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第1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个计策更烂,不少人心里随机说道。表面上看秦军摆脱了全军覆没的危险,但山林的危险尤甚韩军带来的危险。食不果腹,不辨方向,这些足以悄无声息地杀掉不少秦军。而韩军呢,兵不血刃地就可以拿下阆中重镇,有百利而无一害啊!秦军若是采纳了,那就是脑子犯浑了。
    见众人露出鄙夷的神色,李斯也不着恼,反而笑吟吟地说道:“上策!放下刀兵,双方握手言和!”
    李斯这个不伦不类的建议一下子犯了众怒。火急的秦安立即拔剑直指李斯,心里对李斯刚刚涌上的一丝好感一扫而光,怒喝道:“竖子!当老子的长剑不利乎?!”
    张信手下的另外两个二五百主则是将剑拔出了一半,孙方和他直属的两个二五百主则是双手握紧了剑柄,一时之间,气氛为之一滞。
    李斯蹙了蹙眉头,似乎很是不喜,但却无半分惧意。张信则是第一次起身,冷笑道:“先生还是要劝降乎?”
    “非也!非也!我只是说握手言和,怎么扯到劝降上去了呢!”李斯用一副委屈的语气抱怨道。
    “那方才所说的让我们放下刀兵是……”王安疑惑的问道。
    “王县令问的是这个啊!我懂了!诸位所虑者,无非是辜负秦王的恩义。未及交战就言投降,确实为军人之耻。但若是遇到无法战胜的敌人呢?比如眼下的我军之于秦军!我军的待遇诸位应该是清楚的。面对一支士气、斗志不下于贵军,兵力数倍于贵军的军队,胜负在一开始就决定了!我来这里是转达我家将军的承诺,我军欢迎贵军的抵抗,但也希望贵军在力不可敌的情况下,放下手中的武器。记住,这不是投降!贵军可以像平民一样,光荣而自豪地进出阆中城,我军绝不阻拦。甚至哪怕你们是要南下江州也好,加入我军也罢,我军也将一视同仁!这天下,流的血已经足够多了。为了那些数年后就无人知晓的抵抗,用一座城池的百姓拿来陪葬,我相信将军会做出正确的决定!”
    说完,李斯作了一揖,肃然道:“一个时辰后,我军将攻城!将军还是早做准备!”(未完待续。。)

第六十章 亮剑
    “将军!属下回来了!”走进蒙骜的中军帐,李斯深深作了一揖,说道。
    本来按照蒙骜的打算,只需要派遣一寻常士卒纵马到阆中城下,威吓下秦军就好,李斯却是自告奋勇地要进入阆中城,探听秦军的虚实。蒙骜当然不愿意韩王然大为看中的李斯以身犯险,但也禁不住李斯的苦苦相劝,最后勉为其难的同意了。好在提心吊胆的半个时辰后,李斯毫发无损地走了出来。
    心里面着实松了口气的蒙骜神色不变,只是微微点了点头。倒是一旁的副将、执金吾卫云调笑道:“我们的大英雄回来了啊!来!快跟我们说说你此行的收获!我可是为你提心吊胆了一阵子,没收获的话我第一个饶不了你!”
    李斯顿时赧颜,哪里有半分刚才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样子,说道:“喏!”随即侃侃而谈道:“属下此去阆中,收获颇多!其中最大的收获乃是秦军内部不和。”
    蒙骜登时来了兴趣,大战在即,秦军内部不和的话,自己就可以分而化之,减小不少损失。于是蒙骜关切地问道:“何出此言?”
    “属下进屋后,上首坐着的乃是军侯张信,他的右侧乃是阆中县令王安。”
    “这个确实不妥!”蒙骜沉声说道。现今以左为贵,王安的平秩高过张信,却屈居下首。想来张信飞扬跋扈惯了,仗着是郡守张若的心腹,又是大战在即,所以才坐在上首。
    李斯继续陈述道:“王安一侧立着的乃是县尉苏方和两个二五百主。张信一侧立着的乃是从江州带来的三个二五百主。”
    蒙骜听到这里就笑了,这样营垒分明的站姿还是极为罕见的。等听到李斯说双方对于李斯另类的劝降反应不一的时候,蒙骜的笑意更浓。很显然,张信和手下的二五百主倾向于死守。王安、苏方和手下的二五百主则心存退意,但凡有保全自己的可能,他们是不会拼命的。甚至,从张信并没有拦下李斯可以看出,张信极有可能也想给自己留一条退路!李斯不过是诈了他们一下,就试探出了他们坚守阆中的决心。心思可谓灵巧。自己甚至想采纳李斯的分兵之计。不过,想到阆中哪怕坚守也超不过三天,也就作罢。
    “将军!”待张信将王安和他的手下支开,秦安面露犹豫地说道。
    张信叹了口气,说道:“十天!十天后郡守的援兵还没到的话,你们就出城去吧!我们已经做到我们所有能做的了,这该死的战争该结束了!”
    “将军!”秦安还想说什么,张信却信步走了出去,边走边挥着手。
    秦国。咸阳。
    韩国在汉中囤积大军一事在有心人的渲染下一直在持续发酵,令秦国雪上加霜的是,韩国太尉暴鸢领兵三万兵抵达武关,意向不明。但无疑,这对秦国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和平的信号。正如去年秦国所做的那样,秦国在陈仓调集大军,吸引了全天下的注意,最后却是声东击西。奇袭了河东和武关。韩国现在所做的,无疑是一个翻版。只是。谁也不敢下断言,韩国这次是要声东击西呢还是假戏真做。
    从西到东,韩国动用的兵力已经有十一万之众,这还只是一线的兵力。谁也不相信,韩国搞出这么大的声势,仅仅是为了给秦国添一些热闹。来自汉中、南阳、三川、河东的消息在韩、魏两国的刻意封锁下。已经完全断绝。秦国一方面征召大军备战,一方面尽全力探听来自中原的消息。
    卫尉王翦、郎中令麃公、咸阳将军桓齮依次防备陈仓、蓝田、商县三个方向的韩军。其中,商县乃是秦军上次奇袭武关的唯一战果,在武关和峣关之间筑城,设县。给咸阳增加了近两百里的防御纵深。
    等到三月下旬,韩国往涉邑增兵的消息传遍了天下,自然也传到了咸阳。秦国君臣的第一个感觉就是韩国疯了,韩国如果不疯,怎么会派李牧率领五万大军驻兵涉邑呢?!派谁不好,偏偏派最擅长野战的李牧!派哪支军队不好,偏偏派赫赫有名的羽林军!这不是挑衅赵国吗?真当邯郸附近的十万大军是摆设吗?
    不过,秦国君臣接下来就是窃喜。韩国在汉中、武关屯驻大军给自己施压就罢了。又在上党掀起风云,明显是要同时招惹秦、赵两大强国的节奏啊!韩国是强大不假,但也没有强大到可以和秦、赵两国同时开战。等到齐、魏两国尽起二十万大军攻占平邑、安阳一线的消息传来,天下总算知道了韩、魏、齐三国打着什么主意。
    赵国,邯郸。
    异人的生活最近有些艰难。自从韩国大军压境后,关于秦国背赵的流言顿起。不少人信誓旦旦地说,秦国已经倒向韩国,秦、韩、魏、齐四国将合力攻赵。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就传来韩国在距离邯郸不过百十里之遥的涉邑驻军五万的消息,领兵的乃是卫尉李牧。稍后就发生了齐、魏两国各自出兵十万,已经攻下平邑、安阳,将赵国一分为二。太子丹昨日更是遇刺,所幸只是受了轻伤没有生命危险。
    赵王大怒,下令关闭城门,全城搜捕刺客。刺客躲无可躲,负隅顽抗,尽数自杀。赵人从死去的刺客身上搜出了屋舍的契约,顺藤摸瓜,在房间的夹层里发现了印着秦国文字的匕首还有赵王宫的舆图。有人随即认出了上面所写的乃是咸阳某个作坊工匠的名字。
    秦国一下子被推到了风口浪尖,虽然不排除他国嫁祸的嫌疑,但秦国成了目前最大的嫌疑犯。身为质子的异人也被赵国典客召见,说了些讳莫如深的话,随后一切供应全被削减。
    秦赵的关系一紧张,异人就开始心慌。毕竟他只是秦国太子………安国君众多庶子中毫不起眼的一个,他的母亲夏姬又不被安国君宠爱。秦王哪怕倒戈攻打赵国,也不会因为他有丝毫的负担。异人只能寄希望于秦国没有攻打赵国,否则,等待自己的只能是赵国的怒火。一杯毒酒或许是自己最好的下场,也许五马分尸才能让赵国的怒火平息。
    “公子,外面有客商求见!”异人身边仅有的一个心腹老奴说道。
    正在为自己的前途担忧的异人听而不闻,没好气地说道:“不见!”
    老奴乃是看着异人的母亲夏姬长大,自然清楚异人也是如他母亲般在闹小孩子脾气。虽然他如今也只有十四岁,但老奴还是小心地提醒道:“公子,老奴观其器宇不凡,想来身价不菲。如今局势不稳,商人财帛最丰!若秦国真是讨伐赵国,借助商人或许还有转圜的余地。”
    已经在邯郸为质两年,更生长在勾心斗角的帝王之家的异人要比寻常家的孩童早熟的多。想到门可罗雀的场景,异人知道自己不该使小性子,有些无精打采地说道:“将贵客带进来吧!容我更衣!”
    “喏!”老奴脸上泛起欣慰之意,缓缓退了出去。
    稍后,吕不韦见到了装作老气横秋实际稚嫩非常的异人。一见面,吕不韦就作了一揖,问候道:“卫人吕不韦见过公子!”
    听到公子这个称呼,异人神色有些尴尬,无力地回道:“先生请起吧!”
    待吕不韦落座,异人开口问道:“先生的卫国已经不在了,怎么还以卫国人自称呢?”
    吕不韦微微一笑,回道:“不韦生于濮阳,长于濮阳,自然是卫人。哪怕卫国已经国灭,不韦也不敢数典忘祖,忘记自己是一个卫人。”
    异人一滞,夸赞道:“先生真乃忠义之人!异人佩服!”
    吕不韦摇了摇头,说道:“公子为了秦国,不远数千里来邯郸为质,又何尝忘记自己是一名秦人呢!在不韦看来,生于斯长于斯,自然不忘于斯。公子恐怕也是心系咸阳得紧吧!”
    异人举起酒樽,一饮而尽,苦涩道:“我却是生在邯郸,长在邯郸。咸阳嘛,呵呵。”
    对异人来说,咸阳除了那个对自己百般宠爱的母亲,实在没有什么好留恋的。他对自己的父亲和大父甚至没有多少印象。
    吕不韦自然不可能不知道,异人确实是秦国太子安国君在邯郸为质时与夏姬所生,并在邯郸待了超过六年。可以说,异人的童年是在邯郸度过的。后来,异人随母亲搬到了咸阳。又阴差阳错的被派到邯郸充当质子。吕不韦故意这么说,无非是刺激异人罢了。
    “不韦食言,自罚三杯。”吕不韦充满歉意地说道。
    异人没有阻止,只是在吕不韦饮完三杯酒后,轻声说道:“先生此来何意?若是请我帮忙打理赵国上下的关系,我怕是有心无力。眼下我也是自身难保。”
    见异人毫不忌讳地说的如此露骨,吕不韦郑重地摇了摇头,说道:“不韦此次前来,乃是为了广大公子的门庭!”(未完待续。。)
    ps:犯了一个错误,现在的秦国太子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庶子。另外现在是公元前268年。

第六十一章 大兵压境
    异人听到这里就笑了,对方不过是一名商贾,却自信满满地要广大自己的门庭。但对方毕竟是好意,异人只能回道:“先生还是想办法广大自己的门庭吧!”
    吕不韦再次摇了摇头,郑重道:“公子不懂!不韦的门庭只有在公子的门庭广大后才能广大!”
    异人心里疑惑,见吕不韦说的如此郑重其事,当即作揖道:“但请先生解惑!”
    吕不韦侃侃而谈道:“秦王已经老了,去年更是昏迷三日。否则,咸阳将军桓齮在河东势如破竹何以突然退兵?现在,公子的父亲安国君已经被立为太子,继位在即。安国君却没有嫡子,将来的太子肯定会从二十多名庶子当中选立。”
    听得这番话语,异人若有所思。华阳夫人久不生孕,秦王对其多有不满。若不是自己的父亲对其宠爱非常,她的太子妃之位难保。有小道消息说,华阳夫人天生不孕,今生怕是难以生产了。不过,很快传播这个消息的人身首异处。宫中从此再无一人敢谈华阳夫人。
    “安国君宠爱华阳夫人非常。因此,能够选立太子的只有华阳夫人一人。可惜,公子的兄弟有二十多人,公子又排行中间,不为安国君宠信,加之远在邯郸为质子。因此,等秦王身死,安国君继位,公子成为太子的可能也微乎其微!”吕不韦趁机说道。
    异人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面露愁容道:“为之奈何?”如今,安国君的庶子子傒因其母妃受宠,势力最大,自己这个发配到邯郸为质子的怕是绝无可能染指太子之位了。
    吕不韦自信满满地献上了自己的计策,说道:“公子客居邯郸。贫苦潦倒,没有什么财帛结交宾客,讨好亲长。不韦虽然不富裕,但也愿意拿出千金为公子西入咸阳,游说安国君和华阳夫人,让他们立公子为太子!”
    异人深深作揖。感激道:“若是我为秦王,一定分秦土与先生!只是,现在流言四起,言我大秦背约攻赵,我若是不尽快逃离邯郸,怕是性命不保啊!”
    哪怕做不成秦国太子,异人也希望自己可以逃离邯郸。谁知道秦国是不是真的要攻打赵国?!
    吕不韦安抚道:“公子多虑了!不韦自南阳而来,韩国在武关调动频繁,怕是要对秦国用兵。秦国又怎么可能和韩国一道对付赵国呢?!正因为要提防秦国。韩国才动用了区区五万大军驻军涉邑!其目的怕是帮助齐、魏两国攻打赵国南部!不用三五日,赵国一定会识破这个离间秦赵关系的诡计!到时公子一定会转危为安了!”
    异人心中稍安,待吕不韦将五百金拿出奉送给自己,用以做结交宾客之用,异人更加对此深信不疑。商人重利,重回报。吕不韦如果不是对此很有把握,又怎么那么轻易地拿出五百金给自己呢?!
    见获得异人的信任,吕不韦趁机说道:“赵国眼前怀疑秦国。公子备受冷落,但这未尝不是公子的一个机会!”
    “机会?”异人急促不解地问道。被许诺有机会继承王位。异人有些兴奋。异人也知道,继承王位的第一步就是让安国君、华阳夫人知晓自己的存在,这样才有可能被立为太子。
    吕不韦神秘地说道:“公子何不趁着赵国尚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