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砖- 第7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些意见都是针对朕来的,这就对了,说明百姓就在有事说事,耕牛,果干,猪肉,说的就是这三件事,没有其他目的,出了事情,解决掉就好。

那些文书说了些什么?太子的逾礼放纵!云烨的骄横,长孙家的贪渎,房玄龄的枉法,几乎将朝堂上的人数落了一遍。

好啊,朕的臣子都是些囊虫,只有朕一人英明无比,翻翻史书,有这样英明的帝王吗?铜轨设立之初,朕就担心会出现这种事情,总认为大唐如今天下太平,百姓善良敦厚,结果,你看看,百姓确实是善良敦厚的,朕害的他的猪肉卖不出去,也客客气气的向朕打听行程,准备另想办法,可是那些隐藏在暗处的人,却蠢蠢欲动,以为这是一个直达天听的机会,将朕的本意摧毁的干干净净,都水监已经在清查了,朕很想看看到底是谁在幕后操纵。”

长孙对李二的这些话充耳不闻,这不是她该插手的事情,笑着问皇帝:“那么,云家的宴会您去是不去?如果撤回千牛卫,也不妥当,失了皇家的颜面。”

“去,为何不去?吃完松露朕就打算去庄子上转转,该赔礼的给人家赔礼,踢了人家牛的要给人家道歉,说了蠢话的,也要道歉,最后再把屠户的猪肉处理一下,这些事情很重要。”

李二甩甩袖子回答的非常的干脆。

“云烨还在外面听参呢,您是不是见见他?”

“不见,敢说话的乡农让朕亦喜亦忧,这些乡农都是他平日里放纵出来的,人数少一些无妨,如果多了,嘿嘿,也会成灾难……”

云烨坐在内省等了好久,茶都喝了满满两壶了,依然不见皇帝传召,想想自家那些农户,除了苦笑之外实在是无话可说,他们哪来的那么大的胆子指责皇帝?

要说庄户们不至于这样做才是,云家已经答应庄户尽量的不扰民,陛下的行程不能说,但是绝对不会超过一天,怎么就突然出了这么大的事情?

小武,一定是她,就因为她去了三原县的农庄,这里的事情和她半点都扯不上关系,云烨才会肯定的认为这件事和小武有关。

第31节 老汉问政

皇帝到云家的时候太阳刚刚升起不久,草尖上的露水都没有消失,在轰隆隆的马蹄声里终于坠落,散进了大地。

天子出行地动山摇,守在路边恭迎李二法驾的云烨惊讶地目瞪口呆,这太过份了,只不过到家里吃一顿松露而已,干嘛要启动大驾?

随从的马车就足足有八十一乘,还好,大唐现在没有战车这种东西,要不然一千辆战车就能把云家庄子填满,导盖、盥盆、拂尘、唾壶、马杌、交椅,提炉、香合、水瓶仪刀和豹尾枪一样不缺,各种大小、行制不同的伞盖,寿扇,各种幢和幡,各种式样的旌、金节、氅和麾,钺、星、卧瓜、立瓜、吾杖,引杖,红灯,一个都没少,直到眼前出现了五头盛装大象的时候,云烨就有昏过去的念头。

老裴骑在马上冲着云烨眨眼睛,他都出现了,也就是说骁骑卫全军出动了,这可是真正的万骑。皇帝郊祀的时候才会出动这样的排场。

按规矩陪同皇帝坐在车驾上的该是侍中和秘书丞,不过从鸾凤旗来看,许敬宗他们一定被撵到后面去了。给皇帝赶车的那个家伙怎么看起来那么面熟?面盔放下来以后看不清楚,直到这家伙撩起面甲,云烨才惊讶地发现当马夫的居然是刘弘基,老家伙拍马屁拍到这种程度实在是罕见。

皇帝这就是来欺负人的,请他们两口子过来吃个饭,他就带了一万多人,眨眼的功夫,骁骑卫就将云家庄子弄成了一个军事堡垒,老裴还不断的命令军士加固最外围的防线,不知道打算防卫谁。

庄子里的乡农吓坏了,除了两个自愿出头准备让皇帝泄愤的老头,其余的都跟死了爹娘一样哭丧着脸。

李二的车架走到云家大门才停下来,云烨跟着车架走了一截路,满身都是灰尘,来不及洗漱,就看见皇帝和长孙两个人从车架上下来,坐在车辕上的刘弘基甩一下鞭子,六匹马拉的车架就去了骁骑卫开辟出来的空地。

云烨还没有和李二说话,李二夫妇已经笑着和老奶奶开始寒暄,云烨到这个时候才想起来,请客的是老奶奶,不是自己。

明明把云家上下都摸透了,偏偏要装的像是第一次来,老奶奶还要给人家带路。守在大门口迎接李二的可不光是云家人,李纲,杜如晦,房玄龄他们虽然都穿着便衣,还是非常恭敬的向皇帝行礼。

皇帝在云家小坐了片刻,就提出要和皇后去庄户家里坐坐。因为整个庄子里都是骁骑卫和千牛卫的人,皇帝和皇后一前一后的走在庄子里,就像普通人家的夫妻一样。

老农明明已经快被皇帝吓死了,他偏偏要趴在人家的院墙上大声的和人家打招呼,这才是春天就问人家对秋后的收成有什么看法。

“没看法,听官家的,官家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听到老农的这句回答,云烨立刻就笑开了,还是云家庄子的人聪明,这句话回答的再妙不过了,都说学问在乡野间,诚不我欺也。

李二皱皱鼻子似乎有点不好意思,自己只想凌之以威,自己在尊重百姓意愿的同时,也让他们知晓皇家的威严,这就是一个斗气的想法,没想到威风有点大,乡农都被吓成了鹌鹑,整个事件就变得毫无趣味。

回头看到正在窃笑的云烨,终于找到了出气的地方,鼻子里哼了一声道:“你觉得朕这样出行有些小题大做了?”

“没有,陛下乃是圣君,拿出郊祀的大驾到云家庄子,微臣惊喜莫名。”

“恐怕是惊多过欢喜吧?典律早有记载,帝王出行,离京三十里就要昭告天下,行卤薄,出依仗,有什么不对吗?”

这当然没问题,云家庄子到京城的路,经过几次修改取直,到了现在几乎是走直线,距离只有三十五里,皇帝非要较真,云烨一点办法都没有,虽然皇帝以前到云家或者去玉山都是轻装简从,这一次非要隆重,也只好由得他了。

皇帝快要五十岁了,但是脾气却变得越发的暴烈,皇宫里面现在充满了暴戾之气,之所以这么说,就是因为皇帝最近总是在杖毙人。

活活的被打板子打死,也是一种极为痛苦的死法,只要看死掉的大部分都是负责采买的宦官就知道皇帝这是在下封口令。

一般情况下,百姓对神秘的皇宫充满了好奇,总想打听一下皇族的生活,于是这些采买的宦官就成了唯一的消息来源,皇帝既然这么干了,就说明他想继续保持一种神秘感。

云烨带着皇帝夫妇看望了那头差点流产的母牛,也品尝了老曹家的果干,至于屠户的猪肉已经被云家采买走了,皇帝也就没有再去看人家的猪肉。

不大工夫,就转遍了云家庄子,一些老农也敢大着胆子和皇帝说话,至于长孙早就被一群老少婆姨簇拥着不知道去了那里,相比威严的皇帝陛下,平易近人的皇后娘娘在云家庄子总是最受欢迎的人。

“看来皇后比朕更受百姓的欢迎啊!”李二回头没找见皇后,就和乡民们打趣起来。

“男人家总还是需要一些威严的,要不然压不住家,老汉的几个儿子都怕老汉,却和他们的娘亲,其实都是一个道理。”

李二笑着点头,对这一句话非常的满意。

话匣子一打开,乡农们见皇帝好说话,也就慢慢的你一言我一语的找着和皇帝说话,这样长脸的时候并不多。

“这么说朝廷的徭役设定的并不合理?”

“陛下,也没有不合理这一说,国家也要修路,也要筑城,这些活计总是需要人来干,虽说我家侯爷他们抓来了好些外族人,可是筑城这活计怎么能交给他们干,咱家的城池还是需要自家人来修的,官家把这个道理讲了,老汉就是觉得,有些人能去,有些人不适合去。

种了朝廷给的地,那就要缴税和服劳役,问题是咱云家庄子上的人去服劳役亏本啊。”

“亏本?此话怎讲!”李二差点被这话噎住,服劳役还有亏本一说?

老汉憨憨的笑了一下说:“是啊,亏本,您看啊,老汉要是用服劳役的时间去城里卖果干,一个月下来就能赚到五个银币,可是呢,老汉拿一个银币就能去雇一个壮劳力,如果让这个壮劳力代替老汉去服劳役,不但干的活比老汉多,还比老汉好,这样一来,老汉还能净赚四个银币,这样不但对官家好,对老汉也好,陛下,您说明年的劳役老汉能不能雇一个壮劳力去啊?”

李二的眼珠子都要突出来了,就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曹老汉的话乍一看没有问题,确实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好事,但是国朝在制定劳役制度之初,就没有想到还会有这种问题,只要把这个问题彻底的展开,就需要重新厘定朝廷的赋税制度,这岂能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情。

“陛下啊,老汉的儿子是府兵,也跟着侯爷上了几次战场,军功也拿了一些,现在他留在家里就成了懒蛋,什么活都不干,仗着自己有军功打算躺着吃饭,一门心思的等着陛下重新召唤他上战场,老汉问过我家侯爷了,朝廷这几年的政策就是休养生息,不再动刀兵了,您说他这个样子下去怎么得了啊,说起来他是府兵,寓兵于农,朝廷不打仗他们就是农夫才对,可是他不想种地,只想当兵,您是不是再把他招到军伍里去?”

李二张大了嘴巴,这又是一个和国家兵役制度相关联的问题,也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的清楚的,自以为完美的处理结果,到了底下就会完全走样,用自己一个人的想法替代全天下人的想法,实在是太偏颇了。

一样米养百样人,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原以为老百姓只能提出母牛,果干,猪肉这样的问题,现在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自己制定的一切政策,最后都会落到他们的头上,他们才是这些政策的最终解读者。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而水性又是最为多变的,操舟也需要顺应事实变化,有时借力,有时顺势,有时逆水而行,不熟水性者必将倾覆!”

回到云家之后,李二和群臣坐在云家的大厅里,向群臣解说了自己在云家庄子的见闻,两个老汉的问题,就让自己这位天下至尊哑口无言,天底下还有那么多的百姓,积蓄的问题还不知道有多少,看似平缓的水面下到底潜伏了多少暗流?

李纲听完呵呵笑道:“陛下不必妄自菲薄,贞观朝至今已是千古难得的盛世,我们如今国无外患,内无隐忧,这就是陛下的功绩,陛下长存百姓心,自然可以铸就一代圣君,所谓众口难调就是您现在遇到的问题。

一项政策,自他出台到执行,需要照顾的是大多数人的利益,而非一小部分人的利益,陛下被云家庄子的表象迷惑了。

那个曹老汉自己都说了,他一个月能赚五枚银币,陛下难道就认为天下所有卖果干的人都能一个月赚五枚银币?他能雇佣得起一个壮劳力,难道别人也能雇佣得起?劳役是一个百姓向国家舒纳忠心的一种方式,不是一个银币的问题,老夫以为,徭役这种事,只能扩大,而不宜减少,至于那个懒惰的府兵也只是个例而已,没有可操作性。

两小儿辨日的故事陛下不会没读过吧?”

第32节 云家一日游

以小概偏,以偏概全,整个问题充满了疑惑,李二思考问题从来是宏观的,而不是微观的,现在一瞬间接触到细致的东西,弄得皇帝很没有自信。

一位自诩盖世明君的皇帝突然遇上老农说自家的实际问题,并且马上要皇帝拿出一个解决方案来,这根本就是在欺负皇帝这个英明的乡巴佬,如果把这个问题交到县主簿手上,他会拿大嘴巴抽老汉,然后粗暴地让卖果干的掏两个银币来给他,一个银币用来雇壮汉,一个用来自己喝酒,屁事都没有,也只有李二才会把这件事情联想到自己的政策上去,才会生出危机感。

看到李二恍然大悟的样子,云烨陪着笑容,心底里其实很想揍小武一顿,这个臭丫头,都为人母亲了,怎么还是这样一幅性子?看到自己受皇家欺负,就下死手把皇帝往死里坑。

这是一定是找不到证据的,臭丫头既然能跑去三原县自己的田地里去春忙,就绝对不会给人抓住狐狸尾巴,云烨的猜测也是按照性情来推测的,先假定罪魁祸首是小武,然后再倒着推整个事情的前因后果……

见到老帅们打招呼都费劲,一律的都是尚书,因为这是最高的官衔,有皇帝在的时候只能这样称呼,所以云家的大厅里坐了三四位兵部尚书,云烨这个兵部尚书还要负责端茶倒水。

都是老熟人,知道他们吃饭的习惯,李二直接就是一老碗臊子面,皇帝也是关中人,不吃面吃什么,山珍海味的每天都吃,就算是神仙都扛不住。

一小碟子咸韭菜,两瓣糖蒜,清清爽爽的拌了一碟子刚刚掐的鲜豆苗,上面只有蒜蓉和姜末,浇上醋拿素油一泼,闻着都有食欲。

牛进达,李靖,魏征这些喜欢吃面的人都是这样一份饭食,饭食里面最精致的要算是李纲的饭食,老人家的肠胃不好,粥一类的东西最好克化,不加糖的银耳莲子粥只有一小盅,餐前还有几片水果,杜如晦他们喜欢吃米,三两样精致的小菜配上一碗雪白的米饭,浇上特制的肉酱,就让几个老头子吃的大呼过瘾。

李二西里呼噜的吃完了一大碗面条,把碗撂在桌子上担忧的看着李纲一点点的喝粥就皱着眉头说:“先生的身体还是没有调养好啊,朕现在依然能够食肉三斤,饭食一斗,上马舞槊还能坚持半个时辰,您每顿饭只吃这么一点,可怎么行啊。”

李纲擦擦嘴,放下吃了半盅的银耳粥苦笑着说:“陛下有所不知,老臣早在数年前就该离开人世作逍遥游,只是舍不得我大唐日益的繁荣,总想多看两眼,日后去了地下也能和老友多说说我们的功业。

如今老夫的头发已经脱落,牙齿也逐一离我而去,想必远行的日子已经临近了,陛下,老臣今日向陛下求一个恩典,不知当说不当说。”

“老爱卿有何要求,尽管道来,朕无不应允。”李二说的很干脆。

“老臣先谢过陛下,老夫一生所求者不外乎教书育人,说来惭愧,隋炀帝和息王都是出自老夫门下,他们一个残暴,一个无孝悌,老夫未能尽到为师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