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主公- 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袁绍赶紧道:“侍中大人,你要想拉拢住李勤,就得折节下交才行,只能和他平辈,如是你认他母亲为姐,比他高一辈,那李勤就得叫你一声舅父大人,我看他是绝对不会肯的,反而认为你有意侮辱,占他的便宜,不但不能结交,反而成仇啊!”

何进怒道:“我不是说这个,我是说如果李勤成了我的亲戚,那以后皇长子继位称帝,岂不是得叫他一声舅父,他成了什么,皇舅吗?怎么可以和我一样!”

第157章再次扩军

见何进不答应,袁绍心想:“屠夫之子,果然是小家子气严重,为了个称呼竟然还要发怒,既想拉拢人家李勤,又不想给好处,连口头上的好处都不给,那人家凭什么投靠你呢?”

袁绍拱手道:“侍中大人三思,或许可以和皇后娘娘商量一下,听听皇后娘娘的意思。”他内心深处是瞧不起何进的,也不多劝,只一拱手,便告辞走了。

何进在原地待了半晌,还是没有拿定主意,只好回了家,把事情和夫人说了,夫人也劝他去和皇后娘娘商量商量,一切听皇后娘娘的安排。

何进夫人劝他道:“就让咱们家闺女替你进宫走一遭,问问娘娘的意思,说不定娘娘想给皇长子找个舅父大人呢!”

“这个,不太可能吧,娘娘怎么会让李勤这种武夫,给皇长子当舅父呢!”何进感觉挺不可思义的。

何进夫人却道:“你又不是娘娘,你怎知道她不愿意呢?让咱们闺女替你问问吧!”

何进思来想去,也没什么更好的办法了,只好派自己的女儿进宫,把事情去向何皇后说明,问何皇后是什么意思。

白天派去的,晚上何家小姐就回来了,带回来了消息,让何进大吃一惊,何皇后竟然同意了,决定认李勤这个兄弟,让李勤给皇长子当舅父大人,并且还说服了皇帝,让袁绍去给李勤宣旨,袁绍这个钦差算是当上了。

原来,宫里的人和宫外的人看问题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何进在宫外,和大臣们都对李勤的看法不好,所以并不认为李勤有多了不起,要想贬低一个人,首先就得真把这个人看得很低,要不然怎么贬低?所以何进认为李勤给皇长子当舅父,实在是让他们何家很掉价的一件事。

可宫里的人却不这样认为了,宫里的嫔妃都是看皇帝刘宏的脸色过日子的,刘宏有多看重李勤,宫里的人都知道,刘宏几乎就要认为李勤是天下第一武将了,还把他当成是上天赐给自己的良将,是保卫他皇座坐得稳的有功之臣。皇帝都这么认为了,这么看重李勤了,那宫里的嫔妃自然也认为李勤很了不起!

所以何皇后一听要和李勤拉裙带关系,马上就同意了,愿意认李勤这个兄弟,还认为以后皇长子继位,京里有何进这个亲舅父做为倚靠,而京外有李勤这个假舅父做外援,皇位必可坐得稳。

何进听了闺女的话,对夫人道:“真是难以想象,皇后竟然同意了,她就不怕掉价,认李勤这种人当兄弟,有什么好的,有辱咱们皇亲国戚的身份啊!”

何夫人却道:“听我的话,准没错,我让你问问娘娘的意思,怎么样,这算是问对了吧你不能光自己想,得知道娘娘怎么想啊不管你愿不愿意,娘娘的话总归是要听的,咱们何家可就指望着她呢!”

何进无可奈何,只好答应,找人去修改何氏族谱了,把李勤母亲何氏加了进去。他自己安慰自己,李勤好歹也是李广的后人,和自己家攀上关系,也不算辱没了何家的门庭。叫人按着袁绍出的主意,准备了不少的礼物,用来拉拢李勤。

袁绍得知何进为他求来了钦差一职,心里也挺高兴,此时他还不是以后的大军阀,正值壮年,很想干一番事业,而现在天下最有名的武将,便算是李勤了,比他年纪小不说,已然当上了护羌校尉,执掌一州兵权,大汉武官除了司隶校尉之外,能盖过李勤的没有几个,就算是袁绍这种出身四世三公的人物,也得给李勤几分面子,他很想看看李勤,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李郎最仗义这句话,到底是虚闻,还是事实!

朝廷里办事,向来拖拉,今天能办的事,肯定不会今天办,非得拖到明天不可,能拖到明天的,那么就非得拖到后天不可,拖拉是常态,雷厉风行才是非常态,尤其是在袁绍当了钦差,而十常侍拼命拖后腿的情况下,事情更是拖得不象话,再加上又得了并州的告急文书,关于派李勤去越境镇压的事,又耽误了一段时间,这才敲定。

等到袁绍终于可以上路时,竟然已经到了第二年开春时节,路上如走得慢,估计到达凉州时,地里都能长出草来了!

京里办事拖拉,袁绍无可奈何,可一旦出京,他立即加快速度,督促车队日夜兼程,赶往凉州,去扶角堡。

扶角堡。

朝廷升李勤当护羌校尉的消息早就传了过来,凉州官场上上下下,都知道李勤就是护羌校尉了,也如此的看待他,可是正式任命的圣旨却还没有送到,所以李勤没法去陇县就职,只能还在扶角堡待着,但再次扩军他却可以做了,而且也没有人会找他的茬儿。

就算有人找茬儿也没关系,自认是扶角保护神的张芹,可以摆平一切反对势力,谁敢找李勤的茬儿,他张大神就会去找谁的茬儿,绝对不带拖拉的,肯定雷厉风行。

这一次,李勤决定把军队扩充到一万人,事实上做为护羌校尉不是非得有直辖军队的,出征作战时,护羌校尉往往征招各郡士兵,组成护羌军对叛羌进行镇压,不过由于历任护羌校尉对羌部的镇压太过残忍,血腥屠杀之下,不但没有缓解羌人的叛乱,反而加巨,叛乱连年不绝。

战事一多,出兵的次数自然增多,每次都集结各郡兵马是不行的,把各郡兵马招集了来,刚打完一仗,没等解散呢,下一仗又要开打,集来散去的各郡开销太大受不了。所以,护羌校尉慢慢地就有了自己的直属部队,由凉州刺史调拨粮饷,在陇县附近屯田,人数是有上限的,不得超过一万人。

冷徵战败身亡,他手下的护羌兵损失惨重,李勤没有全盘接收,而是挑出精壮的护羌兵,大概三千多人,编入了扶角军,加上原有的两千多扶角兵,这就有五千多将近六千人了。李勤又把一千辅兵转为扶角军战兵,如此一来,扶角兵就有了将近七千人。

余下三千来人的名额,李勤一分为二,一千人的名额分给各郡,郡守们为了能让他们的势力进入扶角军,自然会把亲族子弟送来,这样便会加强李勤对各郡的控制,剩下的名额从羌氐部落中招收。

别看北宫伯玉和李文侯带着大批的羌氐胡人造反,事实上凉州的羌氐各部并不团结,尤其是被他们出卖的各羌人小部,正好趁李勤招兵的机会,借机拨乱反正,洗去叛羌之名成为官军,而李勤也借机拉拢住凉州的羌人,使之在他的旗帜下统一作战,加强团结。

不到一个月的功夫,李勤就把士兵招齐了,并且进行整编,开始训练,现在离黄巾之乱越来越近了,他不敢耽误时间,能赶紧把军队训练出来,那就尽快,凡事宜早不宜迟。

又过了两个月,虽北地郡春天来得晚,可却也已经春暖花开了,扶角堡的堡民下地耕种,如果不出意外,那么今年估计又是一个丰收年,就算堡中人口猛增,积不下多少的粮草,可够一年的嚼裹,却也不是难事。

这日,李勤正在校军场上看士兵操演,有人来报,说朝廷的钦差到了,离扶角堡不过五十里,打前站的羽林军已经到了。

李勤听了,当即叫人把报信的羽林军叫过来,问道:“钦差大人来我扶角堡,是直接来的?怎地陇县没有派人来通知我呢?”

羽林军见了大名鼎鼎的李勤,自然十分恭敬,答道:“回李将军的话,钦差大人为了赶时间,怕耽误了大事,所以是直接来的,并没有去陇县。”

“是哪位大人前来颁旨?”李勤有点纳闷,如果是宦官来宣旨,那张芹提前好久就得叨咕,可这次张芹什么动静也没有,莫非不是宦官?

羽林军道:“是袁将军,袁将军讳绍,表字本初,官拜中郎将之职!”

李勤啊了声,笑道:“是袁绍?怎么会是他,还真瞧得起我啊!”他来汉末,见了不少的名人,可却没想到袁绍竟然能给自己当钦差。

羽林军忙道:“李将军,要不,末将这就回报袁将军了?按路程来算,他应该今天就到,袁将军走得很快的。”

“自当迎接,我们一起去吧!”李勤叫过孟木,让他准备一下招待袁绍的宴席,又派人去通知郡守汤介,便带着一众将领,上路去迎接袁绍。

一百多人的欢迎队伍走出不到二十里,就见前面来了一大队的车马,看来这次又带了不少的礼物来。那羽林军纵马奔出,先去给袁绍报信了。

过不多时,几骑向李勤奔来,当先一人相貌堂堂,一身中郎将的打扮,看样子就是袁绍。李勤脸上堆起笑容,拍马迎了上去。

离得老远,就听袁绍在马上叫道:“前面的可是李将军?某袁绍袁本初,这厢有礼了,久闻李将军大名,如雷贯耳,今日见了李将军的英姿,果真是英雄人物啊!”

李勤一乐,这袁绍好生亲热啊,看来是来拉拢我的!

第158章未来皇帝他舅

奔到近前,袁绍抢先下了马,抢步上前,冲李勤拱手,满脸的笑容。李勤赶紧也下了马,同样对袁绍拱手,脸上的表情和袁绍如出一辙,也是笑容可掬!

袁绍肩负着拉拢李勤的重任,当然要好好地表示一下亲热,他道:“绍在京中,常听人提起李郎最仗义这句话,听起李郎的事迹,就连当今圣上也对李郎赞不绝口,所以绍听说此次朝廷要向李郎颁旨,便特地讨来了这个差事,想要来结交李郎,咱们不如兄弟相称如何?”

李勤听了他的客套话,心里挺奇怪,袁绍这种顶级豪门出身的人,不是应该骄傲的吗,自己可是草根出身,而且由于和十常侍关系不错,所以很得某些自命清高的官僚的忌恨,袁绍也应该是这些官僚中的一个吧,怎么见了自己,这般讨好?还要主动交朋友!

李勤笑道:“既然袁将军想要交朋友,那勤恭敬不如从命了,其实我也很想结交袁将军呢,在扶角堡经常能听人提起你,袁将军家族有四世三公之称,乃是我大汉的中流砥柱……”他滔滔不绝,拍起袁氏家族的马屁来。

袁绍向来以自己的家世为荣,见李勤脸上还露出了艳羡的表情,心中得意,笑道:“李郎,说笑了,要说起家世,你的家世可是更加荣光啊,飞将军之名,史书尚有记载,你出身名门,自己又是名将,这才是了不得呢!”

两个互拍了一会儿,这才上马,一同赶去扶角堡。待袁绍见了扶角堡的造形,立时大为惊叹,他道:“李郎,这便是你的扶角堡,怎地修得如此怪异,可是有什么说法么?”

李勤笑道:“袁兄好眼光,只一看就看出这城堡的怪异了。实不相瞒,我这扶角堡修成这个模样,可是大有说法的。来来来,让我为袁兄好好解说解说!”

扶角堡的修法,咋一看挺惹眼的,其实只要是明白人,转上一圈,就能发现其中的奥妙,是根本瞒不住的秘密,所以李勤乐得大方,不用袁绍自己去转圈,他就先带着袁绍转起圈来。

两人并不先进堡,围着扶角堡兜了个大圈子,李勤指着堡墙,又指向周围的地势,把种种好处,详细地说了一遍,袁绍有不解之处,只要问出来,李勤就加以解说,一点都没有藏私。

解释了一圈,他们这才进入扶角堡,李勤又陪着袁绍上了堡墙,陪同他参观,袁绍大为感激,这年头只要有关军事的,都可以称为机密,几乎所有的将领,要是有点啥作战经验,恨不得藏着掖着,传子不传女,深怕外人知道,能象李勤这么大方的,真可是绝无仅有,少之又少了。

看完了城堡,李勤陪着袁绍进了校尉所,在天井之中,袁绍宣读了圣旨,升扶角堡为乡,而李勤则被封为了扶角乡侯,比以前的关内侯高了一些。李勤心里算是满意,他现在是乡侯了,比关羽的汉寿亭侯,还要高级。不过由此也看出来,十常侍比曹操还要大方,曹操拉拢关羽,也不过只封了个亭侯,而自己一跃升为乡侯,不管怎算,都是一方诸侯了。

袁绍又念了关于给李陵“平反”的内容,李勤当然要感激一番,紧接着大排宴席,款待袁绍。

酒席宴上,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袁绍借着酒劲,象是不经意地道:“李郎,听说太夫人姓何,与当今皇后娘娘有亲,乃是皇后娘娘的姑母,这可是真的?”

李勤一愣,心想:“什么,跟当今皇后有亲,还是皇后的姑母?当今皇后不是何进的妹妹么,这是怎么拉上关系的,难不成就都因为姓何?天底下姓何之人,何其之多,却也不见得都是亲戚,可人家已经暗示了,咱也不能不认抬举吧!”

他道:“这个,倒是有这么一说,只不过年代太久远了,我家又在西凉这等偏僻之所,是否和皇后娘娘有亲,这个还有待考证,平常时,我们也只是在家提提,却不敢和外人说起,怕别人说我们冒认皇亲,有不敬之嫌!”

既没说是,也没说不是,含糊其辞,让袁绍自己猜去。

袁绍心中嘿了声,这个李勤,他自称是李广之后,真假不知,极有可能是冒认的,这个才是无法考证呢然而,他和皇后有没有亲,这个还需考证么,我可以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他家和皇后娘娘没有半点的关系!

可心里这么想,袁绍却一脸原来如此的表情,拍手道:“看来传闻是真的了嗯,倒也不能说是传闻,前次我去侍中大人府上赴宴,侍中大人曾提起过,并且拿出家中的族谱,说家中有位姑母嫁给了凉州李氏,可却因书信不便,失了联系,实为憾事。侍中大人曾说,姑母嫁给的李氏,名讳为田,不知李郎的令尊是否……敢问令尊如何称呼?”

这是非常明显的攀亲戚关系了,只不过是袁绍在替何进向李勤攀而已,在座的扶角将领无不好笑,看来那位何侍中坐不住了,也来拉拢李郎了,不过他用的方法可真够特别的,竟然是要认太夫人为姑母,这是要和李郎称兄道弟啊!

贾诩在下首相陪,听了这话,脸上露出微笑,替李勤回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