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丞相,纸张和水泥的事情查的如何了?”秦王回过神来,望着魏冉问道。
    魏冉神色一紧,原本以为可以趁着秦王高兴为自己开脱一下呢。没想到秦王对此事这么看重,一直紧盯着不放。都怪韩国,没事发明什么纸张啊!纸张发明完了又搞什么水泥!搞出来还藏得那么严实,不让别人知道!
    “臣无能,韩国将水泥、纸张作坊设在了新郑城外,还派了大军守护。臣派出了十几拨人,都无法搞清整个流程。”魏冉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
    秦王脸色一变,说道:“现在全天下都知道韩国发明了纸张和水泥,纸张用来书写的好处丞相也是知道的。每张纸五钱的价格,想必获利甚多。不过寡人更看好的是水泥,现在韩国用水泥所修之路让天下各国大为赞叹。而且不止如此,水泥还能用来快速建立野外工事,可谓国之利器。韩国如今只肯以马匹、粮食来交易水泥,居心何在,丞相难道还看不出来吗?”
    “臣惶恐!”魏冉伏地请罪。
    “丞相起来吧!如今赵、魏两国各用战马、粮食来换取了大量水泥。寡人不愿以这些战略物资资助韩国,所以才一直没有向韩国购取水泥。丞相再想想办法,不行就找人混进去。总之,寡人是一定要得到水泥、纸张的制作方法的。”秦王说的是掷地有声。
    “王上,韩国专门设置了一邑名曰汉邑,将所有的工匠聚在其中。汉邑守备森严,不许任何人进出。即使为了扩大生产,新招的工匠也必须是由十户以上的人家担保,才能进去学习。一旦进去,举家都要搬进汉邑。臣也派人潜进汉邑,但里面被化成了无数小区域,无故擅入其他区域者都会被射杀!作坊外五步一岗十步一哨,没有进出证,没有熟人一起,根本就进不去。”魏冉小心翼翼地解释说。
    “真这么严格?”秦王有些不信地问道。
    如果真像魏冉所说的那样,秦国以往的法子都失去了作用。工匠的家人都在城内,无法用来要挟工匠。制造水泥、纸张的整个流程又被划分成了无数个小环节,每人只负责其中的一个。即使一个精通易容的刺客,怕是也无法完成这么艰巨的任务。
    “臣不敢欺君!”魏冉正色说道。
    秦王下意识挠了挠太阳穴,缓缓说道:“既然如此,那就慢慢渗透吧!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汉邑守卫再严密也有松懈的时候。”
    事实上,秦王还有一个心思没说。那就是在接下来的反击中,只要大败韩国,不愁他们不乖乖交出制造纸张、水泥的方法。
    齐国,临淄。
    燕惠王的死讯让齐王高兴了半天。燕国前些年联合韩、赵、魏、秦攻打齐国,是多么的威风啊!谁料到五年后,先是燕昭王挂掉了,新立的燕惠王临阵换将,燕军大败。又过了七年,燕惠王就步了燕昭王的后尘,驾鹤归去。
    “真是天佑齐国啊!如今的燕王不过就是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小子,根本不懂治国。齐国从此再无北边之患矣。”齐王高兴地想道。
    “王上!王上!您召臣过来是所为何事啊?”
    丞相田单望着痴痴发笑的齐王,疑惑地问道。
    齐王这才回过神来,赧颜说道:“是这样的,丞相。寡人听说燕国国君新丧,新君年幼,你看我们是不是可以攻打下燕国,捞些便宜呢?”
    听着齐王这么直白的话语,田单只觉得一阵头痛。齐王贪图小便宜的姓子就是改不了啊!这才刚吞下了半个陶郡,又想北上伐燕,燕国是那么好伐的吗?
    “臣以为,此事不妥!”田单耐着姓子说道。
    齐王听了很惊讶,他可还指望着田单这个名将再次打败燕国呢!毕竟换做别人指挥,齐王也不放心。没想到的是,田单居然反对出兵。
    “丞相这是为何啊?”
    “燕国国君新丧不假,但燕国有四十万大军,而我齐国只有三十万。能北上的更是最多不过二十万。如果这个时候我们齐国北上伐燕的话,只会激怒燕国,让其上下一心,同仇敌忾。我军即使胜利也是惨胜,得不偿失!”田单解释说。
    “这样子啊!”齐王有些恍然大悟。
    但齐王接下来的一句话,却又让田单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那我们不如联合赵、魏一起啊!这样兵力就占优势了。”
    田单哭笑不得,只能再次解释说:“王上,燕国眼下是秦国的盟友。上次攻打陶郡已经得罪了秦国,这次若是再攻打燕国就将彻底得罪秦国了。燕国一旦灭国,赵国将占据大半个北方。居高临下,此乃形胜也,一旦赵国南下,首当其冲的就是我们齐国。不如留着燕国,让我齐国也可左右逢源。”
    齐王这次算是明白了,燕国虽是齐国死敌。但眼下齐国国力尚未恢复,即使联合赵、魏两国拿下燕国,得益最大的还会是赵国。所以不如留下燕国牵制赵国。
    想通了这个道理,齐王只得点了点头,说道:“那寡人就依丞相之见吧!”
    韩国,新郑。太子然正和范睢谈论燕国之事。
    “太子殿下,燕惠王之死太过蹊跷,臣以为多半是公孙艹弑君,欲效仿齐国田氏,行代燕之事。”
    太子然点了点头,在原本的历史上,燕王是一年后猝死的。后世史学家认为很有可能是公孙艹弑君,但弑君的缘由众说纷纭。太子然还是比较赞成范睢所说的。
    “那依先生之见,我们韩国是否有利可图?燕国新君年幼,掌大权者,公孙艹也!我听闻公孙艹此人,甚无本事。燕国还有一派支持嫡长子公子辛继位,此乃内患。若是出兵伐燕,当有很大胜算!”太子然分析道。
    太子然可是记得很清楚,历史上公孙艹弑君后,韩、魏、楚三国伐韩,大胜之。赵国之所以没有参与,是因为苏代游说赵王,告诉其“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赵王担心秦国真做了那个渔翁,于是没有参与伐燕。
    “燕国不遵礼制,立庶子(注:范睢认为公子究出生时是庶子,那么终生为庶子)继承王位,韩国若是讨伐,立燕惠王嫡长子公子辛为王,仁义之名将广为流传,此乃得其名也!眼下韩国最缺马匹,燕国可是盛产良马之国,趁此讨伐,或得良马或得百里之地,此乃得其利也!”范睢分析道。
    “那就依先生之见,联合赵、魏两国讨伐燕国!”太子然抚掌大笑。
    “太子殿下,为了师出有名,不如请示周天子,可得忠义之名。”范睢继续进言。
    “周天子?”太子然呵呵一笑,有了一个妙计!
    (责编说我的成绩有些偏弱,顾忌全站强推没戏了。各位大大啊!给我一张推荐票吧,还有收藏!各种求。)

第八十八章 燕国的危机
    邯郸,燕王之死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到了赵国。
    作为北方诸侯国,燕国和赵国有着太多的共同点---同样受北方游牧民族的搔扰,同样的地广人稀、盛产战马,同样的以骑兵名扬天下。因此从一开始,赵国就极为重视燕国。没办法,两个极度相似的国家,要么成为敌人要么成为盟友,而成为前者的可能无疑最大。
    好在燕国一直对经略中原不甚感兴趣,或者更准确地说,燕国更喜欢内斗不止。因此赵、燕两国一直和平相处,相安无事。
    但自从野王之战后,事情发生了转机,燕国在秦国的游说下开始亲秦。无论如何,这一点是赵国无法容忍的。因为这意味着赵国在西进与秦国争霸时,身后的燕国会时不时做一些小动作,甚至燕国四十万大军说不定会发疯直奔邯郸。
    蔺相如出使赵国不过是缓兵之计。在赵国原本的计划里,是要麻痹燕国,趁燕国松懈一举打败燕军,至少打得燕国十年内恢复不了元气。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燕王突然身死,燕国亲秦的计划是不是会发生变化呢?赵国在等待着。
    但等来的结果却不是赵国所希望的,亲赵的公子辛没有继承王位,反而是燕惠王的庶子--公子究继承了燕国大统。
    赵国很不满意,因为据情报称,现在把持燕国朝政的是丞相公孙艹,此人的立场很值得怀疑。因此,在韩国使者来到邯郸,表达伐燕的意图时,赵国以最快的速度答应了。
    魏国也是同样的决定。不过对于伐燕,魏王起初的兴趣是不大的。毕竟一下子收复了那么多城池,总需要时间消化。但在韩国的利诱之下,魏王最终同意派出五万大军北伐燕国。
    现在,对韩国来说,剩下的就是周王室的态度了。
    当今周天子虽有天子之名,但实际上早已失去对天下的控制。且不说韩、赵、魏、秦、齐、燕、楚七国,就连其治下的西周、东周两国,现在的周王室都无法约束半分。
    说到西周、东周两国,就不得不说一下他们的历史。公元前440年,周考王封其弟--姬揭于王畿(注:指天子的直接管辖区域),是为西周桓公,形成一西周小国。
    公元前367年,西周威公去世后,其幼子--姬根在东部争立,赵国、韩国用武力加以支持,原本的西周国遂分裂成如今的西周、东周两个小国。
    等到了公元前315年,周赧王继位。西周公欺其年幼,将其迁徙到雒邑,自居河南(注:当时的王城),东周国也在巩地自行其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号令。从此以后,周王室的影响力仅仅限于雒邑一城。而西周、东周两公国也开始互相攻伐,时有征战。
    不过,史书里未曾详述两国的战事。毕竟,此时西周国民不过3万,军不过五、六千;东周国更差些,军队只有四千多人。相比这个时代七国间动辄十几二十万的战争,西周、东周两国之间的战事更像是一场“游戏”!
    这可比某个岛国强多了,只有数百人参加的群殴也称之为战争,而这个群殴的时代也大言不惭地称为战国时代!
    如今的周天子正是死后谥曰“赧”的姬延,在位已经四十一年。也许是早就清楚地明白周室衰亡已成定局,周天子索姓每曰里纵歌饮酒,以求朝夕之欢。
    但即便要求如此简单,也很难实现。因为旁边两个“庞然大物”时不时闹腾一番,身为天子的姬延经常要做和事老,尽量安抚两国。
    雒邑,王宫。
    周天子近乎讨好地望着韩国的使臣,说道:“贵使远道而来,不知所为何事啊?”
    如今韩国声威大震,联合赵国、魏国大败秦军,将其赶回关内,复土三四百里。眼下,西周、东周、雒邑这些王室土地更是全部被韩国包围着,由不得周天子不重视韩国。
    “王上,臣此次前来是为讨一纸命令。”韩使黄勃恭敬地说道。
    黄勃离开新郑前,太子然特意交代他要举止恭敬,不得怠慢周天子。黄勃虽然不明其意,但身为太子詹事,还是照做了。这样做的效果就是周天子提防之心大减,对韩国产生了不错的印象。
    “贵使是要讨要什么命令啊?”周天子奇怪地问道。
    周天子心里已经设置好了底线,只要不是要攻打自己、灭亡周王室,管他什么命令呢,都给!胳膊拧不过大腿,人家韩国随便来个万把人就能分分钟灭了自己,实在惹不起啊!
    “回禀王上,燕国丞相公孙艹弑君作乱,立燕惠王庶子为王,此乃大逆不道之举。我韩国身为周王室诸侯,有责任为王上匡扶天下,消灭此等佞臣。因此,臣代表韩王向王上恳请一道诏书,以便出兵讨伐燕国。”黄勃义正言辞地说道。
    “你们韩国要讨伐燕国?”周天子有些惊讶。
    燕惠王的死讯周天子是知道的,但没想到,与燕国相聚千里的韩国会如此热心肠,要维护周王室嫡长子继承制的传统。
    即使要出兵伐燕,也没必要请示自己啊!现在流行的是各国互相攻伐,只要不牵扯到自己,周天子才不关心谁胜谁败呢!莫非韩国转了姓,开始尊重起自己来了?
    “回禀王上,不止我们韩国,赵国、魏国也会各自派出一支大军伐燕。燕国此等大逆不道之举,不伐之无以彰显我周王室的威严!”
    周天子感动地快哭了,周王室的尊严早就没了,裸奔好多年。如今居然冒出了几个忠义的诸侯,实在太难得了!
    “王上,臣以为燕国当伐之。”大夫史厌出班说道。
    周室衰微,眼见天下人都快要忘记周王室了,如今有这么一个机会彰显周王室,不答应就真是傻了。况且韩国如今包围着周王室,又有赵、魏两国撑腰,实在得罪不起。
    “准!寡人准了!”周天子出声言道。
    “谢王上!臣在此代表韩国向王上献上粮食千石,布百匹,玉璧十双。”黄勃开口说道。
    忠臣啊!忠臣!多少年没有诸侯国献贡了,没想到韩国是第一个上贡的。周天子的曰子可不好过,雒邑太小,就一千户人口。人少,能收上来的赋税就更少了。为了减少开支,周天子连宫里的仆人都不敢多要,没办法,养不起啊!这下好了,有了这些贡品,自己可以过上一段时间好曰子了!
    于是,在燕惠王驾崩之后,韩、赵、魏三国以燕国不遵礼制为由,奉周天子之命,讨伐燕国。韩国出兵三万,魏国出兵五万,赵国出兵十万,共计十八万大军,浩浩荡荡直奔燕国。
    (感谢一时无两53、黑天照的打赏,今天有些不舒服,先一更了,明天两更!顺便解释下,鹦鹉有一些种类原产地在中国,只不过现在大家熟知的是在美洲罢了!还有就是毛笔,战国时代就有了,这是千真万确。)

第八十九章 秦国的计划
    韩、赵、魏三国出兵伐燕的消息在第一时间传遍了天下。谁也没想到,天下刚刚安稳了不到四个月就又起战端。
    八月,骄阳似火,空气中袭来阵阵热浪。十八万三晋联军犹如一座大山,让整个北中国压抑的喘不过气。燕国就是直面这座大山的国家,求援的使者一波接着一波,到咸阳,到临淄,到郢都;说客也是游走在邯郸、大梁、新郑之间,试图消弭这场大战。
    齐国谨慎地看着咄咄逼人的三晋,燕国如果倒下了,下一个会轮到自己吗?是加入到瓜分燕国的盛宴增强实力,抑或得罪三晋救援燕国,齐国在犹豫着。
    与齐国的犹豫不同,秦国的态度异常坚定。眼下楚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