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的吼声似滔天巨浪似的从人们的嗓间发出,甚至激动的人们作势就要朝管明棠挥拳相向,而原本同样处于惊骇中的卫士们,连冲过去想要保护司令,就在这时,他们看到司令朝着一名记者走了过去。
“你是记者吧!”
看着面前的这几位记者,管明棠从衣袋中取出一封信,在他将信递给记者的时候,一口唾沫却吐到了他的脸上。
“狗汉奸!”
民众的责骂,不仅没有让管明棠感觉到愤怒,甚至他觉得理所当然。
“请务必发表出来!”
这或许是自己最后能为这个国家所做的一件事情了!希望……面对着一张张不再信任愤怒的注意着自己的面庞,管明棠在心里长叹一声。
“对不起,让大家失望了!”
就在声音落下的时候,心灰意冷被无罪责所笼罩着的管明棠从腰间取出了一支银白色的手枪。
“司令……”
在卫士的惊喊声中,人们只看到管明棠将的手枪对准了自己的胸膛。
希望……
闭上眼睛,管明棠扣动了扳机!
枪声响了!
在枪声中,血从管明棠的胸前涌了出来,人也软软的倒了下去。
“司令!”
惊喊声从卫士的嗓间迸发出来,身边的卫士在他倒下去时,冲过去想将他挽扶着。
血,腥红的鲜血不住的从管明棠的胸前涌出。
在这一瞬间,所有人都愣住了,他们甚至没有从瞬间的惊天变故中恢复过来。
“管……长官……”
突然,嚎淘的哭喊声最先从前排的人们嗓中发出,直到此时,这些原本被满腔的愤怒冲去理智的人们才意识到他们干了什么。
他们逼死了管明棠,逼死了这个曾在华北力挽狂澜的青年上将。
“啊……”
在民众们那嚎淘的哭喊声中,抱着司令的卫士们不用手按着司令胸前的伤口,一边大声喊着。
“快,通知医院,快……”
而别墅内的杨永泰等人在最初的惊恐后也冲了出来,几乎所有人都不敢相信眼前的这一切——司令自裁了!
在人们的哭喊声中,一名冲出来的战士撕开司令的胸前被染红的军装,几乎所有人都看到血从心脏的位置喷涌着,在战士用急救包止血时,几辆汽车驶了过来。
“快让开,快……”
原本拥挤的嚎淘哭并不断自责的民众纷纷朝着街道两侧退去,几乎每一个人都在那一声枪声恢复了原本的理智,直到此时,他们才意识到自己干了什么。
他们做到了日本人做梦都做不到的事情——逼死了日本人视为心腹之患的六战区的司令长官。
我们干了什么?
当人们失魂落魄的看着疾速朝着医院开去的汽车时,每个人的心底都在自问着,无边的自责与懊恼同样在他们的心中弥漫着,许多人抱头痛哭着,自责着,而在这种自责中,那个记者展开了管明棠的信,只是看了一眼,拿信的记者又是放声哭喊着。
“管长官……”
周围的记者们纷纷朝着他看去,看着蹲在地上痛哭的记者,一位年长的记者从他的手中取过信,看着信上的内容,只觉目中一热泪不住的流了下来,但是他依然大声读了起来。
“同胞们,你们每一个人都心存愤怒,因为停战,因为和谈,是的,你们有足够的理由去愤怒,去质问——难道数十万军人的血白流了吗?不,当然不,当明棠听到你们的呐喊声的时候,我知道,将士的血没有白流,因为他们的牺牲唤醒了这个民族,他们的牺牲团结了这个民族,这恰恰是最具价值的……在是否接受五国调停一事上,兄弟亦曾准备竭尽全力阻止,六战区以及任何一个中**人,都应战斗到底,倭寇一日未退出中国,一日不可言和,这曾是明棠不变的信念,亦是支撑着中**人战斗下去信念,但最终,面对残酷的现实,明棠选择了接受……”
大声宣念着这份遗书,泪水再一次从老记者的目中流出。
“确实,我们有保卫祖国的信念,并且明棠一直认为,抗战对中国是有益的,抗战最终将推动中国真正走向统一,走向富强,走向现代观念的国家,因此明棠在战前即提出“抗战建国”之理念,而时至今日,77之后的中国,无不在印证着这一切,我们看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团结的中国,看到凝聚成一块磐石的中国,此时的四万万万五千万中国人不再是一盘散沙,而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凝聚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前进——赢得战争胜利……”
到此时,老记者已经泣不成声了,又一位人接了过来,继续读了下去。
“今天,我希望能以个人卑微的生命,抚去国民心中的怒火,从而不至有损于百万将士血所唤醒的民族魂,这恰是我们在这场战争中得到的最宝贵之物……当然,想到一但停战协议缔结,命令直到此时仍然为国忠勇作战的战士们停止作战,对我来说是极难接受的,但是,那一天到来的时候,我们必面忍下这世间最难忍之事……想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典故,想到我国以如此薄弱之国力,抵抗强国入侵之牺牲,我忍住一切他想,以忍下世间所最难忍之事之决心赞同停战……我扪心自问,如果就这样停战,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死何异?隐忍并不会让我们失去勇气和意志,只会在某一天,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强大,因此,我的同胞们,希望你们,并且我相信,我相信同胞们能够怀揣“卧薪尝胆”之志,在接下来的数年间致力国家建设,迅速实现国家中兴,在此之前,为中国之未来忍其所难忍之事!”
第二百七十四章 决定未来
“回首民二十七年,十数万民众拥挤于东湖176号门前,理智号隋感无不在告诉所有人——不能停战,谁停战,谁就是汉奸,就是投降妥协派,面对愤怒的人群,刚刚取得“夏季攻势”胜利的时任六战区长官管明棠,在道歉后选择用自裁以醒国人。直到今天,人们都无法忘记那腥红的鲜血从他的胸膛处涌出,每每目睹照片时,许多人无不自语——假如,他因此死去了,历史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但值得庆幸的是,历史的舞台是不容主角离场的!一切不过只是刚刚开始。而中国,直到那时方才开始走向属于自己的舞台。还有什么争执吗?是的,即便是在今天,国民对于民二十七年7月27日的停战,依然有着太多的争执,许多人都觉得中国应该乘六战区“夏季攻势”的成功,实施更大规模的反攻,那么,我们也许可以早几年收复东四省,东四省四千万同胞亦少遭受数年奴役之苦,人们有着众多的理由去指责那年的停战,指责政府无视东四省沦陷区。但是他们显然忽视了一点,正是民二十七年的停战奠定了将来,假若没有二十七年的停战,也许整个二战史都将改变,我中国亦不可能如得逢天佑一般,凭借二战不仅挤身强国之林,亦实现国人百年之愿!……
假若没有管明棠先生的自裁,停战有可能如此顺利吗?四亿五千万国民又有可能以“卧薪尝胆”之志,致力于国家建设吗?”
《决定未来的民二十七》二战胜利五十周年丛书停战了17jq27日,随着中日两国在香港签订《中日冲突停战协议》,一年前爆发的中日“冲突”终于在五国的调停下结束了,尽管停战协议并没有解决问题,但至少日军撤出了关内地区,至于伪满洲国,在英、美、法、德、意五国的斡旋下从始至终都没有被双方列入停战问题,所有的停战条款都集中在撤军的问题,日本承诺在即日起从一切关内占领区撤军,并出于“维持中日两国友谊……”承认中国司法**,放弃在华治外法权,放弃在华日租界。对于中国而言,这或许是在谈判桌上,所能赢得的最好的条件,没有割地亦没有赔款,有的只是东四省问题的悬案,在五国的调停以及两国心照不宣的急迫下,两国的外长签字了,停战的消息随之传到了国内各地。
尽管在某种程度上,国民们并不愿意停战,毕竟东四省尚未收复,但是对于中国而言,这却是中国第一次在战争中以相对公平的条件达成停战,甚至于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胜利——日本失去了其自甲午战争后,历时数十年经营方才在中国得到的一切特权,只有东四省,或许,这正是人们在面对停战协议时心态复杂的原因所在。在武汉、在广州、在成都,在昆明,在西安,在上海和别的许多城市里,人们嚷呀,唱呀,高兴得流着眼泪,无论如何战争结束了,而在兴奋的人们嚷唱着喧泄着人们心中的欢喜时,同样的,依然有冷眼旁观或者游行示威的人们——东四省尚未收复,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卧薪尝胆”亦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忍世间最难忍之事………”
而相比之下,作为中国北方政治文化中心的北平,此时却显得冷冷清清的,北平的日本兵还没有解除武装,日本宪兵还在街上巡逻,只不过,相比于过去,中国人不需要再像日本兵鞠躬了。
一个被外**队占领的地方的悲哀和痛苦,是不能象桌子上的灰尘那样,一擦就掉的。然而叫人痛快的是:日本人降下了膏药旗,换上了中国的国旗。尽管没有游行,没有鸣礼炮,没有欢呼,可是那熟悉的国旗依然给了人民安慰。
曾几何时,被人们收藏于家中的国旗,再一次插遍了整个北平城,大街上,小巷上,到处插满了国旗。而北海公园的白塔,依旧傲然屹立。海子里的红荷花,白荷花,也照常吐放清香。天坛,太庙和故宫,依然庄严肃穆,古老的玻璃瓦闪烁着锃亮的光彩。在风中一面面国旗飘扬着。不过尽管如此,但北平依然冷冷清清。在这一时刻,全城一点动静都没有。只有日本人忙于关门闭户,未免过于匆忙。而越来越多的军队沿着平奉铁路向尚处沦陷区的东四省撤去,更多的军队则撤往大沽,准备乘船离开中国。
车厢门被拉开了一条细缝儿,仓田少佐平静的看着车厢外的华北大地,沿线到处都是堆满了玉米秸的平源,它们在门缝中一闪而过,在夕阳的照耀下的田地里,出现了正在干活的农夫们的身影。望着眼前的这一幕,仓田的心里浮现出一个念头。和平再一次临时到了北支大地,很快,支那政府就会进驻这里,他们的官员已经出现在了华北各地,以接收市县的政治,。
但北支派遣军却不复存在了,从今以后,再也没有北支派遣军了,没有了北支的驻兵权,还有可能会有北支派遣军吗?
按照《停战协议》的规定,日军将全面撤出北支以及江浙地区,对于这一切,仓田和其它的士兵一样,在接到命令时,可谓是心情复杂至极,尽管在报纸上、军令上,无不是在说道着——“经过一年来的战斗,在我大日本帝国皇军北支派遣军、上海派遣军诸将士英勇而无畏的战斗下,已达成膺惩暴支之目的,现在,是我等凯旋而归的时刻了!”凯旋而归!许多战士接到这个命令的时候,无不是长松一口气,他们再也不需要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去进攻邯彰军的防线了,再也不需要担心随从会从背后袭来的战车了——战争结束了暴支得到了惩罚!但是事实呢?作为一名前线指挥军官,仓田少佐清楚的知道,所谓的“凯旋归国”不过只是一个掩人耳目的顾全面子的笑话罢了,实际上,是政府无力为继,不得不同中国签订停战协议。
日本放弃了在华驻军权,放弃了法外法权,放弃了日租界,甚至还同于华北、上海一带发行的军票的兑换亦作出了承诺——像日露战争后一样,用工业品加以兑换。
总之,除去一个“膺惩暴支”取得胜利的名义之外,日本得到了什么呢?看着车厢里的战士,其中许多人的身上还缠着绷带,雪白的绷带渗着腥红的鲜血,这就是他们得到的,也是日本得到的,在花费了巨额的军费之后,日本不仅没能从中国身上咬下一块肉,甚至还丢掉全部的在关内的利益。
“英美鬼畜!”
愤恨的于心间咒骂着,仓田的拳头猛的朝着木板车厢上一砸,双目中流露出的尽是浓浓的怒火,若是没有英美鬼畜的威逼,大日本帝国岂会从支那撤军?走了,都是英美鬼畜的罪过!这是堪比“三国还辽”的奇耻大辱啊!仓田的内心沸腾着,叫嚷着,走了,就是这样的,也许,如果没有英美鬼畜的威逼停战,再过三天,或者五天,他们就能攻克邯彰军的防线,到那时整个支那的大门都将向日本敞开……但是现在,再也不可能了!一天后,他们就将登上回国的轮船,在国民的欢迎中返回日本。但,真的结束了吗?“凯旋归国了!”突然,车厢中的一声叫喊打破了仓田的思绪,借着那一丝光亮,仓田看到满面笑容的士兵,他们无不是憧憬着、期待着回国,回国的意愿使得令人情不自禁的思念起故乡来,思念起故乡的山山水水,很快,就能返回日本了。
这一夜,车厢里许多士兵因为即将归国而兴奋的通宵未眠,而仓田少佐则背靠着车厢的铁板门,盘腿而坐,他从上衣口袋里掏出笔记本,身体随着火车而晃动着,然后开始写起了今天的日记,这是多年来的习惯,即便走出征之后,即便是的激烈的战斗中,他也从未间断过写日记的习惯,他就是这样一个克守生活规律的人。
“战争结束了,正如日支事变的爆发一般,结束的又是如此的仓促,在“膺惩暴支”的名义下,日本同支那进行了一场谁都没有宣战的战争,同样也是在“膺惩暴支”的名义下,战争结束了!
战士们期待已久的凯旋归国的时刻终于到来了,但,战争真的结束了吗?
作为一名军官,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场战争斗没有结束,始于去年的战争,不过只是刚刚开始罢了,通过停战,支那政府获得了他们所需要的喘息之机,或许,我们保全了满洲国,但是,又有什么意义呢?三年、四年,也许五年之后,我们就将不得不去考虑支那对满洲国的进攻,短暂的停战,对于日本又有什么意义呢?就这样吧!也许,时间最终将证明我今日的证言!”在写完日记之后,仓田的视线又一次透着门缝朝着外面看去,依然是那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