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这条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女帝这条路- 第1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是,真的如唐风礼说的让沈蕴卿再去嘛?她是一个公主,按理说最合适不过。但是她的身份不是从前,有着曾经的军功在身,已经不容人小觑了。
  难道要在换人?换谁呢?
  嘉和帝陷入了深深地思索当中,而此时沈蕴卿却对着唐风礼瞧瞧的用了一个任何人都没有注意到的眼神。
  唐风礼瞬间明白了过来:“陛下,是的,公主说的对啊,谁去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不能太昭显还和陛下一条心。老臣还是那句提议,三公主很合适。因为其他的人,身份所限,自然不合适,而三公主曾经有过战绩,陛下就是再次派出去,也没有不合理的地方。同时,毕竟是个公主,就是能力再强,那些人也不会像对皇子一样,过于的巴结或者笼络。反而曾经的战绩,让那些人心里有点猜测,觉得公主不是太过于简单,又摸不到底牌,最好了。”
  沈蕴卿听完唐风礼的话,才略带惊讶的道:“唐丞相是让我去吗?怪不得父皇与丞相商量了这么一晚上。父皇心疼我,自然心中不远,丞相这样,父皇又不好推脱,就为了这个,闹到这个时辰。”
  嘉和帝看着沈蕴卿那天真无邪的面孔,突然就笑了起来,嘴角勾的如同下玄月一样:“好了,好了,还是昭阳懂我的心思,行了,今天时辰不早了,唐大人也早些回去休息吧。”
  唐风礼见状,赶忙上前行礼道:“哦,是老臣让陛下为难了。”说着退了出来。
  沈蕴卿也乖觉的退出来大殿中,与唐风礼正好一前一后。
  唐风礼看着沈蕴卿,嘴角忍不住的笑,趁着没人瞧瞧的竖起了大拇指:“公主,厉害啊。”
  “丞相夸奖了。”
  说完,两个人心领神会的一笑,各自忙各自的去了。
  嘉和帝独自坐在清心殿,良久后,才开始拿起笔缓缓的写起字来,旁边的内侍赶忙上前去磨墨,见皇帝竟然是在写圣旨,便垂下了头。
  第二天一早,圣旨过来到了沈蕴卿的昭阳宫,这次去查勘灾情由二皇子沈嘉奇与沈蕴卿同去。
  当这圣旨传到唐风礼的耳朵中时,唐风礼呵呵的一笑,昨晚他就知道是这么个结果,要不是沈蕴卿昨晚那装作天真可爱的样子,给嘉和帝台阶下,这事恐怕是悬,当时他还以为不能成了,心中着急,没想到沈蕴卿去几句话就搞定了,果然厉害啊。
  而同时受到消息的太后则是一脸的愤怒,却又不好对外人道,直到沈煜说将赐给他的东西转送给了沈蕴卿,太后只是对着送信人淡淡的哼了一声,又喊来了二皇子沈嘉奇关起门来,密谈了一上午才心情略微的舒畅起来。
  这些对于沈蕴卿来说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沈煜可以安全的待在皇宫中,她又跑到凤梧宫中,嘱咐了一干人等,让紫影继续入驻凤梧宫,帮助母后。
  又嘱托了贤妃、沈煜和唐风礼等人,务必不要与太后有什么冲突,就是有事也暂时忍得,等她回来在从长计议就是了。
  就这样,三日后,沈蕴卿与沈嘉奇一行人出了京城,一路直奔干旱灾区,路上没有任何的停歇,直行了十多日才渐渐的进入到灾区边缘的地带。
  天气异常热,太阳如同就在头顶上打转,阳光直直的刺的人眼睛生疼,汗水一滴滴落在,还没有落地的时候就要被蒸发干净了一般。
  好在沈蕴卿是个公主,能够坐在轿子当中,但也是热的难受,就是旁边的青岫一个劲的不停扇风,也不能有任何的缓解。
  沈蕴卿摆摆手示意青岫不要再扇了,这一股股的热浪,哪里是扇扇就可以停止的呢。
  眼睛望着外面,又走过一群流民,正在听着底下的官员对他们讲解,朝堂很快就来了救济之类的,人们还是将信将疑的停住了脚步。这是今天进入灾区后看到无数流民中的其中一小波而已。
  沈蕴卿没有说话,这次去本来就死要调度所有的粮食之类的东西,用来救助灾民,但是现在他还没有十足的把握,能够救助这些可怜的人们。
  青岫也跟着沈蕴卿望出去,想起那阵自己看着他们可怜要用车上的粮食救助她们,被沈蕴卿给拦了下来道:“这些粮食救不了任何一个人的命,反而他们会因为哄抢而发生踩踏,进而伤了人命。”
  听到这里青岫只得作罢,沈蕴卿看着前面在马上也奄奄一息的二皇子,见他一路上也是这样没有任何救助的意思,知道他和自己有同样的想法。
  再看他本来长的一副书生模样,看起来弱不经风的样子,没想到竟然一直撑到现在,看起来以前确实小看了他的心思与体力。
  这样想着,就听到前面的人道:“进到云中郡了。”
  云中郡是这次受灾郡县的其中一个,本次最严重的要数云中郡,其次就是河东,然后就是整个衡山地区。局上报的来看,虽然说不上饿殍遍野,但也是饥民死着十有三四了。
  进到云中郡,只见树木多数已经干枯而死,河流更是没有一滴的水,满面尘土在人群中不断的飞扬,呛得人难受。
  沈蕴卿看着四周的农田,眉头皱的越发的紧,对着外面道:“停车,停车。”
  赶车人急忙的停了下来,沈蕴卿二话不说的从车上跳下来,一直向着旁边的农田走去。
  二皇子看着行动奇怪的沈蕴卿,因为农田里的植物都已经干涸而死,虽然能看出植物,但是已经没有任何救活的迹象。
  沈蕴卿在农田中拔了几根已经死掉的作物,又走回到车上,二皇子奇怪的问道:“三妹,你这是要做什么?”
  沈蕴卿捏着农作物,轻轻的叹息了一声:“没事,我就是看看。”
  说着转身进了车厢,二皇子意味深长的看了她一眼,挥手示意继续前进。
  青岫一直跟在沈蕴卿身边道:“公主,这些农作物早死了。”
  “我知道的。青岫,你看,外面的山。”
  青岫顺着沈蕴卿手指的方向,放眼望去,只见山上都已经没有了什么植被,奇怪的问道:“这些树木都死了吗?还是根本就没有?”
  “没有,都被砍伐了。这干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造成的,是因为很多的原因,我想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吧。”沈蕴卿觉得事情远没有她的那样简单,看来要解决干旱的问题,首先要明白这些树木去了哪里。
  青岫似乎也明白了过来,跟着皱紧了眉头半天不在言语。
  这次出来,红醉没有跟着过来,而是让郑内侍跟着出来了。一时因为郑内侍是个男人,有什么事情,他去办比较的妥当,二是郑内侍走了,宫中要留下一个人,最让沈蕴卿放心的就是红醉。
  沈蕴卿将自己的那些暗卫都留给了红醉、沈煜等人,而当初跟着陆承霭的暗卫,他带走了几名,剩下的这次也都跟着出来了。
  好在这些人念着是陆承霭的命令,对沈蕴卿的指令是言听计从,一路上二皇子也不敢对她怎么样。
  沈蕴卿对着外面道:“小郑子?”
  “在。”郑内侍靠了过来,这次出来为了方便,沈蕴卿都是这样换他的。
  “碰到灾民,你打听打听这山上的树都去了哪里。”
  “是。”郑内侍点头。
  车队继续前行,灾民是越来越多,竟然有的地方竟然起了火灾,这是旱到极致的后果,不过幸好都是小规模的,用沙土很快就熄灭了。
  但是如果遇到更大的火灾,恐怕就没有这样容易解决了。

  ☆、第230章 吃大户

  终于在经过了几天的跋涉后,到达了云中郡的城镇中,大小官员都在城门口迎接他们的到来。
  很快进到府衙,这次出来沈蕴卿为了方便也是男装打扮,根本不影响行事。
  二皇子也算是雷厉风行,一来就召集官员,坐下商讨怎样救灾得事情。
  可是旱灾不同于其他,水是生命的源泉,没有了水什么都没有,就是在这里有钱都不一定活命。
  整个大地都是一片黄沙,这要上哪里去寻找水源呢。
  沈蕴卿看着二皇子那焦急的脸,心中更是有了另一番想法,首先这些官员没有因为旱情而发生逃逸,这是值得表扬的。
  她等着大家讨论了一会儿,轮到自己发言的时候,才将这些表扬的话说了出来,然后道:“救灾是第一位的,可是怎么救才是最为关键。”
  “这次后面有官兵压着粮草,我想今天已经到达了永州,几天以后就可以到达这里了,但是没有水,什么都做不了。流民一样会越聚越多,甚至发生暴动。所以我建议,暂时实行一种其他可行的办法,就是让灾民移居到永州。我们来的路上,我已经看过了永州,那里没有什么受灾的现象,地方也辽阔,能够很好的安置灾民。”
  话还没有说话,二皇子立马站了起来道:“这是流民,到了哪里要是抢夺永州的东西怎么办?”
  接着地下的人也跟着纷纷表示不同意:“是啊,流民猛于虎,这可不行,我们这里的危机解除了,永州的人可怎么样呢?”
  沈蕴卿看着大家,信心满满的一笑:“大家,你们知道永州是军事要塞,自然少不了兵将,再加上这次押送军粮的都是官兵,流民会有所忌讳。但是最主要的一点,流民之所以是流民,因为没有吃的,没法活命,如果有了可以安置的地方,自然不会想着闹事。还有,另一点,也是最主要的一点,这次我们要施行的是移民救食。移民与流民有着本质区别,我们只是暂时将这些灾民有我们朝廷出人,暂时画编,一波波的移动到永州地界,而不是任由流民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我们加以引导,使他们顺利迁移,这样有了我们朝廷的帮助,有了吃的,我相信没有人会愿意去抢夺。”
  沈蕴卿讲完,所有的人都为之一震,是啊,这样不仅减少了流民各处流传的可能性,还能有效的控制人口流动。
  再说永州的军队相当的多,流民就是到了哪里先不说其他的,心中有了惧怕,还有吃的,相信不会再有暴动事件发生了。
  二皇子却冷哼一声道:“永州,那军队是抵御外来敌军的,难道还要管这些不成?”
  沈蕴卿笑道:“二皇兄此言差矣,军队对外要保卫家园,对内要辅佐朝廷,这是他们的指责,否者这些人民天天的养着他们就是仅仅为了对外吗?”
  说的二皇子沈嘉奇不吭一声了。
  事情既然这样定了下来,剩下的工作就是如何合理的疏导流民,到永州,给押粮官通知在永州驻扎之类的工作。
  当然沈蕴卿另一个信心满满的原因是,永州是现在宁炽所在的地方,她已经修书一封让暗卫给他送去,就在来府衙的路上,收到了宁炽的回信,说是全凭沈蕴卿的安排。
  这样一来,沈蕴卿才将在心中想了几天的想法,在众人之前公布出来了。
  从中午开始,沈蕴卿与朝廷中的官员,一直在商讨可行性的方案,到了晚上才敲定了一个比较合理的方案,放到了二皇子的面前。
  此时二皇子也知道这是唯一可行的办法,否者就是粮食运来了都不能救得活这些人,只得点头同意。
  剩下的工作就是去做流民的工作,让他们跟着朝廷走,寻找自己的生路。
  灾民们当然愿意了,只要能活着,走到哪里都一样,总比在这里饿死的强,本来看似繁重的工作,没有几天就完成了。
  沈蕴卿就将此给旁边的几个郡县都发了过去,几个郡县的人,都纷纷的开始往永州及附近的州县移动,路上没有发生任何的事情。
  灾民的安置工作在经过几天的日夜奋战后,渐渐的初见成效。这一日,沈蕴卿按照计划召集了云中郡的官员,做了下来,讨论下一步的方案时,提出建议各个财主或者官宦大家要出钱,谁知他们却纷纷表示不赞同。
  更有甚至道:“这是天灾,与我们何干?”
  二皇子也在旁边帮腔道:“是啊,这些事情他们也不能做主的。”
  沈蕴卿冷冷的看着他们,突然道:“其实发生旱灾,根本不是一日之功,是因为你们自己的原因罢了。”
  众人一听顿时傻了眼,这是为了什么,旱灾难道还是他们能做主的不成?
  沈蕴卿接着道:“是你们这些大户,为了追求产量,让民众逐渐放弃耐旱且稳产的黍稷等作物,改种需水量大的小麦、玉米等作物,还有为了利益,将山上的土地都开发出来,这种滥垦土地、广种薄收既无法解决粮食问题,又破坏了植被,也加剧了水土的流失,这难道不是原因吗?”
  听的官员与大户们都纷纷的底下了头。
  这样言辞激烈之下,几个大户代表都纷纷的瞪大了眼睛,仿佛根本不相信这事,会被她一个公主发现,什么小麦玉米、黍稷等农作物,她怎么会认得,只以为有高手在她身后支招。
  但是一直都没有说哈的二皇子,这时候却开口道:“是啊,这样的事情,是你们的过失了,既然是你们的过失,你们就要承担相迎的责任,是该出些钱,来帮助这些民众们,不过,出多少,我们都要商量个数才好。‘
  沈蕴卿一直都二皇子沈嘉奇说完了话后,才笑道:“出多少,自然不能让这些人倾家荡产,但是能力多的必要多出,能力少的可以少出,但是你们每家不能低于一千两,这些是用在灾后重建上的。”
  “什么,二千两?”众人惊讶,各各脸上都露出了肉疼的神色。
  二皇子赶紧道:“有些多啊,有些多。”
  沈蕴卿冷冷的看看了他一眼:“这些还多吗?如果将此事报给父皇,恐怕父皇知道后,就不是二千两能解决问题的。”
  显而易见,二千两是买一条命,怎么就不值得了呢。
  二皇子蹙眉看着大家的神情,心中则欢喜异常,既然你那么爱出风头,就出吧,反正这些官员与大户,我是不能去得罪,因为以后登基的路上还要靠他们呢。
  至于有没有银子,怎么救济灾民,只要差不多就好,后期工作,他可顾忌不了那样多。
  便道:“额,我还有事,先走一步,你们继续。”
  说着就抬起屁股走人了,沈蕴卿也没有任何阻拦的意思,直到二皇子离开,众人则纷纷借口有事,也走了。
  看得旁边的郑内侍蹙着眉道:“公主,这是何苦来着呢,二皇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