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是谁-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回答,是对挑战的回应。《圣经》主张:关于上帝的问题就是上帝的问题。 如果上帝没有提出问题,那么解决这个问题的人将一无所获。 人被召唤,受到挑战,得到安慰。 上帝在寻求人,生活要求作出回答。 历史首先是一个问题,是探寻、求索和验证。因此,《圣经》思想的主题不是人对上帝的认识,而是人被上帝认识,人是上帝认识和关注的对象。 因此,最大的谜就是:上帝——天地的创造者——为什么要关心人?为什么微不足道的人的行为如此重要,以致影响上帝的生活?

    人岂能使神有益呢?

    智慧人但能有益于己。你为人公义,岂叫全能者喜悦呢?

    你行为完全,岂能使他得利呢?

    (《约伯记》22:2-3)

    上帝重视人。他与人建立直接的联系,即订立契约(。。 co-venant)。对这个契约,不仅人,而且上帝,都要服从。《圣经》的作者在其最终的相遇与危机中,不仅认识上帝永恒的怜悯和公义,而且认识上帝对人的承诺。 历史的意义和人类。。 。 。 。 。 。命运的光荣就建立在这一庄严的事实基础上。认识上帝对人的兴趣,认识契约,认识上帝和我们承担。。 。 。 。 。 。 。 。

…… 99

    67人 是 谁

    的责任,是《圣经》宗教不可缺少的。 我们的任务是与上帝的兴趣保持一致,实现上帝对我们的任务的洞见。 上帝需要人来实现自己的目的,而宗教,正如《圣经》传统理解的那样,是实现这些目的的手段。 我们需要这些目的,尽管我们可能不认识它们,我们必须懂得需要它们。生命是上帝与人们的合作关系(。。 。 。 partnership)

    ;上帝并不对我们的欢乐与悲伤袖手旁观,或者漠不关心。 人的身体和灵魂迫切需要的,是上帝的关心。 唯其如此,人的生命才是神圣的。 在人为正义、和平、爱与美所进行的斗争中,上帝是合作者和参与者,而且,正因为上帝需要人,他才与人长期订立契约。 这是一种包括上帝和人在内的相互约束,对这种关系,不仅人,而且上帝,都要服从。

    奥秘背后的意义

    自施莱尔马赫①以来,在思考宗教的本质时,人们习惯于从人自身出发,把宗教的特点归结为依赖感和崇敬感等。 人们忽略了宗教意识的独特内容,即意识到人是一个受体,人被超越我们感觉能力的临在所揭示,所淹没。宗教信徒的特点是相信上帝对人类的可传达的关心,相

    ①施莱尔马赫(Schleiermacher,1768—1834)

    :德国基督教神学家,柏林大学神学教授。 他认为宗教是绝对依赖绝对的世界根基的感情。——译 注

…… 100

    人 是 谁77

    信上帝对人的承诺,人据此承诺设法安排自己的生活,并试图在历史中发现意义。面对世界不应等同于被动或屈服。 它不意味着把显而易见的事物误以为是不可言说者。 它意味着与纯粹的存在相联系的存在。世界与我们没有联系,而且,在人的内心生活中,有一个与世界没有联系的完整的领域。 人与世界都有一个共同的奥秘,那就是存在的奥秘依赖于意义,这奥秘并不简单地呈现在纯粹的存在中。我们所制造的一切,只有在涉及到进行制造的我们时才是有意义的;而宇宙的纯粹存在却可以引出关于意义的问题。终极的问题同宇宙紧紧联结在一起。现代人的悲剧就在于他独自进行思考。 他为自己的事情劳神而不考虑整个存在。 他离开上帝创造领域进入人的操作的领域。这似乎是人的病态:他的正常意识是遗忘状态,即中断。。 。 。 。 。 。 。 。 。 。感觉的状态。 因此,我们所见的只是伪装和隐瞒。 我们不理解我们做什么,我们对面前的东西视而不见。在全部传统意义之外是否还有意义?希腊人发现了现存事物的理性结构,但是,在现存的和理性的事物之外,他们感觉到的是深邃的奥秘——高居于人与神之上的非理性的命运与必然性,一种甚至使宙斯也感到恐惧的神秘力量。我们过于相信自己的智力,以至否认任何超越我们的力量的临在。 我们能确定的,就存在;我们不能确定的,就不。。                               。存在,或者不可能存在。。。

…… 101

    87人 是 谁

    《圣经》的作者则认识到:在所有奥秘背后还存在着意义。上帝既不是简明的意义,也不仅仅是奥秘。 上帝是超越奥秘的意义,这意义为奥秘所暗示,这意义通过奥秘来说话。奥秘并不是未知事物的同义语,而是代表与上帝有关的意义的术语。存在是一个奥秘,存在是隐蔽,但在奥秘之外还有意义。奥秘背后的意义力求得到表达。 人的存在的命运是将被隐藏的揭示出来。 神性力求在人身上得到揭示。峰峦山巅沉默不语。 整个世界辉煌壮丽。 每朵鲜花都吐露爱的芬芳。 每种存在物都是不言而喻的。 只有人才会替所有的存在物说话。 只有人的生存才能使奥秘像戏剧一样得到再现。

    超验的意义

    对超验的意义的认识来自对不可言说者的认识。 敬畏的。。 。强制性是它的证据。 我们之所以经历到这种普遍的响应,不。。 。是因为我们渴求它,而是因为我们感到震惊,不敢面对庄严崇高的事物带来的撞击。 它是层层包裹在奥秘之中的意义。我们不是用类比和推理的方法来认识它的,相反,它是作为某种直接呈现的东西被感觉到的。从逻辑和心理上看,它是在判断之前,在题材被头脑的范畴同化之前而感知到的。它是对实在的客观内容的普遍洞察,是所有的人随时都能够做到的。 它不是无知的残渣而是思想的顶峰,它是理智活动达

…… 102

    人 是 谁97

    到登峰造极而压倒一切时所产生的。它是一种认识论上的洞察,因为它所激发的认识促进了我们对世界的深刻理解。超验的意义是超出我们的理解力的意义。 完全符合于我们的范畴的有限意义,不是最后的解释。 由于它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所以是与最终极的问题完全无关的答案。 一个有限的意义要求成为终极的答案,这是华而不实。 比如,知识的追求、美的欣赏或纯粹的存在本身就是目的,这一陈述是我们可以用语言表达的原则,却不是人赖以为生的真理。 假如你告诉人说他是他自身的目的,那么他的回答将是令人绝望的。 有限的事物包含着美,但不伟大;它能使人感到欢娱,但却不能使人得到拯救。有限的意义是我们所能理解的思想,无限的意义是理解我们的思想;有限的意义靠我们吸收,无限的意义由我们偶然遇见。 有限的意义是清晰的;无限的意义是深刻的。 我们通过分析理性来理解有限的意义;我们带着敬畏的态度回应无限的意义。 无限的意义是令人难堪的,它同我们的范畴不协调。不能把它看作我们面前的现存世界中的一物。相反,我们面前的世界却存在于无限意义之中。 它不是一个客体——不是自存的(self-subsistent)

    、永恒的观念或价值;它是一种临在。如果没有惊异与敬畏这两个前提,就不能洞悉超验的意义。 我们说“前提”

    ,是因为惊异与敬畏不是感情,而是关涉价值判断的认识活动。惊奇感并不蒙蔽我们的视力,也不会造成语言的混乱惊

…… 103

    08人 是 谁

    奇,或极度诧异,是一种超过呈现在事物和思想中的事物的方式。 它不承认任何事物是理所当然的,不把任何事物看作是定型的。它是我们对现实的伟大与奥秘作出的真诚回应,它是我们同超越现存事物的东西的相遇。认为获得超验意义就在于理解某一观念,这在术语上是矛盾的。 超验性可能永远不是被拥有和被理解的对象。 然而人可以与它发生联系并与之结合。 人必须懂得如何追求意义以便与之结合。 对终极意义的爱并非以我为中心,它关心的是如何超越自我。 而且,观念、公式或学说都是一般法则(generality)

    ,是与个人无关的,不受时间限制的,因此与具体的、涉及个人的、此时此地的人的实存的根本方式不一致。超验的意义不可归结为认识的对象,不可归结为对某种观念的肯定。 对一种意义的体验是对重大参与的一种体验,不是在头脑中拥有某种观念,而是在超越头脑的精神中生存;不是体验意义的个人关联,而是分享全人类都可以接受的向度。我们在无声的意义中相遇,共同参与对意义的关切。 对这种经验的盼望是人的最高使命的一部分。 在这种企盼中,似乎他为所有的人而行动。 因而,任何仅仅与某一个人有关的意义都不能满足任何一个人。 一个人与终极意义的关系永远不能看作是占有。终极的意义不能一劳永逸地被看作是永恒的观念,似乎一旦得到便可以永远如此,便可以万无一失地保存在信念中。它不是现成的。 它作为来去匆匆的暗示和我们相遇。 我们所得到的只是记忆以及对这一记忆的信赖。 我们的语言无法形容它,我们的工具无法操纵它。 但是有时候,似乎我们的存

…… 104

    人 是 谁18

    在正是对它的描绘,就是它的秘密的工具。意义驻足于比绝望还深的深渊中。 但是,这深渊不是无限的;在人的心灵中或在极度怀疑的碎片下,可能会突然发现深渊的底部。这也许是人的天职:对存在与造物主说声“阿门”

    ①;尽管无能为力,尽管遭到挫折,也要蔑视荒唐而生存;要争取信仰上帝,不管上帝是否这样要求。

    ①Amen:基督教祈祷或圣歌的结束语,表示“诚心所愿”。

    ——校 注

…… 105

    28人 是 谁

    第五章

    操纵与欣赏

    对意义的认识不是在闲散和懒惰中产生的。 它是在经过痛苦的考验,对一线希望的失望、崩溃和极度困难之后产生的。 它是从骨骼中得出的精髓。 我们的荒野中没有不劳而获的吗哪。①

    离开经验或内心环境,思想便无从产生。思考即是生存,并且没有任何思想是在头脑里孤立的细胞中产生的。 任何思想都不是一座孤岛。我们用所有的器官来思维;我们的全部生存都处在思考中。 因此我们的思考方式受我们生存方式的影响,而沉思就是对人的全部实存的提炼。 思考是对我们自己生存真理的总结。

    ①吗哪(mana)

    :是灵粮的意思,也指意外获得的东西。《旧约。 出埃及记》16章中记载:古代以色列人离开埃及后进入旷野不毛之地,一百多万人吃不到东西。上帝给了一种白霜模样的食物。他们不知道叫什么,就称为吗哪。 ——译 注

…… 106

    人 是 谁38

    我把自己与这支笔、这张纸、这张桌子的存在联系起来的方式,将影响我对终极问题进行思考的方式。说到底,孤芳自赏式的、沉湎于自我的思考是缺乏推动力的。 真正的思考是在和世界相遇时产生的。 我们不仅在概念中思考;我们在世界之中思考。 思考反映了人与世界的全。。 。部关系。人既存在于世界之中,也生存于世界之中。 生存就包括正确理解一个人在与所有其它存在物的关系中起什么作用;因为生存实质上并不是独处、自在,而是依赖世界为生,是影响、利用、消费、理解、获得、夺取。人如何鉴别或看待世界?在人的眼里,世界的面貌是什么?他与世界的联系如何?

    人与他周围的世界的联系有两种基本方式:操纵与欣赏。根据第一种方式,他在周围看到的是应当被驾驭的事物,是应当被支配的力量,是应当被利用的对象。根据第二种方式,他在周围看到的是应该被认识、被理解、受珍视或受崇敬的事物。正是双手创造了用手操纵的工具(手工意味着手)

    ;而正是凭借耳朵和眼睛,我们获得愉悦。 如果效法手的榜样,视力、听觉,特别是语言,就会变成操纵的工具。 人就会运用他的耳朵和眼睛来建功立业;其语言就变成了工具。欣赏带来睦谊,而操纵则造成隔阂:客体与我分离,物变成僵死的东西,而我则是孤独的。 更重要的是,操纵式的生活歪曲了世界的形象;现实性被等同于可利用性:我能操纵的就存在,不能操纵的就不存在。 操纵式的生活导致超越

…… 107

    48人 是 谁

    性的毁灭。有意义的存在的前提是热情洋溢地、令人愉快地接受人的自身的存在。知觉、洞察的瞬间、参与时间演变的权利——谁还有权要求更多的东西呢?。电子书

    接受就是欣赏,而欣赏的价值如此之高,以至懂得欣赏似乎是人存活的根本前提。人类不会因为没有知识而死亡;而没有欣赏,人类则可能毁灭。在某种意义上,圣经宗教反抗物的暴虐,它是对局限于世界的反叛。人被赋予选择的机会:要么消失于茫茫尘世,要么在掌握和拯救这个世界中成为合作者。人从一开始就没有被淹没在自然界,也不完全由自然界产生。 他不应该屈服于非人格的物,屈服于世俗,屈服于存在本身。 如果他屈服,他就会逐渐失去自我。 如果转变为动物,他就会成为吃人的野兽。 他不仅仅在自然中。 他是自由的,能够从自然超升,能够征服和控制自然。 在普罗米修斯神话里,人违反神的意志,窃取了天火;在《圣经》中,人类奉神的命令高于自然。 根据这种精神,据说在犹太法学博士的《圣经》注释①中,上帝教给亚当取火的艺术。根据《圣经》的观点,征服自然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人的征服是一种特权,既不应该被误解,也不应该被滥用。

    ①Midrash,希伯莱文意为“解释”。古代犹太拉比(老师)对圣经经典的注释。出现于公元前2世纪。此书为犹太教通俗典籍,教徒自幼即学习。——译 注

…… 108

    人 是 谁58

    否认超然性

    早在发现自然服从于人的威力以前,人就清楚地认识到,自然并不属于人。 对自然的异己性的认识先于对自然可用性(availability)的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