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装突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装突击- 第1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叶飞的训练成绩好,在突击队时的战绩甚至可以称得上辉煌,指挥员当然会偏心一些。
  “边去,我妒忌你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家伙干什么!”姜宇飞明明想装出不在意的模样,可是语气里还是不由自主地带上了浓浓的酸味儿。
  说叶飞头脑简单并不准确,真正头脑简单的笨蛋根本就进不了突击队。姜宇飞还真是打心眼儿里挺羡慕叶飞的动手能力。
  “哈哈哈,死要面子活受罪,还不敢承认?”叶飞一阵开怀大笑。
  姜宇飞气得差点开着战机撞过去:“有本事你用机械操纵飞出一分四十二秒啊!你丫连两分半也飞不进。”
  这句话顿时戳中叶飞死穴,但叶飞哪是这么好相与的,立即还嘴道:“我用机械操纵飞不进两分半,你能飞进三分就不错了,有什么立场笑话我?”
  今天叶飞和姜宇飞的训练科目是电传系统的实际应用,一项平时不起眼儿,必要时却能救命的训练。
  f-440是脑波接收器大规模成熟应用后的产物,以脑波操纵战机,只要脑子里想一想,接收器会立即将思维转换为电信号,战机就会迅速而准确地完成各种动作,即省心又省力,是军方克敌制胜的不二选择。
  准确地说,军方所有的武器平台之中,凡是能够实现脑波控制的,目前已经全部实现了控制。
  虽说脑波接收系统价格不菲,但是与动辄数百上千万的坦克飞机相比,脑波接收器的成本对财大气粗的军方而言实在提不上嘴。
  但是脑波控制系统并非完美无缺,脑波控制系统是纯电子系统,而且是比较脆弱的那一种,尽管军方在使用的时候做了尽可能完备的防范工作,但是再完美的防御,也不可能抵御全部的进攻。
  脑波控制系统在遭遇强电磁脉冲袭击的时候很有可能被烧毁,哪怕只损坏一部分,也会导致解读脑波的时候出现误差。
  激烈战斗中的高速飞行,哪怕一丝一点的误差,都有可能导致战机偏航。
  结果就是应该躲过去的导弹命中了,原本能够擦肩而过的陨石与战机负距离接触……
  这样的失误是军方无法容忍的,而且很少一部分脑子灵活的飞行员很不习惯用脑波控制战机,经常因为思维过于活跃导致解读失误。
  所以战机不光能用脑波控制,还有一套完整的电传操纵系统,一旦脑波控制系统受损,就能立即转换控制方式,甚至于电传操纵系统同样受损之后,还有一套笨重的机械操纵系统。
  脑波控制是完全的动脑,刨去体质的因素之后,只要学会使用脑波接收器,傻瓜也能开着战机飞几圈。


258 遮天计划(三)

  电传操纵系统则是使用操纵杆那种最传统的操作方式,但操纵杆上的指令同样会被系统解读为操纵信号,因此轻捷而准确,只是必须以手控制,而且需要控制的不仅仅是操纵杆,还有各种各样的仪表开关。
  尽管这些开关是多功能触摸显示器上的虚拟按键,但是操作时必须以手指按动,才会触发开关。
  哪怕是笨蛋,也看得出电传操纵比脑波操纵麻烦了无数倍——前者只需要脑子里想一想,后者却需要大脑指挥手指去接触。
  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然而最麻烦的是机械操纵系统,这套系统出了名的笨重,连仪表盘上的按钮,都是机械式的,一按一声咔嚓响。
  别看操纵的方式与电传系统相同,连操纵杆都是同一个,但是机械操纵模式下的操纵杆,直接与遍布战机的机械操纵系统连接。
  比如一个简单的侧拉动作,操纵杆需要带动十几条连杆和活动部件,哪怕使用了助力系统,最终反馈到操纵杆上的力量也有十几公斤。
  十几公斤的力量不算太夸张,但是一直扳着十几公斤的操纵杆前后左右的乱动试一试?
  不知道多少飞行员在使用机械操纵系统时使尽力气扳动沉重的操纵杆,累得像死狗一样呲牙咧嘴,发誓宁可被敌人的导弹打下来,也不用这套最后的操纵手段——笨重的操纵系统,操纵起战机来自然也笨重无比,平时轻捷无比的战机会像飞上天的母猪一样笨重无比。
  而且还是那种怀着一肚子猪崽子的母猪。
  战机笨到这个份上,根本就没有躲避导弹的前提条件,想不挨打也没有躲导弹的能力,除非架驶战机的飞行员是不知疲倦的大力士。
  机械操纵系统在空军也是标准配置,但是空军的机械操纵系统却比天军的要轻便许多,至少不会将飞行员累得像死狗。
  其实操纵系统没什么区别,只是空军版的f-440是轻便型的传统战机,而天军的f-440却是加挂了厚重装甲的铁疙瘩。
  一个轻装上阵,另一个满身铁甲,耗费的力气又怎么会相同?
  为这个,天军的飞行员没少抱怨,好在需要使用机械操纵系统的机会少之又少,大多天军飞行员甚至终生都没有机会碰上一碰。
  可是用不用得上是一回事,会不会用却是另外一回事。
  在双向培训队,所有人首先学会的就是脑波控制,也可以说培训队只学习怎么使用脑波控制战机。
  不过进了舰队则不同,漫长的飞行时间正好用来磨练操纵技术。
  好在电传操纵和机械操纵的方式一模一样,连仪表盘的位置和大小都没有区别,所以机械操纵不需要刻意训练,只要学通了电传操纵,就一并学通了机械操纵。
  但是也只是方式一样而已,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超人一等的力量耐力。
  叶飞试过一回,使用电传操纵的时候轻便得很,只是需要时不时地在显示器上按一下,比如调节引擎的输出功率什么的。可是切换到机械操纵的一瞬间,他就觉得手腕上像吊了两头沉得不像话的死猪。
  要知道叶飞是突击队员,体力比起绝大多数飞行员要强得多……尽管当时他穿着战斗装甲,可装甲储备的电力有限,平时谁没事就开着辅助动力啊?
  换成普通的飞行员使用机械操纵,不知道得有多么痛苦。
  启动辅助动力之后的感觉好上不少,但是指掌间沉重的感觉却依然存在,哪怕叶飞拼尽全力,战机也要比平时笨拙得多。
  以机械操纵方式战斗,平时被叶飞虐得满地找不到牙的姜宇飞,破天荒地把叶飞收拾得晕头转向,欢喜得他差点没得脑溢血。
  大怒的叶飞立即放弃了继续使用机械操纵这个不切实际的念头,切换了操作方法之后打得姜宇飞一脑袋大包,当场报仇雪恨。
  姜宇飞瞬间低血压,差点没晕死过去。
  至此,叶飞算是了解了机械操纵的蠢笨,深深地明白了为什么飞行手册上说这种操纵方法不是用来战斗,而是用来脱离战斗和撤退的……嗯,机械操纵系统的笨重,只影响灵活性,对战机的直线加速度却没有半分迟滞,用来逃跑再好不过。
  正因为叶飞使用机械操纵方式与姜宇飞缠斗了一小会儿,航空队才有了将叶飞描述成强悍肌肉男的流言。
  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一会儿互相挖苦,一会又互揭老底,姜宇飞揭发叶飞不爱洗脚,熏得宿舍像猪窝,叶飞立即反击说姜宇飞像个娘们儿,晚上还要在脸上扣个面膜,半夜起床上厕所,差点以为遇上鬼……整个通讯系统被他们俩的吵闹声搞得乱成一团,再也听不到第三个声音。
  塔台里一片寂静,指挥员的表情越来越臭,其他人倒是听得津津有味,连无意间接到通讯信号的舰桥都切换了频率。
  毕竟长期的远航实在是太无聊了,以前没有冷冻技术的时候,休息时舰上总要安排点歌咏比赛什么的给无聊的战士们消磨时间,连时装表演都玩过不止一回。
  天知道一群除了军装就只有装甲可穿的大老爷们哪来的时装可穿,听说动力组有个二十多年兵龄的士官长,把旧衬衫撕了几个大口子就上了阵,知道的是时装表演,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和谁闹了矛盾,刚刚找地方真人pk了一顿。
  现在有了冷冻技术,满舰的人全钻了冷冻舱,整个战舰只有小猫两三只,比鬼域还要冷清,除了值班人员之外,剩下的人扳着手指头,顶多再扳扳脚趾头就能一个不拉地数过来,除了打牌根本组织不了旁的活动。
  吵闹几声给大伙添点乐子,也算是调剂生活的难得方式。
  叶飞和姜宇飞的斗嘴,又何尝不是他们俩应对寂寞的手段?
  终于听不下去的指挥员终于打断了两人的“私斗”,他实在是听不下去了,因为姜宇飞已经开始揭发叶飞三天不洗一回内裤。
  这算什么毛病?现在战舰上的后勤保障虽然做得不错,但是还远远达不到随意浪费清水的地步,连洗澡都只能随便擦擦了事——战舰上空间狭窄封闭,如果不及时清理个人卫生,用不了几天,宿舍就会比猪圈还要臭。
  洗衣服干脆就是传说,所有人的内裤都是统一下发的一次性纸内裤,穿个两三天直接扔掉就是了。
  指挥员下达了再来一轮的命令,叶飞和姜宇飞又开始绕着战舰飞桶滚,飞完之后,就完成了今天的训练,两人高高兴兴地切换了操纵方式,一个念头飞向同样黑漆漆的战舰。
  此次天军出去了不下四十艘巨鲸级战舰,而且一反常规地将所有战舰都漆成了纯黑色,连舰尾的推进器都做了足够的处理,看起来就像f-440的机尾一样尾焰黯淡,而且自离开月球基地以来一直像做贼一样小心翼翼,标准的没安好心。
  谁也没想到,这次训练竟然是最后一次常规训练,六小时后,舰队隐入一片杂乱的小行星群,据说这里曾经是一处私人小行星矿场,原本的小行星只有一颗,而且体积不小,不过储量不是很高,在矿藏采尽之后,小行也因为破坏性的开采变成了一片飘浮在虚空中的小行星群。
  外星舰队返回骨冢的航线,恰好就在小行星群不远,目前还舰队还没接到上面的通知,不知道外星舰队的具体位置,必须在小行星群里隐藏一段时间守株待兔。


259 遮天计划(四)

  沉寂的小行星群占据了几近一个光秒的广阔空间,犹如太空中一片危险的暗礁群。
  当年矿藏采尽,人员撤离这里的时候,小行星的分布范围没有现在这样广,时间久了,才慢慢地自行扩散到如今的范围。
  最大的小行星直径有十几公里,比巨鲸舰还要大很多,小的只有拳头大小。几十艘战舰藏进去,就像水里扔一把沙子一般。
  这里的位置刚刚越过土星轨道,小行星群虽然不是很多,但越过土星轨道之后,离太阳的距离越远,宇宙间飘浮的小天体就越多,所以这一群位置比较靠前的小行星并不怎么起眼。
  小行星群的核心区,一架f-440战机循着微弱的导航灯光,慢慢地飞至回收区上方,机头制动引擎突然喷出两股微弱的射流,战机稳稳地停在回收区上方。
  回收区其实就是专门划分出来,用于回收战机的位置,通常是战舰表面用灯光分隔的长方形战机只要飞到长方形的上方范围之内,就算进了回收区。
  “塔台塔台,炮兵完成训练任务,请求回收战机民。”疲惫的叶飞觉得脑昏沉沉的,像是灌了铅一样。
  他的状态明明应该用头重脚轻来形容,偏偏这里是太空,根本没有重力什么事,这种感觉实在让人觉得怪异得可以。
  “塔台收到,请关闭引擎。”
  “引擎关闭。”答完这句话,战机下方的回收区突然打开,一只纤细的机械臂从翻开的战舰装甲中伸出来,轻轻嵌住战机背部。
  纤细的机械臂轻而易举地捉住战机,灵动地调整战机的位置和方向,分毫不差地将战机拖入战舰之中。
  随着战机回收完毕,外翻的装甲重新合拢,标示回收区的灯光也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悄然熄灭。
  在标准重力下,只有手指粗细的机械臂绝对没有提起重型战斗机的可能,但是在失重的太空,比f-440更重的物品也不在话下。
  此时的战舰被十几颗大大小小的小行星团团围住,众星捧月般围在正中,只露出战舰腹部一角用于战机起降,将小行星的位置固定在战舰四周的,正是这种纤细而不起眼儿的机械臂。
  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战舰不能突然加速,一旦加速度超过设计值,强度有限的机械臂绝对折断没商量。
  这也是为什么战机在回收前必须关闭引擎的原因。
  若是引擎保持启动状态,只怕任何一个小小的操纵失误,都将导致战机折断机械臂。
  断个把机械臂算不得什么,战机没有收回战舰中也还好,顶多是战机带着折断的机械臂飞出去。
  可是如果战机已经收进了战舰之内……谁也不知道失控的战机会撞上点什么,万一撞进停机坪,一次性摧毁十架八架战机,舰长都要偷着乐上十天半个月的。
  叶飞感觉到战机微微一震的时候,明白战机已经进入回收程序,些许紧张感立即消失得无影无踪,整个人松了一大口气。
  脑波驾驶战机,也不像想像中那样轻松。
  想一想很简单,但是想让战机完全按照飞行员的意志行动,思维就得越单纯越好,而且操纵的时候不是脑子里想到右,战机就向右飞,而是要想像自己向右边打滚或者翻跟头,战机才会如愿以偿地侧旋——由于飞行时的惯性,只要最开始的指令不出现失误,后面的动作想不觉得翻滚都不可能。
  之前的训练时间有限,每次上机的飞行时间不会超过半个小时,大脑的负荷很小。可是自从舰队藏入小行星群之后,上面突然要求飞行员进行极限耐力飞行,换句话说就是一直不停的飞,直到无法承受为止。
  极限飞行并不是折腾飞行员,而是要掌握飞行员的第一手资料,对每个人的能力进行更加详实的了解,是分派任务的直接参考,所以每一个飞行员都会尽可能地坚持更多的时间。
  尽管叶飞极力坚持,但是在连续进行了两个半小时的飞行后,他脑中纷乱的念头越来越多,再也无法集中精神,操纵的失误也随之增加,不得不放弃继续坚持的想法。
  两个半小时,已经是同期学员中少有的成绩了,也就是说叶飞的安全驾驶时间为两小时左右。
  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