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二十四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二十四监- 第1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皇上,何不待新兵训练完毕后,再行动手不迟啊。”徐光启也跟着说,看到孙承宗被皇上顶了回来,只好他上了。如今之形势,再开辟一条战线,对于大明来说,真的是不智之举。
    “时不我待,此时进军,正是敌人内乱之时,是大好时机啊!”
    “内乱?”
    “两位爱卿勿急,且待朕慢慢说来。朕虽兵书读的少,但亦知兴堂堂正正之师,行阳谋大道,此正谋也!两位对塞外的局势如何看?”朱由校没有急着谈出兵,而是把敌方的局势放在了首位,他的功课可没少做,虽然花了十万两银子并没有把真正有军事价值的情报搞到手,但但方面的势力公布、矛盾和地图却是弄来了,做完了功课当然要显摆一下了。
    “回皇上,这段时间满清倒是消停了一些,而林丹对其也是虎视眈眈,而西北那边的情报却因和平了这几十年了,不曾注意。”孙承宗老实的说,而徐光启却没有什么表示,毕竟所知不多,都是一些道听途说,不足为凭。
    “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打仗首先打的是情报而后是后勤,最后才是兵力的多寡等因素。朕倒是对塞外的消息听到了一些。”朱由校装模作样的说。
    “但不知皇上掌握了何种情报?”孙承宗问。
    “现在塞外草原上的局势也相当复杂,黄金家族的掌权者是年轻的林丹汗,立志想恢复大蒙古的风光,但多数部落却不卖其帐。而一部分蒙古部落而和满清却暗送秋波。比如科尔沁部落、东部蒙古四子部落、乌喇特部落、茂明安部落等,都将成为建奴最忠实的走狗。而这个归化城所属的土默特部落,现在也是产生了极大的分歧,一部分力挺林丹汗,一部分yù投建奴,正闹的不可开交,如今进攻,正是斩断建奴探向西蒙古的触角之时。假以时rì,建奴战败或者牵制住林丹汗,就可以借蒙古之路,随时随地的越过大明西北边墙,入侵大明了。”
    朱由校连蒙带猜的把蒙古、建奴的形式说了一下,其实虽没有亲见,但离实际已经相差不远了,建奴五次入关均是借道蒙古,从大明掠去无数的钱粮、人口。一方面加大了大明的百姓的苦难,激化了百姓与大明zhèng fǔ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使建奴以战养战,变得更强。
    “借道蒙古!?”听到如此话语两位老臣的确震惊了,大明集所有的jīng兵与辽东,目的何在?不就是抵御建奴的侵略吗?但如果构建的防线被建奴弃之不用,反而转战千里绕道西北,那里的防御薄弱的象一层纸,基本上来说,大明就成了建奴的后花院,随时想来就来了。这下麻烦大了。
    “此决非朕之无端猜测,而是建奴在蒙古浑水摸鱼的终极目的,一旦成功,大明辽东构建的防线,将一无所用。”看着两位大臣惊恐万状的样子,朱由校解释说。
    “皇上,如果此消息为真的话,那大明的战略就必须做相应的大调整了。”孙承宗也说道。
    “是啊,爱卿所言极是,任由此发展下去,大明将是万劫不复之局面,所以此次北伐是必须的。”朱由校胡编乱造的说。
    “皇上,那建奴那边可有情报,”孙承宗听的也是一阵脸红,自己也是久习兵法之人,对这个结蒙古以治建奴的方针政策的忠实支持者,但现在一听皇上纷说始知,有一部分蒙古部落已经和建奴暗通款渠,而自已和一些大臣却一厢情愿的想着纵横联合之类的计策,明显落了下乘,更何况,在不知对方情况的情况下,仅靠以前掌握的情势来制定计划,显然也是一种荒唐。
    “现在满清的努儿哈赤处在病中,估计是让大明的大炮给打伤的。而他的儿子们都在忙着争夺继承权,根本就无暇西顾,此正是我朝蒙古之时。”
    “皇上为何不等待一二年后,锦衣卫成长起来后再对付蒙古呢?要知道蒙古现在和大明仍然是和平时期。”徐光启这里插了一句话,他的想着仍然是想着拉一部分打一部分,以拒建奴,使明朝立与不败之地。
    “和平?中蒙关系应该是时好时坏,大仗不打,小仗不断的局面。大明和蒙古虽开有马市等,看着是和平,但每年都会不时的有一些部落越过大明边墙,来打草谷,任意屠杀抢掠我大明子民,这是朕最无法忍受的。这种和平是建立在屈辱之上的,非大明所需要的和平,大明立国之祖训即不割地、不纳贡、不和亲,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但为了一时之和平,竟然把河套地区给丢了,这是大明的耻辱,朕要用蒙古的血来洗刷此耻辱。至于等待,非朕不愿而不能矣,朕之战蒙古,非无目的之战,而是谋天下之战,一为确立我大明威信,以震宵小。这些宵小不仅指窥伺朕的皇位之人,还指一些yù挺而走险的乱世枭雄,更指诸如朝鲜、rì本、xī zàng等番国。他们这些人或者国,看待大明已经是垂暮的老人,值此内外交困之时,无不想着从中谋利。朕此次出兵就是要起到敲山镇虎,杀鸡敬猴的目的。
    二确立净军无敌之形象,为大明立一标杆,大明失败的实在太多了,战兵们没有有任何气势可言,未战先yù逃,如此势气如何能战?朕就是要借此战树立起大明的标兵,让他们看到,大明的兵丁敢于走出国门,与任何敌人在野外浪战。告诉世人朕的兵是招之既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不要整天想着什么化外之人有多强,朕会用事实来告诉他们,一切野蛮民族都是纸老虎。
    三取得河套地区肥沃的土地,那是我华夏先祖的土地,朕要取回来,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黎民百姓,朕不能做丧失领土的皇上,而是要开疆拓土,一寸山河一寸金,那是我华夏民族宝贵的财富。
    四解决西北缺粮问题,这几年的大旱,使得西北以及北方诸省,大受其灾,百姓们基本上已经无粮可食,长此以往,非酿成巨祸,无粮可食的百姓将纷纷揭竿而起,为了活着,哪里还管什么三纲五常。所以朕必须提前谋画,朕将用征战得来的河套地区跟江南的富户们换粮食,然后再在西北、河套地区修路运动,以工代赈,把粮食再给受灾的百姓,如此百姓有粮了,就没有人会铤而走险,走上造反之路了。两位爱卿万务以为百姓不会造反,此为必然,而非偶然。
    而且,朕之净军,有神弩在手,顷刻之间就能成就一名神弩手,对付蒙古,朕的净军以一挡百不可任何问题,可轻松胜之。两位为何两位爱卿没有自信呢?”
    一段话朱由校说的很长很长,把两个老头都快说迷了,没想到皇上的心思还如此之大,但这无疑是场豪赌,赢了,一切都可以,什么震慑、以地换粮等等都行,但输了呢?大明又输得起吗?于是两位老臣跪下了说:“皇上,此推论均是我军大胜的前提之下做出的,未谋胜先谋败,臣虽知皇上净军之神武,亦有以少胜多,败四万余叛军之经历,但那是在宫中,如今去是深入敌人之腹地,天时、地利、人和均不在我方,皇上慎重啊!”
    “皇上,大明有皇上如此明君中兴在即,若皇上以战有个闪失,大明输不起啊!”
    “两个老爱卿快快平身,朕是不会败的,来,朕给你们看看神弩的改造,虽是孙老师的提议,但改变甚大,观完此物后,两位对此战的信心可能会增加不少。”对于泛泛而谈,朱由校并不敢什么兴趣,什么天时地利人和的,蒙元打南宋的时候,有这些东西吗?不还是把皇上把的跳海?实力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唯一条件,只要指挥者能认真的对待敌人,不要犯了一些低级的错误就可以了。
    “又改造了?”虽然徐光启和孙承宗都知道弩的改造,特别是孙承宗提议的,但听皇上这口气可不一般啊。
    让魏忠贤着人拿着装了瞄准镜的弩,在乾清门里的广场上,立好了靶子,朱由校才和两个老臣走出乾清宫。一出宫门,就看到了,刘明伟和时运生,都老老实实在宫外等着呢。
    “刘明伟、时运生,你们先找个屋里呆着,朕会宣你们的,这大太阳低下站着做什么?”一看人家被自己叫来了,却因自己接待两个老臣而在这里顶着骄阳,热的满脸是汗,朱由校心里也感过意不去。

第190章说服老臣1
        两个玻璃jīng英急忙表示感谢,这大rì头下边晒着,的确让人不太舒服。
    朱由校在广场之内先向两位老臣展示了孙化元做的无弩匣神弩,并介绍了其功能,并说,“此弩优点是,放置的弩箭多达三百二十支弩箭,正常情况下一般人得分两次shè击;总体重量轻;无上弩匣之工序。”
    “皇上,老臣推测,此弩的发shè速度应该不差山地弩,”孙承宗是最先提出改进的,能做出比他的构想还好的,这对战力的提高相当重要。
    “两弩相比,山地弩换第二支弩匣时,被超过,直到一百五十支左右,才被反赶上。”朱由校介绍说。
    “皇上,这种神弩的占地空间也少啊,如若全军装备,在行军过程中,仅竖盾就带着三百多支弩,且弩是可回收使用的,完全够应付一场战争了。”想想一人就带三百,千人就是三十万,这个数量太大了。
    “徐爱卿所言极是,再来看看这支弩吧,”说着,朱由校指着旁边的阻击弩说。“朕让两位爱卿看看什么是神箭手。”
    说着朱由校随意的shè了几支弩,不出所料的全部红心。
    “皇上,怎么如此厉害了?”两人都不明所以,还真有点奇怪。
    “哈哈,有此瞄准器在,爱卿才可以的,来试试吧。”朱由校开心的说,瞄准镜这东西就是神箭手制造者,有了他,一千人里,至少出九百神箭手。
    “皇上,这是远镜?上次所称可瞄准之用,皇上,大才啊!”徐光启上次就是被皇上这样一步步说晕的,如今一看,所言非虚。
    “有此种东西在,八千净军中,能出至少七千神箭手,朕不相信蒙古草原有如此多的神箭手,朕手里有源源不断的弩箭、有神shè手、有严明的纪律,如何能不用地。八千净军为主军,一万锦衣卫为辅军,从大同出发,十rì内即可到达归化城,一路之上有十二支蒙古部落,或上万、或几千人的部落,能够让朕以战养战,则正和朕意,若让朕兵临城下,归化一rì可下。而情报方面,朕会详细的着人把归化城的地形、地图、兵力、武器配制等全部掌握后再行动手。掌管归化的土默特族内部分争激烈而趋分裂,一部分愿意留在归化城一带,一部分想着东迁辽东地区,这些都是满清潜在的兵源。所以指望他们对付建奴,那真是痴人说梦。如能为朕所用,朕将利用其强大的机动xìng为朕服务,如不能为朕所用,朕势必灭之!”
    这正是朱由校的计划所在,打是肯定不怕蒙古族的,连戚家军的偏厢车战那样的攻击力度都不怕蒙古,他有着冷兵器里的极品武器,八十米内威力可比火枪队,又岂会怕了蒙古?现在他所缺的正是部队的机动xìng。草原之上,蒙古人打不过你,但绝对跑的过你,如果你追,能把你给追死,不追?那去草原又是做什么?
    对于机动xìng,朱由校想的只能是马车,而没办法想象马上骑兵,因为净军没有几个人会骑马,如果重新训练的话,天知道得训练到何年何月。但马车就不一样了,搞些双马或者四马马车,特别是要造有轨无轨两用的。在大草原上横着走就是。
    有归化城在,蒙古人就不能和平时守着几顶帐篷一样跑的潇洒,这就是归化城的死穴所在。如果沿途或者最终能收服一批骑兵,为自己所用,那就太合算了。
    “皇上有此神弩,在战力上当然不是问题了,但这后勤保障如何处理?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啊,此次可是深入敌后,不可不提前部局啊。”孙承宗严肃的提醒着,土木堡之争中,就是被敌人困住了,多少将土最后被渴死了。皇上御驾亲征,远有白登山近有土木堡,都是险之又险。如今皇上所思所想都过于天真、简单了。
    “朕所思之,此正是关键所在,一是因为弩和盾实在是太重了,短短的几百丈距离净军无忧,但如此长的距离必须靠马车运输,前rì,朕已经吩咐兵仗局设计一下马车,然后朕再亲自整改。有了马车,军事器械就好办了,至于粮草问题也一并用马军载着进草原就是。”
    “皇上,马车何不用戚帅的偏厢车?”
    “徐爱卿,对于偏厢车,朕就不考虑了,有竖盾在手可进可退,防御能力上已经足够了。朕要设计的马车相对大了一些,乘坐舒适为主,和偏厢车并无相同的理念。”人家戚继光用的车是当作防御要塞来用的,平时就是以拉货拉炮为主,而自己设计的是两者分开的,运兵的和运货的,首先得把沙发搬上来给大家坐着,设计的是‘客车’,完全是两个概念。
    “皇上,戚帅的偏车阵那是相当的厉害,首尾相连,围成一团,对于草原之上再合适不过了。”孙承宗也说,戚帅的威望简直就是军神一样的存在。
    “朕也很推崇戚帅的车阵,其战术的确不凡。但并不是戚帅的东西朕都要照搬,朕所构想设计的马车主要的是快、舒适,是多功能的,比如说平时是车箱,停下来后一动机关,就变成了桌椅等家俱,上边有朕所设计的沙发,人坐上去减少旅途的劳累,这此东西对于戚帅的偏厢车来说,是华而不实之物,无法相容的。”
    “皇上!”孙承宗是越听越不顺了,这是去草原旅游还是去野餐?还沙发,旧椅家俱?刚才还听着什么情报、又是一二三四的,让皇上忽悠的自己都想去打这一仗了。这会风向一转,怎么就成了郊游了呢?“兵者,国之大事也!皇上怎可如此儿戏?”
    “儿戏?孙老师怎么能把战兵的享受当成是儿戏呢?此次净军为了大明,越过边墙与敌奋战,时刻都得保持着最佳的体力和jīng神,用双脚去丈量草原,朕是不肯的,而在普通的马车中,那样的颠簸,十分体力也被颠掉三分了。朕的净军是去打仗的,是杀敌立功,不是去遭罪的。朕在有能力的情况下,理所当然的要让他们在生活起居、行军伙食方面得到极大的享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