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人幽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冰人幽灵- 第2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前虽然或多或少地也有一些相关作品,但从没有这么完美地把握“赛伯朋克”的精神,它第一次展示了如《黑客帝国》般的虚拟环境——这部电影却比小说晚很多年,而且很多实质性的精神还远未表达出来。 
       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电脑和网络的大规模兴起,工业社会对人类的冲击似乎正在逼近阈值。在这种生存状态下,技术对人类自身的影响已经成为一个不得不思考的紧要课题。于是,“赛伯朋克”运动应运而生。 
       人机联网,电子意识,进入虚拟空间……去读这部作品!去感受这种数字化生存的真实! 
       《弗兰肯斯坦》(《Frankenstein》)(英)玛丽&;#183;雪莱(MaryShelley) 
       现在让我们把眼光投向遥远的过去,在近两个世纪前的阿尔卑斯山上,我们依稀看到了现代科幻小说的源头——一生与死亡相伴的雪莱夫人,娓娓道出了一个现代普罗米修斯的故事。 
       不错,这个故事要是由现在的好莱坞来编剧的话,也许只要十几页的篇幅就够了,剩下的内容可以由美女、枪战和高技术支持的特技场面来填充。但原书略显缓慢的节奏并不影响我们对其主题本身的思考,作者借主人公弗兰肯斯坦的所作所为,向读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人能不能制造人?而藏在这个问题之后更深的那个问题则是:科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这是文学作品第一次认真思考现代科学对人类文明有何影响的作品。此前文学作品所关注的,更多的是历史、战争和爱情。那么同时拥有少女笑靥和魔鬼狰狞两张面孔的科学,又会给人类社会施加怎样一种影响呢?早逝的诗人妻子没能给出答案,但留下了可供我们长久思考的课题。 
       《时间机器》(《The Time Machine》)(英)H。G。威尔斯(H。G。Wells) 
       这部作品被公认为是有史以来最好的前瞻性作品(就是说至今尚未有其他作品能够超过,也许《1984》可以比肩齐名),而且它首次提出了时间旅行的可能。 
       《安德洛墨达危机》(《The Adromeda Strain》)(美)迈克尔&;#183;克莱顿(Michael Crichton)
       很多人知道迈克尔&;#183;克莱顿这个名字,大约是在《侏罗纪公园》走红的时候。其实在此之前很早,这位后来因写作科幻而位列全球首富名单前茅的作家,就孜孜不倦地苦写了很多年了。而在1969年以前,以笔名发表多篇科幻小说的克莱顿一直默默无闻,直到这部《安德洛墨达危机》问世才使他声名大噪。 
       故事并不复杂:坠毁的卫星带回了宇宙中的病毒,而它们对人类来说是致命的——危机发生,危机应对,危机解决——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不过后来不少类似作品,都沿用了与之相同或相似的解决方式。 
       令人奇怪的是,这部当年十分轰动的作品,情节并不十分出彩,叙述方式也颇为沉闷——书中充斥了大量的计划书、表格甚至分子式以及附图!这样一部作品,为什么会在读者中产生如此巨大的反响呢?我不清楚究竟是由于时间关系(出版于科幻黄金时代),还是由于地域原因(出版于公众科学素养较高的美国)。 
       开列完这个名单,我才发现一个前述没有的限定:列出的都是英语语系作者的作品。我重新检视上文,发现此举实非有意。 
       不错,我没有数到法国的凡尔纳:他的众多作品基本上难分高下,似乎没有哪一部让我格外喜欢。这位科学乐观主义大师的作品一度广为流传,与我们当年对“科学造福社会”的极度崇尚密不可分。事实上我最喜欢的凡尔纳作品是《八十天环游地球》,而这确实不是一部科幻。 
       我还没有来得及列举苏联的科幻:别里亚耶夫的故事叙述当属精彩,而斯特鲁格特斯基兄弟的作品则因过强的理念而伤害了阅读。假如非要选一部俄苏的科幻,首选当推叶菲列莫夫的《仙女座星云》——即使喜欢苛求的西方评论家也不得不认为,这一曲对社会的美好展望,是对未来社会的最好描述。还有一部备选作品则是《太空神曲》——自齐奥尔科夫斯基以降,苏联的宇航科幻有着悠久的传统。 
       我也没有提到日本的科幻:日本一度拥有一支相当庞大的科幻创作大军,小松左京以一部《日本沉没》震动了科幻界内外,显示出那个民族对其岛国地理的危机情结。但我更喜欢他的《因果循环》,这部作品以一种极为清晰的思路,描写了一条极为混乱的时间旅行线。 
       还有很多很多……看来想要列举历史上的科幻名著,十部的限制也许过于苛刻。 
       稿件来源:中华读书报
外篇 如何写作科幻/ 奇幻小说

           The Rules of Magic魔法的规则
       十年来,我在各种研讨会中听作者和读者们提出过数百种魔法在奇幻世界里运作的
       可能方式。但基本想法只是个开始。魔法的规则必须一板一眼。首先,不能让你的读者
       觉得什么都可能发生。其次,你制订规则越仔细,对魔法的限制就越清楚,小说的发展
       空间就越广阔。
       我们举一个在我的头脑风暴课程中经常被提出的想法作为例子:魔力的代价可以是
       人身体的一部分。这规则非常简单,实施起来很痛苦,听上去不可思议——对我来说是
       个好主意。和时间旅行的情形一样,这个创意也有许多版本。下面是把这个想法变成实
       际魔法系统的几种不同方法:
       1。当魔法师使用魔法时,会从手足开始小片小片地失去血肉。他无法确切知道会失
       去多少。于是不可避免地,少掉手指、手掌、脚或整条胳膊的人被公认是具有强大力量
       的标志,因此那些想吓唬别人的年轻人会出钱请人削去自己的手指,有时甚至是整条手
       臂,并把伤口处理得像魔法造成的那样。很难分清谁是真正具有魔力,而谁只是徒具其
       表。(你的主角可以是一个拒绝毁伤自己身体的人,他被大家看作是没用的孬种。
       实际上他也一直是——直到有一天,必须用一道魔法来拯救他的城市,而这魔法力
       量极其强大,只能由身体完整无缺者施展,它会令使用者的所有肢体一下子消失。他最
       后用了这个魔法吗?如果用了,为什么?)
       2。使用魔法者必须自行或者由人割下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在****被切开时施放咒语。
       忍受痛苦的时间越长,牺牲的****越多,施法者得到的力量越大。这样,会出现专
       以割下别人身体为业的“切除者”。他们精通酷刑,能够尽量延长把肢体剜下的时间,
       同时使用药物,让施行魔法者在不丧失痛觉的同时,能集中注意力完成咒语。
       (这里借用一下科幻小说的一个经典场景会很有趣:未来的社会,人类沉迷于“无
       害的”兴奋类药物。这些“切除者”会不会在地下市场,将在魔法师身上使用的药物卖
       给那些寻求提高精神力的人?魔法师们会如何对待“切除者”呢?)
       3。使用魔法者不必牺牲自己的身体,他可以用别人的。于是魔法师会飬养一批人,
       像是逃犯或者智力底下者,用他们的肢体来得到力量。当然,在大多数地方这样做是非
       法的。因此这些牺牲品会被隐藏起来,或是伪装成别的东西。(这个系统可以用在设定
       在现实世界中恐怖小说里。我们发现邻居在偷偷切下别人的肢体……)
       4。除非有人自愿献出身体的一部分,否则魔法师就得不到力量。这样的话魔法会极
       少被使用,也许只到危急之时才用。如果有人想雇佣魔法师,他不但要付出金钱,还得
       献上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在社会安全受到威胁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也不是施放魔法,
       挽救城市的魔法师,而是献出身体的志愿者。(可以研究一下一对恋人的心理,其中一
       人是个魔法师,另一人自愿作为牺牲。为什么他(她)会愿意为另一人放弃自己的肢体
       呢?)
       5。当施法时,有人会失去肢体,但魔法师也无法预言会是谁,只知道是他认识的,
       在某方面和他有联系的人。魔法师们都知道这个恐怖的秘密,但是其它人不知道。他们
       以为让自己肢体萎缩掉落的是某种疾病,而不是身边、森林里或者高塔上的魔法师在施
       法。(一种显而易见的写法:也许我们世界上的一些恶性疾病其实是魔法师的杰作呢?
       这其实就是瘟疫流行的原因:二十年前是出血性溃疡,现在是癌症。「现在是什么?不
       用我说了吧……寒—— angeleye 」而你故事的主角是一位魔法师,试图制止由自己和
       其它人一起造成的瘟疫)
       6。魔法师施法时,掉落肢体的是他最爱的人。这种爱无法伪装。如果魔法师爱自己
       胜过任何其它人,那么失去肢体的就会是他自己。爱得越深,他得到的力量越大,而看
       到自己所爱之人失去肢体时的痛苦也越深。于是最富有爱心的人也就是最可能得到力量,
       同时也是最不可能去使用这种力量的人。(给你个怪异的创意:在富有爱心的家庭中有
       个女孩,一天醒来发现自己少了条胳膊。看到自己深爱的父亲忽如其来的财富,孩子开
       始怀疑她的残废和父亲的富有间是否有着联系……)
       就是这样。我所知的任何一种魔力来源都至少可以有这么多的变化方式。你所讲的
       故事,你所创造的世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你制订的魔法规则。
       3。 Invent the Past三、创造历史
       世界不是从一片混沌中忽然出现的。无论事物现在是什么状态,它们古时一定不是
       这样的,发展为现在的样子一定有其原因。
       进化
       如果你创造了一种奇异的生物,你就应该花些时间决定,从进化的角度,它们这些
       非同寻常的特征是如何出现并保持的。不是说要你考虑具体的进化机理——我们在现实
       世界中还对此争论不休呢!——但你得想想异种生物的特征有什么存在价值。
       比如说,在1988年新奥尔良世界科幻大会上,我在头脑风暴训练中讲到创造外星人
       的部分,问道:“这些外星人和人类有什么不同呢?”我不接受那些“他们长得像猫”、
       “长得像狗”这样的说法,要求他们想出些真正的奇特之处。
       然后有人说:“他们不通过语言交流。”
       我立刻坚持说我不想考虑心灵感应。“找找其它交流的方法。”
       他们提出了许多好建议,而其中一条特别出色:居住在水中的外星人,在个体间通
       过化学分泌物的方式直接交换记忆。实际上,关于某一件事的特定记忆会像DNA 一样复
       制自身。于是在交换记忆后,群体中的每个人都能了解所有人所思所忆,如同亲身经历
       过一般。
       这样的社会不需要任何文字,甚至根本就不需要语言。其单一个体的重要性相对来
       说比在人类社会中弱得多。死亡根本不足为惧,因为只要在死前传送出所有的记忆,那
       么他就好像是在群体中继续活下去了一样,因为社会里的每个人都会继承你所想过、做
       过的每件事!
       那时有人反对说,他们如果要记忆所有人经历过的一切,大脑肯定无法负荷。于是
       我们假定也有遗忘的机制——但不是不可逆转的。我们假定,他们设法把记忆以固体的
       方式存放,把它们造成建筑物——也许是一座摩天大厦,存放了他们所有的记忆。会有
       很多外星人终生的工作就是记住这些记忆的位置——也就是图书馆员。
       但是外星人为什么需要这样的能力?我们决定,是因为这种水栖生物的****很柔弱,
       速度也不快,有很多大型食肉动物以他们为食。学会用岩石和珊瑚盖起防护工事的,学
       会把自己的形体改变成其它形状的——或者是会把人们的形体融合起来,形成更大、更
       强壮的身体的部族,才能幸存下来。每个部族有着自己的存活之道,但它们之间无法交
       流。不过,假设学会融合身体的部族在融合时同时交换化学物质,而出人意料地,其中
       一种分泌物就是记忆的复制品。
       我们设想,他人记忆流入脑中的过程就像是服用毒品,给人一种欣快感。外星人们
       开始经常这样交换记忆,而非只在受到威胁时才这样做。(也许这种快感的来源是结合
       身体时的安全感,因为融合是由于恐惧,而融合后带来的就是安全感和放松。)
       他们结合记忆并不会带来其它好处——他们还没那么聪明——但父母把自己的记忆
       传给孩子的话,他们在未曾接受父母记忆的同龄人中就会占有一定优势。
       于是记忆被一代代累积,不断加强。像拉马克的理论那样,后天学到的行为会遗传
       给后代。另外,由于发展于会结合彼此身体的部族,因此这些水下外星人保留了结合成
       各种稀奇古怪形状的爱好。
       这是个很好的外星社会的背景,可以在其上写出许多故事。
       一个星期后,我来到南卡州的加夫尼,和杰姆。卡梅伦讨论把他的电影《深渊》
       (The Abyss )改写为小说的事。他的剧本写得非常出色,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