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装突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装突击- 第4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这种可能性很小,因为前进舰队的轰炸主要集中在行星的一面,另外一面没有任何损伤,只要亚特兰蒂斯人舍得下本钱,用不了多长时间这颗行星能恢复得与从前一样。
  花瓣一般绽放的悬浮盾迅速收回战舰表面。舰队根据侦察舰提供的坐标迅速飞离,花了十多秒的时间进行了一次短程超光速飞行,脱离超光速的时候,舰队正在敌人飞往中途星的必经之路上。
  顺便说一句,叶飞刚刚做出决定,将这个位于通道中端的星系命名为中途星系,那颗挨了好多炮弹的行星自然就叫了中途星,一个很有恶趣味的名字。
  “预计接触时间?”
  “两分钟!”
  “很好,各舰——光束鱼雷准备!”
  各舰将敌军超光速飞行的轨道信息综合汇总,将所有的目标一一分配。轨道数据输入光速鱼雷的导航系统后。叶飞又命令各舰调整了一下战舰的位置,才满意地下达发射命令。
  光速鱼雷比晶体导弹笨重得多,但是笨重也有笨重的好处,那就是导航设备更大更重。精确度也更高。
  相比之下。晶体导弹虽然比光速鱼雷方便得多。却是完全靠发射时的数据掌握方向,属于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典型。
  两种武器各有所长,倒是高低搭配。轻重互补的两种武器。
  在以激光为标志的定向能武器兴起之后,导弹因为速度慢射程短易被拦截而渐渐失去了用武之地,光速鱼雷和晶体导弹不仅充实了导弹家族,更赋予了导弹这种拥有近三百年历史的古老武器以新的生命。
  五十八枚光速鱼雷带着层层的空间波动迎面撞向敌人的战舰,在侦察舰取得的图像上,两群相对而行的空间波动迅速接近,沿途的各种小天体被光爆冲击撕得粉碎。
  空间波动还未相遇,虚空中突然爆出刺眼的闪光,接着乱七八糟的战舰碎片凭空出现,将原本连小行星都爆散开的虚空瞬间乱成了一锅粥。
  当爆炸告一段落之后,两波空间波动终于相遇,随即互不干涉地穿行而过,各自向原本的方向直飞而去。
  战神号马上接到了侦察舰的回报,夏卓烟赶紧报告:“头儿,侦察舰急报,光束鱼雷命中二十六,脱靶二十二,击艘敌舰二十五,一枚光速鱼雷击中小行星爆炸,剩余敌舰二十三!”
  “各舰立即组织补射!”叶飞说。
  敌人的战舰毕竟不是体积庞大的骨冢,虽然光速鱼雷的精度还算可以,可先是途中受到数量众多的小行星影响,敌舰的体积又比骨冢小得多,命中率只能说在及格线之上,完全达不到晶体导弹那种一击必杀的效果。
  话说回来,晶体导弹对付处于超光速状态的目标,命中率还真不一定比光速鱼雷强。
  除了战神号使用了几枚光速鱼雷之外,其它战舰的库存仍然是满载,光速鱼雷的数量足够支持舰队再进行几次同样的战斗。
  双方接触时间只剩下一分钟的时候,第二轮光速鱼雷进入超光速状态。
  十多秒后,始终监视着敌军动向的侦察舰发回了最新的战报:“命中十四,脱靶九,剩余敌舰九!”
  “剪刀,还有机会吗?”叶飞突然没头没尾地问道。
  默契十足的剪刀马上回答:“时间不足一分钟,太紧张了。”
  “那,好,命令舰队,立即撤离!”
  大家本以为叶飞会再接再厉地干掉仅剩的九艘敌舰,没想到叶大司令出人意料地下达了撤离战斗的命令,顿时一片哗然。
  不过没有人在这个关键的时候质疑指挥员的命令,所有的战舰马上进入超光速,在旗舰的带领下离开星系,返回暗礁区通道。
  在叶飞看来,给予中途星重度打击,又消灭了驻守这个星系的大批敌舰,已经达到了此战的目的,是时候撤出战斗了。
  舰队回到通道里的时候,仅剩的九艘亚特兰蒂斯战舰还没赶到中途星,而那些脱靶的光速鱼雷因为叶飞的一道理命令,脱靶后依然继续前进——由于发射时的角度调整,所有的光速鱼雷都指向中途星系唯一的巨行星!
  叶飞带着舰队耐心地等了十来分钟,所有脱靶的光速鱼雷全部击中巨行星附近的卫星,或者干脆击中巨行星,虽然没有造成多少损失,不过巨行星附近的亚特兰蒂斯人受惊不小。
  大伙本以为这一仗到这里就该结束了,没想到叶飞又一次命令道:“工程舰出发,收集最外面两条小行星带的小行星。”
  剪刀十分疑惑:“头儿,收集那玩意儿做什么?给重力炮当炮弹?”
  叶飞一阵坏笑:“还真让你说对了!”
  “啊?”剪刀登时傻眼,“头儿,你到底想干什么?”(未完待续。。)


879 敌后第一战(四)

  “没什么,留点纪念而已,让他们别那么轻易的忘记咱们。”叶飞笑得越发地快乐,就像一个恶作剧的孩子终于捉弄了大人。
  补充炮弹大家都能理解,毕竟中途星系外围的两个小行星带长年穿行于危险区内,危险区里那样高的温度,乱七八糟的杂质估计早就炼光了,剩下的都是耐高温的金属或者合金——古代的陨铁是最坚硬的武器材料,世界三大名刃之一的马来克力士剑即为陨铁打造。
  由此可以看出,陨铁的质地相当的优秀,即使比不上现代冶炼的特种合金,也可以保证陨铁的机械强度在一定的水平线之上。
  重力炮的炮弹不过是最普通的钢铁,甚至因为冶炼批次的不同成分也有细微的差别,单纯从强度上看,九成比不上中途星外围那些耐高温小行星。
  况且危险区产生的高温轻而易举地熔化了无人机,而小行星进入危险区后却可以保持固态。可见耐高温小行星在飞入大气层之后,比钢铁更能抵抗摩擦带来的高热!
  无人机可以说是j…447的无人驾驶型号,原本就是可以进行大气层内作战的空天两用型战机,外壳能够抵抗进入大气层带来的高温,由此可以推断,那些小行星很可能比人类的耐高温材料更加优秀!
  舰队再次出发,为了保证材料的质量,叶飞将舰队带到小行星带脱离危险区的方向,舰队停在小行星带外围警戒。十三艘工程舰则进入小行星带,挑合适的小行星可劲儿往船舱里装。
  宇宙中由于缺少传播热量的介质,高热的小行星脱离危险区后只能慢慢地降温,降温的速度较慢,相当于天然的退火过程。
  普通的星系中,越是远离星系中心,各种冰质小天体就越多,而中途星系因为危险区的存在,这两条小行星带里找不到半点冰质小行星,完全是合金的天下!
  叶飞借助舰载计算机进行了一次简单地计算。结果显然两条小行星带上的所有小行星加在一起。体积最少有六小地球那样大。
  考虑到所有的小行星均为合金质地,总质量少说有地球的十几倍。
  根据行星形成的规律,星系外围的行星肯定是气态巨行星,也就是说。行星上绝大多数物质已经被危险区“烧”干净了。剩下的只是极小的一部分。
  叶飞简直无法想象。这两条小行星带若是由破碎的行星演化而成,那么这两颗行星完好无损时该是多么庞大的巨无霸!
  一直以来人类都没搞清楚木星的内部是否有个由重元素组成的内核,参考这两条小行星带。可以间接推断木星之类的巨行星大多应该拥有固态内核,其大小说不定要比地球还要大得多。
  工程舰收集小行星的工作完全没有任何困难,只要体积在可用范围之内的,直接往船上装准没错。
  而捕捉到陨石只是完成任务的第一步,接着还要运用舰内无重力舱里的熔炼设备,将金属质地的小行星融化,按需要在微重力状态下制造成标准尺寸的水滴状实心金属球。
  在无重力环境下制造标准的球形其实更容易一些,使用起来也不比水滴状差到哪儿去,只是球形在储存的时候比较麻烦,水滴状则容易一些。
  军方不怕制造有麻烦,只怕储存有问题。
  满天的材料随便取,没多一会儿,十三艘工程舰的船舱就装满了,可是熔炼设备的效率却没有这样高,而且炮弹的冷却也需要一段时间。
  情况报告旗舰后,叶飞干脆命令工程舰返航,与主体对接之后,生产一批转移一批,一边生产一边运进重力炮的弹药库。
  工程舰的船舱容积有限,即使装满了小行星,也无法弥补战舰的炮弹缺额,本打算在消化了捕捉的小行星之后再跑几趟,但是如此一来有点太耽误时间了,叶飞干脆命令战舰用牵引光束吸引小行星,等小行星飞到战舰附近的时候直接用力场捕捉送到工程舰附近,工程舰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用机械臂将小行星抓进船舱。
  大概消化了能够装满工程舰三次的小行星,各个战舰的炮弹舱终于装满了,幸亏重力炮使用实心炮弹的时候威力也不差,不然光为了补充炮弹,就得跑回蓝光星一次。
  叶飞命令工程舰再次装满小行星之后,又把空置的导弹舱里塞满了小行星,然后带领舰队进行中途星系的中层,大概比巨行星轨道稍稍向外一些的位置上。
  战神号对中途星的公园轨道进行了严密的计算,得出结果之后打好提前量,低速向中途星轨道发射了数万枚炮弹。
  接着换了个角度重新计算提前量,再一次发射;接着再换角度,第三次射击……一共换了八次角度,以各种速度向中途星发射了将近三十万发炮弹,叶飞才满意地下达了撤出的命令。
  可以想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之内,中途星都要面对无休止的骚扰。
  大伙本以这样就算完了,没想到叶飞带着舰队撤出一段距离,到了星系的外围之后又来了一次,连续的角度变幻差点把大伙转晕了。
  两次射击将库存的炮弹清空了一半儿,可叶飞还是不肯放过可怜的中途星,又在星系外围照葫芦画了一次瓢,将所有的重力炮弹彻底清空。
  为了保证炮弹不被小行星带和巨行星的干扰,叶飞特意提高了炮弹的发射位置,令炮弹的飞行轨迹稍稍脱离黄道平面一点。
  除此之外还仔细计算了巨行星的引力和位置,确保炮弹不会受到巨行星的引力影响。
  全舰队的官兵亲自经历了叶飞的计划之后不由地为之绝倒,这一手实在是太坑人了,哪怕身为敌人,也为生存在中途星上的亚特兰蒂斯人捏了一把汗。
  中途星系虽然比不上太阳系那样大,可是也小不了多少,最外围的炮弹可能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飞到中途星。(未完待续。。)


880 敌后第一战(五)

  即使前进舰队现在就离开,中途星也将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不断遭到来自于人类战舰的炮弹袭击,除非亚特兰蒂斯人派舰队清除所有的炮弹!
  亚特兰蒂斯人……还真是任重而道远啊!
  设想一下,若不是中途星位于通道中部,附近的安全空间有限,舰队完全可以在星系之外的某个距离向中途星发射炮弹,虽然在上百年的时间里,炮弹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偏离目标,但质量不足数量补,大批炮弹慢慢地飞向目标行星,总有几颗运气好的最终命中。
  这就不是几十年的问题了,往远了说,只要舰队有足够的耐心,在长达上千年的时间跨度上布置不间断的袭击是完全可行的!
  要是有谁用这一手对付地球……光是想一想,都让人打心眼儿里直哆嗦。
  不少人看叶飞的眼神都变了,这绝对称得上宇宙级的超级滚刀肉!不过反过来想一想,大家心里这个解气就甭提了。
  人类与亚特兰蒂斯人的战争虽然有来有往,但是总体而言人类基本上处于劣势,反攻太阳系和前进舰队的突进虽然都是胜仗,但是一两场胜利,并不能抹去亚特兰蒂斯人占领地球母星带来的仇恨。
  听说军方正在滞留地球的人类中招募人员充实军队,曾经参加抵抗组织的人员还拥有优先权。
  据说滞留人员参军的热情是先期移民的几十倍,军方已经暂时解决了人员不足的问题。最少能将远征军的战舰总数提高到一千艘以上。
  集中使用一千艘战神级,绝对有能力战胜任何一支亚特兰蒂斯舰队,不过杀敌一千自损八面,考虑到亚特兰蒂斯人的整体军事实力,这样的战斗并不划算。
  而且莲蓬战舰的出现也是一个提醒,人类针对亚特兰蒂斯人对战舰进行了大量的改进,亚特兰蒂斯人在战败之后,肯定也要做同样的事。
  正面的战斗人类占不到便宜,哪怕一时的胜利,也终归要被亚特兰蒂斯人的数量优势抹杀。避重就轻和出其不意。才是对付敌人的最好手段。
  完成叶飞的计划之后,舰队储备的重力炮弹基本上消耗光了,不得不再次进入外围的小行星进行补给。
  工程舰加班加点的同时,叶飞还把所有的侦察舰都洒了出去。一半儿的侦察舰沿着通道继续向前推进。另一半儿战舰则分散进入中途星系。充当舰队的眼睛。
  这样的战术虽然说不上无懈可击,不过起码能给舰队带来足够的应变时间。
  叶飞虽然什么了没说,但是大家在舰队返回小行星带之后便开始纷纷猜测。都认为叶大司令关键补充炮弹,是为了进入亚特兰蒂斯星国之后使用同样的战术。
  想一下每一颗行星都要面对接连不断的外空打击,恐怕先进如亚特兰蒂斯人,也会头疼万分吧?
  大家的想法不错,但事实上叶飞却只是单纯地想把消耗的炮弹补充回来!
  中途星一战确实是个不小的胜利,但是这一仗即有必然因素,也有偶然的原因。
  首先是敌人的准备不足,其次是敌人对前进舰队了解不足,再次是敌人的舰队反应速度太慢,最后是中途星没有ym174那样的行星级防御力场。
  只要这四条差了一样,战斗都有可能出现另一个截然不同的结果。
  中途星只要安装行星级的防御力场,就不必再担心袭击行星的炮弹群,舰队今天所做的一切,都可能是无用功。
  舰队进入亚特兰蒂斯星国之后,那些繁华的亚特兰蒂斯行星,还会像偏远的中途星一样防御松懈吗?
  除非他们不知道前进舰队的消息!
  但这是不可能的,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