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卫公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卫公子- 第1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留在他身边的军队,不过数千人马。

而本身,战场之中,两万骑兵对于两万步兵的冲锋,即便伤亡再大,也必定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掉这一场战斗。可惜,汉军确是早已经养精蓄锐,等候这以场战斗多时了。

而本身出于猎食者的身份,以及对于复仇的欲望,使得汉军的战斗意志远远高于平常。虽然两军初一交锋,便造成了巨大的伤亡。但同时,鲜卑人的疲惫,马力的衰弱,也渐渐暴露出了战斗力的急速下降。

中央战场,两万人对两万人的战斗,并不是贺兰斥原本所料的一面倒。却是渐渐形成了胶着之势……

可如今,即便贺兰斥有心抽调麾下那缠斗的部分人马,却终究有心无力,将后背暴露在敌军面前,而失去了马匹加速冲锋带来的效果,无疑是自取灭亡。

但相对的,倘若汉军的步兵伏兵一拥而上,形成了包围圈,那么中央战场的那批骑兵也再没有了逃脱的可能,等待他们不是战死沙场,便是屈辱的成为汉军的俘虏。

如今的局势已经容不得他再多想了,突然从侧翼杀出地那数千骑兵,正直取中军而来。而中央战场上的局势已经开始岌岌可危。

贺兰斥缓缓闭上眼睛。蓦然到现在才突然发现自己的轻取冒进才是造成如此险恶局势的整整原因。

但……草原上的民族从来不会轻易服从命运,轻易低下自己的头颅。

当贺兰斥再增开眼睛的时候,已经是壮烈的决绝。

“乌苏踏克!我给你三千族人,迎击汉军骑兵,宁战死,不留一兵一卒,也务必不让汉军冲破防线!”贺兰斥突然大声对着身旁一名鲜卑军官高声喝道。

后者握紧马刀高高一举,沉默而带着无比的坚定。

那沙哑的喉咙中有着些许地苦涩,乌苏塔克,似乎也知道自己的三千族人当然已经是疲惫之身。战士们已经不能再持久战斗,而马儿也难以再保持足够的体力,面对汉军的同等数量地养精蓄锐之兵,到底能否裆下。还是未知。

“嗷……长生天的子民,大鲜卑的勇士们!让我们将最后的武力,保佑所有族人战无不胜,击败卑鄙地汉人吧!”乌苏塔克猛然一勒马缰。带领着本就属于他的部曲,向着那支汉人骑兵杀奔而去。

贺兰斥眼中闪过一丝悲哀,乌苏塔克。他最为重要的心腹同样是他亲近地妻弟。或许,这将是他人生中地最后一步。

“或许乌苏塔克,还不会败,只要能够挡下这支汉人骑兵,能够让我争取住够的时间,彻底击溃中央战场的那支汉军步兵,趁着那群双脚走路的汉军还没有包围我军的时候。杀出前军。直接将汉人主帅擒下!只要擒下了汉人的主帅,以他们懦弱的性格。这一场战争,赢得终究是我们大鲜卑地勇士,长生天地子民!”

当乌苏塔克分去三千族人的同时,贺兰斥再也没有了半点犹豫,高高举起手中锋利地马刀,厉声大喝道,“我!鲜卑族的勇士们,扯开你们的马缰,让我们用鲜卑人最强大的战力,冲溃汉人那弱不禁风的战阵吧!”

“……嗷剩余所有鲜卑人纷纷高举着马刀,发出狼一般凄厉的长号。

似乎察觉到主人沸腾的战意,胯下与他们一同征战多年,犹如亲人般的战马,终于也开始发出了震天的嘶吠。

马蹄高高飞扬,五千人马,在贺兰斥大声的呼啸下,终于开始踏起了沉重的步伐。

奔腾的战马洪流,形成了一道汹涌的狂潮。

中央战场上,那纠缠着的鲜卑骑兵,好似听到了那震耳欲聋的马蹄声音,贺兰斥的大声呼喊,终于让陷入僵局的所有鲜卑人,鼓足了身体里所剩不多的余力,摇摇欲垂的马刀也在那不知道从何而来的气力下,紧紧握在手中。

“杀所有人同时发出撕裂嗓子般的呐喊,用尽了全身的气力,举起了所有的武器,挥舞向着对方招呼而来。

卫宁与郭嘉,站在后方的小丘上,足够看着战场中靡战的军队,远处贺兰斥恢复冷静的当机立断,还是让两人浮起了些许的赞赏。

贺兰斥的目的在两人的眼中自然是清晰不已,无非便是用最快的速度击溃中央靡战,再直取卫宁所在而已。这是孤注一掷的做法,倘若无法再赵云三千大军击溃那股鲜卑骑兵的之前,包围网收缩的时候,将卫宁的中央旗帜砍倒,那么必然接受的大军全灭的悲哀。

但贺兰斥拥有足够的底气,中央战场,汉军的溃败只是时间问题。而贺兰斥还又足够的野心,和不得不进的理由,人的天性终究始终还有一种赌博的欲望。

贺兰斥用三万鲜卑人性命,赌的便是汉军四万人的败亡,以及汉军撤离雁门所带走的粮秣。

这是后续鲜卑大军赖以为战的根本。

但,既然郭嘉早就已经布下了战场,又岂会让他们得偿所愿?

卫宁缓缓回过头来,身后某个犹如魔兽般的强横身躯,缓缓点了点头,上前一步。

“老典!去吧!”卫宁眼睛炯炯有神,盯着典韦半晌又道,“活下来!”

典韦那粗大的脑袋,同样充满了坚定,浑身黝黑的精甲浮起了浓厚的煞气。

天性木讷而不喜言语,对于卫宁发自内心的担忧,只能用最为沉稳的步伐略表安慰。

同样,身后两百宿卫,人人面色坚毅,跨上了早已经备好的马匹。

典韦那魁梧的身体猛然跨上马背,高高举起铁戟,一声呐喊激发出了宿卫们最强烈战斗意志。

从雁门残存下来的一千多匈奴人,早没有苟且偷生的想法,很简单,他们的头领,在失去了原本的作用时,现在不过是卫宁可以随意利用的棋子。

不过卫宁答应复辟河套一带作为他们放牧的地方,甚至为他在汉人的土地谋取足够他一生以及后代繁衍下去的荣华富贵,这还是他们宁肯继续相信下去的理由。

事实上,到底又是如何呢?

近两千的骑兵,猛然从后军主帅阵地冲锋而出。同样是声威赫赫,同样的彪悍绝伦。

两千人,比起贺兰斥来说,不落下风,他们有着最为有利的条件,养精蓄锐和疲惫不堪比较,数量的差距历时缩短许多。

匈奴人的马背王国,比起他们鲜卑人来说,不遑多让!

贺兰斥看着汉军主帅处,再奔袭出来两千骑兵。而其中竟然还有分明的一千匈奴人。终于让他有了绝望的念头。

战斗还在持续,赵云那寒冰点点的钢枪,麾下三千骑士与乌苏塔克的交锋,重现出了昔日汉武皇帝不败汉军的荣耀和刚强。

鲜卑人的马刀,不再强大,鲜卑人的骑射并不可怕。

尤其,那犹如灵蛇吐信般的冰寒铁枪,舞出雪亮枪花,必定带来鲜血的飚洒。

体力的不同,可以弥补数量的差距。在数量上的相等上,出于伏击的大军,终于显现出了他们的强大。

乌苏塔克,眼睛充满了不可置信,不知道为什么汉人中,竟让也会有这么强悍的人物,一会合,他的喉咙上便多了一个无法愈合的血洞。、

三千鲜卑人,终于崩溃了。

而中央战场上,有了典韦两千骑兵的冲锋,打散了贺兰斥的企图。两万步兵,终于围拢了所有鲜卑人。

这一战,三万鲜卑骑兵,战死两万,俘虏一万。

汉军死伤同样也有骇人的一万之数,这还是鲜卑人体力不济,马力不济的情况下取得的战果。

“都督!一万鲜卑俘虏当如何处置!”

“尽诛斩首!垒颅为山!”卫宁眼中闪过一丝寒芒,挥了挥衣袖,没带半点犹豫。

第二卷 黄巾乱 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平三年,在关东诸侯会盟酸枣讨伐董卓的第二年。终究因为汉室的衰落,使得各方军阀压制不住了自己内心的野心。中原大地上,开始了血腥的争斗。

董卓趁着杨奉一半精锐被灭于冯翊城下,大军压境,而草原上的鲜卑大军南下,使得杨奉这个本应该强壮无比的诸侯霎时间内忧外患。

兖州刺史刘岱趁着杨奉与董卓,鲜卑人纠缠不休,不顾东面与曹操的相争,起兵夺取河内,但同时,东郡太守曹操却趁机兼并了整个兖州土地,设计河内城下,刘岱身死。

而让所有人意料不到的事情再次发生,杀原幽州刺史刘虞的而取得了幽州整个大州的实际控制权的公孙瓒,本应杨奉之求援,三万大军徘徊并北。但在半个月前,却引军调转马头,出代郡,直入中山国,攻入冀州这片肥沃的土地。

半个月,连破十三城,让冀州牧韩馥惶恐失措。

而渤海太守袁绍,本不过拒弹丸之地,却因将勇兵强,使韩馥大为依赖。在他心腹手下的蛊惑之下,终于下定决心将整个冀州交袁绍镇守。

鹊巢鸠占,引狼入室。在袁绍掌握住了整个冀州的所有军事力量的同时,大批官员向袁绍投诚,加上韩馥本身便是袁氏的门生,在所有人看来,这是理所当然。而袁绍本身的名望才是让他取得冀州的根石,凭借冀州的富庶,自身的名气,麾下数万大军,一时间,袁绍的力量以几何倍数的疯狂增长。

而在袁绍实际上掌控住了冀州的所有,韩馥才蓦然发现,自己居然干了这样一间愚蠢至极的事情。而随着袁绍的大权在握,大军北伐公孙瓒。原本地见不得光的秘密协议终于暴露在世人眼中。

一个算不得光彩,却异常精明而收获巨大的小计。

这个时代凭借的实力说话,袁绍用计偷得冀州,却无人会质疑。

初平三年,原本汉朝的大片土地,终于开始形成了明朗的格局分化。

占据了荆北,淮南一片的袁术,夺取了江东大片土地的孙坚,坐拥荆襄阳大半的刘表,紧闭门户窥探中原局势的刘焉。雄霸整个关中地董卓,徐州不疾不徐的陶谦。

至于豫州的孔,北海的孔融,濮阳地鲍信。汉中的张鲁等等,这些小诸侯或许在下一年便会从大汉的版图上被抹去,所以也没有多少人再会去关注。

新得兖州大半,河内一郡的曹操。取得冀州富庶之地兵强将广地袁绍,杀气腾腾而野心勃勃的幽州公孙瓒,雄霸整个关中无人胆敢独自争锋的董卓。以及现在形势岌岌可危地并州杨奉。

这几个人。当仁不让地便是初平三年,最为活跃的人物。

而同样一个个英雄,仿佛彗星崛起般,在这一年,掩盖住了大多数人的光芒。

并州的徐晃,昔日不过是杨奉手下的一个心腹大将,勇猛是所有人对他的评价。却不知道。在董卓麾下第一将才徐荣亲提大军五万强攻河东的时候,这个猛将却凭借手中区区三万人马。硬生生挡住了徐荣地攻势。

兖州地戏志才,本不过是个区区毫无名声的寒门子弟,一无根基,二无背景,便是这样一个小人物,定下了曹操夺取兖州,河内,斩杀刘岱地庞大战略。而在此之前,根本没有人知道,曹操帐下有这样一个小人物已经成了他的首席谋士。

江东的孙策,不过区区弱冠之龄,却不下乃父之风,孙坚平定江东,孙策每每为先锋,一身武勇恍如霸王重生。更加上其人在战术上的天赋,使得每战江东土地,大半望风而逃。而稍微值得一提的是,在孙策的背后,却有另外一个不能让人忽略的绝世帅才,周瑜,周公瑾。这样一个有勇有谋的搭档自然是所有人的不得不注意的对象,更在乎……他们绽放如此光华的时候,却不过十七八岁的年纪!

当然……最为抢眼的,始终还是并州的卫宁。

抗上命,而举兵挡蛮夷,十万鲜卑入寇,朔方大青山,大败鲜卑四万联军,转战雁门,据守城墙两月,鲜卑十万人马难下。汾河一战,震动天下,三万鲜卑骑兵全数溃灭,不留一人逃出。汉军对于北方蛮夷已经有太久没有经历过这样大的胜利了,七万鲜卑人的战死,对于这个草原民族来说,无疑便是在胸口上狠狠划过一道深可见骨的伤疤,倘若与鲜卑人的战争结束,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大汉的边疆可以暂时没有多少忧虑,也同样,少去长城以北大半诸侯的后顾之忧。以步兵对骑兵,自汉高祖开始,几乎每战必败,直到武帝数十万的骑兵驰骋草原,才改变大汉历来对草原蛮夷的守势改为进攻,这样的战果,也无疑让所有人惊叹不已。

而事实上,卫宁麾下,真正定夺计较的人物,却还是没有人得到所有人的重视。郭嘉,这个卫宁的义兄弟。

而郭嘉却也没有丝毫将自己扬名天下的意思,别人不在意他,他却怡然自得,能有地方发挥自己的才华,还是一个可以让他放开手脚来做的上司,没有什么事情让他更加愉快了。

汾河一战过后,那高高垒起犹如山丘一般的三万鲜卑人的头颅,野蛮而血腥,却带有了所有汉人千年来发自内心的对他们这群强盗的憎恨。

这样的效果,对于全军的士气,是异常巨大的。没有人会认为卫宁的残暴和血腥,没有人认为这样野蛮的做法有什么不对。同样的,那高高耸立的颅山宣告了,现在镇守边疆的新主将,他不是向昔日的汉将一般,是个懦弱而仁慈的人。

是的,比起鲜卑人这些自诩为草原苍狼的民族,站在他们面前的却是一头,比他们更加凶残的雄狮。

三万汉军渐渐收缩,退往晋阳。几乎没有花费多少功夫,卫宁很快便取得了晋阳的实际控制大全。如今的杨奉内忧外患,更多的精力是防备西面董卓来势汹汹的进攻,封锁掣肘卫宁的卫氏族人走脱的消息,以及防备来自箕关以东,那个新崛起的枭雄的威胁。

所以,晋阳还有足够的粮食还未运走。卫宁只得三万人马,无论如何,也足够大军所需。同样,经过郭嘉这样一手大手笔,直接硬生生从步度根残留八万人马中,砍去了几乎一般力量。剩余五万人,似乎已经成了郭嘉眼中脱不开嘴巴的美味。

同时,郭嘉的第三步,也渐渐的开始了等待。

坐镇晋阳的消息,应该过不了多久就会传入杨奉的耳朵以及远在渭河与徐晃对峙的董卓军。在卫宁手掌大军的时候,这一支军队的动向就极其敏感了。

不论是卫宁挥军南下进攻杨奉,或者是攻打董卓,都是一股让人不敢忽略的力量。董卓固然强大,但河东的底蕴同样深厚,而凉州渐渐开始爆发的土豪争斗,使得他也不敢将大军全数投入河东这块战场。

卫宁已经取得了可以支持与鲜卑大战的足够补给,有了根基,有了手中的大军,所以他一直担忧的问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