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艳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漠艳狐-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些王公贵族吃饱了没事干,就整些消遣时间的事,所以去了那里,一定会过的很快活。

在这段时间里,我发现胖子的知识很丰富,无论说起那个行业,哪种事,只要和他说,他都能搭上话。对于京城的吃喝玩乐他比我知道的多,甚至还能说上个一二三来,好似他自己亲身经历过一番。他说自己是去过,不过是在梦里。在梦里他任意胡作非为。我说这是胖子在YY ,可是他不承认。

胖子比我想去那繁华的地方,还没等我说话,胖子就结果话头道:“咱么不是从井里来的嘛!还用找什么地貌,就在那井里蹲着就可以了。说不定那天就可以自己回去了。”

听玩胖子的话,我又去看鲁思一,却发现鲁思一其实一直是在看着我的。她在打量我的神情。

我觉得我脸上的表情是“眼巴巴”的那种。好像一直犯了错的狗儿在乞求别人的同情。

我为我这样的表情而感到汗颜,我怎么会这样?而且很明显地,鲁思一也发现了我的表情。

鲁思一没有再说什么,就此沉默,再次和她以前一样,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你们去哪里她就去哪里。

难道鲁思一刚才的话是专门说给我听的?我更加汗颜,一直不怎么说话的鲁思一竟然是这样心细的人。

胖子被鲁思一打过两次,又被晚上扔了一回老鼠,所以心里十分怀恨,对鲁思一也分外不客气。看到鲁思一不再说话,就道:“少数服从多数,二比一胜利,咱们去京城绕一圈。”

胖子毛病很多,只我就发现了不少,比如怕老鼠,还有一激动就想上厕所。我们三个人决定了去京城之后,胖子就一阵阵激动,马上跑去上厕所了。

屋里只剩下我和鲁思一。我觉得鲁思一会和我说话,果然鲁思一转过头来对我说:“老马,你是咱们的领队,我希望你能带好我们。另外我想警告你一下,其实也不算是警告吧,就算是一个小小的提醒。那就是我们身来都可能是被人利用的。你仔细想想我们在这里碰到事情的前前后后,希望你能认清。”

话刚说完,胖子回来了,我们三个人就骑着鲁思一弄来的马出发了。

坐在马上的胖子喊道:“北京我来了。”

第25章   安史之乱   苦不堪言

…………………………………………………………………………………………………………………………………………

我们开拔进往京城,胖子在马上高喊;北京我来了。

我笑问胖子,你怎么知道京城就是北京,你以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胖子答在我很小的时候也有一个梦,那就是在天安门前拍个照,所以虽然可能不是去北京,但至少是去往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吧,所以我心里同样怀着不少的激动。

我们三个笑笑,是啊,哪个人没有梦想呢。

我们三人就这样上路,一路上饿了进饭店,天黑了进旅馆,下雨了就找个屋檐避雨,一路山苦不堪言。我们在马上行走天涯,胸中豪气万丈,却也柔情万般。胖子做了一首寺:这一去 山高路远 这一去抢入林弹如雨 这一去革命重担挑肩头 这一去 精尽人亡 作为男儿 理应志在四方存高远 跨马持枪奔天涯。

我们一路上一边行走,一边打听,对此时的国家组织社会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胖子的知识再此派上了用场。

很不幸,我们来的年代是一个战乱的年代,我们没有赶上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却碰到了“安史之乱”。

唐朝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共15万士兵,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当时国家承平日久,民不知战,河北州县立即望风瓦解,当地县令或逃或降。天宝十五年占领长安、洛阳,进入安史之乱的最高峰。

唐玄宗于同年十一月十五日得知了安禄山反叛的消息,相当震怒。他立即任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阳、平卢节度使,准备防守;接着任命他的第六皇子荣王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东征。

唐玄宗于十一月十五日派使毕思琛往东都洛阳募兵防守。安禄山的大军虽然遇上阻碍,但由于杨国忠的无能,使安禄山于同年十二月十二就攻入洛阳。东京留守李?和御史中丞卢奕不肯投降,被俘后为安禄山所杀,河南尹达奚?投降安禄山。负责守卫洛阳的安西节度使封常清、高仙芝采以守势,坚守潼关不出。可是因为唐玄宗听了监军宦官的诬告,以“失律丧师”之罪处斩封常清、高仙芝。天宝十五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改元圣武。

唐室处死封常清、高仙芝之后,任命哥舒翰为统帅,镇守潼关。由于地势之险,唐室本可利用此一优势暂时死守,保卫京师。可是由于唐玄宗与杨国忠想尽快平定乱事,迫其领20万大军出战,最后以惨败收场。潼关一破,都城长安震惊,失陷在即。唐玄宗于六月十三日凌晨逃离长安,到了马嵬坡(今陕西兴平市西北23里)途中将士饥疲,六军不发,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请杀杨国忠父子和杨贵妃。杨国忠被乱刀砍死,玄宗命令高力士缢死杨贵妃。后兵分二路,玄宗入蜀

太子李亨在灵州自行登基,是为唐肃宗,后世史家认为“马嵬之变”是一场“有计划的兵变”。郭子仪被封为朔方节度使(灵州,在今宁夏吴忠市区),奉诏讨伐,次年郭子仪上表推荐李光弼担任河东节度使,联合李光弼分兵进军河北,会师常山(河北正定),击败安禄山部将史思明,收复河北一带

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正月安庆绪杀父安禄山,自立为帝,年号载初。命史思明回守范阳,留蔡希德等继续围太原。同年,长安为唐军收复,安庆绪自洛阳败逃退据邺(今河北临漳),其部将李归仁率精锐及胡兵数万人,溃归范阳史思明。

因契丹、同罗等族组成的精兵大部归史思明,安庆绪谋除史思明,史思明遂以所领13郡及兵8万降唐,唐封他为归义王,任范阳节度使。

唐廷对史思明不放心,策划消灭他,不料计划外泄,史思明复叛,与安庆绪遥相声援。

乾元元年(758年)安庆绪为郭子仪等统兵20余万所围困,后增至60万。次年得史思明之助,大败唐

九节度使之60万军,其围遂解。宦官鱼朝恩谗毁,子仪被召还长安,解除兵权,处于闲官。不久安庆绪被史思明所杀,史思明接收了安庆绪的部队,兵返范阳,称“大燕皇帝”。

上元二年(761年)三月,叛军内讧,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内部离心,屡为唐军所败。宝应元年(762年)十月,唐代宗继位,并借回纥兵收复洛阳,史朝义奔莫州(今河北任丘北)。仆固怀恩率朔方军追击史朝义。

宝应二年(763年)春天,田承嗣献莫州投降,送史朝义母亲及妻子于唐军。史朝义率五千骑逃往范阳,史朝义部下李怀仙献范阳投降。史朝义无路可走,于林中自缢死,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结束。

唐廷任命田承嗣为魏博(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节度使,李怀仙为卢龙(今河北北部)节度使,李宝臣为成德(今河北中部)节度使,薛嵩为相卫节度使,此后唐朝进入藩镇割据的局面。

我们来的时间是唐代宗大历三年,也就是“安史之乱”平定之后不久,时局仍然动荡不安。人民还没有从那一场浩劫中恢复过来,他们吃的是粗粮,穿的是布片,一眼看去凄凄惨惨。

我们听到有人吟唱一首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首诗表现的是安史之乱之后的喜悦和兴奋。人们的心里可能是愉悦的,但他们的生活水平真的不容乐观。

还是胖子给我们说了当时的情况。安史之乱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其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点∶

第一,战乱使社会遭到了一次空前浩劫。《旧唐书?郭子仪传》记载:“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楱荆,豺狼所号。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几乎包括整个黄河中下游,一片荒凉。杜甫有诗曰:“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这说明经过战乱,广大人民皆处在无家可归的状态中。

第二,安史之乱,使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此后实际上统一的中央王朝已经无力再控制地方,安史余党在北方形成藩镇割据,各自为政,后来这种状况遍及全国。安史乱起,唐王朝分崩离析,已经没有力量镇压这次叛乱,只好求救于回纥以及由少数民族出身的大将。当史思明之子史朝义从邺城败退时,唐遣铁勒族将领仆固怀恩追击,仆固与唐王朝有矛盾,为了私结党羽,有意将安史旧部力量保存下来,让他们继续控制河北地区,使安史旧将田承嗣据魏博(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张忠志(后改名李宝臣)据成德(今河北中部)、李怀仙据幽州(今河北北部),皆领节度使之职。这就是所谓“河北三镇”。三镇逐渐“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赋不入于朝迁”,把地方军事、政治、经济大权皆集于一身,“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以后其他地区,如淄青(今山东淄川、益都一带)李正已,宣武(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李灵曜,淮西李希烈等皆各自割据,不服朝廷管理。这些方镇或“自补官吏,不输王赋”,或“贡献不入于朝廷”,甚至骄横称王称帝,与唐王朝分庭抗礼直到唐亡,这种现象没有终止。

第三,阶级压迫和统治阶级的压榨更加深重。因而促使农民和地方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化,最后迫使农民不得不举兵反叛,形成唐中叶农民叛乱的高潮。安史之乱后,国家掌握的户口大量减少。潼关和虎牢关之间,几百里内,仅有“编户千余”,邓州的方城县,从天宝时的万余户,骤降至二百

户以下。政府却把负担强加在犹在户籍上的农民,所谓“靡室靡农,皆籍其谷,无衣无褐,亦调其庸”。唐宪宗元和年间,江南八道一百四十万户农民,要负担唐朝八十三万军队的全部粮饷,所以“率以两户资一兵,其它水旱所损,征科妄敛,又在常役之外”。在方镇统治下的人民,也遭受着“暴刑暴赋”,如田承嗣在魏博 镇“重加税率”,李质在汴州搞得地区“物力为之损屈”,等等。唐政府和各藩镇的横征暴敛,终于激起了农民的不断武装叛乱,代宗一朝,“群盗蜂轶,连陷县邑”,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发生于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的浙东袁晁之乱,同年的浙西方清之乱,以及同期的苏常一带的张度之乱,舒州杨昭之乱,永泰年间(公元765年)?州之乱等等。这些叛乱虽说很快就被镇压,但更加削弱了唐朝的力量。

第四,经过安史之乱,唐王朝也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安禄山乱兵一起,唐王朝将陇右、河西、朔方一带重兵皆调遣内地,造成边防空虚,西边吐蕃乘机而入,尽得陇右、河西走廊,安西四镇随之全部丧失。此后,吐蕃进一步深入,唐政权连长安城也保不稳了。唐王朝从此内忧外患,朝不保夕,更加岌岌可危。

第五,安史之乱,促使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安史之乱对北方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大量北方人士南渡,“四海南奔似永嘉”。南方相对较为稳定,北方人口的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南方经济日益超过北方。

第26章  拾金不昧  投石问路

…………………………………………………………………………………………………………………………………………

原来以为胖子也就记性比正常人好一点而已,没想到这人是个棺材板记性,这么多的历史人物,这么多的历史情节,他都能记得分毫不差。不仅是我,就是鲁思一肯定也对胖子刮目相看。

我自己也是有一点历史知识的,不过听了胖子的知识普及,对眼前的情况就更为明了。对于未来怎么做,做什么,心里似乎也有了底。

我们三个人一路上依旧谈论未来做什么,但都没有结果。我们骑着高头大马翻山越岭,跨平原,趟河流,只记得那一日过了又一日,太阳落了又起来,究竟走了多远,也不知道。越是这样走,我越是担心柳迎枝的安危。

这里的风景是相当的好,青山绿水纯自然,山清水秀多怡然。如果不是吃不到肉,喝不到汤,我愿意在此中长居。

人只要有口气出就得吃饭睡觉。我们这一路上行走也免不了要吃饭,要吃饭就得用钱。这不是难事,交给鲁思一就好了。鲁思一晚上跑进一家富户,把那黄白之物拿出一些来给我们用。鲁思一刚给我们的时候,我和胖子还当心这样会不会给被人造成麻烦,但鲁思一说有超过两个老婆的人家,他家的钱就是不拿白不拿。

鲁思一说的对,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有钱娶两个老婆享受的人家,这钱就不一定地道,而鲁思一取钱的这家,有六个老婆。

六个老婆,真实神仙般的生活。胖子不免又心旷神怡一番,念叨着自己也想要那样的生活。

这一日,我们三人行到一处叫做“玉女村”的地方,此时天色已晚,眼睛所能辨别事物越来越稀疏。这大山之中猛兽居多,倘若碰上一个就是麻烦,所以还是找个地方休息一晚上再说。

自从见了地界碑,行不到三四里,就房屋鳞次栉比,炊烟袅袅婷婷,一个看起来有不少人口的地方。

可能是将近天黑,都回家睡觉去了。伸展开来的街道上看不到半个人。只能看到影影烁烁的昏黄的灯光。那些灯光可能是由油灯发出来的,很黄很暗,吹一口气就能把他们吹灭了。

看不到人,光线有事那样,我以为是到了鬼域。

“这太他妈的吓人了,是不是到了林正英的拍片现场!”胖子说道。

我赞同道:“是啊,而且貌似也是聊斋的片场。”

鲁思一不怕老鼠不怕蛇,却怕这种场面,我看到她的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