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修仙种种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修修仙种种田-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实水稻有早稻和晚稻,早稻成熟期一般情况下是一百天左右,晚稻是一百五十天左右。这要根据各地的气候和条件,南方因为温度高,成熟期快,一年三季没问题,而在张哇村这里,种植水稻最多也就两季,而且水稻过后还只能种植一些蔬菜类型的作物,因为要晒田,一般情况下收了水稻以后大家很少去种植东西了。

听着蛙鸣虫叫,顺着和风张伟往张爷家的稻田地走去。村里的稻子种子一般情况下都是选拔村里的好稻子,自家留种,或者有的人感觉到自家的种子不好了,可以去买新种子,也可以用自己的稻子去换人家好稻子,不过,换种子的时候一般都多给上个四五斤稻子,人家的留种稻子当然好了,而且颗粒饱满,脱皮后也多打稻米,多给你斤也算是弥补差距,这是个换种不成文的规矩。

就像张爷家的稻子,还没有成熟呢就已经被好多家给预定了稻种了。张爷自然是满口答应,别人家预定你的稻种,你不可能不给,不然,如果你的稻种感觉不好了,又不舍得花钱买种子,那么也就要换别人的稻种了。所以,在这个方面还真的没有不换给种子的,张伟看着张爷和临地的稻子明显的差距,今年又是个丰收年啊,张伟在这稻田里养鱼,不但稻子不减产,看来如果不发生天灾,增产丰收是一定的了,张爷曾经不止一次夸过张伟了,说当时看来自己的决定是对的。

不过,张爷也提出了自己的怀疑,为什么当时张兵家养鱼稻田里不但减产厉害,而且鱼似乎也不怎么样,最后搞的还赔了本,张伟在稻田里养鱼不但稻子不减产,而且看那架势还要增产,在田里放的小鱼苗个把月的工夫已经长成了风镩子了。

张伟能说啥?虽然不忍心骗张爷,但是,有的事情还是继续保密的好,所以,张伟一个词语解释了全部:科学,这就是科学的力量。

至此,整个张哇村的人都知道张伟懂科学,会农田技术,为此,不少人都来请教过张伟这方面的技术,但是,张伟又知道个啥?村子里真的有人来问他,他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只能一边打哈哈,晚上连上网线查资料,第二天再回答人家,不过,有些资料对村民的帮助还是挺大的。于是,村里有不少家的都琢磨着明年也准备养季稻田鱼混养式,准备让张伟到时候指导一下。

就这个事情就是老村长都纠缠了张伟好长一段的时间,让张伟指导一下大家明年也在稻田里养点鱼,张伟就算在满嘴里跑火车也不敢答应这个要求。除非他也在大家稻田里撒上几把息土改善一下土壤和水质,不然,就算张伟再会说,换家也养不出来张伟这个程度。就算能赚钱,也一定做不到稻田和鱼两丰收。

为此,张伟这丫的还散布了个话儿,明年他也不在稻田养殖了,因为据科学的推测,明年的气候不适合稻田里搞养殖。不管可信不可信,反正张伟没有答应大家稻田里养鱼,再加上张伟已经声明明年自己都不搞稻田里养鱼了,所以,慢慢的大家也就不说这个问题了。

张伟这爱吃鱼的家伙是不在稻田里养鱼了,因为他有了正在计划中的鱼塘,何必再费那个劲在张爷的稻田里养植呢?再说了,珂珂的爸妈过些时候可能就要回来了,张伟毕竟没和他们见过面,也没接触过,更不知道啥脾气,他们来了以后,张伟也不可能在像现在这样这么惯了。

看着张爷稻田里的稻子涨势不错,大家都要留种,张伟也琢磨着是不是明年的时候把自己空间内那些息土种植的稻子也留点作种让张爷种植上二亩看看啥情况。毕竟,张爷现在稻田地里的稻子就算是村里最好的,就算如此也没办法和张伟芥子内的稻子相比。张伟芥子内的稻子分叉能力更强,茎叶也更粗壮。

稻田里的水草依然涨势旺盛,而稻田里的虫子也是很多,并且其他地方的虫子还在不断的往这里飞,这些黑鱼苗经过一个月的全肉食喂养,不单单是养成了猪一般懒惰的性格,还把它们都喂的肥胖胖的。

这时会儿稻田里的鱼已经比刚进稻田的时候大了两三倍,张爷说大的都有可能长到了三四两了,到时候收鱼的时候,估计都能长到一斤半左右。因为黑鱼属于肉食类,只要有吃的,就能比一般的鱼类快上一倍的速度增长着。就连原来筷子粗的黄鳝现在也长到了手指头粗了,估计到下个月这黄鳝和黑鱼都可以吃着了。

蹲在稻田地的田埂上,张伟看着那不时的跳起来吃虫子的黑鱼,张伟的口水几乎给馋的流了下来,还好早上张伟让孙晓雷从省城给带来点鱼和虾,当然,鸡鸭一类的禽类张伟还是喜欢吃农村自家养殖的,张爷后院的小鸡都一斤多,大的都要二斤重了,这样的小鸡嫩着呢,正好吃。

看了一会鱼,张伟又开始顺着田埂边检查有没有暗水道,边捡那些鸡蛋大的田螺,这田螺过上一个星期捡一次,每次都能捡上一小筐,张伟都奇怪,这田螺到底是他自己长这么快的,还是从别的地方爬过来的。

稻田草的茎叶上爬的都是小蜗牛,很多黑鱼只要一碰草叶子,就能吃到一嘴的小蜗牛,不但稻田里的黑鱼吃,就连那到处都是的青蛙也在吃小蜗牛,可是小蜗牛不但不见少,而且还更多。

看到自己的到来吓跑的青蛙,张爷说在这里叫田鸡,这个时候的青蛙刚冬眠醒来没多长时间,还瘦者呢,等过段时间这田鸡吃虫子肥了,那时候田里又多了一道佳肴,田鸡肉,美着呢。

张伟看着这田里随着自己的到来乱窜的青蛙,默默的祈祷着这田鸡也快点长肥,这样,他就能早一天吃上张爷说的美味的田鸡肉了,张爷说的美味,那一定是很好吃的,绝对的美味。

‘‘对不起大家,昨天因为一些原因没更新,蕃薯请求大家的谅解,今天补上

第六十四章省城来人

第六十四章省城来人

拉红砖和黄沙水泥的车比张伟预计的还要早,张伟近十点半从稻田地回到老宅的时候,张爷已经组织人手开始卸东西了。

张伟看大家都在忙,把田螺往大水桶里一放,然后打了一桶水先把田螺泡起来,也不顾得上清洗了,就过去帮忙搬东西去了。

张伟这丫的力气大,一百斤的水泥抗两袋子跟玩的似的,看的大家称厉害,没想到城里娃也有这么大力气,和他们想象中的手无提四两之力的城里人完全不一样。张伟嘿嘿一笑,说是从小锻炼的呗,然后继续他的卸车的工作。

还别说,经张伟这么一搭手,卸车的速度明显的快了很多,不过,就在张伟干了没多大会,前院力孙晓雷那丫的嚎叫声传了过来。张伟放下手里的一跶红砖,给大家打了个招呼,去前院去了。

如果只是孙晓雷自己一个人,完全可以一个招呼把那丫的喊过来一起搬砖头,不过,想来那丫的也搬不了多少砖,看着身体挺棒的,其实都是虚,那丫的根本就是缺乏锻炼的主。不过,来的并不是孙晓雷一个人,孙叔和设计院的人,还有胡教授都一起的,张伟自然放下手里的活去迎接了。

张伟才走没多远,堂屋的拐角处就出现了孙晓雷领着几人找来的身影。老远的看见张伟就嚷了起来。当然,有孙叔在场的时候这小子还收敛点。

对于孙晓雷这小子,张伟直接选择了无视于他,快走几步,对着孙叔和胡教授他们招呼了起来:“孙叔,胡教授,今天怎么来这么快啊,路上在整修,我以为你们到晌午才能到呢。走,咱们去前院,我井里还冰个西瓜呢,咱们切了尝尝去。”

“哈哈,小伟啊,又来打搅你了,是我着急啊,才崔着你孙叔让他车开快点,看起来你们村子大改造了啊,这次动作挺大的啊。”

还有老远的距离,胡教授爽朗的声音就传来过来,边走还边拍拍张伟地里的大西瓜。一段时间没来,这后院的西瓜大变样啊,另胡教授又是很惊讶,上次是青菜,黄瓜还有西红柿,这些都还没让胡教授研究明白,现在好了,这小子又整出来个香西瓜。

胡教授本根据多年的经验,本以为是土壤的问题,可土壤化验了结果是和其他的土壤几乎没什么大的区别,就是肥效好点,微量元素含量比较平衡点,除了这些,做了无数种的实验,还真的没研究出来原因。如果要不是他查过张伟的档案,真的以为这张伟是外星人来到了地球。

你说以前学工科的大学生,现在居然种出来如此出色的农作物,应该说是直接增强了作物的优良基因,但是,还让他们这一帮子研究了大半辈子的农科学家愣是破解不了。第一次开始,胡教授怀疑了自己的判断和直觉:看来不是土壤的问题了,因为查土壤根本查不出来问题,那就是现在生物技术了,可就是全世界也没有听说那个国家研究出了这种基因改良工程啊。

一个就是如此平凡的城市人,居然种出了谜一样的作物,这不得不让胡教授看待张伟又神秘了几分,甚至有了点雾里看花的感觉,可是,张伟给人的感觉就是那么的平凡和朴实。是的,在农村居住了这俩月,张伟的身上也沾染了张哇村人的几分的朴实。甚至在穿着上也完全没有了一丝城里人的感觉了。

“看胡教授你说的,什么打搅不打搅的,当然是欢迎还来不急呢,走走,胡教授,孙叔,我们前院去坐下休息一下,我给大家切西瓜吃,胡教授上次来的时候西瓜还没成熟,这瓜味道还可以,他还没吃过呢。”

张伟热乎的招呼着大家去前院走去。

“哈哈,这你就猜错了,这瓜刚一到省城,我就让小雷拿给胡教授去做鉴定了,应该说他比我还先吃到嘴里的呢。”

孙叔听张伟如此一说,解释了起来,不过,经过这么一鉴定,好处当然易见,三十块一斤根本就不待还价的。

“是的啊,这瓜的味道不错,你这瓜不错啊,要不是特优级已经是能鉴定出来的最高级别了,这瓜的级别还要高啊,里面不但不含一点催生素一类的化学残留物,而且所含的各种微量元素都是超越了标准,吃这瓜对人的身体有很大的保健作用,和你的青菜和黄瓜,西红柿完全都是一个级别的,看来我这次来又多了个研究的对象啊。”

胡教授有点感叹的解释着,这俩月没用,同一个人种植出了四种特优质的作物,这不得不让他惊讶和感叹啊。看来大厨并非都在皇宫啊。

“呵呵,那真的是谢谢胡教授了,有了您的鉴定书,就相当于有了一块金招牌,等下午回去的时候我给您准备俩,您带上也回去给家里人尝尝味儿。”

张伟满嘴里感谢着胡教授。当然,这也是实际情况,人家给鉴定,可知是收鉴定费,而没有收级别费的,鉴定费和级别费说是一回事,但是也可以归于两码事,有人想拿个好档次,可是他的东西本身的档次就不够,但是还想拿高档次,那就出级别费了。甚至有的人为了捞点外快,就是你到了那个档次,只要不出级别费,照样不给你上档次。这几次都是孙晓雷的父亲直接找胡教授鉴定的,再说了,胡教授也很在意张伟种植的作物,如果政策允许了,他免费鉴定也许都有可能,只要能有东西研究就可以了。胡教授是真正的科学家,并不是依靠他手里的戳去赚钱的那种科学家。

“小伟,咱们不是准备在你那块地皮建造房屋了吗?你这院子还整理他做什么啊?”

看着后院那里卸砖除沙的乡亲们,孙叔疑惑的问着张伟。心里却在想着这小子不会又有什么变卦吧,当然,脸上是绝对不会表现出来的。

“唉,还不是为了这几个瓜,可能是附近村子里的人眼热这瓜值钱,昨天晚上就有人来偷瓜,被我发现了,后来让我给吓跑了。瓜是没摘下来,不过把瓜给拽暴了一个。后院那个豁口堵上,然后再墙垣上面再加上一层的玻璃刺儿,这样小偷再进来也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不是,今天早上我又在村子里找了条小狼狗,以后晚上有个动静啥的也能汪汪两声,总比我在这后院搭个鞍子看瓜的好。”

第六十五章杨设计师

第六十五章杨设计师

“确实啊,农村的治安也是个问题,把那个豁口堵上也好,来,小伟,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咱们设计院的杨设计师,咱们的酒店图纸就是杨设计师帮忙设计的。”一行几人边往前院走,边聊着,孙叔介绍了一下这个被着包的中年人。

这个杨设计师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很整洁,是的,就是整洁,扬设计师看起来有三十多岁,不过,隐约的让人看出其保养的痕迹就知道此人不止这个年龄,皮肤看起来也白白嫩嫩的,就知道此人并没有经过多少的风吹日晒,从前院下车走到后院这里,他的额头上已经隐有汗珠渗出,身上穿的件还长衫后背已经有点贴背了。不过此人说话到是很爽朗。

“你是张伟吧,我听孙老板说过你,这饭店是你们俩准备合伙开的,不要听孙老板胡说,什么设计师不设计师的,我就是一画画的,画两张画卖俩钱养家糊口的。”

孙叔的话刚落下,杨设计师就自我介绍到,一手扶了下背后的挎包,另一只手伸了出来,也不嫌张伟刚才搬东西的赃物,俩手握在了一起。

“杨设计师你这是开玩笑了吧,我们的饭店招牌以后可是全靠您手下的笔了啊。第一次来这里,这条件有点简陋,招待不周,请原谅才是,走,咱们前院去切个西瓜吃解解暑气。”

“说真的我很想马上就吃到得到胡教授如此高评价的西瓜,不过,我今天来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实际考察一下那块地皮进行最后的定稿,本来孙老板找我开始设计酒店给的时间就短,总共才两周的时间,到时候完不成任务孙老板可是不会付给我工钱的啊。我看我们这西瓜还是先放放,等我们从那片土地勘探回来在吃吧。”

张伟没想到这杨设计师的工作态度这么认真,不过一想也是的,既然接了这手活了,到时候拿出来作品不能另主家满意,不但不好交差,而且还让中间介绍人难做,像孙叔这饭店设计起来并不难,因为并没有高层建筑,而且是主体建筑已经规定好,四合院的建筑类型。外围才是园林设计,所以,不根据实际地形特征,他还真的不好定稿。

因为难度不大,所以,花费也并不算太高,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