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装突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装突击- 第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休息会儿吧,没打完也轮不到咱们上去,一样还是瞪眼睛溜边的货。”剪刀毫不留情地戳穿表象。
  “不管怎么说,等着吧。”叶飞轻轻一叹。
  一级战备期间,战士们必须留在准备室中,任何时间接到命令都可以立即出发,再也想法,也得老老实实地等着。
  谁也没有想到,袭击塞德娜,其实仅仅是个开始。
  搭载叶飞分队的飞船名为弧光号,离开小行星后,孤身上路的弧光号很快找到了一颗直径仅有十四公里的小行星,战舰轻盈地藏在小行星之后,远远地监控着塞德娜。
  六艘战舰虽然分散开,但都在做着同样的事,这鬼地方小天体不多,但一光秒之内,直径超过五公里的小天体至少有上百颗,藏几艘战舰算得了什么?
  藏好之后,舰队耐心十足地等待着,尽管分处不同的方位,距离也远得可以,但彼此间通过无线电和军用数据链建立信息的无缝对接,六艘战舰仍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突然雷达一阵闪烁,捕捉到几个十分诡异的目标,光学系统立即进行了补充侦察,随即确认雷达发现的就是外骨人的飞船。
  飞船一共六艘,数量居然与人类方面不相伯仲,外星飞船的速度很快,经过数据比对,其目标是塞德娜的可能性高达百分之九十二。
  舰队的指挥部立即陷入忙碌之中,各种各样的数据不断地从一艘战舰发往另一艘,无声无息间完成了目标分配,各舰狰狞的炮口分别指向各自的目标。
  六艘己方的战舰平均分布在塞德娜附近的空域之中,靠近敌方前进轨道的战舰只有一艘。这艘名为虚光号的战舰小心地躲避着敌人舰队的方向,极力隐藏行迹。
  虚光号成功地避开敌人的飞船,六艘敌舰飞径直飞向满目疮痍的塞德娜。
  准备战斗的命令在一瞬间传遍舰队,战舰悄悄地离开潜伏位置,慢慢逼近敌舰队,两翼升起十二米炮锅,重接炮开始缓缓充能。
  不知道外骨人懂不懂什么叫紧张,但人类舰队中的气氛可谓一触即发。
  外星舰队抵达塞德娜上空的一瞬间,开火的命令立即传遍舰队,激光与重接炮同时开火,以有备战无备,两艘倒霉的敌舰被直接命中。
  具体战果虽然有待确认,但毫无疑问击中了目标。
  火力全开的巨鲸舰如同下山猛虎般扑了上去,外星战舰毫不示弱,虽说打击来自不同的方向,但敌人的舰队一点也没有分散迎敌的迹象,反而同时冲向一个方向。
  分则力弱合则力强,这个道理外骨人也懂。
  单对单地击中目标,敌舰只伤不毁,显然巨鲸舰还不具备首轮命中即击毁敌舰的实力。不过不要紧,占得先机的舰队猛打猛冲,停火射击一艘操作的敌舰。
  外骨人的武器射程无法与巨鲸舰相提并论,除了突然遭到袭击的慌乱之外,只能挨打却还不上手,也是放弃反击,选择逃蹿的重要因素。
  人类舰队则小心地保持足够的距离,利用武器优势展开一轮又一轮地绝杀!
  ————
  妈的,大晚上的停电,写好的稿子全丢了。哭死。


150 风筝

  双方的速度都很快,尽管人类拥有先进的火控计算机,但命中率仍然低得可怕,光束和炮弹常常擦着敌舰打空,令炮手们无缘扼腕。
  六艘巨鲸舰虽然分处不同的方位,但是通过数据同步,却能将全部火力准确地集中在一艘敌舰之上,如果说一艘战舰的命中率只有百分之十,六艘战舰同时瞄准一个目标,理论上的命中率能够达到百分之六十。
  从概率学的角度来讲,百分之一与二分之一在一次性的成功率上没有任何区别,但命中率从百分之十提升到百分之六十,完全是飞跃式的提升。
  巨鲸舰队的运气实在不怎么样,连续三轮齐射按说命中率应该达到了百分之一百八十,可实际上却全部放了空炮,直到第四轮,虚光号和舰极光号才意外地打出一次漂亮的合击,虚光号的激光束击中了敌舰的舰艏,极光号的重接炮则击中敌舰的腰部,将厚重的舰身撕开三分之一。
  若是人类的战舰,受到这样的打击,将毫无悬念地失去战斗力,可是外骨人能够短时间在真空中存活,这样的损伤能不能让战舰失去战斗力实在不好说。
  打虎不死,后患无穷。没人敢冒这样的风险,舰队硬是又集火打了两轮,将失去动力的敌舰轰成了碎片才转向下一个目标。
  人类战舰的缺点在于防御力不高,而外星战舰的麻烦在于武器的有效射程不足,双方摆出阵式,当面锣对面鼓地打冲锋战,人类的舰队绝对是穷于应付,只有招架之功,鲜有还手之力。
  但是发挥速度优势,控制住距离打远程消耗点,则是人类的长处,外星战舰追又追不上,跑又跑不掉,还手偏偏又够不着,这个憋屈就甭提了。
  双方一路追打,直到第十一轮齐射,才又一次命中目标。
  这一次建功的是曙光号,一发重拉炮弹直接命中敌舰脆弱的尾部,半个舰身炸得又碎又烂,更加幸运的是曙光号居然还是三连射,后面两颗炮弹先是将剩下的半截舰身彻底打烂,最后一发徒劳无功地穿过粉碎的目标,不知道飞到了什么地方。
  连续损失两艘飞船,仅剩四艘飞船的外星舰队突然间一分为二,其中一艘调头冲向塞德娜,另外三艘则加速逃离。
  居然还懂得壮士断腕,弃卒保帅!
  不过玩金蝉脱壳,也得速度跟得上才行吧?
  一光秒的距离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哪怕开足了动力的巨鲸舰也要飞上三分多钟,这几艘外星飞船不是以速度见长的类型,想飞出巨鲸舰的射程还早得很。
  送到嘴边的肥肉,哪有不吃的道理?六艘飞船立即将所有的火力倾泄到这艘飞船上,连续五轮齐射,将它永远地留在了这里。
  五轮齐射只花了十几分钟,逃跑的三艘飞船还没飞出雷达的探测距离呢,更不用说甩开一直紧盯着它们的光学系统。
  如果是人类的舰队遇到这种根本逃不掉的情况,不论隶属于哪个国家,都会发起决死反击,以最军人、最悲壮的方式结束这一切,可外星战舰居然只知道一个劲地逃,实在令人不齿。
  刚刚的打击中,虚光号与曙光号由于位置靠后,已经被敌舰脱离了有效射程,目前正在加速追击,但另外四艘战舰却始终不远不近地吊在敌舰四周,四比三的实力对比只能算稍占优势。
  奈何外骨人的战舰手太短,压根抢不到优势。
  一路追追打打,又干掉一艘敌舰,正准备一鼓作气歼灭敌军,雷达上突然现出一片闪烁的光点儿。
  巨鲸舰的雷达,最大探测范围大概五光秒,一来一回,就是五秒的数据延迟,因此远程雷达在激烈的战斗中就是聋子的耳朵,只能起到预警的作用。
  可是远程雷达也有一个非常有用的特点,那就是只能探测到战舰大小的东西,太大或者太小,完全不属于战舰体积的天体,会被系统自动过滤掉。
  小天体的体积有大有小,一片空域突然冒出一片与战舰体积相近的天体,是怎么个情况?
  几艘战舰的舰长虽然都是最近刚刚提升为巨鲸级战舰的舰长,但以往的服役经历并不简单,战斗经验十分丰富,立即命令光学系统进行深度侦察。
  事有反常必有妖,战争不是儿戏,容不得半点马虎,诡异的情况立即引起了舰长位的高度重视,虽然不甘心就这么放走两条大鱼,但没有一个舰长提出冒险。
  只有有效地保护自己,才能更多地消灭敌人。
  尽管在远离太阳一百多个天文单位的地方,微弱的光线大大影响了光学系统的发挥,但在高敏感度感光材料的反复扫描叠加之下,五光秒外的星空分毫不差地显现在众人眼前。
  黑暗中一片模模糊糊的光影,看得出其中大部分是不规则的小天体,但就是这些小天体中间,夹着至少几十艘外星飞船狰狞的身影。
  吆喝,还懂得玩诱敌深入?
  不好好招待招待,怎么对得起外骨人摆下这么大的阵势?
  六艘战舰同时瞄准那一片暗潮涌动的空域,一声令下,每艘战舰打空了一个导弹槽。
  导弹不多,但每一枚导弹,都携带着新式子母弹头,核字辈的那种。
  导弹的速度极快,脱离战舰后疾速飞行,很快将战舰远远地拉在后面。不过导弹引擎仅仅工作了一小会儿,将携带的燃料耗费得七七八八后,引擎就自动关闭,直到接近目标后,才会骤然点燃发动机,以仅剩的一点燃料完成最后的综合机动,最后击中目标。
  熄灭引擎疾速飞行的导弹突然点火加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目标,直到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携带的母弹头才会一分为五,在空中炸出一片闪光。
  在行星表面,核武器的威力有目共睹,但是在太空中,由于缺少空气,无形中削弱了冲击波的传递;身处战舰,又隔绝了强辐射杀人的可能性;
  五枚小当量弹头一起爆炸,规模仍然有限得很。


151 大获全胜

  然而分则力弱,合则力强,有道是账不怕算。
  一个导弹槽十五枚导弹,六艘战舰一次齐射就能打出九十枚,再一分为五……一次齐射,就能打出四百五十枚核弹头!
  尽管弹头的当量不高,可好汉还架不住人多呢,何况是要老命的家伙?
  四百多枚弹头你方唱罢我登场,爆炸时的闪光连绵不绝,万丈光芒照得几十亿年中一直黑暗无比的一方空域纤毫毕现,刹那间黑暗的虚空之中仿佛诞生了一颗太阳;又像一位身躯无比伟岸的巨人在不停地烧电焊。
  这样多的核弹爆炸,其景象壮观自不用说,威力更是非同小可。
  埋伏的外星战舰就像风雨中飘摇的小舟,躲得了东,躲不过西,巨大力量将敌人的战舰撕扯、搅拌、扭曲、汽化,最终化为乌有。
  爆炸不仅消灭了外骨人的舰队,光辐射携带的热量更是毫无悬念地将左近的冰质小天体融化成一团团巨大的、飘浮的液体,几艘外星战舰幸运地逃过一劫,不成想被爆炸的余威径直推进了巨大无匹的液球。
  即使在距离几个光秒外的巨鲸舰上,也能用肉眼直接看到那一团像变形虫般变幻不定的液球,可见其体积之大。
  按常理来说,能够适应空间飞行任务的宇宙飞船,密封性比最好的潜水艇还要高,潜入大洋深处绝对不在话下。
  虽说那巨大的液球究竟由什么样的液体组成还是个疑问,但绝对不可能奈何得了外星飞船。
  只不过这个世界上的事情若都是按常理发展,那意外这个说法又是从何而来?
  眼瞅着外星飞船就要飞出液球,核弹爆炸的高峰恰恰在这个时候结束,失去了热量来源,刚刚融化的液球立即在零下二百七十度的超低温中冷却凝结——在这样的低温下,无论什么样的气体结成的冰状体,都坚硬得堪比钢铁。
  几乎逃出升天的外星飞船,直接被封冻在液球之中,简直就是太空版的超大琥珀。
  人类舰队所有目睹这一切的人部目瞪口呆,即使下达命令的指挥官王伟,也没想到最终是这样的效果。
  一次性发射四百五十枚核弹,消灭敌人的舰队是板上钉钉的事,他一点也儿觉得意外。但是如此多的核弹同时爆炸,不敢说绝后,却绝对是空前!
  除去火星战役之外,人类唯一一次在战争中使用核武器是二战结束前,美军在日本投下的两颗原子弹。
  中美俄英法五大有核国家,以及后来的印巴朝等二线有核国家,在地球上进行过两千多次核试验,但核试验从来都是一枚枚地引爆,从没扎堆引爆过。
  历史上,前苏联1961年引爆的大伊万当量为五千万吨,是人类引爆过的最大当量核弹。当年甚至研究过当量为十亿吨的超级核弹,这种当量的核弹一旦爆炸,将在全球掀起一公里高的海啸,是真真正正的末日武器。
  而巨鲸舰携带的弹头,都是当量五十万吨的中型核弹,四百五十枚弹头的当量加在一起,足有两亿两千万吨,是大伊万的五倍之多。爆炸的威力范围,更比单独一颗五千万吨的核弹头大得多——即使在舰队里,也仅仅有几舰长知道,发射后的核弹头并不是一窝蜂地乱炸,而是通过数据协调掌握爆炸时间,令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互相叠加,无形中又加强了一层威力。
  战前的作战计划中,并没有围点打援的意图,但在备用计划中,司令部的参谋们却将任何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都考虑了进去,包括敌军的支援。
  撤离塞德娜后,舰队的分散仅仅是随行的天军副司令员王伟的临时起意,没想到外骨人的支援部队只有六艘飞船,那还客气什么?
  搂草打兔子,顺手牵羊的事儿,不干白不干。
  只是他真的没想到外骨人存了诱敌深入的心思,埋伏了三位数的战舰。
  可惜核弹这种东西,远远超出外骨人的理解范畴——从飞船到武器,外骨人的文明到处打着生物技术的烙印,与人类根本就是天差地别的两种文明。
  核弹一直是悬在人类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从核武器发明直至今天,核大战的危险从未远离人类。
  但任何事情都有其截然不同的两面性。
  历史上,曾有无数人认为是发现质能方程的爱因斯坦打开潘多拉的盒子,可正因为有了核武器,美俄冷战即使处于一触即发的战争边缘,最终还是克制住了发动战争的**,最终,二战成为地球最后一次大规模战争,人类免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灾难。
  可以说,正是有了核武器,令双方都有全面毁灭对方,甚至毁灭地球的能力,才遏制了世界性大战的发生。
  屁股决定脑袋。人类困在地球上窝里斗的时候,核弹无异于顽童掌握的炸药包,但是走出地球之后,核武器却是人类最强大的利剑,同时也是人类最强大的保护伞!
  从这一点上说,不管怎么赞扬核武器的发明都不过分,爱因斯坦,也无愧于人类最伟大物理学家这个实至名归的称号。
  核爆的光芒早已消散,空寂的宇宙恢复往日的寒冷寂静,只是遍布四处的小天体和外星飞船一起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