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心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嫡女心棠-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天下来,的确颇为充实,只是每一日都是这般雷同,一般妙龄姑娘,估计过过几天就会发疯,莫心棠竟也能坚持下来,只因有前世顾青青的底子。

读书时,顾青青的生活也是规律简单,上课、图书馆自习,写论文,考英语,考出各种各样的证书……临近毕业时,开始实习,每日六点起床去挤地铁,加班到□点才能回来……真是一天也不曾疏忽。

顾青青无甚长处,唯有一步一步,认真踏实,只是她始终不够放松,有些战战兢兢。穿越为人,已置之死地过,又无甚规则可言,她反而能在保留认真踏实的同时,活得放松些。

不得不说,这三年来,莫心棠的身子逐渐好了,心性脾气,也在这日复一日中打磨得更为坚韧平静。

关于莫府的动静,莫心棠也颇留意了一阵,不过她们到底力量有限,打听到得也不多,即使知道了些什么,也大多与莫心棠本人关系不大。似乎整个莫府,都已经无情地把她这个嫡出的三姑娘遗忘。半年后,莫心棠确定短时间内已经没有解除“静养”的希望时,她也就刻意地把莫府置之脑后。

自此,莫心棠不太敢想未来:这样的日子还会持续多久?如若莫老爹不被召回靖州,是不是就此一辈子没有改变?她甚至不确定自己还有没有未来。

但是在每个念书习字、缝纫绣花的罅隙里,一些希冀的念头还是会钻进来,但是她被失落了太久,也不敢跟别人谈起什么,就怕最后是那么一场空。

其实她不知道,有时候暗透了,也就看得见星光了。

第12章 三年(下)



    莫吉的任命最终砸到个侍读学士,虽说升了半阶,甚至半只脚踏进内阁,在京城内也算是个不错的从四品文职。只是包括莫吉本人,都觉得哭笑不得。

当年莫吉也中过进士,但皆是长兄莫维为其苦训多时及左右奔走的结果。论及腹内诗书学问,他真是一直不上不下!兼之外放这么多年,自由自在惯了,读过的书也早已丢到爪哇国去了,到京城任职,办个事、说个话,不丢人就不错了!再说在内阁,自己算是最底层,要提心吊胆、小心翼翼地过日子,更不用说还要靠长兄提点着,少不了挨训。所以,尽管莫府内一片欢腾,众人忙着打点行李物品、走亲访友告别,准备回靖州,莫吉这心里还是有点小苦闷。

杨氏一边软声劝慰莫吉,私底下却觉得高兴,眼看月棠出落得亭亭,已到了论及婚嫁的年龄,总不能嫁在青州吧,莫吉的升迁也直接提高女儿身份,更不用说还有靖州莫府的声威撑着……月棠嫁得如何,与儿子正泽的未来也有莫大的关系!

虽然人人晓得莫吉长子长女皆是杨姨娘所出,而老爷对杨姨娘一直格外青眼,府内上下,除了俞氏那边,谁不都对她极其奉承。但这么多年,她也看清楚了,莫吉是个不成事的,莫府内老太太、大老爷都是脑子清楚、手段厉害之辈。到底嫡庶尊卑有别,一旦她有什么僭越的念头……到那时,估计俞氏还要趁此算一算,这多年与她杨氏的旧账,一气将她彻底扳倒吧……

思虑至此,杨姨娘内心一黯,不再想下去……转头再去寻些青州独有的贵气雅致的花色料子,好为月棠多做几套衣裳。

同样觉得兴奋的,还有蒋姨娘,她从小到大还未踏出过青州呢!

这两年,她凭借年轻颜色好,外加心思也算灵活,莫吉留在她这里的时间不少,对于俞氏也奉承得不错,在府里地位逐步稳固。此时,她望着怀中女儿熟睡得如花朵般柔嫩的小脸,轻叹了口气:只是为什么生了个女儿,而不是儿子呢?……不知道当年失去的那一个,是不是个儿子?想到此,蒋姨娘脸色猛然煞白,那种身心俱痛的感觉真是痛彻心扉、永世难忘!

当年对于姚通房那番供词,看上去滴水不漏,只有事关自身,直觉背后还有隐情……只能提醒自己忍,忍,忍,待到自己真的厉害了再去找那幕后黑手!!

虽说到了靖州才算是真的无依无靠,老老小小并不熟悉,但是凡事不是最后还是靠自己……还是趁着不多的时间,找人多打听些什么吧。

莫府内东北侧有个小园子,地方不大,却竹影疏疏,布置得甚为雅致清凉,这正是府内哥儿姑娘们念书的地方。莫吉请来的老先生颇为严苛,所以尽管是离开青州前的最后几天,“学生们”也算规矩地在园内正堂如平日一般像模像样地练字,并无什么嬉闹之举。

最前面两张梨花桌几是正泽和正安,两位哥儿看上去年岁差得并不大,正安五官肖似莫吉,只是在细部上长得更为细致些,他神情颇为严肃,握笔也端方有力,眼睛专注盯着字帖,彷佛要把它~吃下去~一般……显然,作为莫吉唯一的嫡子,俞氏成功地让他明白了自己担负着什么,有着什么样的压力。正泽则长得更像杨氏,只是更亲和一些,眉目清朗,此刻,他心情颇好地在习字,显得很轻松,习好一篇后,略作整理,微微一笑,如沐春风。

后面并排的是三位姑娘,最右端已经长成的那一位自然是莫月棠,她盘了一圈环髻,上插了一排银色蝴蝶簪,齐整的流苏摇晃生辉,别致灵动,身着交领水红底色百蝶穿图案的裙衫,漂亮大方、极为夺眼,一副大家小姐的派头,并无一丝庶出的气息。她显然也是下过功夫练过字的,笔下一水的蝇头小楷,在她这个年纪,已属不易。

左端则是挨得更为近些的玉棠与宁棠,两人皆身着样式相似的薄锻夏衫,玉棠的是天青色并蒂花样式的,领口袖口皆是密密的精致刺绣,宁棠的则是鹅黄色,也绣了长枝花卉在上头,只是简单多了。两人并未刻意盘出什么发髻,只是挽成个双髻,缠些各色珠串上去了事。

至于练字念书,两人皆属酱油党,玉棠笔下寥寥数字,也算挺拔,只是论及圆润娟秀,整齐划一则差远了,此刻她惺忪着眼睛,倒显得比平日好接近,只是,真是快要睡着了……宁棠相貌清秀,眼睛细长,唇角还有微不可见的浅酒窝,她手下写完的纸张,比身边这位嫡姐多了不少,只是质量嘛,也只算平庸。

回靖州的消息,他们也是前日才知晓的,身边的嬷嬷丫鬟也开始收拾箱笼了。哥儿们略沉重些,在青州尚属家学,回去后便是要正经念书,开始仕途之路了吧;玉棠宁棠离开靖州时还小,已经没什么印象了,只是怕回去便没有现在这般自在吧,但到底小孩心性,换个地方到底也新鲜兴奋些;月棠心内则莫名期待,她还有一两年也要及笄了,心思不免也多了些,她在青州的闺阁圈内颇受追捧,听说也有几家富贵人家隐约透出结亲的意思,但都被父亲拒绝了,她知道自己定是要回靖州才嫁的,这也符合自己的心意,到底不能嫁得差了!这是不知道这一两年内会许个什么样的人家……

当家主母俞氏这里,面临搬迁,事务则是繁之又繁,琐之又琐!

首先是清点人口,府内人数多少,带走多少,留下多少,遣散多少,这宅子当初是买下的,莫吉决定保留,并不卖出,但又几年不归,这留下看宅子的人必定要可靠的,至于那遣散的,又要一一安顿好,三年都顺利度过,最后不能落下莫知府苛刻下人的话柄;至于带走什么人,俞氏又不好一人决断,总要各屋问一问,免得生事端。

其次是收拾箱笼,这个也就罢了,物是死的,人是活的。只是怕有人趁乱作怪,只能命大丫鬟们将贵重物品一一登记,看着各屋收拾,另外就是避免有什么遗漏。

再次,在青州三年,也算结下不少关系,这临走时,来访的,需要打点的,也并不少。还有些礼品什么的,也都要理出来的,未有还清的要打点礼物送去,来访的也要有回赠。

另外还有种种种种事端不表。

俞氏一向要强,从来都是一力承担府内诸事,此刻也不能向莫吉示弱,更不能让姨娘们看了笑话,只能勉力忙碌。

几日下来,俞氏顿觉疲惫不堪,每日忙完勉强梳洗就睡下来,连莫吉歇在何处也无暇关心,更无暇叩问,这要回靖州了,自己是何心情。总归回程已定,何种心情也无济于事了。

然,随着归程日近,收拾料理得差不多的时候,俞氏与管事媳妇再次盘点时,却猛然发现,似乎遗漏了一处,椿院!

当年,她一时心软,发落了姚通房,并禀明莫吉,三丫头只因位置靠近蒋氏,而被诬赖栽赃。事后,俞氏想起童年不堪往事,又难免后悔,干脆选择眼不见净,除了逢年过节,只令三丫头一味的静养。

虽然明面上,也没短缺了椿院什么,按规矩,莫玉棠有的,莫心棠也有,只是她这般不经心,下面的人操作得也马虎……更不要说担起嫡母并姨母的教育职责。

这要回靖州了,难免也有一丝忐忑。表面上,自己也算占了道理,静养一事也是莫吉应允了的,没有太多话柄。只是私底下,老太太并长嫂孙氏,谁也不是糊涂人。只不过,嫡姐当年这二人谁也不喜嫡姐,而三丫头从小木讷青瘦,不甚讨人喜欢,也不见得是真的令谁惦念。

隔天,俞氏便神情如常地请示了莫吉,找了个日子把莫心棠挪了回来。

府内热火朝天地收拾了这些天,心棠大概也晓得怎么回事,踏出椿院,给莫吉俞氏请安时,早已熬了两晚,饿了两顿,面色泛青,神情木讷了,倒也真没什么奇怪的。三年未见,莫吉倒真没什么念及女儿的,抚慰了莫心棠几句,便交给老嬷嬷学规矩,免得回靖州时太不成样子。

自此,榆院那也开始收拾包袱,汇入莫府打包大军之中。按照俞氏那边的人员分配,青梅与青橘得以与心棠一起回靖州,廖婆子却要留于青州守屋。这倒也并非刻意为难,当初迁至青州前,便有这一条说明,愿意来青州的奴仆可以得到厚待,但能否回靖州就难说了。

只是,得知这一消息,心棠心内难免不舍,这三年与廖婆子朝夕相处,得她颇多照拂,尽强过莫府内任何一人。

当晚晚膳,廖婆子亲自洗手做了碗鸡汤面,昏黄的灯光中,布满皱纹的嘴角浮出柔和的笑意。心棠有些心酸,忙要拉了她坐下,廖婆子却执意站着,说道,“此次一别,三姑娘不必伤心,这些年相处,姑娘善待于我,老婆子却有不实不尽之言……”

她看了心棠一眼,道,“其实,我原本是从俞家家仆,跟着先夫人陪嫁过来,只是先夫人看重自己的奶妈妈,老婆子劝她的话,也不太听。后来,夫人惹了府内的老太太不快,老太太训诫她,还发落身边一干人等去做粗活,我便在其中。”

见心棠吃惊的表情,她叹了口气,继续道,

“说句忤逆的话,当年先夫人太过任性,树敌不少,才有当年的结局……如今我看姑娘,年纪虽小,倒是个有主意的明白孩子,也就放心了。”

然,她话锋一转,“老婆子混于内宅半辈子,见惯了是是非非,三姑娘毕竟人单力薄……何况还有妇人在后伺机谋害……还是要尽量早点找到倚靠,老太太秉性古怪,极难亲近,要想法子投其所好;而大太太好心又善,只是……三姑娘还是早做打算……”

三日后,莫家踏上回靖州的归程了。

第13章 发家



    莫吉一家大小一路陆路水路,直奔靖州,早已晕得七荤八素。刚到城门口,便有莫府仆妇等着,换过府中车舆后,再往前行,不多时便到了莫家大宅。

莫心棠经过这三年的修养锻炼,身子远胜于昔日,此刻,精神倒还好,她透过轿帘缝隙,远远看见气派豪贵不失庄重典雅的莫府宅邸,远非青州莫吉那个宅子可比,倒也被震撼了下,虽然受了好些折磨,亲爹后母也挫了些,自己倒也真穿到了个大家族里不是!

一路上跟些小丫鬟打听,外加廖婆子之前说过的好些,对着大莫家也了解了七七八八。

莫老祖并非什么开国功勋,但也算发家比较早的了。凭借改朝换代未久,四下并不太平时,他巴上了个将军,颇立了些军功,封了个将军,盖了宗祠,这偌大宅邸也是最兴盛的时候赏下的。只是往下,基因变异,这莫家再也没出过能够从军的,反倒每隔一代出一、两位走走文化路线,虽没有出息到官位极盛,倒也守住了祖宅,把这莫家维持下来。

莫吉的亲父莫策是唯一的嫡子,无才无德,什么都是平平,只是重金聘了海昌侯府的小姐为妻,颇为有些没落的莫家长了脸面。海昌侯府小姐育有两子,就是莫维和莫吉了。

莫策早逝,长子莫维小时候家境真算不上好,只是沾了外家一些光,在那里读书受教,也颇受到了一些扶持,他自幼懂事,读书刻苦,为人机警不失变通,仕途颇为顺利,至今已经官拜三品,亦有望再往上一步,进入官宦顶级阶层。

莫维为人方正,知恩图报,于是也娶了海昌侯府的小姐为嫡妻,且一直未纳妾室,莫大太太育有一子一女,俱已成年。

仿佛莫家子嗣一直不那么繁盛,只有在他小弟莫吉那里是个例外。莫维年长莫吉七岁,幼年时二人与母亲相依过活,感情甚深厚,莫维更担起长兄的职责,亲自教导幼弟读书为人。无奈莫吉心性资质皆是普通,加上有母亲长兄作为倚靠,为人也不是十分发奋,读书时勤勉了一阵后,做官后倒也懈怠了,唯有靠莫维一直庇护兼监督着。

不过莫吉心思简单为人单纯,倒也出不了什么大纰漏,只是一些不上不下令人哭笑不得的琐事罢了。另外,莫吉子嗣不少,也算对家里有贡献不是!

老太太还在,兄弟感情亲密,自是像之前一样在莫府宅邸里一起住着,吃穿用度统一料理。莫宅阔大宽敞,莫吉夫妇仍在之前的第二进西侧一排屋子作为正屋安顿,这三年显然重新修整过,倒也比青州那个体面富贵多了。姨娘们的屋子也是靠西一溜厢房。

另,莫大太太孙氏觉得如今孩子们也大了,按照府内的规矩,正泽正安都安排了单独一个小院,姑娘们除了六姑娘莫叶棠年幼,仍随蒋姨娘居住外,统一住在第四进一个大院里,院内还有独设的一个园子,既安全又舒服,各位姑娘的老嬷嬷和丫鬟们也尽够住了。四位姑娘的房屋由影壁和树木隔开,也算半独立的居所了,如若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