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家主之四姑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农门家主之四姑娘- 第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个世上没?想到此,罗氏眼泪悄无声息的滚落出来,连忙抬手擦了。

“娘,你怎么啦?”二妞捡了一大把的树枝回来,看着娘擦眼睛,心疼的问。

“没什么,没什么,娘被烟子呛出泪来了!”罗氏连忙掩饰。

“娘,你别想那么多。杨四姐说了,只要我们自己努力,就能挣得一口饭吃,日子也会越过越好的!”这些日子以来,二妞三妞跟着杨子千学写一些字,也听她讲了一些道理,深深的知道了,靠人不如靠己,那个冯家靠不住,娘也没必要再伤心过去了。

“好,你们记住了,没有杨家,我们母女三人早就饿死了。在杨家做事,要心诚,眼急手快,可不能忘恩负义!”罗氏决定了,虽然没有签契约,但这些日子吃住下来,欠杨家的恩情,她用后半辈子来偿还。等二妞三妞找到人家出去了,她就安安心心的服伺月娘,当一个老妈子。

吃饭,暂时还在徐家的棚子里。贵子下午不来河边,就将钥匙给了杨子千。

“树子抬回来了,这以后,爹和罗伯伯、郑叔叔就搭房子。王三叔和顺子叔就给二哥打个下手!只不过,工钱,要等上一段时间才有!”边吃饭,杨子千边安排,对于工钱这事,一提起她自己先脸红了。夫子没工钱,罗氏没工钱,连带着罗虎王三郑和尚都没工钱。可是,黄顺子,是在码头拉纤搬运挣工钱的人,没工钱给他,自己心里太过意不去。自己这杨家,都成了什么了?恶霸地主!

“杨姑娘见外了,只要饿不了五娘她们,这工不工钱的,都无所谓了!”来帮忙前,王三就透露了,杨家,在李家寨子活人无数,吃食多了去了。按一碗羹换十个工来说,自己来帮忙,相信这小女孩不会让她们母子几人饿肚子。自己的眼光挺好的,当初就看出她不是一个简单的。看看,如何?现在,人家就开始买地开工招人了!

“吃这一个问题,你就放心吧。家里锅碗瓢盆都搬来了,我已经让罗婶多煮了她们的份量,等会儿,你回家时就带回去,省得再去做了!”杨子千想着黄顺子家那个瞎眼的五娘,三个不懂事的孩子,都替他着急。

“谢谢杨姑娘,杨姑娘想得真周到!”黄顺子自然感恩戴德。自己在码头转悠一天,运气不好时,还解决不了一家人一天的温饱呢。这会儿,才干半天工,家里人就不会挨饿,太好了!

“我们这样杨姑娘,杨四妹、杨四姐的叫,都没个章法了。我听人说,大户人家的规矩多,咱们要不要也统一口径,都叫四姑娘吧,省得外人都不知道我们喊的究竟是谁!”王三主意多,听黄顺子的称呼,当下建议道。

“呵呵,我们又不是大户,怎么叫都行!”杨大年笑笑,这闺女,做事像模像样的,安排得周到,真正像一个大户人家的当家大小姐了。

“我看行,四姑娘,又能区别你们家五姑娘,喊着也上口,又好听!”罗虎点头称赞“何况,你们家成大户是早晚的事!”

“那就借罗伯伯的吉言了,统一称呼妹妹为四姑娘不错!”杨子林也插话道。他去大户做过工,有钱人家都叫大小姐,二小姐,那是下人对主子的称呼;这姑娘,是外人对未成婚女子的称呼。眼前这些人,都不是自己家的奴仆,叫四姑娘最是恰当不过。

杨家四姑娘,新鲜出炉了。

连带着二妞三妞,都四姑娘四姑娘的称呼,不再是姐啊妹的喊了。

清晨的码头,船只靠岸离港的都多。来来往往的人群,明显的,拉纤搬货叫卖小东西的本地人偏多。

邱柱子好不容易找到一个雇主,客商要求把他的东西暂时背进徐记酒楼的棚子边。连忙上前,用两根绳子牢牢拴了,背着这个比自己人还高的货物,费劲的往棚子挪动着脚步。

将货物放进棚子里,客商给了他两文钱。这,还是算大方的人了。

邱柱子想着,开张生意就遇到了一个大方的主,今天肯定运气好,指不定,挣的钱能买上几斤玉米面了。

一手将钱揣进包里,一手拿了自己的绳子,走出徐家的棚子。

“咦,顺子,你怎么在这儿抬木头?”这些年,在码头,两人一贯搭档,从来都是有两人做的活就要叫上对方。今天和顺子搭档的人,却是他不认识的,面生得紧。也是,天干后,来码头找活的人比往年更多。

“噢,柱子,”听得招呼,黄顺子侧身,连忙指着王三向他解释道:“这是我老表,我们一起帮亲戚做点事!”

“噢,事多不?需要帮忙吗?”看着面前的好几根木材,想着这是顺子的亲戚,需要帮忙搭一把手又何妨。

“不用,不用,柱子,你去忙你的吧,空了我就来找你!”黄顺子和王三,走到一根大树前,两人弯腰,口里喊着“一、二、三、起”将树子抬起,直接丢在了肩膀上。

“好!”看着两人将树子抬进只搭建了一半的棚子。邱柱子心下一想,不对呀,和顺子打交道少说也有七八年了,没听他说过有什么有钱人的亲戚。真要有这样的亲戚,天干吃不饱饭的时候咋不去找他救济一下,要不然,也不至于走到卖儿卖女的地步!但,顺子也不会骗自己,真要有钱挣的事,整个码头,肯定是最先喊自己。能在这儿搭棚子,每年都是要交银两的,可能是他家亲戚包下了搭棚子的工吧。噢,这种可能性更大。

想到此,又快步的往码头码去了。僧多粥少,得挤破脑袋去抢,才有一两文的收入。

“这柱子,人品不错,老实肯干,我在码头干了了这些年,就数和他关系最好了。不过,和我一样穷!”放下大树,黄顺子和王三介绍着刚才的人。

“嗯,一看就不是那种刁滑的!”王三点头。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黄顺子都是憨厚老实的人,当然跟他打交道的也是这种品行的。

“四姑娘来了!”两人正说着话,见杨子千走过来了,忙招呼道。

“王三叔、顺子叔,辛苦你们了。唉,我看这又要搭房子,又要做书柜,你们几人怕是忙不过来了。早一天将房子搭起来,早一天安心!人手太少了。”杨子千看着两人都累得满头大汗了,丢下这根又去抬那根,真是余心不忍。要是有钱,多请几个人,也不至于将他们累得这么狠了。

“四姑娘想要多找几个人?”黄顺子看杨子千愁眉不展,问道。

“想倒是想,只是,像你们一样不计较工钱的人,可再也找不到了!”雷锋本就不多,更何况,是活雷锋。

“姑娘若是管饭,工钱日后结算,我倒可以给你介绍几个可靠的人来!”有自己做担保,将邱柱子和平时要好的几人招来做工,黄顺子想着,这肯定是没问题的。

“真的?顺子叔能找人来!”杨子千大喜,上前道:“我想再找三五个人,帮着爹先将棚子搭起来,然后,在这里面找一两个老实吃得苦的人再跟着做木工。工钱,暂时还没办法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字,不过,日后肯定结算,目前,就只能管饭。”这样的工人,上哪儿去找啊?杨子千的条件一出,自己都觉得难为情。

“行,我出去给你找几个!”黄顺子连木头都不抬了,高兴的朝码头而去。

不一会儿,他回来时,身后,就跟了以邱柱子为首的几个壮汉。

“这是四姑娘,就是她家要搭这个棚子,哥几个帮帮忙,工钱上,要缓一缓!”将杨子千介绍给大伙,又再次当着当事人点明了工钱是打白条的事。

“既然是顺子你的亲戚,还说什么工钱。别的本事没有,兄弟几个,力气倒有!”邱柱子正想说话,旁边就有一个人豪爽开口。

“多谢廖大哥了!”黄顺子朝众人再次道谢,然后,熟门熟路的,各捡了自己最擅长的事做了,杨大年站在高高的木架上,看着眼前突然冒出来的几人,很惊讶,这丫头,哪来钱招工人。

人一多,干起活来又快又有劲,你追我赶的,唯恐落了后被主人小看了去。不得不说,这群汉子都是干活的好手,搭棚子的速度得到了飞一般的提高。

想着人多了,饭也得多煮。

杨子千在码头看着有挎篮子卖青菜的,花了一文钱将她一篮子的菜都买下了。没有肉,还是吃鱼吧。河边卖鱼的人不多,好不容易,才看到了一个人提了一桶的鱼在卖,有草鱼、鲫鱼、白鲢,都是些常见鱼种。一问,价格便宜得她都想偷笑,这一桶,至少是十斤,人家要价才五文钱。不用说,全拿下了,让送到棚子里来。家里还带了很多盐菜,做一盆的盐菜鱼,够这些大肚汉吃个饱。

“以后,有鱼的时候,都可以直接送过来。”将木桶送还给卖鱼人时,杨子千不忘记下一次的便宜买卖。

“好的,只是,姑娘贵姓,到时候怎么找你?”这可不是一锤子的买卖,这是长久的生意,主家姓什么得记牢了。

“我姓杨,他们都叫我四姑娘,以后你就说是四姑娘让送来的,就会有人通知我了!”杨子千笑道,对四姑娘这称呼,她还是蛮喜欢的。

“好,多谢四姑娘了!”男子感激不尽。这鱼,是无本买卖,只需要下河去逮就行。虽然还不到二月间,河水还很刺骨,但,家里要开火,就得下水去找。鱼,一向不好卖,没想到,今天遇了一个金主,不但爽快的给了钱,还写下了以后的生意。意味着,这杨家四姑娘,从此后,就是自己家的米缸了。

罗氏看屋里的壮汉又多了几个,心里惦记着今天中午,得多煮一些饭了。看杨子千买了青菜和鱼,心里想,这孩子,八成又要亲自下厨做鱼了。还别说,她做的鱼,比月娘做的都好吃,听说,杨家以前就靠鱼充饥的。罗氏一向闻不得鱼腥味,但只要是杨子千做鱼,她都能吃下几口了。

“好香!”中午时分,码头上,偶尔路过的人,都会使劲的嗅嗅,然后,不自主的脱口而出。

“顺子,你亲戚家吃什么,这么香!”有人就悄悄的拍了黄顺子的肩膀,问道。也不知道,这东西,中午会不会给自己几人吃。

“不知道,反正,摆桌上就能吃了!”黄顺子也说不准,这东西,是不是招待自己一行人的。不过,四姑娘不拿乔倒是真的,接人待物,相当的有礼貌。比那些大户小姐的教养都好!

“顺子叔,顺子叔!”远远的,杨子千在灶台边喊着。也只有杨子千才这么大嗓门,谁家千金不是声如黄鹂,细声细气的说话,她倒好,干精火旺,声如洪钟。

“来了!”顺子向兄弟几人点点头,连忙走了过去。

“快,顺子叔,将这鱼和羹羹端回去给家里人吃,等会儿凉了就有腥味,不好吃了。让孩子们吃鱼的时候小心点,别被刺卡住了。然后,快些回来吃饭!”杨子千婆婆妈妈的交待着,真是一个操心的命!

可以说,这顿饭,是几十岁来吃得最香最饱的一顿。虽然不是白米干饭,但这家人做的玉米羹味道好极了。还有那个鱼,原来可以这样吃。那味道,巴适惨了,什么锦记二十文盘、徐记三十文一盘,虽然没去吃过,想必,也在这味道之下吧。啧啧,看不出,黄顺子这小子说四姑娘就是主家,不是包工的人家。居然有这样的亲戚,这家伙,以后,都不用去拉纤了,赶紧的,把这棵大树抱稳了才是正道。

吃了饭,大家坐在地上休息一会儿,呆会儿,这第一间棚子就要完工了。下午,时间抓紧的话,还能搭个一间的墙体出来。

“哟,吃过饭了?”新建未完工的棚子里,徐老板提着食盒进了屋。昨天就听贵子说杨家来人了,一直没抽出空,这不,趁着中午时,炒了两个菜给送过来,主要还是想要露露面。

“咦,这是什么菜,鱼?”话音未落,徐老板感觉到口水在往外涌。

一堆木材上,有一只锅,因着没有大的盆子装,索性,杨子千招呼老爹连锅一起给端进了棚子,就放在木材上。大家伙,便围着这只锅吃了饭。这会儿,罗氏还没来得及收拾,这锅里的鱼还有一小半没吃完呢。

“是啊,徐老板,要不来偿一口?”杨大年对这个债主很客气,几次交道打下来,感觉他不像其他有钱人一样摆谱,因此,也就没了拘束,说话行事就比较随意了。

“好啊,我给你们也带了两个菜,还真不知道你们人这么多,要不然,也多提两个过来。”徐老板一手给杨大年递给食盒,一手,接过三妞递过来的干净碗筷,迫不及待的从锅里捞起一块,送进了嘴里。

有一股酸味,又有一股鱼特有的香味。较之水煮鱼片,别有一番风味!

“怎么样,徐老板?”杨子千看这人吃得那么专心,一口进嘴,细细的品味着,半天都没吞咽下去,她笑着问道。

“好吃,绝了!”谁家都有盐菜,但,谁家又会做出这样的美味。徐老板又吃了几口,边吃,边赞不绝口。至于他提过来的菜,罗氏就拿碗腾了,留着晚上吃也是不错的。

听得好吃两字,地上坐着的众人,比刚才看徐老板进屋时还吃惊!

如何,就说味道好吧,真比徐家的三十文一盘的菜还劲爆!这不是吹牛,是当事人自己说出来的。

更没想到,这杨家,居然和徐家关系这么亲密!

徐老板提起筷子,就没有客气过。边吃,边想着,这杨家,出现一次,就给他一次惊喜。这不是财神爷是什么?

“四姑娘,我娘说吃食快没了,问今天下午要不要去买些回来!”二妞从灶台那个方向进来,小声的问道。

“嗯,买,今天下午我们几个就去买。吃的,用的,都买齐了”杨子千点头应答。

准备长住河包县,这些东西,都该添置了。把这几两银子花光又如何,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穷,就会逼着自己去改变,去卖书柜。是了,书柜还有好几天才能做出来送货。但是,早餐明天就可以开张了。想到此,脸上就有了笑容。

“四姑娘,你看,手上的银两可够,要不,去徐家柜台拿十两?”听闻大家叫杨子千是四姑娘,生意人惯会察言观色,当下改口,并主提提出支助。

“谢谢徐老板,暂时还能挪得过!”有人主动提出借钱给自己,那是人品爆发。但,不能老靠借啊,借的,始终得还。

“看看,我们都是邻居了,你还一口一个徐老板,这太见外了吧,如不嫌弃,叫一声徐伯伯如何?”转头对杨大年道:“杨兄弟,我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