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与礼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处世与礼仪- 第1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初次见到顾客,首先要以亲切态度打招呼,并报上自己的公司名称,然后将名片递给对方,名片夹应放在西装的内袋里,不应从裤子口袋里掏出。
①递接名片时最好用左手,名片的正方应对着对方、名字向着顾客,最好拿名片的下端,让顾客易于接受。
②如果是事先约好才去的,顾客已对你有一定了解,或有人介绍,就可以在打招呼后直接面谈,在面谈过程中或临别时,再拿出名处递给对方。以加深印象,并表示保持联络的诚意。
③异地推销,名片上留下所住旅馆名称、电话,对方递给名片时,应该用左手接。但是右手立刻伸出来,两手一起拿着名片。
④接过后要点头致谢,不要立即收起来,也不应随意玩弄和摆放,而是认真读一遍,要注意对方的姓名、职务、职称,并轻读不出声,以示敬重。对没有把握念对的姓名,可以请教一下对方,然后将名片放入自己口袋或手提包、名片夹中。
(2)名片除在面谈时使用外,还有其它一些妙用。
①去拜访顾客时,对方不在,可将名片留下,顾客来后看到名片,就知道你来过了;
②把注有时间、地点的名片装入信封发出,可以代表正规请柬,又比口头或电话邀请显得正式;
③向顾客赠送小礼物,如让人转交,则随带名片一张,附几句恭贺之词,无形中关系又深了一层;
④熟悉的顾客家中发生了大事,不便当面致意,寄出名片一张,省时省事,又不失礼。 
商务谈话技巧
在商务交往中,对商务人员的口才有很高的要求。商务人员不一定要伶牙俐齿,妙语连珠,但必须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必须在克己敬人、“寸土必争”的前提下,在谈话之中保持自己应有的风度,始终以礼待人。有道是,“有‘礼’有走遍天下”,在谈话之中也是如此。
平心而论,要符合上面那些要求,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不过不要紧,系统地学习掌握一些谈话的技巧,对商务人员在商务交往之中搞好人际关系,定然大有帮助。
谈话的技巧,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而且需要针对不同的人与事,来加以灵活地运用。
例如,当有一位朋友不邀而至,贸然闯进了你的写字间,而您实在难用很长的时间与之周旋时,如果直接告之对方“来的不是时候”,或对之爱搭不理,都很可能得罪人。
其实,只要用委婉一些的语言,一样可以暗示对方应尽早离去,而且还不至于使其难堪。可以在见面之初,一面真诚地对其表示欢迎。一面婉言相告:“我本来要去参加公司的例会,可您这位稀客驾到,我忌敢怠慢。所以专门告假五分钟,特来跟您叙一叙。”这句话的“话外音”,及是暗示对方:“只能谈五分钟时间”,但因说得不失敬意,在对方的耳中就要中听多了。
又如,一位来企业参观的外商,若突然向您问起了我方的产量,产值一类原本不宜问到的问题,告之以“无可奉告”固然能行,却也有可能使对方无地自容。
此时此刻,完全可以运用适当的谈话技巧,用另外的方式来表达“无可奉告”之意。比方说:“董事会让我们生产多少,就生产多少”。“有多大生产能力,就生产多少”。“能卖出去多少产品,就能创造多大产值”。“一年和另一个创造的产值,往往不尽相同”。面对这种照顾对方情绪的“所答非所问”,对方但凡识相,定会知难而退。 
介绍他人礼仪
他人介绍:是经第三者为彼此不相识的双方引见、介绍的一种介绍方式。他人介绍通常是双向的,即将被介绍者双方各自均作一番介绍。
他人介绍的时机:遇到下列情况,有必要进行他人介绍。
1、与家人外出,路遇家人不相识的同事或朋友。
2、本人的接待对象遇见了其不相识的人士,而对方又跟自己打了招呼。
3、在家中或办公地点,接待彼此不相识的客人或来访者。
4、打算推介某人加入某一方面的交际圈。
5、受到为他人作介绍的邀请。
6、陪同上司、长者、来宾时,遇见了其不相识者,而对方又跟自己打了招呼。
7、陪同亲友前去拜访亲友不相识者。
他人介绍的顺序:
为他人作介绍时必须遵守“尊者优先”的规则。
把年轻者介绍给年长者;把职务低者介绍给职务高者;如果双方年龄、职务相当,则把男士介绍给女士;把家人介绍给同事、朋友;把未婚者介绍给已婚者;把后来者介绍给先到者。
介绍时应注意事项:
1、介绍者为被介绍者人介绍之前,一定要征求一下被介绍双方的意见,切勿上去开口即讲,显得很唐突,让被介绍者感到措手不及。
2、被介绍者在介绍者询问自己是否有意认识某人时,一般不应拒绝,而应欣然应允。实在不愿意时,则应说明理由。
3、介绍人和被介绍人都应起立,以示尊重和礼貌;待介绍人介绍完毕后,被介绍双方应微笑点头示意或握手致意。
4、在宴会、会议桌、谈判桌上,视情况介绍人和被介绍人可不必起立,被介绍双方可点头微笑致意;如果被介绍双方相隔较远,中间又有障碍物,可举起右手致意,点头微笑致意。
5、介绍完毕后,被介绍者双方应依照合乎礼仪的顺序握手,并且彼此问候对方。问候语有“你好、很高兴认识你、久仰大名、幸会幸会”,必要时还可以进一步做自我介绍。 
“介绍”的学问
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和素不相识的人相识和建立友谊?主要靠相互介绍或自我介绍。
在赴约、赴宴、访友、招待会等场合,有一些人自己不认识,这时候需要主人作介绍。当主人向自己介绍别人时,一定要站起,致以谢意。要主动向对方说清自己的姓名,职业等,同时注意在第一次介绍中记住对方姓名,免得谈话时不好称呼。对一些自己不认识的长者或领导同志,要主动站起来,先自我介绍,让对方了解自己。
自我介绍时,态度要谦虚,不能自我吹捧。如果你担负一定的领导职务,不要在介绍时显示,只要说出在某某单位工作。初次见面过份地表现自己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
自己给朋友作介绍要简洁明了。一般是把男同志介绍给女同志,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介绍时,要注意实事求是,掌握分寸,不能胡乱吹捧,以免使被介绍人处于尴尬地位。
如果你一连介绍几个朋友在相识的话,应把他们邀在一起,简单扼要地介绍他们相互认识,不要拉着某一个人作点名式巡回,使对方尬。有时,在一个社交场合,自己很想认识某一个人,可又不便直接作自我介绍,可以找一个既认识自己又认识对方的人作介绍。特别是想去结交一个素不相识的异性朋友时,最好不要冒昧地直接地自我介绍。介绍姓名时,口齿要清楚,并作必要的说明,如介绍李某,可是说是“木子李”;介绍章某,可以说是“立早章”这样既听得明确,又便于记忆。被介绍的应以礼貌的语言向对方问候,点头或握手致意。现在,名片的使用逐渐广泛,在自我介绍或被人介绍时递上一张名片,是既礼貌,又容易使对方准确记住自己的好办法。 
注意你的手势礼仪
不同的手势,表达不同的含意。那么我们在运用手势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一是注意区域性差异。
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由于文化习俗的不同,手势的含意也有很多差别,甚至同一手势表达的涵义也不相同。所以,手势的运用只有合乎规范,才不至于无事生非。
掌心向下的招手动作,在中国主要是招呼别人过来,在美国是叫狗过来。
翘起大拇指,一般都表示顺利或夸奖别人。但也有很多例外,在美国和欧洲部分地区,表示要搭车,在德国表示数字“1”,在日本表示“5”,在澳大利亚就表示骂人“***”。与别人谈话时将拇指翘起来反向指向第三者,即以拇指指腹的反面指向除交谈对象外的另一人,是对第三者的嘲讽。
OK手势。拇指、食指相接成环形,其余三指伸直,掌心向外。OK手势源于美国,在美国表示“同意”、“顺利”、“很好”的意思;而法国表示“零”或“毫无价值”;在日本是表示“钱”;在泰国它表示“没问题”,在巴西是表示粗俗下流。
V形手势。这种手势是二战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首先使用的,现在已传遍世界,是表示“胜利”。如果掌心向内,就变成骂人的手势了。
举手致意。它也叫挥手致意。用来向他人表示问候、致敬、感谢。当你看见熟悉的人,又无暇分身的时候,就举手致意,可以立即消除对方的被冷落感。要掌心向外,面对对方,指尖朝向上方。千万不要忘记伸开手掌。
与人握手。在见面之初、告别之际、慰问他人、表示感激、略表歉意等时候,往往会以手和他人相握。一是要注意先后顺序。握手时,双方伸出手来的标准的先后顺序应为“尊者在先”。即地位高者先伸手,地位低者后伸手。如果是服务人员通常不要主动伸手和服务对象相握。和人握手时,一般握上3到5秒钟就行了。通常,应该用右手和人相握。左手不宜使用,双手相握也不必常用。
双手抱头。很多人喜欢用单手或双手抱在脑后,这一体态的本意,也是放松。在别人面前特别是给人服务的时候这么做的话,就给人一种目中无人的感觉。
摆弄手指。反复摆弄自己的手指,要么活动关节,要么捻响,要么攥着拳头,或是手指动来动去,往往会给人一种无聊的感觉,让人难以接受。
手插口袋。在工作中,通常不允许把一只手或双手插在口袋里的。这种表现,会让人觉得你在工作上不尽力,忙里偷闲。
二是手势宜少不宜多。
手势宜少不宜多。多余的手势,会给人留下装腔作势、缺乏涵养的感觉。
三是要避免出现的手势。
在交际活动时,有些手势会让人反感,严重影响形象。比如当众搔头皮、掏耳朵、抠鼻子、咬指甲、手指在桌上乱写乱画等。 
重视你的举止礼仪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文汇报》曾经刊登过一篇报道,题目是《一口痰“吐掉”一项合作》。某医疗器械厂与美国客商达成了引进“大输液管”生产线的协议,第二天就要签字了。可是,当该厂厂长陪同外商参观车间的时候,向墙角吐了一口痰,然后用鞋底去擦。这一幕让外商彻夜难眠,他让翻译给那位厂长送去一封信:“恕我直言,一个厂长的卫生习惯可以反映一个工厂的管理素质。况且,我们今后要生产的是用来治病的输液皮管。贵国有句谚语:人命关天!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一项已基本谈成的项目,就这样“吹”了。
举止在心理学上称为“形体语言”,是指人的肢体动作,是一种动态中的美,是风度的具体体现。在某种意义上,绝不亚于口头语言所发挥的作用。
举止礼仪并不是个别人规定出来的,而是被大多数人经过实践并被充份认可的。所以,你如果做不到,就会被大多数人所看不惯,就会认为你对周围人以及交往对象不尊重。
我们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不遵守交通规则。像行人乱穿马路,车辆走逆行道,出租车任意停靠,自行车走和机动车抢道等。这些不好的行为,已经变成了很多人的习惯。
在公共场所不守秩序。像乘电梯、走楼道的时候,不会走右边;乘车、购物、办事不排队;车上不但见到老人不让座,甚至还会跟老人抢座。公共绿地,明明上面有醒目的牌子提示不要踩,偏偏孰视无睹地在上面走来走去。
公共场合举止欠雅。大庭广众之下,解衣松带,毫无掩饰地化妆、用牙签,吃饭响声大作,不用公共筷、勺。在公共场所谈笑风生,不顾及左右。接、打手机的时候不管周围有没有其他人都大声地说,就怕对方听不见。在剧院里面叽叽咕咕地吃零食、瓜子。公共场所,无所顾忌地往地上吐痰、扔垃圾。
某些行业,由于工作需要,必须出现处于公众注意之下。如银行的大堂经理。如果大堂经理趴在桌上睡觉,或是拿着电话表情暧昧地煲电话粥,或是躲在椅子上边看着天花板边用手转铅笔……就太有损银行这种高度国际化和现代化的企业形象了。
由于大多数人的交往还是“一面之交”,即使是和你的客户。他们没有机会也没有必要对你进行深入了解。完全靠他们的第一感觉,并以第一感觉为基础对你进行判分。这个分数,会直接影响到你们今后的合作以及合作程度。如果你的举止总是欠妥,纵使你以后有生花的嘴,也难以把这种阴影从他们的心中抹掉。所以,必须重视你的举止礼仪。
播下行为的种子,你会收获习惯;
播下习惯的种子,你会收获性格;
播下性格的种子,你会收获一生的命运。 
拒绝与道歉的礼仪
拒绝,就是不接受。在语言方面来说,拒绝既可能是不接受他人的建议、意见或批评。也可能是不接受他人的恩惠或赠予的礼品。从本质上讲,拒绝亦即对他人意愿或行为的间接性否定。在商务交往中,有时尽管拒绝他人会使双方一时有些尴尬难堪,但“长痛不如短痛”,“当断不断,自受其乱”,需要拒绝时,就应将此意以适当的形式表达出来。
例如,他人邀请自己赴宴,能去就答应下来,不能去就不要勉强。不要当面作“欢欣鼓舞”状地接受了下来,届时又不出席,并且不了了之。
拒绝,既然是对他人意愿或行为的一种间接的否定,那么在有必要拒绝他人时,就应考虑不要把话说绝,别让别人感到难为情。
通常,拒绝应当机立断,不可含含糊糊,态度暖昧。别人求助于自己,而这个忙不能帮时,就该当场明说。当时拍了胸脯,此后却一拖再拖,东躲西藏,最后才说没办法。既误事,又害人,非正派的商界人士之所为,因为这等于骗人。
从语言技巧上说,拒绝有直接拒绝、婉言拒绝、沉默拒绝、回避拒绝等四种方法。
直接拒绝,就是将拒绝之意当场明讲。采取此法时,重要的是应当避免态度生硬,说话难听。在一般情况下,直接拒绝别人,需要把拒绝的原因讲明白。可能的话,还可向对方表达自己的谢意,表示自己对其好意心领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