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燃烧的海洋- 第6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天下午,两艘快速战斗支援舰就冒险返回战场,救起了两千多名官兵。

只是,受一次虚假的防空警报影响,两艘快速战斗支援舰没有救走所有官兵。直到十八日凌晨,第一舰队派来的搜救飞机才救走了最后一批官兵,其中包括在这场战斗中负伤的敬文辉上校。

后来,敬文辉在海军医疗船上获得了海军少将军衔。

必须承认,敬文辉的命确实很硬,当时打中他脖子的弹片,只要往里偏差五毫米,就能切断颈部大动脉。

打到这个时候,战斗依然没有结束。

十七日上午十点左右,龚继飞集中第一舰队的战斗机,袭击了美军舰队,只是没有收到决定性的战果,因为弗伦奇在八点之前,也就是敬文辉的分舰队完蛋后,就命令岸基航空兵全力掩护美军舰队,并且让一百架轰炸机执行侦察任务,另外三百架轰炸机则随时准备攻击逼近的第一舰队。结果就是,在美军轰炸机的威胁下,龚继飞没敢逼近美军舰队,在差不多战斗机最大作战半径上发起了公里。此外,第一舰队只剩下了大约四百五十架战斗机,而要面对的美军岸基战斗机在一千架以上。更重要的是,美军岸基战斗机能够在预警机发出警报之后紧急升空,赶在中国海军的战斗机攻击美军舰队之前到达,也就能在防空作战中投入足够多的战斗机。

在这次攻击中,第一舰队又损失了一百多架战斗机。

在攻击无望之后,龚继飞才选择放弃,并且在当天下午,出动倾斜旋转翼飞机去搜救落水官兵。

直到十八日清晨,搜救工作才结束。

十八日上午,第一舰队转为向东北方向航行,主动撤离战场。

到此,这场意义重大的海战才宣告结束。

在这场海战中,中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第二舰队几乎全军覆没,除了两艘快速支援舰,三十艘战舰战沉,此外还损失了四百多架飞机,包括三百六十四架舰载战斗机,与一百多架倾斜旋转翼飞机,伤亡官兵五千多人,包括五百多名飞行员(其中三分之一是倾斜旋转翼飞机的机组乘员)。

仅从损失来看,美军舰队小得多。

算上后来沉没与美军自行放弃的战舰,美军只损失了十五艘,伤亡官兵不到三千人,损失飞**百余架,其中三分之二的战斗机是在航母上被炮弹摧毁的,大约有七百名飞行员阵亡或者失踪。

显然,谁都不是这场海战的胜利者。

中国海军损失了除航母之外,半数大型战舰,而且是被击沉。虽然美国海军被击沉的战舰少得多,但是除了两艘航母、四艘巡洋舰、十四艘驱逐舰与两艘快速战斗支援舰之外,其余战舰全部受损,而且七艘航母遭到重创,损伤情况最轻的“美利坚”号至少需要五个月才能修复,而损伤情况最重的“斯普鲁恩斯”号与报废差不多了。也就是说,美军只剩下了两支航母战斗群还能作战。

毫无疑问,在战略上,中国海军是胜利者。

原因很简单,即便没有第二舰队,第一舰队也能作战,而且在补充了战斗机之后,战斗力并没下降。

相反,美军舰队遭到重创之后,就算还有足够多的战舰,也丧失了争夺制海权的能力。

当然,随后,双方都宣布是这场海战的胜利者。

美国的理由是,美军被击沉的战舰只有中国海军的一半,而且损失的官兵也只有中国海军的百分之六十,在空战中损失的战斗机也比中国海军少得多,还全歼了中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第二舰队。

中国的理由更直接:珊瑚海的制海权依然在中国海军手里。

这场海战最直接的结果,是让争夺所罗门群岛的战斗变得再无悬念了。

虽然瓜达尔卡纳尔岛上的美军坚持到了九月底,但是在年内,美国海军无力与中国海军争夺制海权。也就是说,中国陆战队攻打瓜达尔卡纳尔岛的行动没有影响,而且有半年的时间来占领这座岛屿。

事实上,在海战结束之后,美军基本上放弃了瓜达尔卡纳尔岛。

原因很简单,就算中国陆战队什么都不做,只需要由舰队彻底封锁这座岛屿,岛上的美军就将在年底之前弹尽粮绝。

当时,牧浩洋也非常清楚这一情况。

海战结束之后,他没有惩罚佟少云,因为在整场战斗中,佟少云的判断都很准确,而且没有犯什么大错。真要说他做错什么的话,也就只有没有等待第一舰队了。事实上,责任也不在佟少云身上,主要是龚继飞没有准确判断战局,导致第一舰队晚了大约四个小时才进入珊瑚海。如果第一舰队提前四个小时进入珊瑚海,即在十六日下午两点的时候转向,这场海战的结果肯定会大不一样。

事实上,牧浩洋也没有严厉惩罚龚继飞。

指挥官错误判断战局是经常发生的事情,而且龚继飞在做出准确判断之后,已经做了能做的所有事情。

当然,龚继飞也不是不用承担责任。

后来,牧浩洋以龚继飞没有服从命令,即在第二舰队已经与美军舰队交战的情况下,听从佟少云的指挥,让龚继飞去那霸呆了一年多,而接替龚继飞出任舰队司令的正是命大福大的佟少云。

与佟少云一起得到提拔的,还有敬文辉。

在医院的特护病房里呆了三个月之后,敬文辉在九月底返回舰队,继续担任佟少云的参谋长。后来,舰队规模扩充之后,敬文辉出任了第二舰队司令官,佟少云则以太平洋舰队司令官的身份,兼任第一舰队指挥官。直到二零五五年底,在第三舰队成立后,龚继飞才再次成为舰队司令官。

可以说,牧浩洋对这场海战的结果是比较满意的。

虽然丢掉了第二舰队,但是海军的主力还在,而且制海作战能力没有大幅度降低。更重要的是,攻占所罗门群岛已无悬念。以当时的情况,牧浩洋甚至可以在七月初、也就是所罗门群岛上的机场全部恢复使用之后,把舰队撤回来,根本没有必要为那两支留在澳大利亚的美军航母战斗群担心什么。

到了十月份,牧浩洋就把舰队撤回到了那霸。

当然,在六月底,战场上的总体战略态势已经非常明朗了。

第二百零七章 非洲之角

第二百零七章 非洲之角

战后,对于这场海战的评价非常高,很多人将其与“日德兰大海战”做对比。

显然,这个对比并不恰当,因为在此之后,美国海军并没龟缩到港口里,但是有一点非常相似,即在这场海战之后,美国海军再也没有对中国海军构成过实质性的威胁,也再也没有获得扭转战局的机会。

当时,牧浩洋肯定不会去考虑那些到战争结束之后才需要考虑的问题。

六月二十日,牧浩洋与庞跃龙一同飞往阿斯塔纳,与正在部署攻打伏尔加格勒作战行动的魏成龙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会谈。

这次会谈,没有留下任何书面记录。

当时,牧浩洋与庞跃龙专程去阿斯塔纳,就是不想留下书面记录,因为牧浩洋打算跟魏成龙做一笔大买卖。

既然是做买卖,就得带上“货物”。

牧浩洋的“货物”不是海军舰队,而是海军航空兵。

当时,海军已经组建了十五支舰载航空兵联队,其中八支联队是为在二零五五年初服役的八艘超级航母准备的。按照海军的一贯传统,首先成立舰载航空兵,以便让飞行员在上舰之前熟悉各种战术,等到航母服役之后,再让飞行员进行真刀实枪的着舰训练,以此让航母以最快的速度形成战斗力。当时,这八支舰载航空兵联队都以完成了训练,也就是都具备了作战能力。

庞跃龙的“货物”,则是十二个陆战师。

这十二个陆战师都是为攻打所罗门群岛准备的,只是没有用上,其中四个陆战师之前被派往马里亚纳群岛,能在七月初抽调出来。虽然从长远来看,这十二个陆战师肯定得派往澳大利亚,但是在短期内,特别是在其他问题解决之前,基本上没有用武之地,只能留在后方消磨时光。

当然,既然是买卖,牧浩洋与庞跃龙肯定想从魏成龙那里得到一些东西。

准确的说,牧浩洋想要得到的,只是魏成龙的一个承诺,即在年底前攻入莫斯科之后把牵制在大陆战场上的空运力量转移到太平洋战场上去,让海军与陆战队能在二零五五年初攻打澳大利亚。

毫无疑问,对魏成龙来说,这也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买卖。

要知道,在大陆战场上,魏成龙缺少的就是航空兵与作战部队,如果海军与陆战队肯分担一部分作战任务,他就有足够的把握在年底率领军队攻入莫斯科,兑现他在黄瀚林面前许下的诺言。

结果就是,三人非常愉快的达成了这项秘密协议。

按照牧浩洋的承诺,海军的八支航空兵联队将在七月初参战,而庞跃龙也承诺让十二个陆战师在七月底之前到达。魏成龙在做出承诺的时候,设置了一个前提条件,即在年底之前攻入莫斯科。也就是说,只有达到这个条件,魏成龙才答应把半数以上的运输机移交给海军与陆战队。

魏成龙不是不相信牧浩洋与庞跃龙,只是觉得设置这个前提条件,能让牧浩洋与庞跃龙尽心尽力。

对此,牧浩洋并不反对。

只是,庞跃龙觉得魏成龙的要求太高,因此也附加了一个条件,即陆军必须在七月底之前攻占伏尔加格勒。

庞跃龙提出这个条件的原因就是:不想让陆战队参与攻打伏尔加格勒的作战行动。

让他没想到的是,魏成龙一口就答应了下来。

这次,魏成龙不是托大,而是有足够的信心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攻占伏尔加格勒,因为他已经为此准备了三个多月。

当天,牧浩洋与庞跃龙就返回了北京。

两天之后,牧浩洋收到一条好消息:蒋博文指挥的非洲军团拔出了美军在吉布提外围的最后一个据点,包围了吉布提。

虽然还没有攻占吉布提,但是非洲战场上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了。

按照蒋博文发回来的战报,争取在七月份攻占吉布提。当然,他过于乐观,因为直到九月底,非洲军团才占领吉布提。主要就是,牧浩洋一直没有给他增兵,主力就只有一个陆战师,而盟国的军队都没有多强的战斗力,靠得住的就只有两个巴基斯坦的陆军师,而吉布提的美军在十万以上。

只是,到了七月份,美军已经无法封锁曼德海峡了。

在非洲军团的猛烈炮火打击下,吉布提的美军大多只能龟缩在防御工事里,对进出红海的舰船再无威胁。

结果就是,到七月底,中国海军打通了曼德海峡。

最终,牧浩洋在八月份决定开辟新的战场,并且把蒋博文调往埃及,为他提供了两个集团军,让他担任驻埃军团总司令。到了年底,蒋博文取代虞世辉,出任中东战区司令,而虞世辉则被牧浩洋派往新德里担任南亚战区司令。毫无疑问,南亚战区司令部是清水衙门,根本没什么事可做。

中国在非洲之角取得的胜利,对美国的全盘战略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要知道,在吉布提守不住的情况下,美国必须向中东增兵,巩固西奈半岛,不然美以联军将遭到围攻。

从军事角度上讲,美以联军甚至得集中兵力干掉叙利亚。

原因很简单,如果没能在中国出兵埃及之前解决掉叙利亚,美以联军输掉中东战争将是铁板钉钉的事。只有首先干掉叙利亚,才能把主力派往西奈半岛,顶住中埃军团的进攻,确保不被击败。

问题是,击败叙利亚谈何容易。

要知道,当时中国在中东战场上的兵力已经达到八个集团军,除了部署在约旦、伊拉克与沙特的三个集团军之外,另外五个集团军都在叙利亚,而叙利亚国防军的兵力已经突破三百万,约旦、伊拉克与沙特的兵力则达到了四百五十万。到了七月份,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与印度尼西亚还将陆续向中东派遣八十万作战部队。也就是说,再过一个月,中东军团的总兵力就将接近九百万。

当时,美以联军的总兵力只有三百五十万。

准确的说,应该是西方同盟集团联军,在美以联军中有六个加拿大师、八个墨西哥师与两个澳新师。

虽然美以联军的平均战斗力高过了中阿联军,但是兵力上的差距太大了。

更重要的是,六个中国陆军的集团军,就有大约三十万兵力,而美军在中东战场上也就只有十二个师,总兵力不到二十万。把战斗力相当的加拿大师与澳新师算上,也才更中国军队持平。

很明显,美以联军根本无力发动进攻。

如此一来,只有向中东增兵,才有可能使美以联军夺得主动权,也才有希望尽快打垮叙利亚。

为此,在七月份,美国就向中东增派了八个师。

同期,加拿大增派了两个师、墨西哥增派了四个师、新西兰增派了一个师,而以色列国防军还组建了十个外籍旅。

当时,已有近五十万外籍犹太人赶往以色列,其中二十万人加入了以色列军队,并组建了外籍军团。

美军向中东增兵,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减少了派往俄罗斯的军队。

直接结果就是,在魏成龙指挥中国陆军第二次围攻伏尔加格勒的时候,参战的美军只有三十六个师,而不是俄罗斯希望得到的四十四个师。虽然布鲁希洛夫用新编的二十个俄军师填补了美军的空缺,但是打到七月二十九日,布鲁希洛夫不得不承认,伏尔加格勒已经被中国军队占领。

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蒋博文在非洲之角取得的胜利,帮助魏成龙在七月底占领了伏尔加格勒,结束了这场持续了大半年的会战。

事实上,非洲之角的胜利,还产生了更加长远的影响。

当时,俄军在伏尔加格勒遭受的损失,远远超过了预期,结果在八月份,当魏成龙准备向莫斯科进军的时候,布鲁希洛夫手上甚至没有一个装备完整的装甲师,而且莫斯科方面军的作战能力,已经比伏尔加格勒会战之前降低了百分之六十,拱卫莫斯科的其他几个方面军的战斗力也下降了百分之四十以上。由此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布鲁希洛夫在八月八日向俄罗斯总统递交辞呈,或者说是主动辞职,随后俄罗斯总统任命诺日罗夫以美俄联军总司令的身份指挥俄军作战,而不是另外任命一位参谋长。直到十月底,中国军队兵临莫斯科,俄罗斯总统才任命朱利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