏到大量出色的CG作品。
       《仙术超攻壳》毁誉参半,有人叫好,有人问诘,这不足为奇;毕竟它是士郎正宗新的尝试和探索,不可能没有种种幸福的阵痛。另一方面,士郎正宗的另一部作品却获得了空前的成功,那就是我们前文已经提到的《攻壳机动队》。这部作品一出,顿时无人可与之争锋;各界好评如潮,各种溢美之词蜂拥而至,整个动慢界刮起了一股“攻壳”旋风……
       -------------
       《攻壳机动队》(GHOST IN THE SHELL)
       “2029A。D。,在并不遥远的未来,世界已经高度信息化。巨大的企业网络覆盖着整个行星,光与电子穿梭其中,然而国家与种族仍然存在。在亚洲的一隅,企业高度密集的日本……”——《攻壳机动队》首页序语
       故事背景为西元2029年,神经芯片和纳米机械技术使得人与网络可以直接相连,大量义体的出现也使得人与机器之间的界线更加模糊。尽管科技高度发达,可人的原罪及劣根性却没有消失,各种犯罪仍旧层出不穷。为了打击犯罪,以草薙素子三佐(少佐,少校)为队长的攻壳机动队就此诞生了!
       所谓之“攻壳机动队”就是义体部队(公安9课),义者,假也;“攻壳”就是“攻击型强化装甲外骨壳”的意思,攻壳车(带有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可以搭载人类作战,能够随着每天行动的进行接受外来的影响和刺激从而积累经验转存为数据)就是公安9课队员们的SHELL;而对于除了大脑和脊髓的一部分之外其他部位都经过了生化处理的素子来说,她的身体则就是SHELL;搭载上攻壳车的她也便有了两层SHELL。那么GHOST呢?也许是人类的灵魂,也许是人类的思想。总之,承载着“GHOST”的“SHELL”就构成了“GHOST IN THE SHELL”;这就是《攻壳机动队》的表层意思。
       这部漫画篇幅并不长,只有两卷,从公安9课的成立开始,到素子离开公安9课结束,一共12个故事。然而其人设和情节都深奥到让人发疯的地步。当然,这也是士郎正宗的一惯风格。作品中的女主角是草薙素子,这是个相当狡猾强悍的女子,甚至被同事们称作“母猩猩”。她的全身除了大脑和脊髓外都被做了生化处理,这是她的与众不同之处,实际上这也是漫画中的矛盾冲突衍生的地方;由此引申出了一系列难以阐明的问题。这一点我们后面将做详细的分析。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漫画中两个稍微独立的部分——“Megatech Machine”,它由两个故事组成,一个是“机器人叛乱”,另一个是“生化人制造”。之所以提这两个故事,是由于它们游离于整体剧情之外,但却与其主旨息息相关。
       “机器人叛乱”讲的是素子监听攻壳车发牢骚。一部攻壳车提出,攻壳车比人类优秀得多,该由攻壳车来统治人类。然而攻壳车发现这样就得自己对维护自己。原来那部攻壳车是看了科幻小说才冒出这种意见!
       “生化人制造”讲的是素子监督一台生化机器人义体的制造过程。义体制造完毕后素子和负责制造的女友在咖啡厅聊天,谈到现在的生化人身上人类成分越来越少,素子甚至对自己还是不是人类产生了怀疑?
       这两个故事分别说明了机器人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智能;生化人除了思想和智能与机器人没有什么区别。更深层次的,它实际上从机器人和人类的不同角度探讨了人类与机器人的界线问题,换句话说,它在探讨GHOST和SHELL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贴题的“GHOST IN THE SHELL”。
       -------------
       “攻壳”意义
       “我是谁?人是什么?来自何方,又将去向哪里?”这是个千古以来众多哲人都思索过且必将继续思索下去的问题。
       以科技发展的趋势来看,人类探究出自己身体构造之迷只是时间问题,在更远的将来对它进行随意改造也必将成为现实。不过,就目前来说,人类依然执着于人类的外形。然而,拥有了人类的外形就等于拥有了做人的资格了吗?显然不是。实际上,人类更加在乎纯精神层次的存在,也就是我们“灵魂”的存在。
       那么“GHOST IN THE SHELL”呢?这种“灵魂”是人吗?机器与人类的界线到底在哪里?草薙素子就对此产生了怀疑,她常常问自己,“或许我自己已经死了,现在的我只是义体及电脑所构成的模拟人格……?”在所有秩序被打散的同时,新的世界架构以问题的形式开放给所有的存在。《攻壳机动队》正是对此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士郎正宗笔下所描绘的未来网络世界当中,机器与人类的界线隐约进入了一种异常复杂的动态秩序当中。他尝试着引入西方古老的“灵魂/****”二元对立的分类方式来“阐清”这个问题。“GHOST IN THE SHELL”正是士郎正宗赋予“机器/人类”这个传统二元对立项的一个统合式的新定义。
       无论是人类、机器还是什么其它形式的意识存在,大家都是“GHOST IN THE SHELL”,也就是“GHOST+SHELL”。换言之,所有存在形式的差异不过是各种不同GHOST与SHELL之间的排列组合。
       在GHOST与SHELL这个题材的发掘上,《攻壳机动队》真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日本动漫向来有一个惯例,漫画热卖了就推出其动画,动画热映了就推出其漫画。《攻壳机动队》这种漫画自然成为片商眼中的肥肉,可惜的是《攻壳机动队》太难懂了,很多片商想去改编却不知从何入手。勇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还是有的,否则我们永远不会知道螃蟹的味道。最终,日本动画界的“奇才”押井守不怕死地站了出来,我们且听他是怎么说的……
       “改编原作,如果没有加入自己的新意,这样的改编是多余的。”结果,押井守怎么说的就是怎么做的。1995年11月18日,《攻壳机动队》的剧场版动画被推出了,它果然有着和漫画原著迥然不同的韵味。押井守将士郎正宗式的喜剧幽默风格完全滤除,加入了自己写实灰暗的特色;这令该片毁誉参半,押井守也从此被一些人称作“原作粉碎机”。
       -------------
       《攻壳机动队》剧场版
       剧场版《攻壳机动队》的故事是围绕“人形使”展开的。影片的开头,素子监听到了“2501计划”研发人员的对话。是说外务省开发了一种可****其国际间谍活动的程序——“人形使”,但这个程序突然有了“GHOST”,宣称自己是一种“由资讯大海所生出”的生命形式,进而要求创造者承认其物理性的存在。得知这一消息的素子无论如何也要投入这个计划去看一看,因为她一直在疑惑:“我……真的可以算人吗?现在所感到的自己的存在,是建立在冷冰冰的机器之上,这样的我,也可以算人吗?”……
       在片中,素子这个角色比漫画中的那个“深沉”了许多,似乎总在思考着高深的哲学问题。比如她对“自我”的定义是这样的,“我记忆是独有的,我有自己的命运,以及我个人的收集资讯的方法,这些结合起来构成我独特的人格。虽然感觉上受限,但有伸展的自由。”
       伴随着《攻壳机动队》剧场版中现实世界的关闭,另一条网络化的道路随影片的落幕悄然开启……对人类本质的哲学思考和对SHELL与GHOST的讨论永无止境。剧场版《攻壳机动队》同士郎正宗所创造的那个充满活力的世界不同,押井守执导的剧场版让人感到阴郁压抑;这种氛围不禁体现在情节和画面上,也体现在配乐上,尽管《攻壳机动队》剧场版的音乐倍受好评。
       -------------
       不管怎样,押井守执导的《攻壳机动队》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仅仅其录像带就在北美售出了二十五万份,成为西方观众最喜欢的日本动画片之一。押井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