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姨娘漂白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世姨娘漂白路-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20章 一两银

霍青玉认识孔二娘一星期多,孔二娘可从未说过要与她一块去雀村接生意一类的话。

她来到这雀儿码头十天了,之所以才只赚得十八个铜板,第一是抢生意抢不过人家,人家大多数做的都是熟客的生意,第二就是孔二娘和其他一些鱼娘,欺她是新人,一个个拉帮结伙的故意排挤她。一有客人在岸上叫船,摇橹手艺比她精湛,嘴巴比她会招呼的船娘们个个争先恐后的抢到她船前头。。。屡屡遭到此不平待遇,她能拉到客多赚到钱才有鬼。

这样的职场同行竞争和排挤,霍青玉并不感到陌生。类似这样的“老人欺压新人”的委屈感无奈感,在现代,出门打工在外的人,几乎人人经历过。

孔二娘的话,霍青玉没放在心上。一会她的丈夫估计要起来在船上洗漱,为了避嫌,她摇橹划动船,到了上方的岸边停泊船。

这里比较安静,与其他的船都隔着一段距离。

她将洗漱用品放回舱,整理了下自己的蜗居,拿了一把晒干的干面,又出了舱。

小铁锅里放了半锅水,她开始生火煮水下面,做冷面吃。

昨天她花了两个铜板,买个半个冬瓜,一大把葱,三四两的青椒。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她就在船上洗菜切菜,煎炒辣椒炒冬瓜,拌凉面。

望着颜色清爽,白绿相间的一锅满满的凉面,霍青玉笑了笑,这可是她一天的饭食。

封了小炉子,小炉子上搁上石铫壶,油盐酱醋罐菜刀砧板等物收拾好,霍青玉取出一只空碗一双木筷,坐在船尾的小木杌子上,准备吃凉面。

“小娘子,这船可去大码头?”忽地,一道清朗的男声自几米外的岸上传来。

这么早生意上门?霍青玉看了看天色,夏日昼长,天亮的早,现在不过五点钟左右的光景。

霍青玉连忙放下碗,盖在锅上。站起招呼“去的!”

那男子,不,应该称之为少年。他年约十七八岁,一袭月白色的衣袍,腰间束一条绿玉色的长穗绦,上系一块三阳开泰的碧色玉佩,未绾的黑玉长发只用一根银丝带随意的扎于脑后。他的肤色是健康的蜜色,他的五官俊朗,剑眉星目。他唇畔的笑容那么的亲切熟悉。。。

恍惚间,岸上的少年与她记忆中的弟弟霍青山的身影合二为一,成为一人。

“青山。。。”霍青玉痴痴的望着,颤着唇,犹如梦呓。

如果,他不是穿着这朝代的书生袍,不是头发和这朝代的人一样长至腰际,不是他的气质比弟弟多了一分书卷气,霍青玉真的会扑上去,抱着他喊着他的名。

瞧着双眸含泪,痴傻望着他的秀美船娘,温恒书不自在的咳了一声,想着;要不要叫其他的船坐?于是他重复了一遍。问道“小娘子,这船可去大码头?”假若这船娘不应声,他就叫其他船试试。

小娘子?她的弟弟霍青山只会叫她“老姐”或是“大姐”,霍青玉眨了眨眼,清醒过来。她背过身,举袖拭去眼角的泪珠。苍白的小脸露出一抹歉意的笑。她朝着岸边的少年,福了福身,道“去的,去大码头。这位公子请上船。小女子刚才失态了,实在是公子长的太像妾身认识的一位故人。失礼之处,请公子勿要见怪。”

温恒书闻言,暗嘘一口气。他急着回襄阳城,但这雀村一带水上停泊的船只,很多只船没动静,船主似乎还未醒。而那些醒来的船主,都忙着在船上洗漱洁面,他也不好意思上前打扰。。唯有这位船娘衣发整洁,像是准备开业。

他不在意的笑了笑,微一撩袍。轻身一跃,上了船头,对着她一抱拳,道“无妨。现下时辰过早,是在下失礼在先,急着赶路,打扰船家。”

这里离雀村远了点,至少有一二里的距离,看样子,这少年书生,昨晚夜宿于雀村,误了事。一大早的急着赶路了。令霍青玉不解的是,三分之一的雀村人家家里较富裕,备有小船。看他的气质,穿着,腰间挂着的玉佩,不像是一般的平民,嫖的女妓,定不是雀村里那些人老色衰或是相貌一般廉价的女子。他怎么舍近求远,跑到这里叫船?虽有疑问,但她不会和钱过不去,反正不关她的事。

霍青玉带上露指布套,两手按在撸上,提醒了一声;“公子请站稳了!”说着,她摇橹划动船。

她的船经过孔二娘的船时,在船尾正在烧火熬粥的孔二娘眼尖的看到霍青玉和站于船头上的少年船客,她叫道“青玉妹子,你这是载客去哪啊?”

霍青玉笑着应了一声“去大码头。”

太阳渐渐升起,晨辉下,小船悠悠,水波荡漾,长长的江岸,岸边花草掩映,透着勃勃生机。

霍青玉戴上遮阳的竹斗笠,手中摇着橹,望着前方独立在船头的少年,情绪复杂。少年跃上船的那一刻,她心里遗憾地想着;假如他是青山多好,他是青山,是她亲弟弟的话,她在这古朝代,就不会感到寂寞和孤苦。幸好,那念头只是一闪而过,她的弟弟。当然是在现代活的好好的。她的弟弟好好地,她那一对重男轻女的父母自然也会活得好好。

怅然若失的她一直盯着少年的背影看,少年似有所觉,他转头,问道“小娘子,在下真的与你认识的一位故人十分相似?冒昧的问一句,你那故人如今何在?”

霍青玉轻声答道“我说的故人,是我自小失散的弟弟。你和我弟弟,形似神不是。。。”她顿了顿,转了话题,装作好奇的问道“公子可见过小花雀宛娘?我听人说,她人美歌美。”

少年笑了笑,清亮有神的眼掠过她半掩于斗笠下,露出的半张皙白容颜,道“在下昨晚与友人就歇于小花雀宛娘处。人美歌美倒没觉得,在下倒是觉得小娘子的嗓音和容貌,比那宛娘更胜一筹。”

这算不算是调戏?

霍青玉愣了愣神,猝然反应过来。这个少年大概误会她了,以为她和有的船娘一样,欲勾引船客赚取额外的钱财,包括她刚才失态的举止,都是勾引船客的手段?!

登时,一股好笑又好气的心绪浮上心头。霍青玉加快了摇橹的速度,语气淡淡地道了一句“多谢夸奖”后,便不再多言。

好在大码头隐隐在望,岸上的人流车马也越见越多。

没过一刻钟,船便靠岸。那少年将一两白银放于船板上,下船后,站在岸边,对着霍青玉拱手一揖,道“在下言语稍显孟浪,小娘子莫要见怪。”

霍青玉走到前船,捡起船板上的一两银,一个纵身跃上岸,将银子递到少年眼前,道“五个铜板即可。这一两银,小女子可没那么多的铜钱找你。”

少年后退一步,道“不用找。这是小娘子应得的。”

霍青玉浅笑,“好吧,多余就当你给的小费。我也不白收你钱,送你个消息,喜欢船娘的话,以后去雀村,找孔二娘。孔二娘会为你介绍几个风情胜过小花雀宛娘的船娘。”说完,她便跳上自己的船,摇橹离开。

“臭小子,才几岁,毛都没长期吧。敢调戏老娘。”霍青玉恨恨地摇着橹,嘴里嘀咕的骂着。同时暗自庆幸,她老弟霍青玉可比那少年好的太多。既不好色,也不败家。

船往回行驶了三分钟不到,岸上一个抱着孩子的年轻媳妇对她招手叫着“船家,去不去林华村?”

去林华村得经过雀村和冯家村,送一次又可得四五枚铜板的收入。

霍青玉连忙摇橹近岸,道“去的,请上船。”

不知道是不是拿一两银,开门红的原因,还是今天是中元节最后一天,许多人要归家祭祖的原因,她的生意出奇的好。

早上忙到中午,一口面都来不及吃。

午时过后,渐渐地空闲下来。霍青玉将船停泊于靠岸的一颗枝叶繁密大树下,刚吃完一碗凉面正在喝水之际,看见孔二娘摇着船慢慢地向她这方移近。

船一靠近,孔二娘就起身跳到霍青玉的船上,一手一个桃子,她递个她一个桃子,“青玉妹子吃颗桃子解解渴吧”

霍青玉接过桃子,并没马上吃,道了声谢谢,抽出自己屁股底下的小木杌子让给孔二娘坐,自己则是靠在一米远的船舱上,随意的问道“二娘子,你怎么没回去祭祖?”

二娘子啃着桃子,道“我家那口子回去也一样,我到下个中秋节再回去。”

中秋节啊,仿佛与她很遥远,也许她这一生都没有机会和家人共度中秋佳节。

孔二娘又道“别说我了。青玉妹子,你不考虑回娘家一次?你年纪轻轻的,孤身在外,不想家吗?”

家,何处是她家!

霍青玉叹气“我也不清楚,我的事儿反正和你说过。 你是我的话,你想回那个“家”吗?”

想起她说过的继母和哥嫂和那没感情的亲爹,还有她那一段不幸的婚姻,孔二娘不说话了,低首啃桃子。

一只桃子啃完,她道“青玉妹子,今儿个是中元节最后一天,雀村晚上客人肯定不多,没什么生意。我那口子得到明天才回得来。不如我们晚上去大码头那放河灯。”

霍青玉想了想,点头,“嗯”了一声。

☆、第21章 弟弟对不起了

星光闪烁的夜幕下,宽阔的汉江水面上往来的大小船只纵横穿梭,骆驿不绝,一派灯火通明,呈现出一片帆樯如林,人来客往的繁荣景象。

霍青玉与孔二娘将船停泊于大码头一处,两人谈笑着上了岸,在岸上一个卖河灯的小摊位上,各自买了一盏河灯,朝着人多的江边走去。

江边放河灯的人,男女老少皆有。霍青玉蹲在江边的一块青石上,学着孔二娘用火折子点亮了荷花灯芯中的蜡烛,放生河灯。

“爸爸,妈妈,弟弟青山,在时空另一头的现代我是不存在的人了,但在这古朝代,我却依旧活着。。。活着好好的,你们也是,一定要活的好好的,健健康康一生无忧,好好地活着让我安心。。。”霍青玉呢喃着,轻轻地将荷花灯往水中一送,两手拨着水面,望着河灯渐去渐远。

波光粼粼的水面,各式各样造型的荷花灯摇摆汇集,映的水面流光溢彩,很快的她就分不清那一盏河灯是她放的,那一盏河灯是孔二娘放的。

放好河灯,孔二娘建议,去余家巷逛一逛。

樊城县官码头为过往达官贵人的专用码头,离官码头约有三四百米的距离,有一条热闹的巷子,名曰余家巷。

余家巷是樊城县九街十八巷之一,南北走向,长约五十米,三米多宽。巷道两侧商铺林立,茶坊、酒肆、饭馆,客栈,绸缎铺,首饰铺。胭脂铺。。。应有尽有。

孔二娘拉着霍青玉步入灯火辉煌的余家巷,挤入攘往熙来的人群,从一家首饰铺逛起。

孔二娘挑了一支上有桂枝相缠下有垂红珠的鎏金发钗,拿在手里细看,对着霍青玉问道“青玉妹子,你看这支发钗好不好看?”

一旁的店小二热络的递上一面铜镜,介绍着“小娘子,你的眼光真不错,这支鹊含珠钗是今天刚到的货,只进来一双,这是唯一的一支,不贵,只需三钱银。”

三钱银相当于三百文钱。

霍青玉一眼便瞧出发钗头下垂的几颗红珠乃是玻璃制成,但这朝代染色玻璃制成的东西并不属于便宜货,三钱银并不算贵。

她笑着点头,道了一声“好看。”是好看,物廉价美,做工精巧。

孔二娘将钗子插在头上,对着铜镜左右照,与店小二讨价还价道“三钱银还不贵,你给我便宜点,我就买下了。”

“小娘子,真不贵,不能再便宜了。。。”

“怎么不能便宜,一钱半银我就买下。。。”

霍青玉笑看着孔二娘与那店小二你来我往的杀价,一双黑白分明的杏眼移向对面的酒坊。从孔二娘拿起钗子给她瞧的那一刻起,她就感到有人在盯着她看。

是他,那位相貌长的像他亲弟霍青山的少年书生。

酒坊两楼上,一排窗户朝巷开,那位少年靠窗而立,旁边站着几位和他穿着打扮类似的年少子弟。他瞧见霍青玉抬头望他,对着霍青玉招了招手,与身旁一位正与人喝酒说话的少年低头说了什么后,人便走开不见。

花了一钱半银买了钗子的孔二娘心满意足的拉着她往前走,兴致勃勃的道“青玉妹子,我们去鞋铺看看。”

她们走得好好,前方传来一阵锣鼓声,佛乐经文声,人潮一阵拥堵,纷纷后退,往路两旁叫嚷着挤去。

霍青玉被前面两个腰圆膀粗的中年大妈一堵一推,推到一家笔墨铺门口,趔趄之际,一只手臂挽住她腰,将她不稳的身形固定。她的身形一旦站稳,腰际的手臂迅速收回,耳边传来一道有些耳熟的男声“小娘子,我们真是有缘,又见面了”

又是他,难道他出酒坊,专门为了见她?

霍青玉微一侧头,瞥了他一眼,便移开目光,转向拥挤人群中搜索孔二娘的身影。

人群两边开,露出数十个头戴着毗卢帽,身披赤色袈裟,手持锡杖或是木鱼等法器边走边佛唱的僧人来。。。

原来是这樊城县庙里的和尚在举行中元普渡法事,游街超度亡魂。

摇动的锡杖声和笃笃的木鱼声中,霍青玉听到孔二娘的叫唤声,她不由扭头朝着声源处看去,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斜对面的人群,朝她挥手的孔二娘身后立着数个锦衣男子,其中一个男子似乎听到孔二娘的叫唤声,骤然回首,目光如冷电般朝她射来。。。是张明岘那厮,那厮的脸化成灰她都认得。

两人视线一在空中相碰,霍青玉立马转头,反射性的拔腿就朝来的方向跑,连多看张明岘一眼的胆色也无。

你怎么了,怎么说走就走?”背后的少年书生不知道哪根筋搭错,跟在她身后跑,边跑边叫,“小娘子,你怎么不理我,你等等我。。。”

霍青玉不管,见人就撞,见缝就钻,先离张明岘远远地再说。

孔二娘见霍青玉看到她像是看到鬼般,一脸煞白的转身就走,不由气结的追上去,叫着“青玉妹子,我在这呀,你跑什么跑。。。”

张明岘挥开人群朝着霍青玉追去之际,只来得对手下匆忙交代一句“雷一雪四,跟着这个女人”。这个女人,当然是指孔二娘。

“小娘子,问你话,你怎么不会答?”

她的一只袖管被身后的少年书生扯住,急的只想尽快离开余家巷的霍青玉看都不看他,一甩手,继续奋力挤人潮,嘴里骂道“滚开,别跟着我,我没空和你玩。”

少年书生俊朗的面容闪过一抹难堪之色,他火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