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山河赋- 第1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宝林宫的神官那日被水影一顿痛骂,接着花子夜又对他们严加斥责,吓得缩头缩脑,一身冷汗的回去把所有人都召集起来重新计算,重新查核。此时,大神官和神方皆已处决,花子夜经过年时报那件事也知道剩下的神官都没什么用处,命春官从京畿别的著名神庙中调了一位素行端庄、才学可靠的神司暂代大神官之职。至于其他的空缺,则议定在这一年杏花节后对宝林宫所有神官进行考核,根据成绩分派。新神官到任,发了狠要表现一番,新送上来的年时报果然考虑的周详许多。总而言之,新年的第一个月,永宁城在说不上宁静,但也过得去的气氛下度过,京城新年庆典应该有的节目一个没拉下,上元夜的花灯照样热热闹闹。

    京城重要官员名门世家也都太太平平的过年,尽管有些人家难以团圆,有些笑里都带三分愁。反正白皖的这个新年过的有些黯淡,父女两个相依为命,偌大一张桌子上只有白皖一个人,连吃年夜饭的心情都没有,最后只能招呼府内跟随时间长、职司高的家人一起来吃。到了中元夜,三岁的小姑娘衣罗是不知道爹爹烦心的,最初那些日子还吵着要娘,现在好像觉得娘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没事干就往爹爹身上爬,娇滴滴的要爹爹陪自己玩,要出去看花灯等等。吃过午饭水影和日照前来拜访,衣罗扑过来高高兴兴叫阿姨,还炫耀自己能背前些日子在她那里学会的诗。

    水影是来和缓两家之间的关系的,她的努力也得到了回应。担任鹤舞司寇多年,白皖已经有足够的成熟来理解官场上恩仇之间的隔阂薄如纸。一直以来他和这个女子没有冲突,她前些日子的所作所为也不过是各为其主,换了是他,在同样情况下也会如此。衣罗抱着礼物缠日照的时候,水影轻轻叹了口气对他说“我不愿让晋王掺杂在京城的混乱政局中,本以为迦岚殿下念在水影对晋王尽心尽力的分上,至少不会拿晋王来当武器。没想到亲手把自己和晋王府上上下下几百口人的性命送到鹤舞领主手上。我这番行动也是迫不得已,留你们父女在京城,下一次动手的时候,昭彤影还多一分顾忌。”白皖也只有苦笑的份,说:“衣罗在王傅身边颇受教育,若是王傅不怕烦,将来收她做学生吧。”

    除了预告日食费了不少心力,新年第一个月的其他时段水影过的还算舒心。上元后的第一次早朝结束,她进宫向太皇太后请安,听说皇帝想要重新立后。兰隽死后,偌娜的心情一直不好,此次她要立后,太皇太后都觉得高兴,而后宫的美人们更是即惊又喜。皇太后是一定要让皇后出于自己家,和琴林当家的两姊妹不断地在皇帝面前给自家人说好话。皇太后更拿兰隽出轨的事说“娶后当娶贤,那些小户人家的男子便是没有教养,做出丢人现眼的事。所以陛下再立后,一定要找那些重视安靖传统,能把儿子教养成端庄淑贤的大家男子的人家出来的孩子。”故而:“卫家、西城家都已经忘了我们安靖的传统,让儿子和女儿们一样读书进阶,一个个刁钻狡猾,还擅长魅惑人,绝对不能选。看看你那王姐迦岚,不就是被西城家那个不知廉耻的男人勾引上了,明明暖席礼过的也娶来当王妃,成了皇家的笑话。哼哼,那个男人,借着在迦岚手下做事的机会不知羞耻的勾引她……”这段诽谤的话语终结于偌娜忍无可忍的一个白眼,尽管不喜欢皇太后说话的方式,偌娜对于自己到底该选什么样的皇后确实犹豫不决。于是那一天她看到从紫千帆那里离开的水影时,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心情,将她叫住提起了这个话题。水影带着恬淡宁静的神色与皇帝说话,这是她多年后宫生涯训练出来的最完美的神态,曾被爱纹镜表扬为“端庄高雅,谦和沉稳”。她说:“圣上觉得琴林家怎样?”偌娜思考了一下,露出嫌恶的表情,水影缓缓道:“自来外戚弄权乃是朝廷心腹之患,苏台五大名门已经权倾天下,若是再为外戚,更是难以控制。所以,皇后还是在普通官宦人家种选择为好。”她看偌娜点点头,补充道:“陛下有此一问,想来心中已有属意之人了吧。”

    偌娜犹豫再三沉声道:“朕有意立姚锦为后。”

    水影低头道:“立后乃是陛下家务事,陛下既有人选,那么宜早不宜晚。正宫虚悬,只会让后妃们争宠更甚,乃至牵连外臣,使朝廷不稳。”

    这番对话后不久,她便听到内宫传出“皇帝要立姚锦,和皇太后吵架”的消息,于是心情更为愉悦,感慨于这位年轻的皇帝时隔多年后终于有那么一次听从了她的劝告。

    更让水影高兴的是拂霄并没有参与到自家兄弟的争宠行列里,但是那个时候她并不知道这位琴林家后一辈中的翘楚,正怀着“重整山河”的高度责任心和理想忙于一件军务事。那段时间拂霄权倾朝野,她不愿意让别人帮助她,别人也无从插手,而水影也不过是一个凡人,于是她也和其他人一样,一直到事发之后才知道。

    那件事同样震惊了整个朝廷,即便是在经过了太多“惊讶”后,朝臣的感觉都已经开始麻木后,这件事依然是惊心动魄。

    二月初十丹夕然在孟关兵败,四万精兵只剩下两千余人,主帅丹夕然本人在十来个亲随以及夫婿的舍命保护下,狼狈不堪的逃到沈留郡治,身受两处刀伤,一病不起。

    到二月二十四日,宋茨兰先后拿下南横、郴州两府大小十余县,占领主要官道,拿下、籍康、丰沛两仓控制了沈留大半土地,沈留郡治严州成为孤岛。

    叛军终于打通了通往苏郡的道路,东西盗匪从此可自由往来,京城已经摇摇欲坠。

下篇 第三十七章 挥师 上

    这一年二月丹夕然兵败,孟关失陷,随即沈留几乎全郡陷落,这对偌娜那已经摇摇欲坠的王朝是致命一击。消息传来,连水影都大惊失色,一下子坐倒,好半天后喃喃道:“完了,这下完了!”沈留失陷,苏台朝廷又失去了两个重要粮仓——籍康仓和丰沛仓,东西叛军之间再也没有官军的阻挡,可以连成一气,相应的苏台朝廷与东方尚且还属于朝廷的鸣凤郡之间的联络完全中断,永宁城面临绝粮的威胁。

    这一年朝廷准时举办了进阶考,不过前来应考的学生为历年来最少,而前一年八月苏台所有郡中正常举办了郡考的只有不到一半。

    兵败的信息传来,西城照容等人连连跳脚,而位阶略为低一些的那些官员,比如静选等则相互看看说:“丹夕然精通兵法,如此时刻敌强我弱,便当依孟关天险固守不出,怎么会忽然出兵了呢?”

    事实上丹夕然根本没有出兵的打算,自从丹舒遥回京其后又前往扶风收拾残部之后,夕然恪守父亲的战略,那就是——守。孟关地处要冲,易守难攻,沈留富裕之地,只要守住孟关,进可攻东方各地,退可在十日内返回京城。然而,从去年年末起,针对这位青年将领的流言蜚语渐渐多了起来,指责的无非是她长时间引而不发,乃是拥兵自重,意图保全实力有不轨之心。

    夕然豪侠心性,但觉无事不可对人言,身正不怕影斜。然而朝廷官员们对于一封接着一封的“丹夕然有不臣之心”的告密信却不能泰然处之。一开始还能苦笑着丢到一旁,然而三人成虎,待到沈留司士、司制,以及地方官芦长泰等先后上书,朝廷就开始动摇了。从来朝廷对于这些手握重兵在外的臣子都是充满怀疑心的,尤其是乱世之中,一点点兵马都可能转眼造就一个新的草头王,何况丹夕然手中四万精兵,且都是原本守卫京城的虎狼之师。

    到年底,上书的说得越发言之凿凿,上书人的范围也进一步扩大,甚至包括了夕然部将,可以说由不得朝廷大臣们不起疑。于是某一天拂霄带着弹劾夕然的大堆奏折到后宫求见还在养病的偌娜。偌娜对于“反叛”是绝对不姑息的,当即问拂霄你想怎么处置,拂霄犹豫再三说虽有这么多奏章,但要说非常明确的证据还是没有的。偌娜想了一阵让人放下奏章,第二天将大司马宣入宫道:“命丹少将军立刻发兵收复青州郡,不得有误!”

    丹夕然接到夏官文书顿时变色,当即上书言辞恳切的请求让她按照既定方针继续守城,又详细说明了不能出战的原因。这封上书若是送到拂霄手上倒也算了,按照规矩却是先到了琴林映雪那里。

    这位琴林家的当家永远分不清事情的轻重缓急,私仇高于国事百倍,而且只看眼前不考虑将来。她与丹家有仇,此时觉得是天赐的好机会,也不再通报皇帝,又连下军帖催促她起兵。十日之内连发八道命令,最后一次已经暗示“你若再不出兵,便是图谋不轨”。

    其间拂霄倒是问起过这件事,映雪自然在自家侄儿面前把丹夕然狠狠骂了一顿,说她接令之时态度倨傲,拒不奉令。还说她对传令官说:“将在外君令尚且不受,何况大司马。”拂霄闻言大惊,问可是事实,映雪命人拿了夕然的回复,果然有意思相近的表达。她哪里知道这是大司马命人将夕然的折子剪裁一些文字后以上等修补装裱法重新造出来的,就用来在皇帝面前告状。

    拂霄顿时大怒,皱着眉说:“看来这个丹夕然果然是掌兵权久了生异心。罢了,我请皇上下圣旨,若是她还不奉令……”她没有说下去,言下之意当然是要提前准备,防患于未燃。此后一段时间她都在解决“丹夕然谋反”的事情,想了众多应对措施,忙得年都没过好。

    丹夕然几次请求都遭夏官驳回,已经忐忑不安,紧接着圣旨下。她还想要挣扎一下,可有熟人从京城带来“皇帝见你久不进军,疑心你要拥兵谋反”,又有人传来琴林映雪已经开始栽赃陷害的消息,顿时让这位年轻将领手足无措。她身边那些年长的将领和文官都劝她奉旨,又拿出历朝历代的故事警告,意思无非是“违背圣旨,即便最终取胜了,也不会有好结果”。

    于是,二月初,丹夕然出兵青州郡,果然几战之后连连失利,最终被宋茨兰十万军队四面围困,终于全军覆没,降敌者无数。

    到这个时候拂霄才意识到前面的事情有异,可是对偌娜来说,京城失去了重要的屏障,无论什么样的名将忠臣都难以挽回败局了。

    东方连连失利的时候,昭彤影却结束了对恒楚芝的战斗。恒楚芝兵败如山倒,逃到另一个叛军之处苟延残喘,两个月后因为内部矛盾被杀。鹤舞军收复了恒楚芝占领的所有土地,出榜安民,嘉奖那些动荡中仍坚守城池,或者即便是投降了敌军,但恪守职责,保护百姓的官员。

    三月,苏台迦岚抵达永晋郡郡治,昭彤影屯兵谈州引而不发,局势向更暧昧不明的方向前进着。

下篇 第三十七章 挥师 下

    后代的历史学家阅读苏台历两百三十一年的三月,总是感慨于这个月份的波澜迭起,暗流涌动。对于苏台这是里程碑的一个月,甚至对于安靖也有着让人感慨的重大意义。不过身在其中的人并不能知道那么多,而是纵人生如戏也要唱做俱全,便黄粱一梦也梦中精彩。三月里,宋茨兰派出亲信使臣凤凰将军与苏郡叛军首领接洽,要“共举大业,平分富贵”。苏台清扬以春音镇丹霞,自领鸣瑛、千漓等整顿军队,准备与扶风军决一死战。而永晋郡郡治,苏台迦岚与重臣昭彤影等人设定了后续的上中下三计,并令鹤舞永亲王加快筹集粮饷军需,并增加征兵数。

    而在京城,西城照容、琴林拂霄等依然忠诚于皇帝的重臣在做最后努力。经过孟关之败的惨剧,拂霄仿佛对前一段时间的所作所为有所反思,至少在那一古脑弹劾丹夕然兵败无能的浪潮中,拂霄沉默以对,并且扣押下经过她手上的所有折子。三月的某一日,长时间来“孤军奋战”的拂霄终于低下头,踏进晋王府司殿的院子,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来找少王傅“喝茶聊天。”

    水影虽然对她那种“放眼朝廷只有我一个人忠君爱国”的调调很不以为然,尤其在处理丹夕然的事上,一人之失几乎毁了朝廷所有的希望。可这个时候也没有心情和她计较,神色从容礼貌备至的接待了她,而且先她一步直接说朝政,算给这个“孤苦忠君”的大忠臣一个台阶下。

    两人将局势分析了一遍,虽然抱着“不可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的惯例,谁也不说丧气话,可言辞之间也是一点乐观不起来。拂霄开始还觉得迦岚这一路领了“奉旨平叛”,还能稳一段时间,可水影连连摇头,断言道:“不出一月,迦岚亲王即将挥师京城。”

    拂霄自然不信,水影便将自己的判断一条条说给她听。从昭彤影进军的路线,前后几次修整的时间,一直到鹤舞在这片纷乱局势中所处的位置,当这个纷乱局势结束,不同势力登基可能对鹤舞产生的影响;甚至还包括苏台迦岚本人的性格,理想。她说:“我自幼生长于后宫,虽与迦岚殿下往来不多,但毕竟都在一个地方,前任太子的品行为人还是知道的。迦岚殿下端正守礼不假,可绝对不是一个纠缠于正道迈不开一步的。她只要下定决心,可以比任何人都决绝。”略为停了下补充道:“别的不说,便是侧立王妃这件事,你可曾想过堂堂鹤舞领主正亲王迦岚殿下,愿意让一个行过暖席礼的男人当王妃。”又道:“再往大里说。我素来听闻迦岚殿下少年时候便负大志,她的志向是重现宁若亲王和端皇帝在位时的繁荣盛世。故而当年赶走北辰,解京师之围后,她明知道最太平也最能让后代史书称赞的做法便是什么也不要的退回鹤舞。还是甘冒大不讳进入京城,领正亲王封号官大司马,便为了能有机会一展宏图。她这样的人,看到如今之苏台,难保不重起豪情,冷对一时之责骂,但求千古之功业。”

    拂霄听得冷汗涔涔,过了许久才道:“如此说来,朝廷岂不是一点希望都没有了。”

    “真要是一点希望都没有,今日我也不见大人了。如今圣上的王朝可谓悬于一线,希望大人能够居中调和,请各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