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玉儿轻咳了一声:“那臣妾就斗胆直言了,若是说得说得不对请皇上指正。”
清了清嗓子,大玉儿娓娓说道:“臣妾今日读了汉人的史书后发现,汉人虽然大多数时间都是一群懦弱、只会内耗,其皇帝对于开疆扩土也没什么兴趣,但却有一个时期那是例外的,那就是每当改朝换代以后,新朝初立之时,这个时期才是他们最危险的时候。
例如,汉初之时的汉武帝刘彻,唐初的唐太宗李世民,明初的朱元璋、朱棣等等,哪一个不是雄才大略的主?他们给周边的异族造成了多少的灾难和杀戮?
远的不说,三百年前的大元何等强大,还不是被朱元璋给赶出了中原,随后朱棣又数次远征大漠,原本不可一世的大元近安何在?您担心自问,若是碰上他们任何其中一位,我大清能有胜算吗?”
皇太极听后眉头皱了起来,不悦的说道:“爱妃何出此言,难道我大清还怕了他们不成?”
大玉儿不语,只是默默的看着皇太极,最后看得皇太极有些脸庞发烫起来。
自家人知自家事,皇太极很清楚,大清目前的军力确实很不错,但比起敢倾全国之力,打造了三十万全副武装铁骑将不可一世的匈奴打得抱头鼠窜的汉武帝、被称之为天可汗的李世民,以及三百年前的朱元璋来说,目前的大清确实是不够看的。
不过,输人不输阵,皇太极对大玉儿的这些话很是不喜,不耐烦的问道:“爱妃,你今日就是要拿朕来和那些古人相比吗?”
看到皇太极有生气的迹象,大玉儿柔声道:“皇上息怒,臣妾今日这么说只是想告诉皇上,纵观中原历朝历代,他们最强大的时候就是在开朝之初。这个时期也是他们兵锋最盛之时,臣妾观这大华也不例外,大华皇帝庞刚是什么性子您比臣妾清楚,以往他尚且之时区区一个指挥使,我大清就在他手上屡屡吃亏,更何况他现在已经是大华的皇帝了呢?您可不能大意啊!”
皇太极这才明白,原来大玉儿是怕自己轻视了大华而吃亏,这才借着历史来劝诫自己呢。
心下感激之余,皇太极转怒为喜,伸手抓住了大玉儿的手,感动的说道:“爱妃,你的好意朕知晓了,朕会小心的。朕还是轻视了那庞刚呀,明日朕就下令大臣们加快备战,若是那大华敢犯疆土,朕必让他们有来无回!”
说着,皇太极还挥舞了一下拳头,显示了自己的决心。
看到皇太极能听得进自己的建议,大玉儿也欣慰的说道:“皇上能这么想,臣妾就放心了。”
第二日,皇太极果然再次下达了要满清的王公大臣们加紧备战的命令,熟料,睿亲王多尔衮等王公借着备战之机,私遣部分官员兵丁出入各处,以备战的名义贩运军粮,皇太极勃然大怒,遣内大臣昂邦章京图尔格、固山额真英俄尔岱和内院大学士宁完我、希福、刚林等,讯问多尔衮如此办理的原因,并下谕严厉斥责主帅多尔衮和同在军营的肃亲王豪格、饶余贝勒阿巴泰、安平贝勒杜度、公硕讬等人。
最后,杜度、阿巴泰被削爵为民,尽没户口奴仆,从征将领三十余人分别议死、革职、籍没。降多尔衮、多铎两兄弟为郡王,分别罚银一万两、八千两并夺二牛录、一牛录,余皆罚银。多尔衮兄弟不服,要强闯议政衙门,皇太极命大学士希福、宁完我等将他们逐出议政衙门。
至此,满清的君、王、将之间的关系开始紧张起来……
第五百一十二章 被发现了
当满清的朝堂上,君臣之间出现危机的时候,豪格也率领着五千兵马向锦州扑去。
而此时的锦州的校场上却是热闹非凡,新来的辽东督师李大人正在校场上位士卒们颁发铠甲兵器,无数原辽东士卒们正依次排着队眼巴巴的望着校场中央堆着的小山般的兵器铠甲流口水。
“王二牛”
“到!”
“周大顺”
“到”
一名名被叫道名字的士卒上前从军需官的手中领到了他们早就望眼欲穿的铠甲、头盔、黑色战袄、牛皮靴以及腰刀、长枪毛巾、铁制水壶等全的套物件。
祖大乐率领一群将官站在观礼台上望着台下闪着寒光的铠甲,脸上的笑容就从来没断过。
笑得合不拢嘴的他对身边的祖大粥说道:“二哥,朝廷发下来的铠甲可真够劲,我让工匠估算过了,每副铠甲足足有四十斤,紧成本便要三十两银子,全套下来没有六十两银子想都别想,这次朝廷可算是下了血本了。”
祖大粥却依旧不太满意,伸手胡乱抓了抓头发道:“哼,可是有一样他们却没有发下来,可见朝廷依然是防着咱们一手的。”
“二哥说的应该是火铳吧?”祖大乐叹了口气:“此事李督师也和咱们说过了,他说那是因为这些火铳……嗯,不对,按照朝廷的叫法应该叫步枪。这些步枪制作成本高昂,产量不高,因此只能让咱们先忍忍,等到明年才能运来。”
祖大粥冷哼了一声就不吭声了,他虽然为人鲁莽,但并不蠢,朝廷不立即给他们装备新式步枪那是要防着他们一手呢,不过这种事情他们知道就行了,要说出来就没意思了。
在校场观礼台上,被一群将官拥立着的李岩眯着眼睛看着一名名欢天喜地的士卒上前领着铠甲、服饰、兵刃等物件。脸上浮现出了一丝神秘的笑容。
李源看到李岩心情很是不错,上前一步问道:“督师,咱们既然都把铠甲服饰等物都发给辽东军了,为何不将步枪也一并发下去,难道皇上对辽东诸将还是不放心吗?可末将记得,皇上可是连那朝鲜诸国都卖了数千支步枪,难道辽东驻军反倒不能发吗?”
李岩微微一笑,对于这位最早就跟着皇上混的军团长本家他一直保持着几分敬重。摇头道:“李将军,你能想到这层本官很是欣慰,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咱们卖给朝鲜步枪那是因为朝鲜用的可是白花花的粮食和真金白银来买,而且也不用怕他们拿着步枪来打咱们,可是辽东诸军呢?他们用银子来买了吗?”
“这……可他们现在已经是咱们大华的人了啊!”这下李源更不解了。
“你啊……”
李岩无奈的叹了一声,详细的解释道:“皇上之所以能将步枪卖于朝鲜,那是因为这些步枪只要打上几百发弹丸后枪管就要报废,他们就得重跟咱们买,而且无论是枪支还是火药他们都得从咱们大华买。这就是一笔长期的生意,有这种好事咱们自然不能放过。
但是辽东诸军却不一样,虽然他们已经对陛下俯首称臣。但忠心却很是值得推敲。况且陛下有句话说得好,太过容易得到的东西人们是不会珍惜的。九边诸军可是有近十万兵马,若是都装备了这种犀利的步枪,在咱们还没有彻底掌控九边诸军的情况下,一旦有人心怀不轨就会对咱们造成很大的威胁,你明白吗?”
讲过李岩这么一解释,李源这才恍然大悟,“哦……原来如此,末将明白了。皇上这是要将吴襄、祖大寿他们晾一晾。熬熬他们的棱角。让辽东士卒们熟悉并从心里接受咱们大华,而后才会将步枪发下去,是这样吧?”
“嗯……孺子可教!”
李岩笑着点了点头,李源说的虽不全是,但也八九不离十了。现在庞刚对待辽东的态度就像猎人熬鹰一样。要先将辽东诸将的野性打磨一遍,磨磨他们的性子。并将他们对军队的财权慢慢的夺过来,只要将这支军队的后勤控制住,那么他们就是想做点别的事情也是有心无力了。
从目前的情形来看,李岩做得还是不错的。大批的军饷、粮食、以及铠甲发下去后,大部分军中的中下级军官已经对大华朝廷产生了一定的认同感,若是再过些时候,估计就能掌控大部分的辽东兵将了吧。
想到这里,李岩就不禁叹息一声,若是能再给自己一段时间,等到完全掌控了辽东驻军后再并发盛京,那该多好啊!只是李岩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现在大华初立,尚有广西、贵州、云南、岭南、四川等诸多地方尚未平定,皇上不可能有这么多时间让自己慢慢收拾辽东诸将,既然时间不等人,那他也只能用最为简单而直接的方法了。
只是李岩并没有想到,就在他盘算着什么时候往盛京进军的时候,从盛京方向而来的一支兵马已经悄悄的向锦州靠近了……
在离锦州不到两百里地有一片并不高的山脉,人们称之为獠山,獠山占地约五十多里地,周围布满了树林,由于前些年明清两国经常对峙,这里已经变得人迹罕至,因此这里的野兽众多,丛林密布。
天色已经接近黄昏,从北面开来了一支清兵,这支清兵全是骑兵,每名骑士的身上的铠甲全都被涂成了蓝色,古铜色的粗大铁钉露在外面,里面还用厚厚的棉甲做了衬垫,外面罩着铁甲,更衬托得马上的骑士身材魁梧高大。即便是不懂行的人也看得出来,这支装备精良的骑兵必然是一支精锐。
豪格就在这支队伍里,这时的豪格同样穿着一身蓝色的铠甲,外面罩着厚重的铁甲,里面垫着数层上好的丝绸,无论是铠甲还是丝绸,都有着良好的防御性,这一身的铠甲可谓豪华至极。
豪格骑在一匹黄色的良驹上,看见天色已晚,回头对身后的将领说道:“来人,传本王将领,天色已晚,全军下马安寨扎营。”
“喳!”
立刻就有人应声而去,很快,全军人马就下马,给马匹卸下了马鞍,开始喂马的喂马,提水的提水,捡柴火的捡柴火,一切都是那么有条不紊。
过了一会,随军而来的范文程也敢来了,他气喘吁吁的对豪格道:“肃亲王,奴才来迟了,望您恕罪。”
“哈哈……”
看到范文程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豪格和身边的将领们哈哈大笑起来,豪格用马鞭指着范文程笑道:“范学士,本王早就说了,你好好的呆在盛京当你的大学士就好,何必跟着本王来吃这个苦呢?打仗可不是像你们汉人书里说的这么好玩,那么是要死人的。”
出来好几天了,由于范文程体质较差,行军时总是落在后面,若不是有几名随军士卒照顾,恐怕早就被甩到什么地方去了。因此,范文程也没少被豪格取笑。
听到豪格轻蔑的笑声,范文程依旧倔强的说道:“肃亲王好意奴才心领了,奴才既受皇上委托,自然就要办好皇上交代的差事,否则奴才死了也没脸去见主子。”
看到范文程一副忠心耿耿的模样,众将领倒是不好意思说什么了,只有豪格有些气闷的咕囔道:“哼,父皇还没答应收了你做奴才呢,别奴才奴才的自称个不停。”
范文程斩钉绝铁的说道:“不管皇上答不答应,自打十多年前踏入辽东的那一天起,奴才就已经是皇上的人了。”
得,听到范文程这么一说,豪格也没话说了,虽然他很讨厌范文程,总觉的就是因为他的蛊惑,父皇才这么信任汉人,还特地读了许多汉人的书,但他从来就没有怀疑过范文程对自己父皇,对大清的忠诚。
豪格不说话了,可范文程却又开始唠叨了起来,“肃亲王,请恕奴才多嘴,此地已然接近锦州,从明日开始,咱们就应该将多派探哨,将搜索距离往前延长五十里,这样即便是碰到大队汉人兵马咱们也能从容布置。”
“你这老头,还真是啰嗦啊。”
豪格有些无语,一路过来,范文程总是唠唠叨叨的,几乎要把他耳朵都给磨出茧子了,但他还不好总是对这老头发火。
无奈之下,豪格只好对身边的将领道:“你们都听见没有,明日将探哨多撒五十里!”
“喳!”
就在豪格他们正在埋锅造饭的时候,在距离清兵大队人马不足两里地的一个不起眼的小丘陵旁,一根泛着黄铜色光泽的千里镜正指着他们,一双眼睛就在千里镜的后面仔细的观察着这支军队。
一名年轻的夜不收正皱着眉头收起了千里镜,回头低声说道:“来的清兵约有五千人,全是鞑子的马甲,看来这是鞑子的精锐,立即派两个人回去将情形报告督师……”
第五百一十三章 两手准备
天空低垂如灰色的雾幕,落下一些寒冷的碎屑到李岩脸上。一只远来的老鹰仿佛带着愤怒,对这沉重的天色的愤怒,平张的双翅不动地从天空斜插下,几乎触到河沟对岸的土阜,而又鼓扑着双翅,作出猛烈的声响腾上了。那巨大双翅让人惊异,李岩几乎都看见了它两肋间斑白的羽毛。
这是一个阴霾的早晨,天气不是很好,李岩早早就起了床,站在前院的台阶上,望着阴沉的天色,思考着一些事情。李岩所在的院落是一个很幽静的小院落,也是祖大寿特地安排的,原本祖大寿是想请李岩到总兵府居住的,但被李岩随意找了个借口拒绝了。
李岩活动了一下身子,从一旁的侍从手中拿过了一把宝剑,左手掐了一个剑诀,就开始舞动了起来。
李岩练的只是普通的养生的剑法,并非用于战阵杀人之技,因此倒也是虎虎生风,煞是好看,一直练了两刻钟左右,出了一身细汗的李岩这才站直身子,做了个收剑的剑诀,将宝剑递给一旁的侍从,并从他手中接过了毛巾擦了擦脸,正要往内堂走去。
“报!”
一声叫声将李岩的脚步喊了回来,李岩转过了头,望向后面,只见一名亲兵站在台阶下大声禀报道:“启禀督师,出城打探的夜不收有紧急军情向您禀报!”
“哦!”
李岩神色一动:“让他进来!”
“是!”
很快,两名满身尘土,神色疲惫的夜不收匆匆走了进来,看到李岩后急忙单膝下跪行礼道:“启禀督师,我等昨日黄昏于两百里外的獠山发现正有一支鞑子的正蓝旗启禀正向锦州而来,数量约为五千,为首的旗号乃贼酋豪格!”
“豪格?”
李岩闻言不禁一怔,脱口问道:“鞑子皇帝,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
“回督师话。正是此獠!”
“豪格?他只率领五千兵马来锦州做什么?难道是要探听咱们的虚实不成?”
李岩背着在堂前转了两圈,嘴里喃喃的说着,紧接着又对两名夜不收问道:“在那支兵马的后面,你们还发现有其他的清兵的踪迹吗?”
“没有!”
两名夜不收摇头道:“我等发现那支鞑子时,天色已近黄昏,那支鞑子看起来也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