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慈禧》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真假慈禧-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正是二更时分,尹福藏于跨院西花厅旁,注意光绪皇帝房间周围的动静。李瑞东则守卫在门口,负责慈禧太后的安全。

天空一片黯黑,丝毫风息也没有,也没有什么声音,四周的房屋和林木在整日的炎热之下勉强度过,依然还不敢喘气,炎热的余威潜伏下来,不敢声张。

几星萤火伏游来去,不像飞行,像在厚密的空气里飘浮;阴黑处,一点萤火忽明忽暗,像夏夜的一只微绿的小眼睛。一切都寂静下来,仿佛一切生物都困倦了,闭上憔悴的眼睛,大地沉睡了。

只有尹福目光炯炯地望着夜空,被云遮住了弯月,有说不出的忧郁气味。小北斗星的朦胧光亮正在天空黯淡下去,县境上的山峦已分不出层次,只是黑黝黝的一片,沉沉地低垂在星空下,显出无比的坚强。山色如墨,弯月消遁,这不免使人感到寂寞,一片空灵。

尹福望着那几颗孤零零赤裸的星星,忽然觉得它们很可怜,瑟瑟发抖,可怜巴巴地眨着泪光盈盈的眼睛。

蓦然,在顷刻的寂静之后,隆隆的炮声、砰砰的枪声重又响了起来,惊天动地,惊心动魄,他看到紫禁城在炮火中震颤,黄头发、蓝眼睛的洋兵蜂拥而上,黄龙旗悄然飘落,卷在一片喧嚣的风尘中。血水,涌了上来,涌上了城头,眼前一片血海……

尹福扬臂叫道:“中国不能亡啊!这是一个古老勤奋的民族啊!”这叫声划破了夜空,悲痛,凄厉。

李瑞东闻声跑了过来,叫道:“尹爷,你叫嚷什么?”

尹福揉揉眼睛,才知道是幻觉,忙不好意思地回答:“是……是一个梦。”

李瑞东埋怨道:“吓死我了,我还以为你发癔症呢!”

“你看!”尹福用手一指,正见有个红衣少女从正房跳了下来,手持宝剑欲进慈禧居住的正房。

“什么人?”尹福话音未落,一支飞镖击了出去,“嘡啷”一声,飞镖撞在剑身上,落了下来。

那红衣少女见尹福二人发现了自己,“嗖”的一声,又飞身上了房。

★★★

尹福在房上追,李瑞东在房下追,二人紧追少女。

红衣少女身捷如燕,飘来荡去,退到一家当铺的屋顶上,哈哈大笑。

尹福问:“你是何人?”

少女笑道:“我说一首诗,你猜猜。”

少女掠一下被风吹乱的头发,将宝剑一横,吟道:“于氏有雄风,莺啼土木中。晓钟明月夜,侠气冠悬空。”

少女诗音未绝,尹福脱口而出:“原来你就是于谦老将军的后代于莺晓小姐。”

于莺晓红了半边脸颊,气咻咻道:“好,算你猜对了。我也办一件好事,你们可知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道理?”

于莺晓这番话提醒了尹福和李瑞东,尹福道:“莫非又来了强人,皇上性命不保,咱们赶快回去吧!”说着,一把拉了李瑞东朝衙门内宅跑来。

跑进衙门,刚进了二层院,远远见一个人蹲在那里,尹福问:“何人?”

那人慌里慌张叫道:“是我。”

尹福听那声音颇熟,又问道;“你是谁?”

“连秋大总管也不认识了?”那人提着裤子站了起来。

“原来是秋大太监,你不是值后半夜班吗?”李瑞东问道。

秋千鹤拴好腰带,慢悠悠说道:“好几天没吃好米了,今日多吃了几碗,肚里堵得慌,出来解个大便。”

尹福闻到一股臭气。

秋千鹤道:“你们不在内宅守着,跑出去干什么?”

李瑞东回答:“方才看到于莺晓前来行刺,我们一起去追她,又恐怕这里出事,因此又跑了来。”

秋千鹤道:“我正睡不着,我在这里守着,你们追去吧,那于莺晓就如天马行空,独往独来,可谓云中燕,草上飞呢!不知她如何流窜到此?”

尹福道:“深更半夜的,到哪里去抓那毛丫头,还是回去吧。”

秋千鹤道:“回不回由你们。”

三个人刚回到内宅,正见光绪皇帝住的外院签押房外,有个窈窕的黑衣少女正趴在窗前,手持一根旱烟管,往里吹薰香呢。

李瑞东抽出子午阴阳锥,大喝一声:“贼人哪里逃!”

那黑衣少女吓得扔掉烟管,倒退几步。

李瑞东几步上去,用锥抵住她的后心。少女欲上房,早被尹福占了上房之道。

少女娇喘吁吁,不敢动弹,叫道:“爹爹救我!”

这时,跨院西花厅的房门开了,一个黑糊糊的大汉裹挟着昏迷不醒的隆裕皇后走了出来,那大汉手持尖刀,刀尖正对着隆裕皇后的前胸。他大声叫道:“谁敢动我女儿一根汗毛,我就先杀皇娘娘!”

尹福见那大汉有五十开外年纪,身材魁梧,体壮如熊,满脸络腮胡子,两只眼睛没有一丝光亮,原来是个瞎子。

秋千鹤见状不妙,慌忙溜进慈禧太后的房间。

李瑞东看看尹福,尹福瞧瞧李瑞东,二人一时没了主意。

黑大汉呵呵笑道:“江湖上谁不知道燕山黑旋风的厉害,杀人不眨眼!”

黑旋风说着对那黑衣少女道:“岚松,不要害怕,他们不敢动你!”

这时,正房的门开了,秋千鹤闪电般跑了出来,叫道:“尹福,鼻子李,快放了那女人,要保皇后的命!”

尹福和李瑞东听了,无动于衷。

秋千鹤又叫道:“这是老佛爷的旨意!违旨者斩!”

尹福、李瑞东见慈禧太后居住的房间烛闪了几下,立刻放开了岚松。

岚松夺路而逃,转眼即逝。

黑旋风见女儿逃遁,放下昏迷的隆裕,一忽儿跑得无影无踪。

慈禧太后在李莲英、崔玉贵的搀扶下,颤巍巍地走出门来。

“快看看皇上如何了?”

尹福、李瑞东慌忙跑进签押房,他们点燃蜡烛,但见光绪皇帝和贴身太监王商昏昏而睡,人事不省。

尹福见摇不醒光绪,知他中了薰香,急忙把他抱了出来。

慈禧慌里慌张走了过来,问道:“皇上怎么了?”

尹福道:“中了薰香,一会儿就醒,没事。”

李瑞东从屋里抱出几床被子,将一床被子铺在地上,尹福将光绪放在被子上,李瑞东又将一床被子盖在光绪身上。

崔玉贵走过来铺好被子,又将隆裕皇后抱了上去。

“皇后怎么了?”慈禧又凑到隆裕面前。

尹福走过来瞧了瞧,说:“八成也是中了薰香,一会儿就会醒的。”

尹福、李莲英又来到小主、格格们住的房间。

漆黑一团,伸手不见五指。

薰香未散,闻了使人昏昏然。

李莲英点燃了蜡烛,地上散着一堆麻袋,几个格格东倒西歪,昏迷不醒。

小主瑾妃仰面躺在床上,双目微闭,似在昏睡。

慈禧太后闯了进来,见到这般情景,叫道:“男人们都出去!”

尹福和李莲英退了出来。

这时,慈禧的贴身宫女荣子和娟子也赶了来,李莲英叫她们去帮助太后。

光绪皇帝悠悠醒来了,见自己躺在院内惶恐万状。尹福刚要对他解释,他发疯般扑向屋里,扑向枕头,从枕下取出那个盒子,将它揣进怀里。

这小盒里藏的是什么珍奇宝物,众人都莫名其妙。

光绪见隆裕也躺在一边,迷惑不解。尹福把方才发生的事情对他讲了,他听了长叹一声,发疯般跑进格格们住的房间。

★★★

“贼人沾了她吗?”光绪愣头愣脑地指着瑾妃问。自从珍妃死后,他把对珍妃的热恋投在瑾妃身上,瑾妃变成了珍妃。他觉得珍妃的灵魂已寄托在瑾妃身上,他把全部的爱倾泻在瑾妃身上,他生怕失去了瑾妃。

慈禧太后木然地摇了摇头。

隆裕皇后悠悠醒来,崔玉贵问她一些事情,她只说昨晚上床睡后全然不知。

第24章

这是庚子年七月二十五的早晨,皇家行列呆头呆脑地出了怀来县城的西关,经宣化,过怀安县,八月初匆匆进入山西境地。

八月初十的清晨,这一凄凄惨惨的皇家行列来到了晋北重地雁门关。这些天慈禧的心情看来不那么紧张了。八国联军往南到了保定府,就没有再行进,也没有进山西;往北到了张家口,也是和巡哨一样,驻两天就撤回京城了,始终没有进山西界。最重要的是荣禄来了,他给慈禧出谋划策,他是慈禧的心腹,慈禧心里有了依靠,比前一阵儿踏实多了。

如今走到雁门关下,慈禧心情舒畅,提出巡幸雁门。

前面有几匹马,尹福、李瑞东、崔玉贵夹杂在内。后面四乘轿子,是太后、皇上、皇后、大阿哥。轿子的颜色在太阳暴晒下都褪了色了,雨痕污渍,很明显地留在轿帷子上。

皇家行列行进在崎岖的雁门古道中,这晋北的天气,说晴就晴,说雨就雨,就是平常好天,也是早晚冷飕飕,中午热死牛。行进中,时有大雾袭来,瞬息间,天光、山色融为一体,混混沌沌,不知所至。大雾迷迷蒙蒙,如入仙境。忽然,山风呼啸,大雾被翻卷成缕缕云带,飘落在山凹,卧地枕石,悠然而歇了。峰峦又沐浴在阳光下,那珠光水气,斑斓夺目,闪闪烁烁,有如金盔银甲,此情此景,使人神驰意往,浮想联翩。

慈禧喜笑颜开,吟道:“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光绪喜道:“这是唐代诗人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我也吟一首唐诗:‘黄云雁门郡,日暮风沙里。千骑黑貂裘,皆称羽林子。金笳吹朔雪,铁马嘶云水……’”

隆裕笑道:“你们吟的都是古人之作,看我吟一首自己作的诗。”说罢,仰望山峦雾气,清清喉咙,吟道:

雁门仰立俯云中,真气冥冥仙座通。

一柱当天撑斗极,千山落地镇华戎。

雁衔秋影山腰渡,风弄松涛涧底空。

抬首问天天不语,龙盘虎踞为谁雄。

光绪笑道:“我来和你一首。”说罢,拂袖吟道:

缥缈神仙云雾中,紫芝生处泽滑通。

山腰双涌碧瑶水,关顶飞驰赤紫戎。

浩浩平沙崔嵬劲,莽莽塞野徘徊空。

流云画壁开灵府,日永棋台拱立雄。

小主瑾妃近日也恢复常态,现见皇上、皇后欣然吟诗,也说道:“我也和一首,有句话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瞎溜。”她用脉脉双眸望着云气缭绕的雁门关,吟道:

神游关镇古松中,徒倚流云仙气通。

幽径当通西世路,古关何曾领戈戎。

崖悬丹篆佛家字,关锁天书宫阙空。

却忆前朝出征乐,山灵当日有谁雄。

慈禧叹道:“小主瑾丫头做的这首诗不错,比起皇上、皇后做的诗有气势,不过诗到唐代是做绝了,清诗还是不如唐诗有气势。”

皇家行列跨过淙淙的山溪,踏上峻峭的石磴,步履艰难地登上了雁门关。但见滹沱河,波光粼粼;勾注山,峦映朝晖。真是天下九塞,雁门为首,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东西两翼,山峦起伏。山脊长城,其势蜿蜒,东走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晋右严疆黄河边。观其形势,确是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阴,根抵三关,咽喉全晋,势控中原。

关有东西两门,皆以巨砖叠砌,过雁穿云,气度轩昂,门额分别雕嵌“天险”、“地利”二匾。东西二门上建有城楼,巍然凌空,内塑杨家将群像,在东城门外,有李牧祠。

慈禧、光绪等人站在东城门外,见有古松数株,傲然苍穹,松下丰碑巨碣,有的挺然龟跌,有的杂陈荒草,石狮子怒目睨视,石旗杆比肩争高。凭高远望,群峰纷沓,烟树苍茫,那如丝的白练滹沱河,似带的黄绢桑干水;俯瞰山谷,山坡上浮动的是白云般的羊群……

慈禧兴致勃勃地往前走,出了关,喃喃地说:“这可能就是书上说的塞外了吧。”只见一片空旷,满地荒草,只有塞北的风夹着小沙子,打在人的脸上,麻酥酥的有些发疼。众人不敢正面向北看,只能侧着身子,如果张着嘴面对北方,风能噎死人。折回头来,又回到关里,往西侧走,轿子只能抬到半山腰,山上根本没长什么草,只有灰黑色的石头。靠山的东南角上,有一块平坦的地方,方圆有几十丈开外,中间有块扁平的石头,差不多有五六间房子大。

李莲英凑过来说:“这块大磐石就是传说中的佘太君的点将台。”

慈禧领着众人上了点将台,往天上看,瓦蓝瓦蓝的,像靛染了似的深蓝色。往西看,山峦起伏,绵延不断,如万头猛兽在窜动。两边的烽火台,年久失修,已经塌毁了,呈现出一片荒凉的景象。

慈禧喟然叹道:“想当年佘太君擂鼓点将,三关排宴的英雄豪气,现在是一点也没有了。”

李莲英劝道:“到哪说哪,别替古人忧乐了。”

慈禧环顾一下四周,说:“本打算在这点将台上排午宴,可是风大,旋风刮起来,黄土、烂树叶子全起来了,还是回去吃饭吧。”此时,她见大阿哥正一蹦一跳地逮蚂蚱。塞外的蚂蚱个头大,深绿色,两只脚上带刺儿,嘴上能流黑油。

★★★

这个大阿哥是己亥年十二月进宫的,当时只有十四岁,他是端王爷载漪的儿子。端王载漪是有名的花花公子,声色犬马,吹拉弹唱,无一不好。他有一个好福晋,能说会道,八面玲珑,让人处处满意,常进宫侍候慈禧,很是得宠,说她夫以妻贵,一点也不过分。乘着戊戌变法失败以后,光绪帝不得志之际,她把儿子举荐进宫。大阿哥绝顶聪明,学谭鑫培、汪大头,一张口学谁像谁,打武场面,腕子一甩,把蛋皮打得又爆又脆。对精巧的玩具能拆能穿,手艺十分精巧。可是他对人情一概不知,稍不遂意,便对天长嚎,谁哄也不听。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在宫里使奴唤婢,娇生惯养,要星星不敢给月亮。现在他闷在驮轿里,除去吃饭睡觉以外,一连几天下不了地,怎能忍受得了,于是千方百计找消遣的东西。大阿哥驮轿里有手鼓、唢呐,驮轿后还添了一辆车,专为给他装玩物的,笼子里装着两只黄色野兔子,车内有两只大黄狗,还有油葫芦、蛐蛐等。在大阿哥的眼里,珍珠、翡翠、玛瑙,那些冰凉梆硬的东西,吃不得,玩不得,算不得什么宝物,真正的小动物,能玩,逗人喜欢,才算宝物。在怀来县城时,小太监从外面弄来几只野鸽子,大阿哥欢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