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第2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函谷关之险,天下人皆知!若是没有赵、齐、楚三国吸引韩国的注意力,我们想要攻克两关,无异于痴人说梦!于情于理,我们秦国都有足够的理由晚一些出兵!若是王上觉得有损秦国的声威,臣倒是有一个建议!”
    “丞相请说!”秦王恭恭敬敬地说道。
    “那就是二十万大军分成三个批次,第一个批次不需要很多,两三万即可,如此,我们也不算违反约定!只要赵国攻入河内、东郡,齐国攻入砀郡,楚国攻入汝南,韩国将无暇西顾,到时候,我们便可游刃有余地或借道河东如三川,或借道南阳入颍川,中院之地,大可去得!”
    范睢这就是阳谋了!前提是赵、齐、楚三国是真心卖命,真心出力。面对赵、齐、楚三国的围攻,强大如韩国者也会应接不暇,到时候,就是秦国上场的机会!说到底,秦国只是合理的利用了规则,钻了一个空挡而已!这个时候,秦王不禁为赵国拒绝秦国大军借道而庆幸!如果赵王真的应允了,秦国还真的没有多少拒绝的理由!
    “诸位爱卿觉得丞相的计策如何?”秦王脸上愁云已经散去,喜笑颜开道。
    武安君白起第一个附议,道:“臣以为可行!”
    阳泉君、宗正嬴梁、客卿吕不韦要么想不出更好的计策,要么想不出计策,自然也是纷纷同意。(未完待续。。)
    ps:第二更!还有一更在晚上一点左右,大家订阅的话放在明天早上吧!
    。。。
 。。。  

第十六章 楚国的条件
    信陵君赶到咸阳的时候,这场风波已经平息。—'。但秦王接下来征兵前往塞北的旨意让信陵君困惑了,一番打探之后,信陵君知道了这件事的始末,内心也是涌起了难以言喻的复杂之情!
    信陵君实在不确定,秦国这是中途变卦后悔了,还是在迷惑韩国!但毫无疑问的是,预定的六月征召大军,七月攻打韩国的计划在秦国这个方向,肯定是要推迟了!
    这倒不是因为两万大军就影响了秦国的部署,而是民间反战的呼声有些太高。秦国会不会借着这个由头坐看赵、齐、楚三国将韩国打得应接不暇后再出手,实在难说!
    站在秦国的角度上,信陵君自然理解秦国的难处。韩国的南北与东方,皆是相对平坦的丘陵、平原,进攻很是容易!唯有秦国这一侧的东面,有崇山峻岭阻隔。最为关键的两个关隘——函谷关、武关掌控在韩国手里,就如同锁住了秦国东进中原的咽喉,秦国想要拿下这两座关隘,绝对要付出惨绝人寰的代价!
    秦、赵、齐、楚四国伐韩对秦国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契机!秦国当然会有自己的小九九,赵、齐、楚三国也不例外!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自己可谓是费尽苦心,多番游走之后,好不容易商议七月初一同进兵,若是让赵、齐、楚三国得知秦国按兵不动或者出兵不出力,这伐韩一事说不定就会胎死腹中!而秦国,在信陵君的计划中,有着比赵、齐、楚三国更大的作用!
    因为魏国一旦复国成功,实力也会大不如前。韩国若是不亡,接下来肯定会报复魏国!到时候,秦国会是魏国一个很重要的依靠!
    但理解并不意味着就会体谅!站在魏国的角度。站在信陵君的角度上来说,任何对秦、赵、齐、楚四国联盟有危害的事情都是自己要小心解决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何况,现在是四国联盟远没有当初三晋结盟那么紧密,一旦四国之间的关系出现裂隙,那韩国就可以分而化之。渡过这次危机!
    所以,信陵君带着心中的疑惑求见了秦王。秦王对信陵君倒是客气,外人尚未得知,信陵君如今已经是秦国的丞相,不仅如此,信陵君还是赵国、齐国、楚国的丞相,持四国丞相的信陵君,论风光只稍稍逊色当初持六国相印的苏秦!只是,谁人都清楚。这所谓的相位不过是尊崇信陵君,让信陵君便于和各国沟通罢了!却不是真正位高权重的丞相罢了!
    面对信陵君的担心,秦王当然不会道出自己的真心话,而是信誓旦旦地对信陵君保证说,秦、韩两国乃是世仇,先王(秦昭王)之死,更是拜韩国所赐!所以,于情于理。这次秦、赵、齐、楚四国伐韩,秦国都会拿出最强的实力。帮助魏国复国,同时教训韩国!
    自己之所以派兵两万出塞是为了迷惑韩国,韩国如今怀疑四国会对韩国用兵,为了打消韩国的顾虑,秦王甚至忍辱负重地建议各国派出使者,庆祝韩王的生日。这在战国里倒是头一次听说。阿谀奉承之意再明显不过了!
    信陵君听到这个建议后也着实欣喜了一番!不单单是觉得秦王对自己是真心实意,更觉得这可以有效地缓解越来越剑拔弩张的气氛!四国有意地表达顺从之意,可以让韩国安心不少,如此,四国对韩国用兵的时候。才能真正做到出其不意,打韩国一个措手不及!
    信陵君心满意足地离开了咸阳,直奔下一个目的地——郢都,也是自己的最后一站。
    在临淄,在邯郸,信陵君都得到了两国信誓旦旦的保证,毕竟主事的君王后和赵太后都深明大义,只要自己履行好自己所做的承诺,他们也会按时调集大军。在咸阳,信陵君觉得虽然有波澜,但好在不过是虚惊一场。只要郢都方面没有什么问题,那自己的工作就大功告成了!
    五月的最后一天,假扮做商人的信陵君乘船抵达了郢都。
    (还有一千多字一点以前会修改好,大家每天早上看吧,对不住了,今天本来可以早点更,在医院待了一整天,有心无力,每周一都要看医生)
    信陵君赶到咸阳的时候,这场风波已经平息。但秦王接下来征兵前往塞北的旨意让信陵君困惑了,一番打探之后,信陵君知道了这件事的始末,内心也是涌起了难以言喻的复杂之情!
    信陵君实在不确定,秦国这是中途变卦后悔了,还是在迷惑韩国!但毫无疑问的是,预定的六月征召大军,七月攻打韩国的计划在秦国这个方向,肯定是要推迟了!
    这倒不是因为两万大军就影响了秦国的部署,而是民间反战的呼声有些太高。秦国会不会借着这个由头坐看赵、齐、楚三国将韩国打得应接不暇后再出手,实在难说!
    站在秦国的角度上,信陵君自然理解秦国的难处。韩国的南北与东方,皆是相对平坦的丘陵、平原,进攻很是容易!唯有秦国这一侧的东面,有崇山峻岭阻隔。最为关键的两个关隘——函谷关、武关掌控在韩国手里,就如同锁住了秦国东进中原的咽喉,秦国想要拿下这两座关隘,绝对要付出惨绝人寰的代价!
    秦、赵、齐、楚四国伐韩对秦国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契机!秦国当然会有自己的小九九,赵、齐、楚三国也不例外!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自己可谓是费尽苦心,多番游走之后,好不容易商议七月初一同进兵,若是让赵、齐、楚三国得知秦国按兵不动或者出兵不出力,这伐韩一事说不定就会胎死腹中!而秦国,在信陵君的计划中,有着比赵、齐、楚三国更大的作用!
    因为魏国一旦复国成功,实力也会大不如前。韩国若是不亡,接下来肯定会报复魏国!到时候,秦国会是魏国一个很重要的依靠!
    但理解并不意味着就会体谅!站在魏国的角度,站在信陵君的角度上来说,任何对秦、赵、齐、楚四国联盟有危害的事情都是自己要小心解决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何况,现在是四国联盟远没有当初三晋结盟那么紧密,一旦四国之间的关系出现裂隙,那韩国就可以分而化之,渡过这次危机!
    所以,信陵君带着心中的疑惑求见了秦王。秦王对信陵君倒是客气,外人尚未得知,信陵君如今已经是秦国的丞相,不仅如此,信陵君还是赵国、齐国、楚国的丞相,持四国丞相的信陵君,论风光只稍稍逊色当初持六国相印的苏秦!只是,谁人都清楚,这所谓的相位不过是尊崇信陵君,让信陵君便于和各国沟通罢了!却不是真正位高权重的丞相罢了!
    面对信陵君的担心,秦王当然不会道出自己的真心话,而是信誓旦旦地对信陵君保证说,秦、韩两国乃是世仇,先王(秦昭王)之死,更是拜韩国所赐!所以,于情于理,这次秦、赵、齐、楚四国伐韩,秦国都会拿出最强的实力,帮助魏国复国,同时教训韩国!
    自己之所以派兵两万出塞是为了迷惑韩国,韩国如今怀疑四国会对韩国用兵,为了打消韩国的顾虑,秦王甚至忍辱负重地建议各国派出使者,庆祝韩王的生日。这在战国里倒是头一次听说,阿谀奉承之意再明显不过了!
    信陵君听到这个建议后也着实欣喜了一番!不单单是觉得秦王对自己是真心实意,更觉得这可以有效地缓解越来越剑拔弩张的气氛!四国有意地表达顺从之意,可以让韩国安心不少,如此,四国对韩国用兵的时候,才能真正做到出其不意,打韩国一个措手不及!
    信陵君心满意足地离开了咸阳,直奔下一个目的地——郢都,也是自己的最后一站。
    在临淄,在邯郸,信陵君都得到了两国信誓旦旦的保证,毕竟主事的君王后和赵太后都深明大义,只要自己履行好自己所做的承诺,他们也会按时调集大军。在咸阳,信陵君觉得虽然有波澜,但好在不过是虚惊一场。只要郢都方面没有什么问题,那自己的工作就大功告成了!
    五月的最后一天,假扮做商人的信陵君乘船抵达了郢都。
    (还有一千多字一点以前会修改好,大家每天早上看吧,对不住了,今天本来可以早点更,在医院待了一整天,有心无力,每周一都要看医生)
    信陵君赶到咸阳的时候,这场风波已经平息。但秦王接下来征兵前往塞北的旨意让信陵君困惑了,一番打探之后,信陵君知道了这件事的始末,内心也是涌起了难以言喻的复杂之情!
    信陵君实在不确定,秦国这是中途变卦后悔了,还是在迷惑韩国!但毫无疑问的是,预定的六月征召大军,七月攻打韩国的计划在秦国这个方向,肯定是要推迟了!(未完待续。。)
    。。。
 。。。  

第十七章 营救失败
    韩国,新郑。
    喧嚣热闹了两个多月的新郑随着韩王和百官们的离去渐渐冷清了下来,虽然相比许多城邑,新郑仍然称得上车水马龙,但总像是迟暮的老人,难以再现过去的辉煌。新郑所有的人都知道,洛阳,只有洛阳才是韩国接下来的中心。新郑顶着故都的名头,迟早都会像阳翟一样,变成一个稍大点的普通城邑。
    华夏人的恋土情节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比拟的。只要故乡的土地还能养活人,很少有人会背井离乡讨食吃。只有向往富贵、迷恋权力的官吏和商人才会不辞辛苦地举家搬到洛阳——那个完全陌生的地方。
    所以,许多新郑百姓选择了留下。不仅仅因为对这里的生活已经习惯,更因为这里埋藏着自己的祖先,自己生于斯,长于斯,也会埋葬于斯。
    这个时候,留在新郑的除了周转的商旅就是本地人了,长安君倒是一个例外。他既不是行动自由的商旅,也不是心恋故乡的土著。他更像是一个筹码,维系着韩、赵两国的关系。
    来新郑已经一年多了,长安君也长高了一些。虽然赵太后时不时会写信来问候,虽然赵王时不时会送来许多稀奇的玩意儿,但长安君总觉得,自己和六百里外那个叫邯郸的城池没有太大的瓜葛!
    韩国对待自己不可谓不优渥,只要自己提早请示,甚至可以出城打猎。当然,韩国每次都会以护卫自己安全的名义派卫兵监视自己。对这一切,长安君都已经很满足了。自己虽然不过是一个质子,但却是赵太后宠爱的幼子,赵王的亲弟弟。相比其他的质子,自己的待遇已经算是很好很好的了。
    但新郑虽好,却不是故乡。如果可以,长安君宁愿吃着粗茶淡饭在王宫里嬉戏打闹。而不是锦衣玉食,像个囚犯一般,小心翼翼地注意着自己的一言一行。每天演着自己都生厌的戏。
    韩王下令迁都洛阳的事情长安君自然知道,他也猜测过,自己可能会随韩王一起搬到洛阳。事情也和长安君料想的差不多,在韩王迁都洛阳后,长安君接到了自己将前往洛阳居住的命令。
    长安君已经习惯了逆来顺受,何况,他也没有拒绝的权利,洛阳虽然不是邯郸,但和新郑相比。终究离邯郸还要近一些,不是吗?
    长安君没想到,就在离开新郑的头一天晚上,会有一个黑衣人潜入自己的府邸,手持赵王的书信,说要来带自己返回邯郸!
    长安君对此又惊又喜,返回邯郸是长安君日思夜想的事情,但长安君没想到。这一天会来得如此之快!赵王的书信是不会作假的,酷爱书法的长安君自然认得赵王的笔迹。何况。黑衣人还拿着赵王、长安君两人才知道的信物。更重要的事情是,长安君不认为韩国会给自己开这么无聊的玩笑。
    但凭黑衣人一个人是不能单枪匹马从万军之中杀出,将长安君带回邯郸的。虽然因为韩王的离开,新郑的防御无可避免地松懈了一些,但尚有万余人驻扎的新郑也不容小觑。更关键的是,羽林军的三千精锐昨天不早不晚地在新郑郊外驻扎!若是明日押送长安君前去洛阳的官员发现长安君不见了。一定会惊动韩国,而韩国也一定会在全国搜捕长安君!谁也不敢保证,他们可以逃出去多远!
    信陵君的宾客,此次援救长安君的首领田横将自己的计划对长安君和盘托出。从新郑到洛阳的距离有两百多里,按照日行六十里的速度来算。需要四天的时间才能抵达洛阳。在一开始的时候,韩国对长安君的看管必然严格,这不是下手的最佳时机。在第三个晚上,洛阳触手可及的时候,押送长安君的韩国官员绝对会松懈,所以,田横会带着一百多名死士,袭击营寨。
    一切顺利的话,在营救长安君以后,一行人就会赶到汜水河畔,那里会有一艘船只在等候。长安君一到,船只便会顺流而下,在滑县靠岸。滑县,如今已是赵国的境内了。从出发的汜水河畔到滑县是三百里的水路,最多需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