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策- 第11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不是干掉敌人的潜艇,而是确保己方的舰船不遭到敌人潜艇偷袭。

在掩护运输船队的护航作战中,这一特点表现得更加突出。原因很简单,船队的任务是将货物送到目的地,而且现代化运输船只的航行速度都非常快,普遍在40节以上,有的甚至超过了60节,因此在航程为5500公里(这是共和国飞条海上生命线是平均航程)航线上,船队的实际航行时间仅为50到70个小时,即3天左右。如此一来,护航舰队的任务就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确保船队不遭到潜艇伏击。众所周知,反潜作战是非常考验耐心的战斗,某些时候,反潜舰艇甚至会与潜艇周旋好几天,因此在干掉敌人潜艇之前,船队就到达目的地了。由此可见,在以保护运输船认为主要目的的情况下,反潜力量应该尽量吓阻敌人的潜艇,而不是与敌人的潜艇作战。如此一来,在海面上航行的反潜战舰、以及在空中飞行的反潜飞机肯定比潜艇更适合护航作战。考虑潜艇高速航行时会发出明显噪音,所以潜艇也不适合执行伴随式护航任务。

受此种种因素影响,共和国海军的第一批造舰清单中,也包括一种专业护航战舰。

与所有专门针对战争环境的舰艇一样,这种编号“HH0001”的护航战舰并不大,标准排水量只有3350吨,满载排水量不到4000吨,水线长度100米出头,采用最适合高速航行的双体水翼船型(大型战舰普遍采用生存能力更加出色的三体冲浪船型)。由此可见,这种护航战舰的主要性能也不会非常出色,最大航行速度为60节(比主力战舰慢了10节)、最大续航力7500公里(主力战舰都具备无限续航力)、只有射程不到30公里的点防空系统与1套拦截系统,主要的反潜武器是垂直发射的反潜导弹、轻型电动反潜鱼及2架垂直起降反潜巡逻机。主要的探潜手段为收放式变深声纳与反潜巡逻机上的吊放声纳,没有配备拖拽声纳。平心而论,HH0001的反潜能力绝对不怎么样,远远比不上航母战斗群里的反潜驱逐舰,甚至比不上多用途驱逐舰。当然,这种战舰的最大好处就是便宜,而且非常便于建造。别的不说,省去了可控聚变反应堆之后,HH0001的建造成本至少降低了30%,而其主要作战能力并没受到太大影响,即在电池充满电的情况下,能够以60节的速度航行75个小时,足以让受其保护的船队到达目的地了。

相对而言,HH0001便于建造的特点更加突出,也更加重要。

得益于相对较慢的最高航行速度与最优化的舰体设计,HH0001不需要采用军用标准的高强度钢材,可以使用民用快速运输船的钢材建造主结构,甚至可以用非金属材料建造一些次要部件。因为排水量有限,所以只需要3000吨级船台,并且可以在船台上完成全部系统的装配工作,从而大大缩短建造周期,并且让一些中小型造船厂也能建造(后来这种反潜舰就主要在长江中游与下游的内河造船厂建造)。按照海军制订的建造标准,在实力雄厚,而且做了前期准备的大型造船厂,HH0001的建造周期仅为3个月。工人熟练掌握了建造技巧之后,甚至能将工期缩短一半(实际上,后来将建造周期缩短到1个月,到停工前,HH0001型反潜护卫舰建造了大约1200艘),即便由条件不太好的小型造船厂建造,初期建造周期也不会超过6个月,熟练后的建造周期在2个月左右。

作为护航战舰,自然能够为两栖舰队服务。

虽然有人认为,HH0001是共和国海军在战争初期为了应急而建造的一种性能低下的反潜战舰,比如到战争后期,替代型反潜护卫舰问世后,共和国海军将大约400艘HH0001无偿增送给了盟国,在此之前,HH0001的战损率在共和国海军的各种战舰中名列第二,仅次于“上海”级航母。所以这些人认为,正是因为性能上存在严重缺陷,HH0001才提前结束在共和国海军中的服役生涯。但是客观的讲,在战争初期,HH0001的性能并不落后,至少比那些封存与出祖给盟国的反潜舰艇好得多。从作战使用来看,HH0001的战损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不是性能不行,而是参与了太多关键海战,即使用不当。要知道,这是一种为商船护航而设计的战舰,而不是为舰队作战而设计的战舰,而在战争初期,因为可以调动的战舰非常有限,所以HH0001经常被派去执行舰队作战任务。

换个角度看,在相对较大的战损率后面,是同样值得关注的交换比。按照共和国海军在战后公布的数据,HH0001与敌潜艇的交换比高达0。74,与美国海军破交潜艇的交换比更是高达0。62。由此可见,HH0001的反潜作战能力绝对不会差到哪里去。

实际上,从HH0001的庞大建造数量,以及持续数年的建造时间就看的出来,这是一种相对先进的反潜战舰。当然,在战争初期,共和国海军大批量建造HH0001的主要原因还是缺乏足够多的反潜战舰,要不然,也不会一次性申请建造220艘了。

正如前面提到的,和平时期,受军控协议限制,共和国海军不可能用宝贵的战舰吨位来建造太多的反潜战舰,特别是专用反潜战舰。更重要的是,反潜战舰的建造周期在各类战舰中是最短的,也就没有必要在战前大批量建造。

受此种种因素影响,战争爆发后,共和国海军最缺的就是反潜战舰,特别是性能先进,能够与敌人的先进攻击潜艇在大洋上周旋,并且有效阻止敌人潜艇进行偷袭的专用反潜战舰。

别的不说,共和国海军的西太平洋舰队在偷袭了关岛之后,急匆匆的返回那霸,而不是回到火山群集海域,就是害怕遭到美军潜艇伏击。

主力舰队尚且如此,更别说两栖舰队了。

与美国开战后,共和国海军的两栖舰队就没有到过琉球群岛以东海域,就连向那霸运送物资的船只都全程得到了反潜巡逻机的保护。

总而言之,共和国海军将登陆马里亚纳群岛的作战行动一拖再拖,主要就是反潜力量迟迟没有到位。

直到3月底,第二批次的42艘HH0001建成,这个问题才稍微有所缓解。

因为建造数量过于庞大,而且这种战舰没有被海军列入主力舰,而是用来执行有限作战任务的辅助舰艇,所以HH0001级只有编号,没有名称。前42艘的编号就是HH0001到HH0042。编号中,第一个H代表护航,第二个H为海军的开发代号(因此下一代反潜护卫舰的编号就应该是HI开头)。

当然,有了战舰,还得有足够多与足够优秀的海军官兵。

不得不承认,在战争准备方面,共和国海军确实做得非常到位。

众所周知,海军是非常专业性的军种,特别是在自动化设备大量引入之后(共和国海军巡洋舰上的官兵数量已经由2020年时的300多人减少到了82人),对舰队官兵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海军是一个没有士兵,只有军官与士官的军种。如果没有战争威胁,海军肯定希望官兵们都在达到服役上限之后再退役,因为这么做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培训费用。当然,这么做的直接坏处就是人才储备太少。受此影响,从2050年开始,共和国海军就开始有条不紊的“裁员”,首先让达到最低服役年限的官兵退役,然后让熟练掌握了军事技能的官兵转为预备役,接着就以18个月为一个周期,培训更多的技术军人。到战争爆发的时候,共和国海军储备的人才已经是军队规模的3倍了。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果不是拥有如此雄厚的储备人才,共和国海军也不可能在战争爆发之后迅速扩充舰队规模。不管怎么说,共和国不是一个航海型国家,而且海洋文化还没有深入民间,也就没有美国海军那样雄厚的底蕴,只能依靠合理有效的军事制度与完善充分的战前准备来弥补这一缺点,从而拥有一支足够强大海军人才队伍。

当然,仅仅培养人才是不够的。

为了能够让新建造的战舰尽快形成战斗力,在下达建造订单的时候,海军调整了部分战术指标,明确要求第一批次的HH0001采用成熟的指挥与控制系统,连反潜系统的操作平台也要与反潜驱逐舰做到通用。这么做的最大好处,就是让那些应征入伍的退役人员,以及动员起来的预备役官兵能够迅速掌握战舰,并且驾船出海。

得益于模块化设计与建造技术,这一改动并没对建造工作产生太大影响。

按照共和国海军司令部提交给总参谋部的动员报告,最迟4月底,新增42艘HH0001型反潜护卫舰就能形成战斗力。

当然,HH0001的性能确实有限,在执行舰队作战任务的时候,肯定有问题。

为此,海军提出了一套可行的解决方案,即由1艘具备编队指挥能力的反潜驱逐舰与数艘反潜护卫舰组成反潜编队,由1个或者数个反潜编队组成反潜舰队,或者伴随其他舰队作战,从而形成全面有效的反潜力量。因为反潜驱逐舰的排水量都比较大,可以比较方便的增添编队指挥系统,从而获得指挥其他战舰的能力,所以这个方案能够迅速付诸实施,并且收到效果。事实上,后来所有的HH0001都是以编队的方式执行反潜任务,因为反潜驱逐舰的建造速度跟不上作战要求,而且在后方的护航行动中,10000多吨的反潜驱逐舰简直是大材用,所以共和国海军后来还对几个批次的HH0001进行改进,增添了编队指挥系统,使其成为护卫舰领舰。

按照海军的计划,到4月底,42艘HH0001与7艘反潜驱逐舰组成7支反潜编队,跟随两栖舰队参加攻打马里亚纳群岛的作战行动。因为这7艘反潜驱逐舰均来自两栖舰队,所以只需要改进增添指挥系统,不用从其他舰队调遣战舰。这么做还有一个明显好处,即便于指挥协调。

不管怎么看,由49艘战舰组成的7支护航舰队都不可小觑。

虽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没有哪场战争有如此高的反潜作战要求,更没有哪场战争需要组建专门的反潜护航舰队,因此也就没有可以借鉴的反潜作战经验,但是根据计算机模拟分析得出的结论,在潜艇的战术性能并无本质提高的情况下,反潜护航舰队的作战战术也没有本质上的变化。准确的说,是对反潜护航舰队的战术需求没有本质性的改变,仍然可以沿用已有的经验。

理论上讲,潜艇与反潜战舰的斗争,就是速度的斗争。原因很简单,在任何时期,只要潜艇被反潜战舰盯上,逃脱的概率都非常小,反败为胜的概率更是微乎其微。根据美军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北大西洋反潜作战的统计总结,只要被反潜战舰盯上,超过95%的潜艇会败下阵来,大约80%的潜艇会被反潜战舰击沉。更重要的是,如果潜艇能够顺利发起攻击,反潜战舰将变得毫无价值。由此可见,潜艇要想生存,就得赶在被反潜战舰发现之前逃走。同样的,反潜战舰要想取胜,就得赶在潜艇发起攻击之前将其发现。由此可见,这就是一场速度竞赛,看谁先发现谁。

受此影响,反潜作战效率与作战距离成正比。

由此可知,反潜战舰的保护范围与距离的平方成正比,因此从理论上讲,反潜战舰的数量与船队的规模并不是线性关系,而是随着船队规模扩大而相对减少。因为护航战舰的掩护范围有限,即便算上舰载反潜巡逻机,也得考虑巡逻机的掩护范围,所以不是船队规模越大越好,而是有一个最佳比例。按照共和国海军用计算机模拟分析得出的结论,由6艘反潜护卫舰掩护一支由50艘商船组成的船队,可以使反潜战舰的作战效率最大化。当然,这是在低强度作战环境下的标准,而在高强度作战环境下,如果反潜战舰的数量不变,则要缩小反潜区域,即缩小船队规模。

当然,这个理论并不适用于两栖舰队。

原因很简单,两栖舰队是舰队,而不是船队。除了拥有其他反潜舰艇,比如具备反潜作战能力的多用途驱逐舰与巡洋舰之外,两栖攻击舰、以及拥有宽大飞行甲板的两栖登陆舰都是比较理想的反潜作战平台。在必要的情况下,两栖攻击舰甚至能够携带数十架反潜巡逻机执行反潜作战任务(大战中后期,随着共和国海军的攻击潜艇进军北大西洋,美国海军的不少两栖攻击舰就扮演起了护航航母的角色),因此在两栖舰队中,反潜护航舰队的任务压力并不大。

按照共和国海军估计,一支两栖舰队最多需要2支反潜护航舰队。因为至少需要2支两栖舰队才能确保登陆行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受到影响,所以需要安排4支反潜护航舰队随同两栖舰队作战。剩余的3支反潜护航舰队将伴随运输船队,即在陆战队上岸后,向滩头阵地运送物资装备的船队行动。虽然这不能保证万无一失,但是从那霸到关岛的直线距离也就2000公里左右,如果在琉球群岛部署一些巡逻半径在3000公里以上的远程海上巡逻机,再往登陆场部署一些具备水上起降能力的巡逻机,就能有效弥补反潜护航舰队的欠缺,将航线上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事实上,这些担心有点多余。

众所周知,陆战队登陆的时候,附近肯定有舰队负责夺取制海权与制空权,并且为陆战队提供空中支援与炮火支援,任何一支舰队里都有为数众多的反潜战舰(事实上,舰队里数量最多的就是反潜战舰),航母上还有为数不少的反潜巡逻机,而舰队的反潜掩护距离一般都有数百公里,某些大型舰队的反潜掩护距离甚至超过了1000公里,加上随同舰队活动的攻击潜艇等等,所以伴随两栖舰队与运输船队活动的反潜力量绝对不会差到哪里去,有能力袭击两栖舰队与运输船队的潜艇,多半也有能力袭击以航母为核心的舰队。毋庸置疑,任何潜艇艇长都会把鱼雷射向航母,而不是射向两栖战舰。从实战角度出发,共和国海军肯定会吸取勘察加半岛登陆作战的经验,向前线部署海上基地,而海上基地的反潜能力也不容低估,加上海上基地更容易成为潜艇的袭击对象,所以在登陆场附近,反潜护航舰队的作用非常有限。

可以说,真正需要反潜护航舰队的,就是连接登陆场与后方港口的海上运输线。

从阻止共和国军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