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意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家意志- 第4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联队其余的飞机,都转移到中国导弹不常攻击的机场去了,现在能投入作战的也就是这6架苏30mkm,他们将要担负国防部的重任,去进行一次希望渺茫的,截断敌人补给线的任务。
    中校走到自己的飞机前面,地勤人员站成一排向他们敬礼,中校与这些家伙一一握手,最后轮到与他感情最深的莫希特上士时,上士气呼呼地表示要报告一件大事,关于中队里某些人收听**电台的叛国问题。戈亚笑着说,这件事不急,可以等他回来再行处理。
    12名飞行员爬进各自的战机,在机场上等待命令,印度雷达无法看到喜马拉雅山那边中国运输机的调动,自然也看不到护航规模,但是还可以看到从昌迪加尔机场起飞的运输机的动作,这些返航的运输机将在30分钟内飞出地空导弹的保护(至少空军参谋部是这么认为的),而这个时候苏30可赶上去偷袭一次,要是撞上从北面飞来的其他运输机,还可以扩大一下战果,如果能击落5到10架大型运输机,则敌人的运输线必然会停顿下来,中国人必然会重行思考这条航线的可能性,本质上将与摧毁跑道的效果一样,这是空军参谋部某人的想法。
    从情报看,中国空军的运输机队正越来越大胆地利用拉达克地区新的航线;卫星照片上,随时都可以数道400辆卡车云集在昌迪加尔机场附近,等待装卸辎重,大部分卡车看上去都无事可做,不过情报分析人员从中也可以看出,这是因为他们自信空运规模会在短时间内成倍增加。
    即使下面喜马偕尔邦山沟里的梅内亚姆的陆军还未被肃清,而从旁遮普入侵的中**队至今还远没有与阿克赛钦南下的中**队打通,但是中**队越过地理屏障的垂直作战的模式是一次比一次大胆了,这种作战方式在阿萨姆被证实切实可行,至少对于后知后觉的印度军队而言,这种方式是可怕而又无解的。
    “老鹰队长,昌迪加尔那架c17滑到跑道上了,可能马上就要起飞,你们现在可以起飞进行拦截了。”
    指挥所里有人说道,昌迪加尔城里的战斗仍然在进行,以至于一些步兵可以看到城东机场上中国飞机的调动,这对截击作战当然是有利的。
    这架c17必须被干掉,基于两个理由,其一是其运载能力;其二关乎印度空军的尊严,因为这架飞机原来属于印度空军,在提斯普尔机场降落时,因为前轮故障被认为无法修复,而草率抛弃了,甚至连破坏都懒得做,结果中国人占领提斯普尔后,三下五除二就将它修好了,随后中国人陆军又在旁遮普缴获了第二架因为故障而被抛弃的同类型飞机,这次修复得更快,他们甚至专门成立了一支由c17组成的部队。
    现在c17成为了对印度最大的威胁(印度人自欺欺人地认为,中国没有其他可以运输50吨以上坦克的运输机)。
    6架战机从巴雷利依次起飞后,没有直接飞向东面,而是小心避开西面战场的雷达,悄悄向北飞行,差不多循着中国巡航导弹穿越北阿坎德省的路线反着飞,中国导弹总是借助绵延的群山躲避印度雷达,偷袭新德里周边军事基地,所以反其道尔行显然是有效的,戈亚没有过多考虑指挥部务必击落c17的命令,他觉得要在缺乏预警机指挥、协调能力的条件下,指定袭击目标,无异于痴人说梦。他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安全地靠近伏击区,然后视情况发射几轮导弹后撤。敌人既然开辟了这条航线,不会没有防御措施的。
    飞机在阿克赛钦前沿贴着山向北转弯,侥幸没有被阿克赛钦的雷达发现,期间地面报告那架c17起飞了,果然消失在正北方向。
    戈亚打开雷达,监视远300公里外拉达克上空的敌人航线,由于高度太低,暂时看不太清楚。他猜测中国应该会派出远程战斗机来掩护运输机,那些灵巧难缠的歼10倒是未必会出现,那些歼11可以比苏30mkm更快地占据高度优势,不过可以利用僚机引开注意力,那么最大的变数还是敌人在这里潜藏的防空武器。
    雷达上出现了持续的目标轨迹,轨迹在一瞬间,以骇人的速度和爬升率消失在雷达扫描不到的区域,这不是战斗机的特征,应该是敌人发射的火箭弹,一整晚,他们都在断断续续地发射这种武器,中国人总是这样,抓到一点点优势就会充分施加到对手头上,毫不留情。
    “老鹰编队,特别要小心敌人的红旗导弹。那些地面火箭炮的附近不会什么也没有。”
    “明白中队长。”
    “注意,他们的中型运输机升限大约10000米,速度比较慢,很容易被护航战机拉下,是我们最好的目标。”
    “明白。”
    戈亚一直都在注视着雷达告警设备的动静,在这样四面都是高山的区域,地对空导弹不容易部署,但是话说回来,如果真的存在,也会有相当的隐蔽性,最好在其发射前的某个阶段就有所察觉。
    “中队长,我想我看到敌人航线了。”一名飞行员报告了新的发现,通过编队数据链,在每架战斗机的显示器上,目标也可以看到了。
    那是一架运八型飞机,正自北向南飞行,高度8500米,刚刚高于四周几座7千至8千米的雪山;看来保持较低的高度,也是中国飞机躲避印度雷达的一个策略;同时,这也会给中距弹攻击增加了若干的困难,无论是半主动的r27还是主动雷达制导的r77,都有一定的可能被附近山峰的反射干扰,所以即使敌机完全没有反制能力,从导弹的极限射程上攻击,然后轻松脱离,是不可能的。
    戈亚偏离编队,稍微升高一些,想在中距弹攻击前,再看看四周还有没有其他中国飞机。他升高了500米后,果然看到在这架运8稍后的位置,有2架雷达识别为苏27的战斗机,随后是第二架运8,距离在180公里外。这次侦察,很自然地使得他自己也暴露出来,阿克赛钦的雷达也看到了他,想来敌人的编队立即就会有所反应。
    “堡垒,堡垒,发现2架幼兽,另有2架侧位,老鹰准备事实远距离攻击。”
    “有没有看到c17?”指挥部某人念念不忘那架c17。
    “没有,没有发现返航的敌人运输机,他们也许还有一条返航航线。我们没有时间多等,他们的战斗机应该已经察觉到,并我们这边过来了。”
    “老鹰队长,你自己看着办吧。”
    雷达可以看到运输机开始向西修正航线,而2架歼11则径直向这边飞过来。这样的护航编队其实完全在戈亚的预料之中,敌人扑向这边也是标准的驱逐策略,总的来说,他们的兵力太少。
    他自行降低高度,随后下令编队中的另外3架爬升并迎上去,引开敌机注意力,自己则率领另外的2架,降低高度,借着山谷掩护,偷偷追击落单的运输机,一旦突破战斗机的防卫,他可以尽量靠近到有把握的距离,将那2架运输机击落,那些运输机其实没有太多可以逃脱的空间,如果一味向西,很容易落入梅内亚姆将军部署在克什米尔的紫菀导弹射程内。中国人强行开辟的这条新的空中走廊,其实还相当的狭窄,也许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们认为派几歼11战机来回飞几趟,就可以使得航线万无一失。
    果然,更高高度的佯攻机群起了作用,2架歼11向他们冲了过去,试图抢先发射导弹。
    根据事先制定的策略,高空中的3架战机,没有急着利用数量消灭敌人,他们要做的,首先是示弱、后退,让敌人以为他们可以抓到抢先开火的机会,不自觉地从驱逐演变成追击,由此诱使他们不断地偏离保护目标。当戈亚攻击运输机的行动展开时,僚机将同时投入战斗纠缠住敌机,让他们无法回救,如果有可能,则将其全部击落。
    老鹰中队是印度空军最优秀的部队,有大量的在实战中磨砺过的3打2的战术,到时候敌人就会发现自己的主动出击有多傻。
    戈亚的雷达牢牢锁住一架运8,加力向敌人冲过去,即使隔着150公里,运输机也无力规避雷达,这一点与空战截然不同。
    电台里,负责吸引护航战机的副中队长萨莫亚报告,他的一架僚机已经通过敌人侧面9点钟,可以视作完成包抄,现在敌人即时察觉到被偷偷算计了,也无法脱身了,一分钟内,他将击落这两架敌机。
    没有预警机指示,仅仅通过编队数据链信息,戈亚也可以暂时获得战场局面,凭着老鹰兵力上的优势,自己已经完全主导了战局。目前那2架歼11自身难保,2架运输机正在落荒而逃,阿克赛钦的地面雷达无计可施地看着这边,显然现在是实施最后一击的时候了。
    告警器不合时宜地闪烁了一下,mpcd探测到持续时间0。1秒的持续扫描,但是没有识别出威胁来源或者威胁等级,甚至连这次扫描,来自于地面还是空中也无法做出做出判断,只能很模糊地探测到,辐射源来自自己右侧2点至4点钟的60°范围内,任何有可能的高度上。
    难道只是一次虚警?在敌人没有投入干扰设备,且电磁环境相对干净的雪山附近,这是很少碰到过的事情。戈亚想,也许是苏30mkk的电子设备较之mki更加灵敏的缘故?
    飞机本身的电子战术威胁系统,每秒钟都能侦测到各个方向的上万次各种电磁辐射,要甄别出那些有威胁的,持续扫描的,或者已经完成跟踪的辐射源,完全依赖于软件的判断,留给人去瞎猜的空间很少。
    但是戈亚这样的老手,仍然可以依据自己的直觉做出一些判断,这是一次相当反常的“试探”,或许来自于某种低可探测的雷达,他注意到,自己的右侧也就是北方地区,确实是敌人最可能隐藏的区域,但是他不可能因此就放弃攻击,因为这些敌人运输机的每一架次成功降落,都将在决定印度命运的天平一端,增加一些分量。他们处心积虑要送给印度的,就是一场灭顶之灾。
    告警器开始提示危险,这一次不再模糊不清,一个女声反复提醒戈亚发现红旗导弹的持续跟踪。
    显示器上敌人雷达大致的位置在几秒钟内,就已经探测到,那是一种常见的相控阵警戒/搜索雷达,但是由于中国地空导弹部队大量使用这种雷达,作为不同导弹阵地的核心警戒雷达,所以在其他信息暴露前,还无从判断这是一部红旗9还是射程比较近的红旗16,不过按照常识,中国人应该在这一带部署一部红旗9才更有利于保护其航线。
    

640 老鹰折翅
    国家意志戈亚决定不管那部雷达,继续穿越可能存在的防空圈,印度正处于岌岌可危之中,他不能因为一时谨慎而放弃这样的战机,责任感压迫得他必须冒险。
    另外2架苏30mkm作掩护,正在其稍后一公里内的区域飞行,时刻警戒敌人的反击,如果中国的地空导弹要发起攻击,至少还有又另一部雷达会投入到跟踪,所以对于老鹰这样的顶尖部队而言,攻击窗口仍然存在。唯一的问题是,缺少一架预警机盯着大部分的空域。
    地面的制导雷达始终没有出现,这是一个反常的情况,以通常中国部队的水准,快则10秒内就能察觉到制导雷达,或者这部雷达只是负责监视,目的是引导战斗机?
    “老鹰2号,我们时间不多,尽快解决掉那两架歼11战斗机。”
    “明白。”
    戈亚的副手萨莫亚从容回答道。他很善于用这套诱敌深入的战术引诱敌人攻守失据,通常来说三代战斗机性能的些许差别,在数量上的优势前面不值一提,中国人总是握有数量优势,这是他们可恨的地方,但是今天,数量优势在老鹰这边,尽管老鹰的兵力在分散,但是仅仅在战场一隅,老鹰就握有3比2的优势。
    现在萨莫亚少校的任务不再是掩护队长,队长早就在几十公里外了,而是全力消灭敌人的护航机队。他也注意到乐与中队长一样的情况,mpcd的工作很不稳定,偶尔会发现可疑辐射,但是却有无法识别类型甚至方位。他只能根据经验判断,在超远距离上,有一架中国预警机在不断变化脉冲特征窥探这里,他的这个结论稍嫌草率,但是他的直觉并不足以提示他,经验以外新的威胁。
    2架苏30mkm正在持续与对手隔着几公里进行盘旋,矢量动作会让他们掉一些速度,与目标的距离被拖远,但是距离只是其次的,能够咬住敌机后方才是重要的,原则上不能让对手脱身进入到垂直机动,这是双座且沉重的印度战机必须回避的,这一点是他们面对歼11时,几乎唯一的短板。
    中国飞机终于发现到了圈套,但是为时以晚,现在他们意识到了威胁,索性丢下运输机,向北跑,这给了原本担任辅助攻击的老鹰4号很好的角度,另一侧夹击的萨莫亚少校暂时只能打打下手。
    老鹰4号对于形势变化心领神会,当仁不让从敌人左侧后逼近,萨莫亚提醒僚机,他已经从另一侧压迫敌人,让其不能转弯,不必太急。敌机完全陷入被动,不可能跑掉。
    对手开始实施电磁干扰,对于苏30mkm的相控阵雷达而言,这样盲目的反击是不容易起作用的,雷达一直紧紧咬住目标。但是干扰还是破坏了雷达告警器,使得这个东西尖叫起来。飞行员紧盯hud,他还需要大约10秒钟完成最后发射r73的准备,对虚警声完全充耳不闻,现在只能由后座武器制导员和长机来担负起了警戒任务了。
    2架苏30mkm夹击着一架歼11,另一架苏30监视着另一架歼11使得其不能支援,态势极为有利,利用头盔发射r73的条件已经构成,但是飞行员不停地提醒自己耐心些,只要方位角再小些,他完全可以在敌人不可逃逸的区域开火。
    萨莫亚少校在靠东位置等着一切发生,他的告警器没有受到干扰,所以他可以确认四周没有威胁。但是后座飞行员首先看到雪山后面,一道细小的白烟正朝这里延伸过来,接着是第二道,从更低的区域靠近,经验告诉他这是敌机发射的2枚导弹,并且弹道不尽相同。最近的那一枚距离大约已经到了5公里内,否则不至于能通过肉眼观察到。
    这是一个与经验高度不符的场面,如果敌人锁定了编队中某架飞机,那么至少应该在边跟踪边扫描阶段,就会暴露出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