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1917》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洋1917- 第4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报告师长,维尔纳营长派出去的三个侦察小组,一组换的是当地乌克兰老百姓的衣服冒充逃难的,另一组换的是乌克兰民族军的军服扮演的是民族军的逃兵,第三组,换的是苏俄红军的军服,冒充逃出去的苏俄战俘!”德军上尉斯凡特·海因一边站得笔挺的回答着自己师长的问题,一边大声报告,心里则在为侦察营营长维尔纳的手下揪着一把汗,侦察兵火线侦察可不是一般人玩得转的把戏,一个不巧露了馅那就是对方逮着枪毙的份儿。

“我说将军阁下,左翼敌人都快冲进500米内了,再不炮火支援的话对方就冲上咱们的阵地了,左翼要是崩溃了,右翼阵地单独守怎么守得住?这当口您还操心什么三个侦察小组的下落和去向?简直是不知道轻重缓急!”西蒙·佩特留拉一把抓住冯·诺伊豪斯的胳膊嚷嚷了起来。

“佩特留拉阁下,我们的炮兵不多,这会儿至少还有一个联军航空队的SE5战斗机中队在哈尔科夫上空盘旋和监视我们的一举一动,我们当然要开火,可一旦开火,炮兵就要打在敌人的七寸上,对方的迫击炮阵地可没在我的眼里!敌人的左翼进攻瞧着声势大冲的猛,但是他这戏再怎么唱才投入了2个步兵营的兵力,后续的部队始终没有调上来,我们不着急用炮兵揍他们,至于对方的迫击炮,我看他们打的这么热闹,很快该把炮手们背着的炮弹都消耗完了,到时候就是个打不响的烧火棍!等对方后勤把炮弹运上来,至少也得20分钟以后。佩特留拉阁下,建议您下命令,要求左翼的志愿者第1师第1旅1团再坚持15分钟,哈尔科夫城内炮火支援马上就到,敌人这会儿也是强弩之末,命令1团放弃两翼阵地,集中全团兵力守住左翼中央防线!命令志愿者第1师第2旅第3团,调2个营作为预备队,等指挥部的命令投入左翼战场!”斯文·冯·诺伊豪斯这会儿指挥淡定,透出身为德国预备步兵第47师少将师长的一丝霸气和风采来,西蒙佩特留拉将信将疑,一边挥着手命令作战参谋们给第1旅和第2旅赶紧下达命令,一边自己又端起望远镜眺望了一下左翼的形势,说也奇怪,冲到了500米内的伏尔加联邦的2个步兵营再次趴在了地上,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对射,而后边的联军迫击炮阵地上的炮击果然比之前稀疏了不少,看来弹药消耗的确超乎想像。

事实上,500米内联军进攻受阻,一方面是一口气冲击了700多米的距离后部队累的上气不接下气继续喘息休息,另一方面,此时双方之间的距离已经进入了步枪的有效射程,乌克兰人阵地上近2000人的志愿者士兵们端起莫辛纳甘步枪组织的排枪齐射,火力的密集度和威力并不容小觑。

而且,志愿者师阵地上的12门7·6cm的轻步兵迫击炮这时候也进入了最佳射程,之前由于射程的关系这些迫击炮都隐蔽在战壕掩体后没有开火,这会儿论到乌克兰迫击炮手一展身手的时刻,德国人的7·6cm的迫击炮虽然份量重,最大射程也只有1000米,但是论口径是7·6cm,榴弹也重达4·5公斤,比之60mm口径1·8公斤重榴弹的联军连属迫击炮的威力要大许多,即使比81mm口径的联军团属迫击炮的杀伤力都更大。

而且,乌克兰志愿者师作为凭借战壕和工事防守的一方,迫击炮弹药基数的储备比进攻中靠人力背负的联军迫击炮组携带的弹药要多的多,所以一直隐忍不发的乌克兰人7·6cm迫击炮和排枪齐射开火后,顿时抑制了联军这2个步兵营的进攻势头,伏尔加联邦步兵第13师进攻部队的伤亡也骤然增加了起来,左翼的形势对防守一方而言,明显比刚才要好了不少。

这会儿联军远在1800米外的81mm迫击炮阵地和1200米外的60mm迫击炮阵地随身携带的弹药相继耗尽,后勤部队正拼命的在往上抢运迫击炮弹,但是由于铁路和公路被德乌联军的工兵部队破坏,事实上,联邦步兵第13师的后勤部队运载弹药的道奇卡车和炮兵团的队伍一道,都落后在主力的后方,就是双方打到下午16点这会儿,沃罗涅日的炮兵和后勤也不过刚刚抵达前线,展开阵地投入攻击至少还得十五到二十分钟。

“将军阁下,你说的果然不错,敌人在左翼的攻势受挫,我们的迫击炮开始发威了,看起来对方的迫击炮阵地真的弹药耗尽,不过奇怪的是,对方这个伏尔加联邦步兵师难道没有炮兵部队的?协约国联军里的中国部队和日本部队中炮兵可是数量配置的不少,怎么这个联邦步兵师打到这会儿都没开炮?”

第七百二十章(二)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西蒙·佩特留拉从望远镜里瞅见自己的左翼阵地终于撑过了最危险的时刻,一个步兵团的兵力这会儿居然靠MG08、莫辛纳甘排枪齐射和7·6cm迫击炮的助威把2个营敌人挡在了阵地前方4、500百米的位置一顿胖揍,顿时兴高采烈起来,当然,敌人后方的炮兵为什么始终没开火,这个问题也浮上了乌克兰总理的心头!

“我说佩特留拉阁下,敌人在左翼的攻势虽然猛,但是后劲不足,我担心的敌人的右翼的攻势和炮兵部队的位置,虽然说两军相逢勇者胜,但是敌人掌握着制空权,而我们留在哈尔科夫的炮兵数量又远远不如对手。这时候既然无法摸清敌人的炮兵阵地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那么,只能采取后发制人的战术打法,除非敌人全线进攻,或者对方的野炮部队开火,否则我们决不能轻易动用自己的炮兵,这会儿您明白我之前迟迟不同意给左翼阵地炮火支援的原因了吧?”冯·诺伊豪斯的眉头并没有随着左翼阵地的暂时稳定而舒展开来,他视线依然聚焦在右翼阵地前方。

“右翼阵地?哎呀,不得了,伏尔加联邦步兵师什么时候也装备了装甲车?1、2、3……10辆,这是一个联军装甲连的编制啊,难道说中国装甲部队也准备投入右翼的进攻?我说将军阁下,我们不能再等了,要趁着对方还没有发起冲击的时候用大炮狠狠的揍他们,要不然对方一口气冲过来,那玩意可不好对付啊,12·7mm大口径机枪扫起来谁挡得住?”西蒙·佩特留拉语气中带着一丝慌乱。

“稍安勿躁,装甲车并不是问题,我们阵地前面那么多沟沟坎坎的反坦克壕和铁丝网鹿砦什么的不是白挖白准备的,关键是右翼敌人的架势,似乎是真心要攻下哈尔科夫,而不只是试探性的进攻!”1918年7月30日16:00哈尔科夫城北防线德乌联军前线指挥部“那咱们还等什么?将军阁下,咱得先发制人啊,趁着右翼的敌人还没有投入进攻,我们用暴风骤雨的炮击打乱他们的部署,这样一来二去,既减轻了待会儿我们右翼阵地的防守压力,没准对方阵脚大乱之后,压根连攻势都组织不起来了!”乌克兰总理、国防—部长兼民族军总司令西蒙·佩特留拉显然是来了精神,左翼战线的稳定使得这位主的胆气粗壮了不少。

德乌联军前敌指挥部副参谋长、德国预备步兵第47师师长斯文·冯·诺伊豪斯闻言眉头一皱,转过来看着乌克兰的当家人道,“总理阁下,叫我为难的是尚未发现敌人的炮兵阵地,这会儿我们在哈尔科夫城内只有20门大炮,好钢必须用在刀刃上,在第一次密集开火之后咱们的炮兵必须用最大的速度转移,否则就成了对方炮兵和航空队的下酒菜了!”西蒙·佩特留拉闻言一愣,接着更加激动的挥舞着手臂嚷嚷道,“我说将军阁下,我承认之前在左翼着急要投入炮兵支援我们的防线,是考虑不周有点操之过急了,可你看看,敌人的左翼进攻部队现在被我们压制住了攻势,这会儿他们的迫击炮打光了炮弹成了烧火棍了,这么被动的情况下,联军的后方炮兵都没有开火,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对方的炮兵部队还远远的落在大队的后头没能及时抵达战场,现在联军航空队的轰炸机群也返航了,这不正是我们发挥炮火优势的最佳时刻么?还犹豫什么呢,赶紧开炮吧?先把对方右翼集结的装甲部队揍个稀巴烂!”乌克兰总理显然认为自己看到了这一战自己胜利的曙光。

对斯文·冯·诺伊豪斯来说,20门大炮是他替乌克兰人守住哈尔科夫北郊防线的最大屏障,敌人的航空队的空袭固然可怕,但航空队的出击和空袭持久度和灵活性远不如地面炮兵部队,一架轰炸机携带的航空炸弹在半分钟内就能消耗掉了,可一门重炮在1分钟内猛烈开火至少能打出去6—8发大口径榴弹,训练有素的炮兵部队,可以在十几分钟内打光一个基数的炮弹,大炮发威时的持久性和综合威力要比轻型轰炸机的空袭要强的多。

德国少将本希望把自己的重炮用来歼灭联军的炮兵阵地,之所以侦察营派出了3个火线侦察小组也是为了争取能摸清楚敌人的炮兵阵地位置,如果能事先获得对方炮兵阵地的具体坐标,那么己方炮兵先发制人的打击将取得最大的战果,敲掉了对方的炮兵,意味着自己的炮兵将在一段时间内不受对方炮火的反制和威胁,到了那个时候,收拾对方步兵可就得心应手毫无顾忌,想怎么揍就怎么揍!

现在西蒙·佩特留拉这么一催,斯文·冯·诺伊豪斯少将想了一下,终于决定动用炮兵火力,不过德国少将并没有把左翼阵地前方4、500米外北压制住的那2个联邦步兵营作为第一目标,他关注的重点还是右翼,对方既然要投入装甲部队,显然提前进攻的左翼很可能只是起牵制和转移视线的作用。

“好吧,佩特留拉阁下,既然这样,继续拖着也不是个事,传我的命令,左翼阵地继续用机枪和迫击炮压制对方那两个步兵营,重点用迫击炮打对方的机枪火力点,同时调志愿者第1师第2旅的一个步兵营加强到左翼防线上去!志愿者炮兵第1连、第2连投入战斗,目标是右翼阵地前方2000米外集结的联军装甲部队和那三个步兵营,用最大的射速连续射击3分钟后,再转向攻击左翼那两个被我们压制住的联邦步兵营,同样是急促开火3分钟,接下来必须用最快的速度转移到预备阵地上去!哈尔科夫北城的高射炮营准备防空作战,抑制对方SE5战斗机中队对我炮兵部队的攻击!”

第七百二十一章(一)后发制人

冯·诺伊豪斯终于决定使用炮兵部队,当然,这厮依然留了一手,装备12门150mm克虏伯重榴弹炮的德军预备步兵第47师的中型炮兵营依然隐蔽待机没有投入战斗,这是德国少将手里最后的杀手锏,作为反击对方炮兵的最后手段,冯·诺伊豪斯虽然放弃了对敌人炮兵的先发制人的攻击企图,但是用2个志愿者师的炮兵连先发制人炮击对方的右翼装甲部队和步兵,如果对方隐蔽的炮兵反击的话,那么正好成为德军12门150mm克虏伯重榴弹炮的盘中餐!

正所谓螳螂扑蝉黄雀在后,其实也是引蛇出动的一招妙棋,要不然双方炮兵都闷头不作声玩虚的心理战术的话,自己的炮兵们熬得住,可乌克兰志愿者师守卫阵地的士兵和身边这位乌克兰民族军的总司令估计怎么也沉不住气了。

德军预备步兵第47师中型炮兵营装备的乃是1913年款的150mm重型野战榴弹炮,虽然斯文·冯·诺伊豪斯少将的部队是德军步兵第29军的主力师,奈何赫尔曼·冯·弗朗索瓦上将指挥的步兵第29军本身就是三个预备步兵师组成的军,最新的1917年款150mm重型野战榴弹炮自然优先装备了西线的主力部队,而非东线的预备步兵师。

此刻分散埋伏在哈尔科夫城内各处隐蔽阵地的这12门1913年款重型野战榴弹炮的性能参数当然也相当不俗,具体如下:1913年150mm重型野战榴弹炮生产或服役年份:1914年口径:149·7mm炮管长:14倍口径高低射界:-11(0?)度~+42(45?)度水平射界:5度弹丸重:42kg弹药初速:365m/sec重量:2135kg最大射程:8500m而被冯·诺伊豪斯下令投入战斗的志愿者师的2个4门制的野炮连装备的8门75mm克虏伯野炮,具体性能如下:1906/1912年75mm野炮生产或服役年份:1906/1912年口径:75mm炮管长:27?倍口径高低射界:—12度~+18·5度水平射界:7度弹丸重:6·5kg弹药初速:510m/sec重量:1016kg最大射程:7600m此刻这两个乌克兰志愿者师炮兵连的8门75mm克虏伯野炮,隐蔽的阵地位于哈尔科夫城北建筑群后的第一线炮兵阵地,上面都用迷彩帆布做了伪装,而且同样是分散布置,8门炮之间不规则的间隔,炮和炮的距离至少在2、300米以上,虽然乌克兰志愿者师的战斗力不强,但是和乌克兰民族军的主力步兵师一样,乌克兰的炮兵部队倒算的上是德国一手培训出来的高级兵种。

炮兵阵地上每门炮都拉上了有线电话,必要时还能用旗语、号声和哨子指挥,当然,炮击的次序不可能像影视作品里那么整齐的一门接着一门的发射,但指挥部一声令下的话,30秒内炮兵连就能开火,60秒内所有8门炮都能打完一轮!

至于是不是能像冯·诺伊豪斯在命令中说的对着右翼阵地前方的敌人打足三分钟,要看对方是否有严阵以待的炮兵反击过来,当然,哈尔科夫城内的乌克兰炮兵一开火,天上盘旋的SE5战斗机中队是否能袖手旁观就很难说,好在对方除了俯冲扫射也没别的招,联军SE5战斗机中队那机翼下挂着得4颗25公斤级别的小航空炸弹,一早就在和FR—18战斗轰炸机大队一起攻击哈尔科夫城北环形防线时扔了个痛快,这会儿机翼下空空荡荡。

所以联军在哈尔科夫上空战备巡逻监视的SE5战斗机中队就是要对地攻击,也只能俯冲扫射,而留守在哈尔科夫城四周的一个德军20mm高射炮营的24门高射炮,则是德乌联军用来保护自己炮兵阵地和城市的最后手段,这德制20mm小口径高射炮对付联军航空队远在3000米高空的水平轰炸当然效果很一般,但对低空俯冲扫射的联军战机,当然能构成威胁。

就在德乌联军前线指挥部下达75mm克虏伯野炮连开火命令的同时,联军右翼阵地上的进攻终于也开始发动,十辆中国装甲团的轮式装甲战车,每辆车差不多间隔200米,引领着3个步兵营12个连的伏尔加联邦步兵,在2000米的宽度上发起了进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