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意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家意志- 第3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通过指挥局域网互通消息;他一直怀疑自己的身边有敌人的耳目,可能泄‘露’自己的行程,不过只要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第二天的去向,那么这些耳目也就很难起到作用。中国空军在提斯普尔投下的炸弹把他吓得不轻。
    早期预警显示敌人已经正大举出动,但是具体是袭击列城周边还是更加纵深的目标,没有人知道。中国空军虽不能说是如入无人之境,但是其电子干扰能力的增长似乎要超过印度地面导弹部队应变能力的增加。
    斯利那加北侧的s300阵地的核心相控阵雷达天线正在低速旋转以调整方位,指挥部的远程搜索雷达被干扰后,它还无法立即捕获到目标。转眼间,指挥车内的雷达监视人员发现屏幕开始扭曲起来,进而出现了大量闪烁的疑似目标,显然敌人正在实施扫频干扰,暂时只能看见干扰源的方向,但是无法测量出距离。指挥官立即下令实施了反制方案,雷电屏幕上出现了三个清晰的目标以及坐标,但是仅仅一会儿目标又消失了;这回远方的敌人干扰机分析出了调频的图谱,转而进行击中能量的瞄准式干扰;并且怎么反制都不起作用了。敌人的干扰手段极具针对‘性’,无法采取进行自适应对消,且能量集中在了不断变化的频段,可见其对s300系统的了如指掌,短时间内掌握了调频的图谱信息。印度指挥官知道现在他必须打一个赌,或许他可以按照手册继续换几种方式与那架干扰机好好周旋一下,并且很有把握,通过调整捷变频方式避开对手干扰带宽;当然另一种可能是,敌人的硬杀伤手段正在路上,碰巧自己现在看不到,由于雷达无法探测干扰源距离,做这样的评估似乎并不为过,尽管从经验看,这是一架速度较慢的区域外干扰机。他踌躇了几秒钟,狼压制住了冲动,果断下令,雷达关停与电源车脱离,部队按照紧急处置步骤撤出阵地。
    他的判断显然十分明智,外围的电子侦察机使用长基线探测,追踪到了开机雷达位置。而75公里外援部队的一架歼11b,也已经准确探测到雷达‘波’束,并且将一枚鹰击91送上了路。这种导弹设计时即已经考虑到了必须最大程度低压缩机动雷达系统的逃离时间和空间,解决办法在于,这种使用冲压发动机的导弹速度
    很快,且弹头威力不小。大约将在印度指挥官命令下达后的50秒后,就可能到达。
    作为补充,支援机群的其余歼11战斗机,通过数据链获得了目标群所在位置的信息,分别为一部远程搜索雷达,以及另一部低空搜索雷达。按照既定的策略,它们开始向大致位置发‘射’卫星制导炸弹,滑翔的炸弹速度很慢,‘精’度也一般,相对于鹰击91导弹机会不大,不过既然成本极低,并且基于‘精’度,具备一定散布能力(大量发‘射’),还是可以期待这些火力将来不及撤离阵地的车辆或者人员覆盖,这是阿萨姆‘交’战中,部队总结经验时得到的结论,作为各种‘精’确方式的补充,从反制雷达到反装甲,几乎是一种万金油方式,前提是知道敌人的位置。
    反辐‘射’导弹在空中不断加速,直奔目标。此刻印度导弹部队车辆正在从各自阵位上倒出,准备进入战备公路,进行机动转移。如侦察部队探测到的,其中有一辆64n6e型相控阵搜索雷达,一部监视低空目标的补盲雷达,以及一些辅助车辆。他们的动作比在阿萨姆的同行要慢很多,显然是挨打较少造成的,不过投入进攻的中国空军都是阿萨姆地区滚爬过的。由于雷达部队先期抵达的工程人员,对预设阵地附近的路面清理不良,造成了坑洼不平,进入阵地时当然没有暴‘露’出问题,但是紧急撤出时麻烦就来了。
    呼啸而来的重型导弹一时失去了可以跟踪的辐‘射’源头,不过惯‘性’导航系统仍然指引其飞向目标,它没能击中目标,而是一头扎在不满轮胎印的烂泥地里,不过巨大的弹头爆炸,形成了一个深坑,将阵地上大约一半的车辆拦腰截断。
    印度陆军在总结阿萨姆地空攻防战斗中的经验得失的时候,强调了撤退路线的冗余度。不过在克什米尔的这个季节,要想在冻土上轻易开辟出一条道路可不容易,很多部队只是预设了很多阵地,而有给每个阵地都预留多余的撤退路线,于是一些辅助车辆以及物资军车被堵在后面,无法撤出;眼看着天边呼啸而到的炸弹,铺天盖地地落下,将其炸了个‘鸡’飞狗跳。索‘性’由于与导弹发‘射’部队分离,该部队只是损失了一部分雷达设备,暂时保住了弹‘药’。
    斯利那加东部同样处于值班状态的另一支导弹部队,也遭受了强大干扰,不过其致盲的雷达,仍然可以跟踪到干扰源的位置,尽管雷达无法探测到目标其距离,但是仍然盲目地以攻击干扰源的方式发‘射’了导弹,企图袭击区域外的电子干扰机,这些导弹注定将在燃料耗尽后跌落进山谷,不过其负面意义还不止如此,其垂直发‘射’的方式,迅速暴‘露’了导弹发‘射’阵地的位置
    (由预警机发现导弹升空大致位置,再有前线苏30搜索重点地面)。
    中国空军已经在阿萨姆演练过各种反制方式,当然使用卫星制导炸弹显然是应对战场上各种暴‘露’出来目标,最快捷也最具‘性’价比的办法,有时候这种炸弹‘精’度不足的问题,也会转变成火力覆盖面积较大的优点。
    另一支待机而动的空中编队迅速向目标,向预设的矩形区域,发‘射’了16枚500公斤炸弹,即使只能打中敌人屁股后面的一片岩石,也足够让印度导弹部队从此担惊受怕,降低其反击能力。
    敌人的撤退动尽管已经大大超越了演习时的成绩的,但是仍然嫌慢,这与该区域的空袭一直不温不火有重大的关系。炸弹临头时,大部分车辆刚刚放平导弹,正依次撤出阵地时,旋即遭到灭顶打击。中国空军这次出动的架次之多,携带武器之多,超过了历次的袭击。当然重中之重,并非解决放空阵地,而是摧毁其隐藏地下的通讯中枢。
    郑辉一直在警惕地了解周边情况,但是没有采取任何的主动规避措施,完全按照设定航线向目标靠近,不同功能机群通过预警机的高度配合,是他所在部队的优长之处。部队经历了阿萨姆的作战,已经成长起来了,虽然这对于双方都一样,不过对手最老练的地空导弹部队几乎完全被包围在了提斯普尔周边,不可能到这一带找麻烦了。
    深入地下的地堡内,梅内亚姆将军正仔细收听着,第一轮空袭后的损失报告。有2个独立的防空导弹营受到了打击,远程雷达网遭受了干扰,敌人竟然通过软杀伤就破坏了其中一些雷达的器件,使得雷达群部分瘫痪。其余的损失还在统计,他已经习惯了这些损失报告,要么人员多一些,要么装备多一些,也无所谓了。
    不过这样针对防空设施的大规模袭击还属首次,应该只是正式攻击的敲‘门’砖而已,中将可以猜到,地面攻势不会久了;虽然与美国得到的情报不同,但是他难免想,也许就会在今天晚上?这才是让他后怕的问题。
    遭遇空袭的部队正在请求救援,以及下一步的部署地点的答复,中将提醒手下,先不要急着下达指令,也许敌人会测量到无线电通讯的位置。他知道敌人手里掌握着卫星制导炸弹这样的无解怪物,并且习惯于随意‘乱’扔这种东西,就像抛洒碎纸片一样,它几乎可以代替大部分专业武器,执行各种低沉本高‘精’度的空袭任务。实际上,这种无耻的武器深刻地改变了这场战争的样式,即使你有把握用一枚上百万美元的地空导弹拦截到它,但是必须说,战争的远景就已经深陷绝望中了。
    他的目标位于斯利那加西北的一处平坦的冻土下方。侦察卫星使用的合成孔径雷达,一直在仔细梳理这片地区的每一个角落,最终发现了‘精’心隐藏过的地面通风口,以及在这块荒凉地方附近不合时宜出现的配套公路。
    从暴‘露’出来的三处通风设备的位置,结合已经搞到的,印度向西方购买的地下堡垒设计图纸,可以大致对找出地下堡垒的形态,也可以猜出其要害部位的所在。作为唯一投放过此类武器的飞行员,郑辉编队载着6枚kab1500,如同死神般,偷偷降临此地。不过由于没有掌握地下设施的深度信息,能否取得提斯普尔那样一锤定音的效果无法保证。
    一个星期前,这里还是梅内亚姆的一处指挥部,现在有一支通讯部队停留于此,作为指挥连接整个克什米尔以及伊斯兰堡地区,所有4个集团军所下辖的12个步兵师外加后勤、技术等诸兵种的通讯枢纽存在。
    由于伪装得力,外加该部队只使用通讯电缆,该部队没有在附近部署可能招来注意力的防控火力,因为没有谁会认为自己会成为首轮重点打击的目标。
    编队中一架歼16担任‘激’光照‘射’,郑辉从空中掠过目标一角,以防地面火力,进入攻击范围后,他投下2枚沉重的炸弹;随后第二架飞机也投下2枚重型炸弹,情况如上一次如出一辙,唯一不同的是,一切静悄悄的,没有漫天飞蝗般的曳光弹,显然敌人还不知道。
    炸弹落到了地下通讯中枢的一处通风口处,郑辉在空中看到了巨大的弧形冲击‘波’展开,四面的乔木林瞬间折断倒伏下来,随后才是冲天的火球。他想,下面的人一定够受的。第二架飞机投掷的炸弹,落在200米外伪装过的出口处,几天前检修人员由此进出,并锯断了附近的一片树木,才暴‘露’出了这里。炸弹无法直接进入由巨石掩护的‘洞’口,而是直接破坏附近的地质结构,将‘洞’口摧毁。
    第三架战机完成‘激’光指示任务后,没有立即投弹,他需要等待下面幸存的人群逃出来,以发现可能存在的第二处出口,这是卫星没能发现的部分。
    先后四次巨大的爆炸,破坏了地下指挥部的沉重结构,即使这些深入地下的‘混’凝土建筑理论上可以抵档核攻击,当时当轰炸‘精’确而又威力巨大时,本身的刚‘性’结构也可能在能量传递过程中遭受破坏,这是由于秘密施工以及追赶进度而留下的质量问题。
    堡垒硬顶,在第一次攻击后产生了裂缝,随机被第二枚炸弹轰塌。将下方的战略通讯网路内的大型数字光纤通讯设施,以及老式的模拟电话‘交’换机系统,一并掩埋住。梅内
    亚姆将军的指挥部立即察觉到了电缆通讯遭受了损失,他已经无法通过主要通讯通道,连接各个野战通讯网络了,最严重的问题是12个下辖步兵师,有一般呼叫不到了。此刻他的指挥部正在接受国防部:“雷霆惩罚”计划的最后一部分,如果通讯全无,如何展开部署?
    

520 三叉戟出动
    3架歼16仍然在目标附近徘徊,简直完全如入无人之境。后座的飞行员通过侦察吊舱,可看到下面烟尘正在渐渐,可以看见地面似乎凹陷下去一块,具体的打击效果,无法确定,可能需要通过合成孔径卫星的进一步侦察,或者侦听敌人的通讯才能知道。
    “麻雀3号,继续监视地面,2号跟着我爬升,警戒东南。”
    郑辉发布了新的命令,即使电子干扰机将对手大部分的地面火力大部分压制住了,但是印度空军仍然可能出动,他的编队投弹时,就一直可以发现南方有不断移动的预警机在监视。此刻,第一阶段护航的歼10战机编队,已经返回加油,而第二个编队还在路上,歼16还必须自己加强戒备。
    印度飞蛇部队的电子干扰机,也已经出动,试图干扰中国方面的雷达,掩护己方空军出动,无奈空中的中国预警机一直待命,使得它一时无法得手。
    三叉戟中队的5架米格29自制不能依靠印度的体系优势,只能依靠低空飞行,自行靠近目标,对于航程不理想的米格29来说,这样耗费燃油的飞行大大限制了他们的作战时间,不过总比老远就被对手看到的好。
    罗尔少校,目前排列在印度‘精’锐飞行员的第4名(击落无人机太少使得他排名吃亏),正一马当先在编队的最前方飞行,山间的雾气,遮挡住了飞行员的视线,他必须依靠雷达的地形匹配功能在山间穿行,这样自然限制了他使用雷达搜索空中目标的能力,不过远在昌迪加尔的雷达以及不太可靠的emb145,仍然可以提供有限的空情信息。
    他的中队在战绩上并不输给老鹰中队,而损失远远小于老鹰。实际上,在最近的伊斯兰堡攻防战役中,他们经常受命担任苏30mki的护航编队,敌机总是企图拉近距离,痛打苏30,简直是一种战前谁也预料不到的莫大讽刺。
    笨重的双座苏30mki在近距离格斗中,确实存在一些缺陷,而这些问题,正被越来越多的对手掌握,即使仅仅驾驶雷电战机不超过一百小时的巴基斯坦年轻飞行员,也往往敢于靠近了撩苏30的虎须,战局数量优势的时候,更是嚣张气盛,据说还有击落狮子的记录,对手的电视台,正在连篇累牍地进行政治宣传。
    空军内部越一直以来都把苏30mki当成一种无敌的万能战斗机,现在看起来或谢是多能而非无敌,实践证明它更适合做远程截击战斗机,或者战斗轰炸机;当然灵巧的米格29upg则是另一回事。这种飞机在目视距离内很像苏30,三叉戟中队往往派出一架靠近敌人,其余埋伏
    附近,这样很容易就会招惹经验不足的巴基斯坦飞行员靠近,不过等巴基斯坦年轻的飞行员们靠近了,才会发现它较之苏30难缠得多。
    “三叉戟队长,有3架中国战斗轰炸机落单了,他们停留在了斯利那加西北,方位345,高度9000米,敌机航向一直在改变。”印度预警机告诉罗尔,他有了一个很好的空隙。
    “好的,把他们‘交’给我。”
    少校知道跃出高山意味着暴‘露’,而敌人必然会使用中距弹反制,但是他必须分散敌人的注意力。
    “三叉戟2号,4号,解散编队,爬上至12000米,迅速抢占优势位置,压制住他们。”
    如果能占据更高的位置,可以抢在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