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卫公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卫公子- 第3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政局归于重新的稳定,军事才赢得一场重大地胜利,民心的凝聚力空前稳固,新政的道路上一番通途,士族的低头和畏惧沉默,无一例外的。这一场战争打下来,卫宁赚得钵满盆盈。

而在黄琬和董承等顽固派的倒台之后,卫宁地态度一概往日的退避,终于开始强硬了起来。

作为跟随卫宁的铁杆集团心腹,在这一场重要的胜利之下,自然便该有分享胜利果实的时候。

河东,河北的争霸大战,论起最大功劳的,自然非徐荣。贾诩,徐晃莫属。

徐荣,贾诩的北方战线。可以说足够奠定了这一场战争最大的基础,为卫宁保留了一张强大地底牌不至于暴露人前,也挽救了让河东陷入全面战争的窘迫。

贾诩直接被卫宁提拔为九卿之一的太仆令,北原侯,食邑三千户,徐荣为骠骑将军,徐晃为前将军,在两人封侯地基础上全部提升为县侯,徐荣增赐两千户食邑。徐晃一千户。

而马超。庞德。太史慈。典韦。黄忠。赵云。甚至张绣等人。都有封赏。皆封为乡侯。将军。而新降如张辽。张等卫宁所看重地名将。卫宁也没有手软。各自封为亭侯。领将军事。

一扫朝堂满地血。清出荣禄众人分。

保皇派地倒台注定了卫宁彻底地控制朝廷地权势。大小官位。毫无例外地都归卫宁麾下所有。卫宁绝对不会吝啬。但也绝对不会太过。有功地赏罚。有错地不杀。已是格外开恩。

就连远在泰安地刘备三兄弟。也得到了卫宁认可。成为了泰安地太守。封了个亭侯。

从此刻起。卫宁地权势才算是真正地盖过了皇权。整个北方。可不闻皇帝。但却不可怠慢卫门。

现如今。河东经过了大小诸战。开疆扩土也算是达到了一个极限。民生修养已经是迫不及待地事情了。

除了有太史慈南下将豫州西北部分所收纳之后,河东也并没有再有什么激烈的行为。

不得不说,河东的偃旗息鼓,也是天下诸侯所乐于见到得,这样一个统一了北方的庞然大物,带来的压力,足够让和它毗邻的诸侯战战兢兢。

是以,在袁术地灭亡后,便宣告了这一场烽火连天,遍地兵戈进入了一个新的,短暂的和平时期。

这个和平,其实也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只是不知道,天下诸侯各自养精蓄锐,休养生息之后爆发出来的能量,又将席卷天下到什么地步。不过,没有人会怀疑,一旦河东将现在的地盘果实给消化完毕,将会何等可怕。

但……终究无人敢对河东有所觊觎,数十万的兵马,民心所向,光听着便只能心悸。孙坚,曹操抱成一团,已经是唯一能够稍稍让自己心安的理由了。

不过,在外交上的争取,卫宁却也不弱于他人,至少,作为牵制南面两大猛虎地刘表,也已经宣布了依附于卫宁地麾下。

这个时候,摆在众人面前的,便是一个干燥地火药桶,一旦激起了那么一丝火花,必然便是惊天的爆炸。没有人有那个胆量,也没有那个魄力胆敢去开启这个战端。

两年时间,各方诸侯的安定,仿佛形成了默契一般。

卫宁在河东的新政一时再无阻碍的推行了下去,在削弱了世家大族的私有力量的同时,卫宁将他们的目光吸引到了商业的繁荣上面。

已经算是变质了的儒学,卫宁有意让其拨乱反正,在尊崇孔孟的同时,卫宁还大家宣扬孔子的弟子子贡,天下最有名的儒商。

这个时代总便是这个样子,当一个成功的人走上台前的时候,总会引起下方人的推崇和效仿。卫宁的一言一行,自然也是崇拜者们克己的标准。

当卫宁大加推崇儒商子贡,这个最为正牌的孔子亲传儒学弟子,潜移默化之下,渐渐的,也便让许多人,似乎也少了对商业的蔑视。子贡身为孔子七十二入室弟子的正统性是不用质疑的,论起辈分,远在亚圣孟子之上,现如今,经过了卫宁的大肆拔高,早已经逝去的子贡虽然短时间里无法和孔子,孟子这样给人根深蒂固圣人的地位所相比,但也足够让所有人重视这个逝去的伟人了。

一个正牌的孔子门人都投身在商道之中,那那些酸腐之辈,又还有什么托词?

事实上,在汉末时代,儒家的文化还没有被篡改得太面目全非,甚至在南方不少世家还是明目张胆的做起商业起家。当卫宁点破了这一张薄弱的纸张,给了北方豪门可以名正言顺的将手伸入他们曾经想要而拉不下脸来的商道时,一切便已经是顺理成章。

在冀州,有了甄氏在协助,一车车黄金美玉送回了河东卫府,那庞大的财富,足够让所有人眼馋不已。值得一提的是,卫宁在削弱其余世家土地,私奴等私有财富的同时,却是带头将卫府的田产等物首先削除归于国家名簿,而显然,在这个时候,卫府得到的真金白银,庞大的财富甚至远比当初依靠田产剥削普通百姓还要来得快捷。

卫宁亲自带头,那下面的人在见到了足够的利益的同时,又如何还能忍耐下去?

两年的时间,在整个北方集团的治下,一时间空前的繁荣了起来。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追根究底,所谓世家大族的顽固,不过也是建立在了利益的追逐上,或许在以前,他们会因为士农工商这畸形而强硬的等级拉不下脸面,可当卫宁带头正名之后,实际上,那些顾虑都将被扫平。

安邑城中,士子们的话风,在经过了卫宁的带头,以及引导,更多的便是追溯先贤的尊崇,儒商子贡,商祖范蠡都是他们尊敬的对象,而一旦这样的话题经过了安邑这个大汉新都开始盛行之后,便如同烽火燎原,遍及天下而去。

汉武独尊儒术,罢黜百家,时间不过三百年而历经一朝,后人还没来得及将儒家本意完全扭曲,卫宁的所作所为,其实并不能算太过困难。追溯先人,发掘出他们的闪亮点,在这个总是考究先贤行事言语的时代,无疑是有强大的说服力。

而在同时,卫宁再将儒学兼并法家思想,整合起来,便是内修以文德儒教,外辅以法学制度,宽松适度,以强权为根基,在推动商业的繁华富饶的同时,也不至于使得世家大族利用他们根深蒂固的权威优势而做出什么作弊出格的事情,法,便是一种约束,同样,也是一种推动新政良好运行的制度。

集合了河东上下,最顶尖的智谋之士,总共四十多人,以卫凯,郭嘉,刘晔,贾诩,陈宫,司马朗等人联合补充完善修改,《汉律百章》出炉,便是这样一个新时代的序幕。

无疑,两年的时间,给了河东太大的发展……这样的发展不在于人口的增长多寡,却是一个政权最为重要的根基稳固和革新。至少,现在的黄河以北,论起制度的优越性,便是远远超过了南面的曹操和孙坚等人了。

而当一切都已经步入了一个良好的轨道中去,自然而然,便该再度将目光放眼于天下之上。

而卫宁这一次选择的目标,毕竟不是擅自与南方两大力量同盟发起挑战,却是将目光放到了汉中,东西两川之上。

第二卷 黄巾乱 第四百五十九章 繁荣

两年修养,大肆发展商业流通,在取缔了大批氏族私占土地收归国有,整个北方的粮仓储备比较其原先赫然提高了五分之一有余。这数量是异常庞大的,也从另外一方面可以看出,在汉末豪强地主兼并土地到了什么样的程度。事实上,比起原本历史上的两晋时代,一个大贵族的私有庄园可达万顷之地,汉末初期还算是好得多了。如果按照国律,男子可得一倾,女子得半倾,万顷土地,足可养活数万人

正是这土地私有的合法化,让世家大族的势力无可遏制的庞大起来,聚集的财富不会用于国家建设,反而因为奢华腐败拖累国家的发展。

在汉朝,乃至于三国时代,事实上,都有不少有识之士能够看清楚这危害,比如原本历史上的司马朗,也发动过限制政策的施行,却也因为阻力太大而失败。

归咎起原因来说,终究是当权人在夺取了对方的利益的同时,不能够给出相对等的补偿手段,才使得对方会剧烈的反弹起来。

卫宁在将商业,农业,工业,一碗水端平的同时,给出的新令法度,便是给了无数条出路,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还对士族也作出了相当的妥协,至少让他们在交出部分土地和私奴等私有权利的同时,给出了相当的便利。

而这一切,在两年的时间里,便有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自汉武独尊儒术罢黜百家,重农抑商开始,商业便是举步维艰,一旦有了宣泄的途径开始,沉寂太久的商业,庞大的金钱潮流便如同喷井般爆发了出来。

甚至通过匈奴人,乌桓人远涉草原,辽东,北方的毛皮。药材,马匹,南方的茶,盐,丝绸等等,在物业流通之下。其中的差额利润足够让任何一个人都眼红到滴血。

而通过运作,北方的商业网络通过各大家族地能量底蕴,甚至能够和南方的世家搭上良好的关系网络。

而北方的商业繁荣,以及良好的法令约束,致使从西通过丝绸之路,甚至有从大食,大秦远道而来的商队。

安邑从没有像现在这样,人声鼎沸,一派欣欣向荣地气象。来往的人流,不单单是其余州郡的汉人,还有头扎无数辫子的胡人。头戴白巾浑身裹着长袍的沙漠民族,还有金发碧眼的白人。

河北强大地军力。可大开方便之门。给一路路得商队提供强有力地保证。而在同时。一些经过战乱而无家可归地流民。在法令地许可下。便有出现了一种新地佣兵体系。或者可以说是后时代镖局地雏形。不过这种佣兵关系。却也有明文规定。一旦发生战事起。便必须无条件地为军队提供首要服务。而任何一个希望用刀兵来做护卫。押运等工作地佣兵。也必须要在官府备案。

商业。农业。工业地并重齐施。很快也便形成一道良好地互相促进关系。而卫宁大家鼓动地发明创造。甚至一度让马均专门聚拢了大批工匠名正言顺地发展改良当代地各种工具。也有了立竿见影地效果。

无论农具。兵甲。机械等等。一切地一切都在卫宁地正名下。蓬勃地发展了起来。从而又推动了农业地发展。推动了工业地进步。归咎起来。便又使得商业便利流通。一道道互相地促进。良性循环。不过两年时间。却是以往十年。二十年也换不来地发展。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因为目光地长远。卫宁地嗅觉灵敏擅长将一切有价值地东西都转化利益化。而当利益实体化地时候。手下地阴谋家们。自然而然地便回将这利益包装成一道道可口地诱饵。作为调动那些世家大族垂涎上钩地美味。

有了理直气壮地理由。又有了庞大得利益。这便是将所有事情合法化地根本理由。

唯一损害地。实际上也只有身为君王地利益而已……这恰恰是卫宁并不在乎地。

每一个朝代地君王,总是想方设法的限制百姓地自由权利,限制百姓的思想,奴化,愚昧化,以使得江山能够尽可能的减少叛乱,而手下一群阿谀献媚的家伙便充当了阉割思想的刽子手。

很多时候,卫宁便在想,似乎这些所谓的学者们就特别喜欢歪曲伟人们的言论,用自己的理解来蒙蔽掉别人的思想。比如说孔子的“以德报怨”,又比如后世对爱迪生“天才百分之一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汗水”这句话后半段的阉割……或者说这也是国情?

新政的最重要地方,其实也正在于解放思想而已。即便现在解放得有限,即便现在还有无数人暗中还有不满,但不可否认,现在取得的成绩是不容置疑的。

财力,物力,粮秣,兵甲,战马,士气,民心,河东具备的优势,已经超过南方其余诸侯太多太多,不过两年的时间,便已经一跃飞向了更高的地方。

可以说,唯一能够限制住河北的,也只有人口的不足了。

而这也是无法弥补的,两年的时间,即便再鼓励生育,也无法大变活人。

卫宁知道……能够保持这样的稳定和和平殊为不易,能够对等上一段时间,便能够掌握住多几分的优势。

从哪方面来看,持续的休养下去,才是最佳的道路,可是,卫宁却有不得不出战的理由,一个不能不发动战争的理由……

如今已是一百九七年,汉历建安二年,在击败袁绍之后,卫宁便提议改元建安,事实上,那一年,早便是卫宁原本人生不应该继续存在的日子。

而现在,卫宁的年岁已经达到了二十九岁,比起原本的阳寿已经足足多了四年之久。

早在董平为他诊断身体的时候,其实结果,并不乐观,而依靠他如今的权势地位,张仲景也再次被寻访到,而一直姗姗来迟的华佗,在他平定了整个北方后,在董平出外交流医术的时候,也终于找到了安邑。

结合了三大名医的能量,得出的结果,却还是让人心灰意冷……

华佗固然有神医的称号,张仲景也被后人尊为医圣,而董平虽无留名,但相比起来,恐怕此刻他的医术比起他那个赫赫有名的儿子“杏林圣手”董奉也不遑多让。

但也便是集合了这三个人,对于卫宁的病根也毫无办法。张仲景当初的一味药,将卫宁的性命一直延伸到了二十九岁,体质也比起以前好了许多,但终究无法祛除病根。

而现在,华佗的加入,本来给足了卫宁希望,但同样,却也有免不了的遗憾和失落。

能够为卫宁做到的,大概也不过是再争取七八年的时间而已!

七八年……这已经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先天之疾,还是最为困难内腑杂症,古代的医学条件,能够让卫宁二十五岁的既定寿命,一下子延长了十多年,还改变了孱弱的体质,已经是殊为不易了。事实上,卫宁如今地位的操劳,也是促使病情恶化的根本原由,推到了风口浪尖,走在了阴谋权利的顶端,无论战事,内政,国事等等等等,都毫无疑问消耗了卫宁太多的经历。

这本便不是他所愿意,但时事将他推到了风口浪尖,退,已经是决然不可能的,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但一路越走越远,只能拖垮了身心。

卫宁只能用这七八年的时间,做出最大的努力,来改变这个时代,来完善自己的理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