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意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家意志- 第4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甲车上的人在不停地挥舞小旗子,由此可以判断通讯干扰是有效的。
    早在几十年前,中**队就曾经引进过英国的坦克电台,对其抗干扰设计的思路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在一段时间的侦察以后,对战场电磁环境的分析和适应更加完善,可以对敌人坦克和指挥车电台,实施更有针对性的复合干扰,这些手段使得敌人装甲兵的通讯能力,进一步跌落到了一战时代,使用旗语通讯的水平。
    西面的中国坦克群,也在悄悄地接近,这些没有充分协调的动作(林淮生的指挥部实行一定程度的委托指挥,并不干涉前线指挥官的太多命令),使得第二轮空中打击时间只能延后。携带炸弹的轰炸机已经起飞,但是必须到空中加油区进行一次加油。同时展开的,对于敌人萨姆11导弹阵地的攻击,则由携带反辐射导弹的4架歼轰7型战斗机来进行。
    由于敌人阵地终于有一部远程警戒雷达露面,似乎可以确定为一个相当完整的单位,对于空军来说,这种防空阵地的核心不是发射架或者警戒雷达,而是制导雷达,敲掉它才有一锤定音的效果。
    在第一轮70公里外展开的反辐射导弹攻击之后,敌人主要雷达迅速采取了关机措施。2分钟后,那部勇敢的制导雷达竟然又恢复过来,显然没有打中。对于飞行员而言,迅速地再次开机,意味着强势地求战表态,那里有一批老资格的操作人员,绝对不是初出茅庐的家伙。
    对付这种有老家伙们操作的不易受干扰的相控阵雷达,显然不能仅仅使用武器的基本投射方式来进行,战场已经无数次证明了,高端的的对抗,最终不是武器的较量,而是人与人之间的比拼。
    对于数量占优的飞豹战机来说,眼下必须采取一些特殊的,
    敌人经验里找不到答案的方式,碰巧中**队有了一些新的技术,以及衍生出来的战术。
    这些装载在履带底盘上的雷达具备相当的机动能力,其次是开机预热时间很短,可以迅速投入作战。
    当然,这种相控阵雷达的缺点是视野有限,单独作战破绽很多,虽然它的天线仍然具备低速旋转的能力。必须将其注意力吸引到错误的方向上,然后偷袭者在尽可能近的距离上丢下反辐射导弹,才可以防止它一次又一次地关机逃跑,把空中力量耍着玩。当然,萨姆11大约有40公里的射程,这将是一条不可过多逾越的红线。
    对于发射车和导弹的打击,现在变成了一件其次的事情,在林淮生在指示中,只要求消灭制导雷达,以此来瘫痪其他部分。他甚至有了一些贪得无厌的想法,如果能够俘获成套装备的话,可以用来装备挑肥拣瘦的巴基斯坦军队。巴基斯坦第1装甲师刚刚越过边界,总算有了一点机械化部队的样子,但是其指挥官一直在抱怨没有可以随同坦克部队行进的防空武器,印度部队多样化的武器库或者是一种就近的选择。
    2架歼轰7向南方佯动,在敌人的包线边缘时时做攻击状,迫使敌人制导雷达对准他们,印度导弹操作人员当然知道,在没有警戒雷达的情况下,单独开机跟踪有多大的风险,但是他们存在一些侥幸的想法,首先雷达附近仍然有道尔系统防护;其次,如果对手有一些携带反辐射武器的战机躲在雷达视野外,那他们也很难截获到雷达特征进行锁定,对于发射这种武器而言,战机必须处于雷达主瓣波束内一段时间,这似乎是一种常识。
    如他们所担心的那样,确实有2架歼轰7战机,在北方山区移动,他们利用印度北方军区的防空武器避战,暂时可以避开这一带避开萨姆11的3坐标雷达视线内。
    新型的反辐射导弹具备多种发射模式,其中一种是印度人还不知道的,载机未必需要进入雷达的照射范围内,导弹可以通过数据链方式,将其余飞机截获的雷达波束特征,进行引头初始化后的设定,
    利用这种锁定方式,其发射条件与常规也有所不同。导弹可以按照既定航线,进行惯性导航,然后在敌人措手不及的情况下,突然进入其辐射范围,根据对照雷达信号特征截获之前锁定的目标,如果此时敌人迅速关掉雷达,导弹将按照记忆中的目标位置,直接砸下去。
    这种新的发射模式,是根据以往空地对抗中的一些教训而改进的,可以尽量避免敌人雷达在远距离上看到反辐射导弹。
    如果在100公里
    外发射反辐射导弹,意味着敌人至少有2分钟的时间采取关机和转移的措施,但是如果敌人在20公里处看到这枚导弹,或者在同样距离上,使得导弹处于雷达的旁瓣波束内,敌人的反制时间将压缩五分之四,几乎没有任何反制的可能性。
    诱敌的歼轰7一直在分析记录敌人的波束特征,并通过数据链将这些信息传输到北方待机的同型战机上。在地面敌人看来,中国战机沿着导弹包线外延做圆弧形飞行,完全像是在寻找破绽,所以这会儿虽然情势危急,却绝对不能松劲,必须死死卯上。
    空地对抗中,空军总是占优一些先天的便宜,何况这次还有数量上的优势。待机而动的另2架飞豹,则将敌人波束特征输入导弹,同时飞机本身仍然在偷偷接近目标,并积攒高度,做一次理想的发射。
    时机成熟后,双机偷偷发射了反辐射导弹,然后转弯离开。2枚沉重的导弹径直飞向目标的位置,如不出意外,将在很近的距离内发现雷达波,并转向敌人雷达,给那些印度老兵们一个惊喜。
    地面上的印度指挥官,一直拿捏着发射导弹的时机,但是那些飞豹总是不太靠近,又不远离,这让他有些担心可能中了什么计策。
    警戒雷达仍然没有行驶到地势较高的区域,无法开机探测整片空域。他倒是不太担心敌人的无人机会偷偷绕到头上扔下激光制导炸弹,因为他四周方圆10公里内,还有4辆道尔m1系统护卫着,那些东西顶部的战场监控雷达虽然功率薄弱,看不太远,但是聊胜于无,至少可以吓退无人机。他倒是担心敌人又在玩什么新的把戏,中国人打仗从来不死脑筋,总有一些阴招,让人防不慎防,这些他在阿萨姆就领教过了。
    突然间,两个新的目标出现在雷达视野内,距离只有30公里,指挥官在第一时间里判断为滑翔炸弹,下令紧急处置。
    中国人扔卫星制导炸弹,就如同扔纸飞机一样随意。当然,这个判断也意味着他还有大把时间来逃脱这种速度不够快的无动力炸弹的打击。在紧急处置命令下达后,操作手几乎同步关掉了雷达,这使得无从对目标完成测速。
    履带底盘早就处于怠速状态,驾驶员故意停在了一个下坡上,并且直接挂3档起步。在最近的对抗中,他重复这套动作已经到了如火纯情的地步,最惊险的一次,敌人的导弹落到了雷达车后面150米的地方,现在他知道自己的能力已经凌驾于系统对抗的肤浅经验之上了,敌人再重复那套,接近/发射的老战术,毫无意义。
    载车启动时,巨大的雷达天线仍然没
    有放下,指挥官预备着离开一段距离,接着开机,继续玩儿这场刺激的游戏,虽然知道迟早会把自己的命搭进去,但是他已经沉迷于这场游戏无法自拔了,他预料敌人会被激怒并冒险靠得更近,那样那些埋伏在丛林里的导弹就有机会打上目标了。
    履带在肮脏的残雪和烂泥上打滑,然后速度迅速从零提升起来。一种刺耳且越发尖锐的呼啸声透过装甲,传到雷达车内部,如果不是巨大的转弯迫使导弹减至音速以下,车内的人本无从听到这一声死神的尖叫。
    反辐射导弹的巨大战斗部在战车一侧爆炸,另一枚掉得远一些,虽然没有直接击中雷达车,但是气浪硬是将沉重的车辆掀翻,上面的雷达天线阵面砸到地面上,落得个七零八落。
    躲在500米外的防空部队通讯车,立即开始发报,向指挥部报告雷达车已经损毁,要求躲在各处的指挥车和发射车进一步机动规避。
    由于电磁干扰,这份完全没有加密处置的命令,并没有被所有发射车接受到,不过却被空中监听的中国无人机截获。王镇北由此判断出敌人的萨姆11应该被干掉了,他犹豫是否让前面停止进攻,直接由空军来解决问题。
    

605 强硬到最后
    正在王镇北正在犹豫是否应该忍受一定的损失,让坦克来解决最后战斗的时刻,林淮生指挥部的一名作战参谋直接坐着直升机赶到了王的指挥部,这名参谋陪同一起而来的,是巴基斯坦内务部队指挥官希亚姆少校,他差不多是林淮生最信得过的巴基斯坦军官。
    4个月前,当时林还在巴南部作战,他对还是中尉的吉亚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近所有参与战争的人升职都很快,像吉亚姆这样不择手段,心狠手黑的角色当然不会例外。吉亚姆以及他领导的特殊部队的存在,可以弥补了无人机和卫星存在局限,所以旁遮普战役发起前,林淮生特别通过徐景哲的关系,将吉亚姆调到这个这个地区,原本吉亚姆正在俾路支省,策划瓦解部落间联盟,以抵消美国势力取代印度对该地区的渗透。
    他领导着一支精通印度北方预言的别动队,可以胜任敌后的侦察、渗透和破坏行动。巴基斯坦部队具备中国侦察部队不具备的诸多优势,比如外形和语言上的,当然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吉亚姆在南部作战时的心狠手辣,确实解决了林淮生当时面临的诸多难题,这样的人确实是战争中最需要的。
    由于已高射炮,随后又收集了全世界各种知名的小口径防空武器,涵盖了从20至57毫米的很多口径,这使得后勤上的混乱始终难以避免。
    无人机一直盘旋在指挥部头上,东躲西藏的道尔m1发射车,有些自顾不暇,没有看到指挥部头上的威胁,入夜后整个空域到处都是无人机,也分不清哪些具有威胁,哪些只是来瞎逛的。
    在通话劝降的同时,无人机一直使用激光照射这些车辆,等待攻击命令,这使得它们处于随时可以攻击的状态,当一架无人机的激光照射需要冷却的时刻,另一架接着工作,始终维持瞄准。印度指挥官豪迈地否决投降提议时,当然不知道头上有一滩激光照射的光斑。
    几枚炸弹无声无息地落下,飞向那些正在计划突围的军官,以及旁边等待总部消息的通讯车辆。
    吉亚姆的劝降失败了,不过实际上这也是他想要的结果之一,他不知道中国人为什么要劝降印度人,如果换做他他,根本不用废话,直接就把他们炸上天才好。刚才印度军官提到了“侵略者”这个词,着实让他有些意外之喜。
    无人机的视频直接传送到王镇北的指挥部,吉亚姆站在一侧饶有兴致地看着印度106团指挥部被摧毁,通过红外成像设备,可以看到四周的人群被气浪掀翻,一些白色的亮点渐渐变暗,另一些还在拼命爬行中。
    “告诉林总,敌人拒绝投降,让空军按计划行动,来收拾坦克。告诉黄德兴继续后退些,那些末敏弹可能往下风处跑。别太逞英雄。”
    布置完这些,他才转过身来,与吉亚姆握了握手。
    “好了,我也该告辞了,很遗憾没有帮到你们,也许是我的语气还不够和蔼。”
    吉亚姆说道,他穿着一身印度陆军第475工兵旅的制服,手臂上有黄色的475字样,这让王镇北怎么看都不舒服。不过,按照吉亚姆的经验,冒充工兵更容易混到敌人后方,因为这些部队总是被拆的很散,有时候跨军区执行各种架桥、修路以及破坏的任务,印度宪兵永远也搞不清,哪支部队应该在哪里。当然最近印度人开始意识到了渗透问题有多严重,宪兵们开始附加问一些,各邦首府,以及板球队明星之类的问题,他觉得印度人真的有些缺心眼,因为巴基斯坦人其实也很擅长板球运动。
    “无所谓。我想,你已经尽力了,还是让空军来解决。对了,接下来你和你的人会去哪儿?”王镇北本意随便寒暄几句,然后意识到自己说了一句傻话,吉亚姆接下来会去哪里,当然是不会告诉自
    己的。
    “我么,当然还是去敌人的后方,我想我和我的人会最先进入新德里,然后把卡汗抓到巴基斯坦受审。让他为所有这一切付出代价。”
    “呵呵,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吉亚姆其实早在本次战役开始前,就已经在印度人后方活动了,他的略带北方邦口音的印地语,在边境地区毫无问题。他收集到的,诸如北方集团部队番号以及装备所在位置等情报,使得林淮生透过敌人专门欺骗卫星的假目标,更清楚地了解了敌人的部署和意图,这是前所未有的经验。在阿萨姆战役时,中国侦察兵只能进行野外的潜伏,不能深入到敌人腹地城镇,而印巴两国的特殊渊源,使得巴基斯坦情报单位可以更加容易地渗透到印度境内,吉亚姆所在的内务部别动队,与情报局有所不同,他的部队规模甚大,还可以执行一些敌后破坏、袭扰的任务。正是由于这些部队的袭击,使得负责守桥的印度部队提前将大桥炸毁,堵住了大量敌人技术装备的去路。
    空中的歼轰7编队再次发射布撒器,这一次完全没有遭遇到低空武器的抵抗,如果躲在巨大树冠下的敌人坦克,可以提前关停发动机并采取一些抗红外措施的话,末敏弹的效能将会下降到最小,不过印度人正准备在几个钟头后突围,当然管不了那么多了。
    布撒器根据新的意图,在敌人上空悄悄撒开一溜伞花,摇曳的伞花均匀散布到挑战者ii型的坦克上方。这次攻击与上一次不同,对敌人所在区域的侦察进行的十分完备,为了克制森林地带对毫米波雷达以及红外敏感器效能的负面制约,重行设定了连续布洒的间隔时间,使得末敏弹密度大于一般攻击。
    

606 目标:戈温德湖
    印度坦克根本无法察觉到,灭亡正在倒计时,此刻自天而降的末敏弹,正呈圆周摆动,搜索下方的目标。
    随即,攻击如同雷霆般降临下来,自锻破片以极高的速度楔入顶部装甲,远看犹如闪电,甚至小巧如鼬鼠型战车,在疾驰中也难逃这么凌厉的攻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