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官声- 第4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陈近南皱了皱眉,沉声道,“你想好了?我虽然不干涉你的决定,但也不希望你将来后悔!”

“爸爸,其实很多时候,我都在想,我们做官是为了什么?……”安在涛缓缓起身来,“我不知道别人如何,但我知道自己该怎样做。我还是一开始的那句话,我想脚踏实地地做点实事,所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所以,我还是到基层去比较好,我也适合基层。”

“其实,我留在省委办公厅,对爸爸你不好。”安在涛顿了顿,又轻轻道。

陈近南长出了一口气,摆了摆手,扫了安在涛一眼,“行了,你也不是小孩子了,如今也是厅级领导了,你自己拿主意就好,爸爸只是希望你能走好每一步路,将来不要后悔!”

“无怨即无悔。”安在涛突然轻轻道,话语中的几多感慨和洞悉尘世,让站在一旁的欧阳丹听了一愣,意外地转头看着他。

*******************************************

2003年9月4日,东山省委省政府选拔的14名进京挂职锻炼的副厅级干部,在省委组织部一个副部长亲自带队,乘飞机赶赴燕京。

对于安在涛赴京挂职锻炼的消息,省委机关的人并没有太过意外。在杨华等人看来,安在涛此番被选拔进京挂职锻炼,正是被重要提拔的先兆,挂职锻炼结束后就任省委办公厅主任,一年后再兼任省委副秘书长,这是何等如意美满的升迁路径?

九月4日这一天,价值18000万来自国内的鞋子在R国突然被税警拉走。当晚,R国税务警察数人持枪到萨达杰察市场库房强行拉走价值18000万元的华夏鞋。听到消息后,在R国的企业(货主)全部迅速赶到现场,咨询原由,结果还被R国警察没收护照,其中13人被无理扣押6个小时之久,后在华夏驻R国大使馆的干涉下在交了所谓的“罚款”后才得以脱身。

据了解,这次拉走的中国鞋大部分是哲州鞋,涉及哲州制鞋企业达20多家,其中纳斯特鞋业公司一家企业就被拉走价值2000万元左右的28个集装箱。截至9月7日,税警还一直在强行拉货,而且不允许货主靠近库房。约100余个集装箱、近100万双鞋已被R国税警陆续拉出市场。

9月4日此事件发生后,9月5日,代表行业利益的华夏皮革协会紧急应对小组与20多家企业的代表、也是本次受损最大的企业———哲州纳斯特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蔡仁胜一起赶赴国家外交部和商务部紧急求援。

华夏皮革协会紧急应对小组负责人卫东宁与蔡仁胜一起分别到国家外交部领事司、国家商务部欧洲司汇报情况。

卫东宁介绍,外交部领事司黄晶副司长在接见企业代表时严肃指出,政府责无旁贷,一定会尽全力帮助企业解决这件事,将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以保护国内公民在R国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9月7日下午,国家商务部紧急约见R国驻华夏商务参赞代表,要求R国执法部门加大对R国非法清关公司的打击力度,避免将违法经营的责任转嫁给华夏方企业和商人,并对此事进行认真调查和依法公正处理,尽快就有关处理情况答复华夏方面。同时,商务部指示我驻R国使馆经商处与R国方有关部门进行交涉,全力维护我在R国企业和商人的合法利益。

但没有想到的是,与以往相比,R国的态度此次显得非常强硬。

其实,这也不是哲州鞋头一次在R国出问题了。早在去年3月,一场大火突然在哲州商人储存在R国北部某城市的仓库里熊熊燃烧而起,很多疯狂的R国趁火打劫,不仅大肆损毁哲州商人的店铺,还上街攻击抛头露面的华夏人。所幸有该国军警的及时震慑,才没有酿成更大的祸端。

而这一回,看上去,显然背景也并不简单。

……

……

安在涛这批人到京后并没有立即被“安排”工作,所以安在涛这两天就一直闲在家里,跟夏晓雪甜甜蜜蜜地过了几天的二人世界。

“记者从华夏皮革协会昨天发布的公告也同样了解到,事件发生后,我国驻R国使馆已于14日向R国外交部和内务部发出外交照会通报情况,要求R方正视灰色通关经贸活动的现实,要求R方归还所有查抄的货物,公正、客观处理此事。同时,我驻R国使馆领事参赞也紧急约见俄外交官员,当面进行交涉。”

安在涛看着当天的华夏晨报上,关于“哲州鞋事件”的报道,眉头暗暗一皱,继续看了下去。

“据俄方称这次强行拉鞋的主要原因是,哲州货物没有通过正规的报送手续入境……走的灰色清关……一个哲州商人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双价值30元的鞋子,如果按照正规渠道走,清关费为30元,而R国清关公司则收取华夏方企业30元以上的清关费。也就是说,对于华夏方企业来讲,与清关公司合作费用根本就没有减少,只是货运到达时间确实缩短了很多,快时只要三四天。”

第七卷激流勇进 第504章【新岗位】

关于华夏鞋业之类商品在R国的遭遇。安在涛前世也略有耳闻。虽然对这事儿没有太深入的了解和持续关注,但他也知道,这基本上是与哲州鞋低廉的价格以及跟国内商人不太讲究规则的“风格”有关系。

低廉的哲州鞋子一哄而入,迅速占领了R国市场,虽然在华夏人自己眼里这是物美价廉薄利多销,但对于R国商人来说,这就是一种性质极其恶劣的低价倾销,恶性竞争,挤占了他们的生存空间。

所以,R国商人这些年来一直视哲州鞋商为“冤家”,一些个针对哲州鞋的违法犯罪行为频频出现,原因就在于此。

当然了,在这种商务事件的背后,也蕴藏着深刻的背景。比如政治,比如黑社会,等等。

安在涛看完报纸,也就顺手扔在了一旁。虽然在报纸上吵得沸沸扬扬,有外交部和商务部那些人,还有行业协会和商人自己利益结盟的民间团体,还轮不到他这个普通干部来操心这事儿。

但所谓无巧不成书,这世间的事情原本就很诡异无常。没有不可能的。只有你想不到的。

安在涛终归是做梦都没有想到,他还有当外交官的一天。正在厨房里琢磨今天中午吃什么,准备给晓雪做午饭,他就接到了电话通知,让他去外交部报到,挂职外交部办公厅分管协调处置涉外突发事件工作的副主任。

接到这个通知,安在涛感觉非常突然,没有一点思想准备。外交部?外交官?对于安在涛来说,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这都是一个绝对陌生的领域。他没有想到,自己也有当外交官的一天?嗯?

邪门了,怎么会这样?安在涛挠了挠头,苦笑起来,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原本,一开始定下的是安在涛去中宣部挂一个副厅级的闲职,然后锻炼上半年时间就结束挂职返回东山。可怎么好端端地,就变成了外交部呢?

其实,这是来自于上面大领导的意思。

哲州鞋子在R国接连出事,越闹越大,引起了国务院某分管领导的高度关注,这个时候正好有一批东山省委推荐来的副厅级挂职干部进京,而这批人中的安在涛,恰恰又是这位领导素日很欣赏很感兴趣的一个年轻人。

安在涛后来才知道,这位大领导就是去年7月6日,他来燕京参加全国小城镇建设先进县表彰奖励大会的时候,为了获得归宁撤县换市的审批,“冒险”溜上主席台去找上的那位李副总理。

当日。在万众瞩目的主席台上,两位中央大领导中间,突然冒出了一张年轻的英挺面孔,这一幕,一开始还没有引起众人关注,但后来就被很多媒体记者捕捉到了。《经济日报》的一个记者反应很快,就在安在涛半蹲在赵老和李副总理中间简短说着什么的时候,就用长焦镜头将这一幕拍了下来。

第二天的经济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一条非常清晰也非常夺人眼球的照片:主席台上,赵老和李副总理,一个笑吟吟地俯身签字,一个笑着望着半蹲在两位中央领导中间的一个年轻人。安在涛夹在两人的坐席中间,只露出了一张年轻英挺微笑的脸孔以及半个肩头。

这张照片当时轰动一时,成为2002年度华夏新闻界最具冲击效应的新闻图片,《经济日报》配发这张照片的新闻报道,后来被评为2002年感动华夏十大新闻之一,成为权力平民化、政治生态民主文明的最具说服力的表征载体。

……

……

2003年9月22日,星期一。

对于安在涛来说,这是一个很特别、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后来,他在自传中写道,“2003年9月22日。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是一个新的起点,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上午10点,走进庄严肃穆的外交部办公大楼,安在涛开始了他全新的人生历程。他没有坐电梯,慢慢沿着宽大明亮的楼梯向四楼爬去。这座外表沉静巍峨内里沉默厚重的大厦,带给他一种淡淡的压力。

四楼的尽头处,一间办公室的门敞开着。安在涛抬头看了看门框上的“副部长”牌子,长出一口气定了定神,然后脸上浮现着淡淡而沉稳老练的笑容,敲了敲门。

这是外交部排名第四、分管欧亚事务和办公厅的副部长章隆的办公室,安在涛奉命来向他报道。

站在门口,安在涛将手里的加盖了东山省委组织部和中组部两重红色公章的介绍信和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转的干部派遣证,从随身的小包里掏了出来,捏在了手里。

章隆正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面不知道是在写些什么,突然听到有人敲门,就扶扶眼镜抬头来扫了门口一眼,见门口站着一个身材挺拔、神清气朗的年轻人,淡蓝色的正装T恤,藏蓝色的休闲裤,紫红色的羊皮休闲鞋,脸上笑吟吟地,整个人看上去给人一种飘逸大气的感觉。

只是这一眼,颇有小资情调、驻英伦大使出身的章隆副部长就立即发现,这年轻人一身都是世界名牌,非富即贵,绝非常人。当然了,能通过戒备森严的门卫进得外交部的大楼并来到他这个副部长办公室门口的人,又岂能是普通人呢。

章隆摘下眼镜。威严地沉声道,“进来。”

安在涛大步走进去,走到距离章隆办公桌大约2米处悄然站定,笑道,“章部长,我是东山省的挂职干部安在涛,中组部和国务院办公厅领导让我来外交部找您报道……”

初次进领导尤其是大领导的办公室,有一个不成文的讲究,不要太靠近领导的办公桌,否则就不礼貌。站在距离领导办公桌两米处最为合适,这样既不妨碍与领导的交流,不影响向领导汇报工作,又保持着适当的分寸感,不至于引起领导的反感。

章隆听了,眉梢一扬,上上下下地打量了安在涛一眼,突然哈哈一笑,“你就是来自东山的那个胆大妄为的县委书记?跑到主席台上将中央领导军的年轻干部?……好好,对你我可是久仰大名了……”

安在涛双手将自己的派遣证和介绍信呈上,然后恭声一笑,“章部长,我是曾经干过东山省归宁县委书记……呵呵——那就是我吧,呵呵!”

章隆点点头。一边翻看着安在涛的证件,一边意味深长地望了安在涛一眼,“小安同志,请坐。年轻有为,很有前途啊……这一回,你被东山省委选派到国家机关来挂职锻炼,又被中央领导点名进了外交部,希望你能把握住挂职的宝贵机会,努力工作,多方面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不辜负组织上和领导的期望。”

“谢谢章部长。我明白。”

“呵呵,知道中央领导为什么会点你的名字,让你到外交部来吗?”章隆有些玩味地望着安在涛,“外交部不比其他的中央机关,作为一个没有外交教育和工作背景的干部,能来外交部工作,你这还算是第一个。”

“知道最近的哲州鞋事件吧?哲州鞋在R国屡屡出现问题,造成的损失和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这一次的扣鞋事件引起了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指示外交部和商务部要慎重处理和解决这一问题……”

“外交部和商务部领导经过协商决定,立即成立一个综合协调工作组,尽快赶赴R国协助我驻R国大使馆处理问题……国务院领导点名让你担任这个工作组的组长……”

“感谢领导信任,我会努力工作。”安在涛朗声道。心里却疑惑,自己根本就不懂外交工作,连基本的外交规则都不懂,去处理这种涉外突发事件,是不是有些……

似是看出了安在涛的疑虑,章隆笑笑,“国务院领导看重的是你的综合工作能力……我昨天也仔细看过你的工作经历和行政履历,很不错,基层工作、机关工作、企业和经济工作、党务工作方面的经历都有,政绩斐然。既能独当一面,又能具体入微,很不错!你不要担心,外交方面的人员和国际商贸以及司法方面的人员,都会给你配齐配全的。况且,还有大使馆和各领事馆、办事处的协助。”

安在涛点点头,向章隆笑了笑,“我明白了,章部长,我一定尽最大努力,完成国务院领导和组织上交给我的任务。”

“好。”章隆淡淡一笑,抓起电话把外交部干部司的副司长于金光给叫了过来。

不多时,于金光就来到章隆的办公室,见章隆办公室里坐着一个英挺飘逸的年轻人,有些奇怪,但却立即转过头来平视章隆恭声道,“章部长。您找我?”

“呵呵,金光啊,来,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来自东山的安在涛同志,是东山省委办公厅的副主任,此次经中组部和国务院办公厅协调,来外交部挂职担任外交部办公厅分管涉外突发事件的副主任……”

随着章隆的介绍,安在涛赶紧起身走上前几步,主动向于金光伸出手去。

于金光是一个四十多岁身材高大、留着寸头看上去非常精干的中年男子,他从外交学院毕业在外交部已经工作了二十多年,去年才刚刚混上了一个副厅级的位子。

听说面前这个年轻的青年竟然是一个来外交部挂职锻炼的副厅级干部,他顿时吃了一惊。

一边跟安在涛握手,于金光一边笑着打量安在涛,“原来是东山省来的同志,欢迎你安主任!我老家也是东山的,我父母家在滨海,不知安主任老家使东山哪里?”

于金光本来是随意客套两声,却没有想到竟然真的“攀”上了一个货真价实的老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