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血染征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鲜血染征袍- 第1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水师营头领何鼎勋的一番话;引得靖江知县也是连番感叹;“连反诗也敢当行酒令随便喝唱的人;如果他不是一个痴蠢的‘反贼’;那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豪杰。……可惜;即便是此人今天能够活下来;就他今天的那番悖逆言辞;也逃不过两江总督的诛杀。”
    水师营头领何鼎勋和靖江知县杨凤融的一番话;几乎将奔赴堤坝的‘王武滔’当成了死人。
    洋鬼子的坚船利炮;携带雷霆万钧之势;有岂是一个小小的城墙守备能够知晓的。
    “只希望他到时候不要被吓得尿裤子才好!能够像他说得那样;做个英雄!”
    靖江知县杨凤融没有反驳水师营头领何鼎勋的讥讽;毕竟狗熊英雄;现在还难以下定义。靖江知县杨凤融平时对‘王武滔’的印象虽然不错;但也有些感觉此人有些大话过头;与平rì里的表现不符。
    不过;如果这个‘王武滔’真的能够说到做到;靖江知县杨凤融决定;就算拼着这个顶子不要;也会为民族英雄‘王武滔’立碑颂传。
    ……
    …………
    ………………
    趴在堤坝下面;三十多只抬枪冒头;瞄准江面。
    大战来临之际;老雷环顾左右;发现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一丝丝的紧张感。
    毕竟在这个时代;一提起洋鬼子;那基本上和来自地狱的真实恶鬼基本无异。
    自开战以来;借着本土优势;清朝水师竟然无一胜绩;已经奠定了普通兵士对洋鬼子的心理恐惧。
    在今天;老雷必定要在靖江;打破洋人的不败神话。
    不过在这之前;老雷必须有一邪;要提前讲清楚;“既然大家都相信我;那么呆会就一定要听我的命令行事;千万不可鲁莽。死有重于泰山;或者轻于鸿毛。没有两个以上洋鬼子垫背;任何一个兄弟的牺牲都是无价值的。所以;一旦有人临阵溃逃或者不听调令;不要怪大哥我心狠手辣。”
    “大哥;我们听你的。”
    “对;听大哥的。”
    在听到一票弟兄的肯定答复以后;老雷方才满意地点了点头;斗笠圆锥的帽檐下面;一双锐利的眸子;死盯着烟波朦胧的江面;等待着英军战船的抵达。
    “大哥;快看;起风了。”
    江情不同于海上;听到弟兄的jǐng告;老雷抬头一看;果然西风大发;cháo水骤落;任何船只要想在这个时间靠岸;基本上都凶险万分。
    “天可垂怜;助我不助贼。”
    老雷在心底惊喜地暗呼一声;锐利的眸子与抬枪上的准星连成了一条直线。
    自爆发鸦片战争以来;英国鬼子驻守江yīn;而负责供给物资的英国战船;则将靖江一带;当成了可以胡作非为的掠夺地。
    大概两个小时以后;大概上午10时左右;三艘英国船果然鼓帆而来。
    随着三艘敌方战船的靠近;和江边的晨雾也变得越来越稀薄;凭借着过人的目力;老雷缓缓看清了敌船的模样。
    没想到、不看还好;一看之下不由让老雷倒吸了一口冷气。
    此刻他终于明白水师营头领何鼎勋;为何吓得连水也不敢下。英国鬼子的战船;何止是坚船利炮;坚持武装到了牙齿。
    三艘股帆战船;悬挂着侵略者标志xìng的米子旗。
    行驶中间的是战列船;英国皇家舰队的主力型战船。
    这种战船;通常都是排水量在1700吨到3000余吨之间的三桅大帆船。
    载员也在300到500人之间。装有三层到四层武装甲板;载炮数一般74门到120门。
    巡航舰;或者称呼为三桅快速战舰或护卫舰更贴切。
    这是一种排水量为1000吨左右的三桅快速战舰;载炮一般在25…50门之间。
    与战列舰最大的不同是武装甲板通常只有一层;所有的大炮都安放在同一层开放式甲板上;因此舰身低矮;比较不容易被击中。
    轻巡舰及二桅纵帆船:
    体形较小的辅助型军舰;一般为两桅三角帆船;特点是行驶灵活;逆风xìng能好;主要担任侦察与护航等任务。
    …………………………………………………………………………………………………………………………………………
    (未完待续。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

第六十二章 大炮齐鸣江堤之战
       PS:求推荐票票!!!
    ……………………………………………………………………………………………………………………
    “仅仅是英国皇家舰队的主力型战船,上面的一百多门大炮,就可以将靖江炮台轰个稀巴烂,更别提看似无害的三艘帆船,加起来有着不到三百门大炮。”
    老雷暂时压下心底的震惊,同时jǐng告自己的一票弟兄,尽力压低脑袋,不让英军战船发现。
    “来了……大家注意!”
    就在老雷jǐng告一票弟兄的瞬间,突闻身后‘咚’地一声,紧跟着感觉脚下的整个堤坝,都剧烈摇晃了一下。
    一颗黑sè的球状物,从半空一飞而过,落进远方的江面,溅起一大片水花。
    “这群该死的笨蛋。”
    炮台没按约定就首先开炮,一股火气瞬间直冲老雷的大脑。
    西方蛮夷往来靖江多次,都不曾受到什么像样的抵抗。
    顶多一小群扛着农具的老百姓,本来是一场近距离的突击战,现在大炮一响,不等于是提前告诉对方“我们靖江县已经准备好了吗?”。
    “再说,这么远开炮有个屁用,连英国鬼子的大炮都还没发作,凭借炮台上的那堆破铜烂铁,顶多能砸死江里的几只小鱼小虾。”
    靖江炮台上的大炮,老雷已经亲眼见识过,根据回忆曾经上过的历史课,如果和英国的大炮相比,在冶铁技术和制造工艺和整体的设计方面,何止是差了千里。
    两国的火炮的原理虽然相同,但是相比之下,清朝的冶铁技术太落后。
    清朝年间的大炮,炉温低,杂质多。造出的火炮粗糙,含有气孔气泡,非常容易炸膛。
    据说每年死在试炮上的兵勇就不在少数!
    还有最重要的就是,“铸造火炮,清朝用泥模浇铸,英国则用铁模。”
    差别就出在泥模的要粗糙shè击,jīng度低。
    再有比较一下炮弹,英军有各种炮弹,而清军只有效能低下的实心弹。
    由于不懂比例尺寸的设计,导致弹炮配合时出现较大的间隙。影响了shè程和jīng度。
    ……
    …………
    “混蛋,一群该死的混蛋,还有那个靖江知县杨凤融,也是个草菅人命的老混蛋。”
    骂归骂,在破口大骂的同时,老雷示意一票弟兄全都把头低下,尽量俯下身体,从而不让敌人的战船发现。
    至于此次的战略战术,莫说老雷只是个芝麻大小的九品官。
    就是那靖江知县杨凤融。就算穿上那层官服,他本人也是一介文官,也要对水师营统领何鼎勋唯命是从!
    正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若论民族大气。杨凤融颇有见识。若论领兵御敌,让他轮轮沙袋都嫌碍事。
    此刻炮台上说了算的,只是那水师营统领何鼎勋!
    此人之前还对老雷的突袭战术满口答应,只是当他看见江面上那三艘大船愈来越近。以及看见那高高悬挂的米子旗,就仿佛看见了牛头马面一样,立即脸sè大变、急不可耐地大吼道。“快、快开炮!一定要阻止洋鬼子泊船靠岸!”
    在水师营统领何鼎勋的焦急督促下,靖江炮台的近三十门大炮一起发作,“咚、咚、咚、咚、咚、……”
    一时间火炮发作声震耳yù聋、使炮台下的整个堤坝都地动山摇。
    然而,三十门大炮一起发作,三十枚炮弹打出去,就如老雷所预料的那般,炮弹溅起的水花,连三艘敌船投shè在江水里的yīn影都够不着,更别提‘亲吻’敌船上的洋鬼子。
    “吗的、调转jīng度,快!”
    三十枚炮弹打出去,没有起到任何的‘吓唬’作用,甚至丝毫不能抵挡西方蛮夷的战船继续靠近。
    水师营统领何鼎勋顿时被气得气急败坏,抽出腰里的鸟筒子,大有一股看谁不卖力就枪毙谁的架势。
    时至此刻,就连那靖江知县杨凤融也看出来了,水师营统领何鼎勋虽然平rì里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但是除了半年一次的常规训练,他根本没有过实战经历,更不用说击沉过什么蛮夷战船。
    就在这个时候,靖江知县杨凤融多生了一个心眼,果断挥挥手,招呼三百多名临时召集的乡勇,撤离了土丘炮台,来到不远处的岩石地域进行躲避。
    ……
    …………
    “哼、不知死活的家伙,等着去阎王那儿报道吧!”
    老雷清楚的看见,江上悬挂着米子旗的英军主力战船,突然转舵,用船身的一面朝向靖江炮台,露出了一排黑黝黝、密密麻麻的战船炮口。
    紧跟着是第二艘三桅快速战船,还有那艘最轻型的二桅帆船。仅使用船身的一侧,瞄准靖江炮台的火炮数量,就超过了一百门炮口还要多。
    “砰砰砰砰砰砰砰……”
    震撼江面的巨响过后,英军战船的一侧,冒出大量的白sè硝烟。相比靖江火炮的声音,英军火炮的声响更加紧凑,更加具有威慑xìng。
    转头回望靖江县的土丘炮台,早就化为了一片硝烟的火海。那坐镇指挥的水师营统领何鼎勋,在第一时间酒杯炮火所吞没。而幸存的水师兵勇们,在硝烟和爆炸中呼喊奔走,不吃传出一两声无比渗人的惨嚎声。
    水师营能有这种下场,在刚才何鼎勋打响第一炮的时候,老雷便有料想。只是苦了那几百名水师兵勇,若是他们从一开始边听老雷的话,驾驶战船利用自身对江情的熟悉,与敌人死缠烂打,或许还能死得稍微有价值或者更壮烈点。
    “弟兄们,水师营不停劝告,能有头这般下场,也在情理之中。接下来,靖江县的数万百姓,就要靠我们来守护了!鼓起勇气,誓与这道堤坝共存亡!”
    老雷深知自己停留在‘临界战场’的时间还有不到一个小时。而在亲眼目睹了水师营的惨剧之后,老雷认为很有必要阻止恐慌情绪蔓延在一票敢死弟兄之间蔓延。
    ……………………………………………………………………………………………………………………………………………
    (新人新作,求一切点击推挤,求推荐票票!!!)(未完待续……)

第六十三章 临江枪战血债血偿
    ps:求推荐票票!!!
    ……………………………………………………………………………………………………………………………………
    炮火连天,血肉横飞,数百水师兵勇,有超过一大半横死当场。
    “砰砰砰砰砰砰砰……”
    震撼江面的巨响过后,英军战船的一侧,再次冒出大量的白色硝烟。
    又是新一轮的地动山摇,硝烟弥漫。
    英国战船似乎对化为一片废墟的江岸仍不放心,直接将炮火打击,覆盖了炮台周围的方圆几百米。
    如星的红点,一颗颗炸裂开来,像是掉进油锅里的飞虫,舞动着恐惧慌乱的翅膀,四处激射。
    堤坝下面,一票绿营兵捂着双耳,纷纷低头闪避头上掉下来的碎石。
    到了这种时候,任何热血的激励,都显得过于苍白无力,不论老雷如何大喊,却也是止不住手下弟兄的惊慌与恐惧。
    “仅仅是一**炮的覆盖,便让清军兵勇胆寒如斯。”
    “鸦片战争的实践表明,落后的封建军队,已不能战胜初步近代化的资本主义军队。”
    可惜,作为进入‘临界战场’的老雷,亲身处在这个时代,除了硬着头皮苦撑,他在此时此刻,没有任何的选择。
    “砰砰砰砰砰砰砰……”
    英国战船的火炮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
    直过去了好一会儿的时间,才逐渐消停、慢慢沉寂。
    “hurrydock!(马上靠岸下船!)”
    隐隐约约,耳边听到英国鬼子的鸟语,老雷从一大堆碎石尘土中冒出头来。
    却是发现英国鬼子主要担任侦察与护航任务的二桅帆船,已经巡视完毕。
    而那艘有三层到四层武装甲板,载炮数120门的三桅大帆船正在试图泊船靠岸。
    一连数十名红衣高帽的英国鬼子,迈动着那标志性的尽显‘娘炮’的白色筒袜。抬着几门火炮等待在甲板上,想要上岸。
    江船靠岸,近距离之下,威力巨大的火炮根本派不上用场。但是如果火炮上岸,那又是另一番说法。
    “不能让洋鬼子的大炮上岸!”
    老雷从碎石尘土中,抽出随身的鸟枪,却发现枪筒子早已经弯成了个直角。
    二话不说,一把抢过身边30斤重的抬枪,此时不打、更待何时。
    “弟兄们,狠狠地打!”
    在老雷的突然暴吼下。一个个斗笠圆锥的帽檐,不住地从尘土掩埋的堤坝下面冒出头来,让战船上正好看见这一幕的英国鬼子目瞪口呆。
    三十几把抬枪,全部为前装滑膛、火绳点火。
    用的也是散装黑药、如果距离稍远,这些抬枪基本上都是些毫无用处的废铜烂铁,但是在如此近的距离之下,三十几把抬枪,则全部是重型的杀人利器。
    在战场上,士兵非常容易出错。
    常见的错误之一。就是装填后,忘了将通条抽出枪管,一扣扳机,通条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自然无法再装填。
    万幸的是,这种错误出现在战船甲板上扎堆的,红衣黑帽的英国鬼子中间。
    英国鬼子使用的燧发枪,枪长1米5左右。
    大射程是300码左右。有效杀伤射程约80码(约72米)。
    “fire;all fire!!”
    在独眼龙指挥官的暴吼下,战船甲板上的火枪声大作,立时升起一大蓬白色的硝烟。
    咻——咻——
    火枪弹丸擦着老雷的耳朵飞过。堤坝上三十几把抬枪的突袭火力。除了老雷当先打爆了一个洋鬼子的脑袋。
    其他的弟兄,也仅仅打中了三个洋鬼子。
    原因无他,这些抬枪的后坐力实在是太大了点。绿营兵中,稍微身体单薄点的,每一次发射,都会被实木枪托一下顶后去半米的距离。
    后坐力大和精度差固然让人头疼,但是抬枪之所以能够成为清军独一无二的火器,自然也有着它的优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