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tiny恶魔之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destiny恶魔之翼-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肩部:MGX-2340。280MM反物质湮灭炮×2;

胸部:MMI-GAU81。37MM光束速射炮×2;空间相位移防御系统“耶利哥之墙”(Wall。of。Jericho)发生器;

背部:MA-M02G光束剑×2

腕部:MA-M02G光束剑×2(前臂腕部收纳),MX2011光束携带盾×1(盾牌边缘设置有光束剑生成装置,展开后形成光束斧剑,盾牌下还可挂载MA-M03K三管加特林光束机关炮,一般左臂携带。)

腰部:MA-M27KF高能量光束步枪×1;RQM57光束飞碟×6(裙甲两侧各×3)

腿部:MA-M03J光束刺钉×4(左右各×2)

技术背景:

Destiny。Blade并非通常意义的专用机或者技术验证机,从技术角度来说,该机体是E系列试验了各种机体和技术组合在战场上的实战数据,进行进一步的整合后,具备实战能力的概念验证(Conect。Demonstrator)机种。

追寻整个E系列的发展脉络,隐约可见这是一套巨大的并行工程,无论是投入实战的,还是在试验场上的E系列都有为了测试某些搭载其上的子系统而收集数据——譬如武器系统、电子侦察系统、感应系统、操控系统、OS程序……等等。从设计一开始,开发人员就考虑了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从概念到机体报废处理的所有因素,包括质量、成本、进度和用户的要求。

而整合这些技术的初步成果就是这架Destiny。Blade(命运利刃)。

Destiny。Blade并没有加装龙骑兵之类的小型武器,其最大的特点是背部如羽翼般展开的X型布局的动力组,常温粒子湮灭引擎小型化成功后所提供的强大动力带来的压倒性机动能力是Destiny。Blade最令人畏惧之处。而且其腿部的喷口可以平面圆周360°旋转,实现了不必改变机体姿势即可实现全速前进,其全身的喷口赋予机体强大的机动性。

超机动性带来G力空前加强,抗G措施除了球形驾驶舱、抗G驾驶服,另外首次在驾驶舱隔层注入粘稠度很高的缓冲液来缓解负荷,不过驾驶员的负担还是比较大,普通驾驶员难以驾驭。

武装方面也令人满意,MA-M27KF高能量光束步枪的出力之高可达到舰船主炮等级,MGX-2340。280MM反物质湮灭炮更是拥有Lohengrin级阳电子炮5倍以上的威力,是等同核弹的可供MS搭载的战略兵器。在格斗战兵器方面也尽可能进行了优化。

防护方面首次采用了空间相位移防御系统“耶利哥之墙”(Wall。of。Jericho),足以承受300万吨**当量的核弹命中,而采用半永久机关提供动力,足以让该机什么也不做,就能让敌人活活累死(这就是所谓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吗……过劳死的敌军士兵,你们太不幸了。)

总体来说,这是架非常优秀的机体,机动力、火力、防护三大指标都非常高,除了对驾驶员的要求过高之外,没什么不足之处。如果不是E系列的另两台“最后之作”存在的话,那么毫无疑问,该机是CE73~CE74的大战期间最优秀的机体。

##############################

俾斯麦级(Class。Bismarck)

全长:398公尺;

宽:58公尺(双翼收拢);241公尺(可变翼展开后)

型深:24公尺;

动力:4台舰用常温粒子湮灭引擎

武器:感应式弹药装填系统——全自动的弹药装填和火控系统,一人便可操作所有的武器系统

SK-C/34型52倍口径身管508MM双联装中性粒子炮×4(主炮,前二后二布局)

SK-C/28型55倍口径身管203MM双联装荷电粒子炮×6(副炮,分布左左右两舷,前四后二配置)

主炮、副炮炮管全部为可伸缩式;

SK-C/37型65倍口径身管88MM双联装三管光束速射炮×8

SK-C/30型65倍口径身管37MM四联装六管光束CIWS×18

32联装导弹发射单元×2

弹仓式三联装舰载MS弹射器×2(左右两舷各一部)

磁轨弹射器×2(舰底)

防护:

PS装甲,耶利哥之墙(Wall。of。Jericho)发生器一部;

特殊装备“

ECS(电磁迷彩系统Electromagic。Camouflage。System之缩写)

技术背景:

作为羽。飞鸟在舰船设计方面的成果之一,俾斯麦级是同时代的宇宙战舰中非常有特色的一型军舰,火力不俗、防护精良、机动能力超群,唯一遗憾的是这一级战舰的主业并不是舰队决战,而是偷鸡摸狗式的袭击战和破交战。

和同时代的战舰相比,俾斯麦级的显得很细长,400公尺级的长度、最细时58公尺、型深24公尺,整体的视觉效果显得非常苗条,同时代宇宙舰就显得又短又粗,从美学角度来看,外观颇符合流体力学的俾斯麦级要比同行们美观得多(军舰选美大赛毋庸置疑的第二名,第一……暂且保密)。

主炮的布置方案采用了沿中轴线的背负式炮塔布局,舰桥下两座,舰桥后两座。乍一看会觉得这是设计思维在开时代倒车,其实完全是出于战术需要。

因为地球联合军舰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因此,设计人员必须考虑他们的军舰被围殴的可能性,像Minerva那样在舰艏安装大威力阳电子炮就是考虑突围时可以使用,俾斯麦级则在后部安装了两座主炮炮塔,用于攻击敌方的追击部队。

——说白了,就是为了逃跑而搞得设计。

不过这种布局也带来了火力可以均匀分配的好处,中性粒子炮单发破坏力可能不及阳电子炮,但在射程、射速、贯穿力方面远远超出,权衡之后放弃了安装舰载阳电子炮,俾斯麦级成了第一级安装舰载中性粒子炮的战舰。

动力系统采用了4组动力强劲的常温粒子湮灭引擎提供动力,因此赋予舰只Arch。Anegl三倍的最大航速以及能够不做任何补给往返L5的PLANT本土和地球之间的超强续航力,如果没有粮食问题的话,甚至可以航行到火星。

弹仓式三联装舰载MS弹射器则是MS运用系统的一项突破,舰桥右下方的该系统平时埋在舰内,运用时升起,将装载完毕的三架MS像左轮手枪一样快速射出,从而提升了出击速度,舰底的磁轨弹射系统平时只是充当MS归舰的通道,也可也用来充当紧急出击通道,或者弹射一些特殊机种(比如穿梭机、MA……)

充足的动力搭配PS装甲和空间相位移防御系统耶利哥之墙(Wall。of。Jericho),给予战舰充分的防护,EMC则让敌舰难以发现。

综合这些设计可以发现,这一级战舰主要的战术运用,应该是展开EMC侵入敌军纵深,执行隐秘作战,或者寻找护航力量薄弱的运输船团下手,掐断地球和月球之间的人员、物资输送。如果敌军开始追击,仗着腿长跑得快,一般情况也很难抓得住她。

总之,这是一级跑得比我快的没我强,比我强的没我快的袭击舰,在舰队决战时,其扮演破坏敌军编队的游击队角色,介于战列舰(Linienschiff)和装甲舰(Panzerschiff)之间的战斗舰(Schlachtschiff)

不知道那个发明了“铁血政策”的人知道这级以他名字命名的军舰干的是这种万金油的活时,老首相的表情会是什么样子……

俾斯麦级确认完成的有俾斯麦号(Bismarck),提尔匹茨号(Tirpitz),兴登堡号(Hidenburg),鲁登道夫号(Ludendorf),毛奇号(Moltke),戈本号(Goeben),腓特烈大帝号(Friedrich。der。Grosse),吕佐号(Lützow),巴巴罗萨号(Barbarossa),史里芬号(Schlieffen),华伦斯坦号(Wallenstein),德弗林格号(Derfflinger)总计12艘;

¥¥¥¥¥¥¥¥¥¥¥¥¥¥¥

PS:俾斯麦级其实就是《蓝宝石之谜》中的新鹦鹉螺号在舰桥后加了两座炮塔的样子,就SF宇宙战舰而言,那艘战舰确实很漂亮。另外霓虹的地震海啸所带来的次生灾害还在发作,福岛的核电站也发生了爆炸,《EVA》里的JA暴走要变成现实了吗?

机械设定。2

Kampfer

机体番号:ZGMF-2000

机体类型:高泛用型MS

制造商:凡尔纳设计局

所属:ZAFT

初次配备:CE74年

技术参数

全高:19。8M

本体重:24。4t

全装备重:62。5t

传感器:头部墨镜式综合感应处理

动力提供:新型核融合电池

内部环境:标准周天球形驾驶舱

固定武装:头部MMI-GAU72。37MM超小型激光速射炮×2,MA-M02G光束剑×2,光束盾生成器“面体”/MX2351〃Hedron〃beamshieldgenerator(左臂,有些安装右臂方便左撇子驾驶员)

选用武装:大型导弹×4(CCA-MSV),3连装中型导弹发射器×2(肩部),MMI-M826“九头蛇”格林光束炮/MMI-M826〃Hydra〃Gatling。beam。cannon(肩部),MMI-MP44型光束突击步枪(手部),复合型机动背包组(背部安装,可根据需要安装双联装高能量长距离光束炮,大型斩舰刀,诱导导弹发射组件)

研发背景:

本机是按照原型机ZGMF-X58E。Griffon在实战中取得的数据完成的次世代量产机型,作为E系列大规模装备部队的基础机型,该机型和其他强大的兄弟相比显得单薄得多,在E系列里只能算是平庸之作。但这个“平庸”才是其最大亮点。

早在CE71年末,因为当时的ZAFT虽然拥有数量和种类繁多的MS,而且各种机型的战斗力都非常强大,但也因此暴露出在后勤操作上的种种问题,包括维修、补给、测试等。最直接的后果便是极大地加重PLANT的财政负担。所以ZAFT开始实行羽。飞鸟所提出的Entwicklung(德语,通用,发展之意)PLAN,开发并量产比较高性价比的新型MS。

原型机ZGMF-X58E。Griffon在CE73年一系列战斗中表现出众,但其昂贵的成本以及复杂的生产工艺是其量产化道路上不可逾越的屏障,因此第七计划科依据实战数据以及前线的实际要求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改工作。对Griffon进行除骨架外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和工艺的设计,最终成果就是Kampfer。

Kampfer在E系列之中不出众并不代表真的就一无是处,在同时代交战各方的量产型号里,其技术先进性、通用性、任务涵盖范围都是佼佼者。CE74年年初的奥布战役所投入的B1B2B3三种原型测试机是各自安装了诱导导弹、大型斩舰刀、双联装高能量长距离光束炮的空战型、MS格斗战型、火力支援型。在整个战役中的表现也算令人满意,正式量产后将机动背包组修改为根据任务特性需要自行搭配的设计,而不是原型机那样的专门挂架。同时为其开发了确保光束收束率前提下,射速大幅度提高的新型MMI-MP44型光束突击步枪,火力和射速全面压倒其它各方量产机配备的光束步枪,完全可以视为突击步枪和半自动步枪之间的差距。(硬要作类比的话,那就是S**44突击步枪和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而新型头部墨镜式综合感应处理提供了良好的瞄准精度以及更远的观测距离。其队长机型号特征为右腕安装有高周波切割鞭,以及头部天线等。在大战末期还有部分强化传感设备,安装大型雷达的侦查预警型出现,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量产机型。

Alraune

机体番号:XMF-P265

机体类型:试作型可变MA

制造商:凡尔纳设计局

所属:亲卫队

初次配备:CE74年

技术参数:

全高:25公尺(远距离移动形态),37。5公尺(夹舱内折叠翼展开)

重量:198。6T(标准重量)294。8T(全装备重量)

传感器:传统单眼复合式主摄像头,夹舱外复眼式传感器

动力提供:新型激光可控核聚变引擎×4

内部环境:标准标准周天球形驾驶舱

装甲材料及结构:新型强化Tektie/复合材料可变式框架

固定武装:中央躯干诱导扩散光束炮MGSX332×8,中央躯干MMI-GAU72。37MM超小型激光速射炮×12,中央躯干顶部MGX-2330。280MM强子加农炮/×4,夹舱外侧光束盾生成器“面体”/MX2351〃Hedron〃beamshieldgenerator×6,夹舱内侧顶端200MM复列位相能量炮MGX2000×6,内置型格斗爪×6,幻。龙骑兵(Phantom。Dragoon。System)×24,流体能量切割器×30;

研发背景:

CE73年开战后,地球联合军开发的一系列大型MA令ZAFT一度陷入苦战,被刺激到了的军方上层本着传统的对“更大、更粗、更强”(不能不说,这很XE……)的武器的恐惧心理:对方拥有的新型机动兵器不一定适合我,但是为了我自己的安全,对方有的我一定要有(历史上的核军备竞赛和宇宙空间军备竞赛也是出于同样的心理因素)。凡尔纳设计局接到了“开发大型MA”的指示。

当时龙骑兵系统和阳电子反射器已经频繁出现在战场上,除了重装甲、重火力、高机动等设计指标之外,设计师们也不得不考虑在这方面进行对抗措施。于是开发了可以反射敌方光束,并且自身也能攻击的幻。龙骑兵,根据实战需要还可以多段扭曲光束进行意想不到的角度攻击。流体能量切割器发展自ZGMF-X262E。Wyvern所装备的M80-FEW流体能量鞭“尤尔姆冈特”,当进入近距离交战时,夹舱折叠翼和流体能量切割器一同展开,整架MA从矮胖的花苞外形变成类似水母的样子,机械触手的表面通过幻象粒子以及电磁同步稳定展开光束,和光束军刀利用高热切割物体的原理完全相同,但触手可以随意扭曲,比隐藏式机械臂更加灵活,对于持有光束防护盾一类的防护手段的敌机来显然极为棘手。

作为罕见的ZAFT制MA,该机体和其名字倒是极为相称,是一朵盛开在血腥之地的死亡之花。

机体名来源:Alraune,曼陀罗花(mandragon)的德文称呼,传说中绞刑台下盛开的花。断头台下死者的血化成曼陀罗花,具有生命,根部为人型,有分男女,头顶则为植物的茎叶。中世纪时女巫们会聚集在绞刑台下挖掘这种植物,供作各种灵药之用。在从地底拔出时会发出凄厉的叫声,而听到那种声音的人都会死去,故拔取曼陀罗根多半是由狗来进行,让狗成为替罪羔羊代替采收者而死。曼陀罗在采收之后拥有非常多的用途,她是爱情灵药的必备成分,也是女巫的飞行药剂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