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之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奸臣之女- 第1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真是朝中有人好办事,池脩之这里分完了水,还没放几位县令走,又把几县之间的河水使用量给划分好了。邀了几位年高德勋的长者作见证,把用水量、用水时间给确定了下来。在此期间,池府君很忙,没功夫搭理闲杂人等。等一切尘埃落定,二祁的判决也出来了。

却说祁耜祁耕两兄弟入京,是带了几箱子的礼物准备与京中诸贤联络感情的。带队的家伙真是坏透了,愣是没提醒他们此去是做牢的!进去就关进御史台了,随身携带的箱子也被贴上了封条。两兄弟这才知道事情大条了,少不得放下架子,跟狱卒打听一二。

狱卒是这个世界上是最可怕的职业之一,甭管你之前官居几品、有何功绩,到了他手里,那就是绝对的种族压制,翻身无望的那一种。御史台的狱卒们,见的都是高官,连个狱卒都有几分“气度不凡”,铁面无私地欣慰够了前高官的窘态,这才慢条斯理地给予重大打击:“二位不是一郡之守么?怎么不在任所,反跑到京城附近还一住就是半个月呢?这不是渎职吗?”

二祁连声喊冤,狱卒终于展现了自己猥琐的一面,剔着个牙、翘着个脚:“您二位跟我说也没有用啊,我管不关这个啊。跟圣人说啊,这事儿圣人都震怒了,现在正春耕呐!派去天使一定会如实禀报,您二位就是在家躲懒了。”

接下来的审判很给力,充分展现了什么叫做效率政府。从取证——天使可以作证,是从他们家里把两位“请”来的,到核实——二祁的母亲王氏的生日到底是哪一天,再到审判,一共也就花了三、四天的功夫。

最后认定二祁渎职,但是念在也算有孝心,让他们削职为民,回家尽孝。至于他们空出来的两郡,一个让郑靖业给了唐渊的儿子唐希敏,一个让蒋进贤荐了个贤材楚信。

这里还要插个花,诰命的优待条件之一就是,达到一定的品级,国家每年给你发生日红包。每个诰命都登记在册,便于到时候发放领取。如果品级不到,但是活得足够老,同样有生日红包,过年的时候还另有压岁钱。一翻簿子,二祁差点能从庆祝亲娘生日过到庆祝亲娘满月了。

这样的结果,祁高自是不肯服的,无奈事实俱在,上头定的案子,无人肯为他说话,不忍也得忍。祁高骂了三天朝中诸公,郑靖业挨骂算是少的,蒋进贤被骂得尤其多。盖因祁高先前没少跟蒋进贤等人“走动走动”,事到临头这货居然帮不上忙,祁高那颗既不纯洁也不天真的心灵还是受到了莫大的伤害。

骂完了,喘喘气,还要硬着头皮给京中写信,感谢蒋进贤的照顾,他的两个儿子在牢里没受大折腾。然后装可怜,说自己真是老了,看不透世道了,可是家族大任在肩,希望蒋进贤能够看在同事一场,自己又老病的份上,至少把三儿子祁耒,又或者是他的几个孙子,弄几个小官做着,别让祁家倒得太快。

蒋进贤看着祁高的信也是感慨万千,县令啊,主薄啊,京中的八、九品小官啊,倒不是不能考虑。也就写了回信,言道祁耒不好安排,祁高的孙子倒是能安排一个入京供职,职位也不会高,八品。祁高没奈何,也只能答应了。郑靖业是管吏部的啊!你说坑爹不坑爹?

第二百七十五章 树立了威望

蒋进贤悲悯地想,跟郑靖业关系好的,不会提拔他,跟郑靖业关系不好的,多半是会亲自卷袖子上。不要误会,什么培养一个人,用来撕了对手,自己好渔人得利这种事情,一般人不会干的。有那功夫,不如培养自家人,然后亲自上阵。蒋进贤用自己并不弱的智商起誓,这是真的!一旦培养出气候了,那就是竞争对手,有那么二缺的人“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吗?这跟借刀杀人完全是两码事!

经此一事,祁氏势衰,再也不能成事。池脩之气候已成,没见到郡衙外面已经有一大堆人聚起来重新研究、打探公务员招考事宜了吗?哦,对了,农民们还自发自觉地组织起护田队伍,日夜巡逻,防止田地被坏人破坏。

不用说,这里面的宣传,很给力!有利益关系,还有国家大义作为幌子,小民很励志。

经此一事,池脩之在鄢郡彻底树立起了威望,郡衙天天收名帖。池脩之也就成了鄢郡近两百年来第一个上任之后没拜码头,然后被人当码头给拜了的人。叶文咬着手指头想,娘子说得真对,压不住地头蛇的,都不是强龙。

池脩之这个一点也不守规矩的家伙,干脆在后衙大厅里开会。本郡机要秘书、隐形二把手李敬农君很淡定地瞄了眼本郡太上皇——郑琰,识趣地不再发表任何意见。任何一个敢持凶组团闯进别人家的女人,一定都是人间凶器!

言归正传,他们正在研究一堆拜帖。李敬农很敬业地介绍道:“郎君、夫人,下官把所有拜帖分作两份了,这一边,”指着薄的那一撂,语气里带着丝骄傲也带着丝轻蔑,“算是本郡望族,这一边,”指着厚的那一撂,口气淡淡的,“是些乡绅人家。”

张亮与郑德俭对望一眼,心中只有一个信念:这种无意之中炫耀自家底蕴、炫耀对世家的了解的口气,真TM欠抽啊!等会儿找他切磋切磋,盖他个麻袋吧!

在这种场合,郑琰一般不高谈阔论,她说得很少,往往是不得不说才询问一二,池脩之才是一郡之长。池脩之问李敬农:“有多少人?”

李敬农真是个贴心小秘书:“陈、王、朱、张四姓望族都有拜帖,此外,对着户籍田册,大概的富户二十余户也全了。”

朱震问道:“府君,见么?”

“自然要见。”

李敬农皱眉道:“究竟怎么个见法,还要商榷呢。这些望族,大概有示好,还有试探。保不齐还要为祁氏说情,不是说他们互有姻亲么?”

池脩之懒洋洋地道:“要是没有,反倒奇怪了。我们过来又不是为了跟祁氏怄气的,他们老老实实的,我才懒得管,非要自己找事,怪得了谁?”

此话深得在座的诸位之心。

“那——”

“安排一下罢,”池脩之指定了李敬农打头,其他人帮忙,不帮忙也不行,统共就这么几个人,忙不过来的,“毕竟士庶有别。”

李敬农会意:“从明日开始?也不用单独见罢,又太郑重了,把他们招来先见一次。”

郑琰最后说话了:“上次贴出去的榜文,如今也该有个下文了。我们也当言而有信,说是要考试通过的人就择优录名为官,也要兑现的。考试的题目还没出呢。”

郑德俭想了一想,道:“这些望族倒还罢了。乡绅们大概很想知道怎么个考法吧?毕竟上进之路太窄。”

张亮来了兴趣:“怎么考?考什么?”为难人神马的,他最爱看了。

池脩之道:“礼仪、才干、文字,若有武略,我用不着,难道还不能荐给别人?题目么,我还要仔细想一想,明日想好了,你们再拟榜文,张贴出去,趁着田里还不忙,把这事给定了。招到了人,理一理规矩,到秋收的时候正好可用。”

朱震又汇报:“还有那些正在服役的人呢?接下来要怎么办?修渠原是在冬天才干的。”

郑琰很白目地问了一个外行问题:“为什么是冬天修渠?有什么讲究么?”

现学现卖的郑德俭乖乖回答:“每年冬天,正是农闲的时候,这样不耽误事儿,又不令民人游手好闲,闲极生事。”

“每年?”

“正是每年,今冬修好的渠,明春开始走水,总要冲坏一些。是以每到冬天都要派工拓宽。”

郑琰眨眨眼,这不科学!哪家的水渠这么坑爹?“这么不禁使么?”

说明一下,此时的沟渠都是在地上直接开挖,挖了之后通水。可不像郑琰穿越前,连下水道都是水泥管子通的,只要定时清理一下就行。明白了,彻底明白了,于是,要不要做呢?要不要在今年冬天把全郡沟渠改造一下呢?这事儿不用郡里花钱,因为凡是服力役的群众,都是自备干粮的,顶多郡里给重体力活一点津贴。

池脩之沉默了一下:“先把眼下的事情办好,出了考试题目,定下考试时间,就出榜文。”

李敬农道:“既然如此,下官再把接见这些人的日子往后推上两天,待府君想好了,再草拟榜文。接见的时候府君也正好几他们透露一点风声,让他们有所准备。真要考试,也就是这些人家子弟来了,贫民之子,少有识字的人啊!”

“也好。”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接下来,是确定考试题目,在这件事情上,谁都不能保证能比池脩之做得更好。他是BOSS,想要什么人、做什么工作,全都在他心里,以此为标准招聘帮手,当然要以他为中心。

接下来的两天,池脩之拟定了题目。痛定思痛,大概也是被萧令先这样的二货给折腾的,池脩之决定,凡是不懂礼法的混蛋他统统不要!然后才是考较学问,默书啊、写作文一类。接着是考较政务能力,对国家机构的认识、公文写作、案件处理、公务流程、对于律法的熟悉程度等等等等。

写完之后,池脩之表示很满意,他这是仿照着他研究过的岳父大人招考简章克隆来的。应该是比较全面实用的,要知道郑靖业的招考简章已经使用了几十年了,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早就摸索出最实用的考试方法来了。

一切准备妥当,叫来主簿写榜文。郑德俭与朱震也不是头一回写这个了,下笔挺快,以上一次榜文的基础上,简明扼要地写了考试时间、考试地点、参考资格、考试范围。几分钟就写好了,吹干了捧来让池脩之检查。池脩之提笔略改了两处,郑琰又添上了四个字“唯才是举”。

郑德俭捧着去重新誊抄,郑琰对池脩之道:“还要添两个书吏做抄写才好。”

朱震就趁这个功夫,把原来那张草稿给揣了,准备回去好好揣摩揣摩字要怎么写。书法,对于官员的晋升,也是很重要的。郑琰书承大家,又是自幼勤习,较之从小虽然也刻苦学习,稍长大一点就要分心家计的池脩之,好得不是一点半点。郑德俭的字虽也中规中矩,到底少了几分气度。

榜文在抄写,郡守接待日也到了。

无论是世家还是土鳖们,见到年轻俊俏的新郡守,都不由得紧张了起来。他们这不是第一次见池脩之,其实分水的时候,他们就远远地旁观过了,当时是派代表签字画押,自己隐蔽观察。人还是那个人,脸还是那张脸,只要联想想他怎么对付祁氏的,不由得人不老实。

无论是世家还是土鳖,见面先夸府君“好风采”!然后就是夸赞京兆池氏真是名门啊名门,我们仰慕许久了,从我们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开始,就很仰慕了,没想到让我们在有生之年还见到了活化石!接着就是盛赞池脩之为国为民,减了税赋,又分派了水源免了械斗之灾。

池脩之微笑地听着,等人夸完了,才有针对性地谈话。

世家的家主们都到了,年纪大概都在五十岁上下,身材出奇的一致,都是有些瘦、不高不矮,衣饰修洁。

对他们池脩之面上淡淡的,回一句:“过奖了,以前的京兆池氏已是过往了。”新的嘛,现在扬帆启航。池脩之对世家也保有三分情面,言语间也颇为客气:“我初来乍到,一切都还生疏,地方上的事,还要仰仗诸位贤达。”说着,还TM羞涩腼腆地一笑。

家主们好想吐槽,你个大尾巴狼装什么鹌鹑啊?你这还生疏?生疏了都干翻了祁高,括完了隐田,正常一个郡守,干上五年十年都干不了的事情,你倒好,不到一个月就全干完了,你还装!虽说装是世家的必修技能,池脩之这一装,着实让人吐血!

大家还要跟着装,表一表与政府合作的态度。池脩之对此表示满意,同时也暗示:“我确是新到,于文书上的鄢郡倒是知道了一点儿,眼前的鄢郡,还是两眼一抹黑呢。前任赵府君也够促狭的,一个人也不留给我,也不知道孰贤孰愚,也不知道何处该贤。本府不日将张榜纳贤,诸位家中有子侄想来试试,亦无不可。”

几位家主都说一定配合工作,他们需要这样一个机会。虽然以往他们家的子弟,不用怎么考试,只要看起来差不多,会写字,不是傻子,都能被聘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官。但是,谁让这个府君气场强大呢?而且言语中还透露出“本来要抬举你们的,你们死活不上前,既不自荐也不推荐,晾着老子一个月,老子才不要上赶着巴结你们呢”的意思,摊上这么个傲娇货,几人也只得认了,悔不该一直观望着的。

得到几位家主的保证,腼腆少年池脩之更开心了,与大家相谈甚欢。几位家主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年轻人确实有两把刷子。接着就发现,此人还真是不能得罪。

第二百七十六章 表忠心

他们家的人,名义上都归首相管,归吏部考核。更缺德的是,朱家有儿子在郑琇手下当县令,陈家有族侄在京兆府里做主簿,张家出了一个郡守,池脩之去年在大正宫里见过,还记得萧令先的评语。

打一巴掌给一甜枣,池脩之亦表示,四家子弟,他会酌情各取一其,是内定名额,但是,他不要歪瓜劣枣。四家子弟须出俊彦子弟,他会聘任,如果干得好,他回京之后,有机会一定会往上推荐。如果四家派出来考试的子弟有杰出者,但是他用不了的,他也会代为推荐给别人。他自己虽然职位不高,但是,老婆娘家给力,他自己又混皇帝身边,直接推荐给皇帝都不是不可能的事。

陈、王、朱、张四人听罢,脸上的笑容也真诚了几分,心中又不免为祁高惋惜,可惜了,这样好的机会。

土鳖们就更好对付了,土鳖们也有钱,但是苦于无权无官,或者只出几个小官。他们是最盼望着有这样机会的人,比起世家,他们的行为就略有局促,这还不是装出来的。也有力持镇定的,却终究少了那一点气度。

吹捧完了池府君,接着表忠心。池脩之也不跟他们过于客套,只说:“诸位也是一方士绅,当知轻重急缓。本府从不务虚言,只做实事。”

知道,知道,您都已经用事实证明了。土鳖们不敢拿乔,就有一方氏地主小心翼翼地道:“先前见府君张榜,要以考试招贤者,不知——怎么个考法?我等粗鄙,族中却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