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火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绿皮火车-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上海政府搞了一个“民谣引进工程”,例如张玮玮、郭龙,都是因为女友准备移居上海,美人计呀,挖北京的墙脚。刘2后面是蒙古铁骑“杭盖”,呼麦加长调,热火朝天,小小的现场,人们开始见缝插针地跑火车。

等我上台时,主办方习惯性地小声叮嘱:“尽量别唱《中国孩子》。”我特别挑选了一首陈歌辛的《永远的微笑》,他是老上海最著名的音乐家,1961年饿死在安徽白茅岭。在今天的上海,唱这首歌,是纪念也是招魂,招老上海音乐的魂。最后我翻唱了“顶楼的马戏团”的《你上海了我,还一笑而过》,一首很本土很自豪的上海滩瘪三土谣。后面我还续上了自己的两段,“我们这些乡下人,来到上海唱歌赚钱……上海的姑娘可不敢找,女人当家做主人,男人一瓶啤酒就一醉方休。”台下的人们高兴得不得了。

晚上照例是庆功宴。酒鬼开始现原形,直到有人喝多了,开始不断地摔杯子,我们才逃回住处。

回北京的飞机上在放映一段天文科普节目,离地球不远的很多恒星都有可能随时爆炸,只需三秒,地球上的生命就全消失了。也许明天,也许一万年。科学家最后安慰我们说,好消息是:我们无法预测,所以也无须惊恐。大难临头,瞬间即灭。大家下了飞机,都不断唏嘘,说看完这个节目,感觉人生观都变了。有人说,还买啥房子!有人说,赶快回家,今天晚上吃点好的。

民谣救护车

“民谣救护车”不是“哎哟哎哟”地开来的,而是弹着琴,唱着歌来的。佟妍,一个典型的北漂族,文艺女青年,热爱民谣。我在2006年每场演出只有两三个观众的时候,其中一个就有她。绿妖初见佟妍,后者在小书店里当售货员,绿妖买了一本勃洛克的诗集,佟妍心疼地说:“就剩这一本了。”几乎不想卖给她。

2008年,佟妍成立一个民谣小厂牌,叫“刀马旦”,因为她喜欢听评书,喜欢杨家将里横刀跃马的女英雄。这一年7月,她办了三场名为“绕梁三日”的民谣系列演出。我和小河第一场,整个愚公移山酒吧爆满,地上坐满了人。演出很成功,也是我那几年演得最好的一次现场。后来她看北京的民谣已经日趋火热,就去了南方,因为那里的乐队演出还很艰难。她签约了来自广东海丰的“五条人”乐队,他们唱的都是连广东人都听不懂的海丰话,但土生土长,是真正的方言好音乐。佟妍投了一大笔钱(相对她来说),为他们制作一张精美的唱片《县城记》。该唱片一举夺得《南方周末》年度音乐大奖、华语音乐传媒大奖等七个奖项。

2010年冬天,佟妍突然得了白血病。体制外的所谓自由人,一旦得了病,就彻底地不自由了。几十万的医疗费,一下子全家濒于破产的边缘。好在佟妍拥有一大批唱歌的朋友,于是,一辆辆“民谣救护车”从各个城市开动起来。2010年12月,北京愚公移山现场,所有民谣歌手倾巢出动,李志特地从南京赶来,老狼也冲到了台上。当场门票加上捐款共七万多元。

紧接着,上海、广州、厦门、成都、南京……车轮滚滚。共计募捐了三十多万元,使佟妍能够顺利地进行骨髓移植。但最近,化疗引起了并发症——糖尿病。大家对大型的义演都相对疲劳,我们化整为零,搞一些小的专场,叫“民谣自行车”,像“五条人”在深圳,“顶楼的马戏团”和刘2在上海,周云蓬和张玮玮在北京……

我们这些歌手做公益慈善,更多是出于江湖义气。基本原则就是我们白演出,甚至演完的庆功宴也要AA制,把能拿到的钱都交给需要帮助的人。古人说,“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我想这是对每个人最好的忠告。

香港“暗中作乐”

很早就接到邀请,香港一个“黑暗中对话”的组织要做一场“暗中作乐”的演出:在一个全黑的剧场,歌手黑暗地唱,观众黑暗地听。感觉非常有趣,就决定参与进去。并且演出的门票收入,将用来帮助视障人士。

2011年8月21日到香港,跟主办方吃晚饭。黄耀明携“人山人海”的创作总监梁兆辉出席。初见明哥,其为人平和亲切,我送了他一块在新疆赛里木湖边捡的石头。我们探讨在黑暗中演出的感觉,他说平时演出时,忘歌词可以看提示屏,这次让他有些小小的紧张。他问我记性是不是很好,会不会忘词。我说经常会忘,我就现编,给它填进去。

饭后,明哥带我们去他小时候生活过的香港老街区。那一带的街道名都很中国化,如凤仪街、北帝街、炮仗街。他回忆小时候旁边有个珠江电影院,专放红色电影,如《白毛女》。接着,作为一名很好的地陪,他带我们去了香港的“798”——牛棚艺术村。一个小小的院子,中间一个平整的池子,周围是水槽,这是古老的屠宰场遗址,现在成了一些画廊和乐队的排练室。“人山人海”也曾在这里排练,明哥回忆:排到晚上,觉得阴森森的。

隔日,我去了香港的“黑暗体验馆”。进馆前,每个人发了一杆盲杖,身上所有的光源都被收走。大家排着队,跟着盲人导游员,很不专业地挥舞着盲杖,乒乒乓乓地进入了黑暗世界。先是走过一段窄窄的踏板,摸索着进入船舱,先找到座位的,就大猩猩一样拍着凳子,召唤别人。船开始摇晃,周围有隆隆的海浪声,非常逼真。下了船,又依次地体验了很多盲人生活中的场景。我不如同行者那么兴奋,总是先悄悄地走到最前面,恶作剧地在某个角落等待大家乒乒乓乓地走过来,等到他们突然摸到我,大叫“是你吗?”我就很哲学地回答:“不是我。”

这只是一个模拟的黑暗中的行走,但本人曾经凭借一根盲杖去过西藏。我想,我的一生就是一个黑暗体验馆。大家出去了,会如获至宝地用起自己的双眼,而本人的体验还将继续下去,而且免费,赚了。

牛羊下山,亡羊补牢

我参加了“广州华语金曲”颁奖晚会,凭借唱片《牛羊下山》荣幸地获得了最佳民谣艺人奖。晚会在华丽的中山纪念堂举行。艺人休息的后台,是个地下室。长长的曲折的走廊,两旁是一个个小化妆间。化妆间的门上,写着里面艺人的名字。我和另外的歌手吴虹飞,名字都被写在走廊旁的墙上,有几把椅子和一张桌子。我问:“为什么没有独立的休息室?”工作人员声称房间不够了。“那我们为啥就要在走廊里候场呢?”答曰:“别人都有公司。”突然我想起,上海的“顶楼的马戏团”也来领奖了,我和他们很熟,干脆去他们房间休息吧。等工作人员带我们过去一看,心理就平衡了,在走廊的另一个拐角,墙上写着:顶楼的马戏团贵宾休息室。级别跟我差不多。

然后开始领盒饭了,由于中山纪念堂庄严肃穆,所以不能在室内就餐,大门口小广场上,发盒饭,就地进餐,我感觉很亲切,大明星、小明星蹲在广场上,捧着盒饭,狼吞虎咽,歌迷三个一堆儿两个一伙儿地围在周围,高兴了还可以夹上一筷子,其乐融融。但实际上,这个场面并未出现。2005年,我第一次参加颁奖晚会,也有个有关盒饭的记忆。在北京奥体,发了盒饭,还没来得及吃,要走红地毯了,盒饭扔下,又怕回来找不到,索性把它当奖杯抱着,走过红地毯。到了台上,群星璀璨,有孙燕姿、周杰伦,我悄悄地把盒饭藏到凳子下面,等晚会结束,把这个能吃的奖杯一直带回香山。一个草根歌手的真实嘴脸暴露无遗:就关心吃和住。

回到当下,红地毯又铺在前面。我们在排队等候中遇到了吴虹飞。她这次获得了一个最佳编曲奖,但没有演出任务。主办方说她可以不必走红地毯了。但阿飞一再坚持不怕辛苦,一定要走。我们正聊得起劲,一回头,前面的人都走光了,好像红地毯要卷起来,仪式要结束了。旁边的“星外星”老板周小川打抱不平:“还有俩没走呢。”我们俩就仓皇地一路小跑了过去。

到真正上台演出了,我的运气很坏,舞台上的监听音箱没有声音,我只能通过巨大的剧场的回音来判断自己唱的是什么。演完心里堵得慌,好像跟一个会吸星大法的敌人打了一仗,感觉不到音乐的快乐,只有疲倦和郁结。在我们业内有这样的理论,不好的演出感觉自己被扣了几分。好在第二天还有一场,是华语金曲为了纪念一百年的音乐历程,在“TU凸空间”举办的我和台湾“野火乐集”的陈永龙、陈世川的两岸音乐会。到时候亡羊补牢吧,争取把这扣掉的几分加回来。

第二天晚上,广州“TU凸空间”,早早就有人在酒吧外排队,来自台湾“野火乐集”的陈永龙,穿着一身闪闪发亮的酷似迈克尔·杰克逊的服装闪亮登场。他先唱了台湾卑南族民歌《山》,声音像风中的丝绸,舒卷自如,流光溢彩。紧接着,他翻唱了台湾音乐泰斗李泰祥的经典曲目《答案》、《告别》,台下的观众静悄悄地聆听,仿佛身处的不是酒吧,而是一个秩序井然的音乐厅。稍后,是“野火乐集”的另一个歌手陈世川上场,他长得据说很像猫王,风格更摇滚些,大开大合,调动台下的观众和他一起唱台语民谣。最后是我黑暗登场。

我们演出的主题是“时间与山”,我说,台湾拥有那么多林木如画的好山,大陆的山上树大多都被砍光了,我们只有漫长曲折的时间,所以他们唱山歌,而我翻唱一百年的时代金曲,从《教我如何不想她》开始,经历《松花江上》、《永远的微笑》,一直唱到《凯旋在子夜》、《恋恋风尘》、 《不会说话的爱情》,最后回到百年前,以李叔同的《送别》落幕,一百分钟,横渡百年波涛汹涌的大历史,以歌为舟,用琴作桨。

演出很成功,现场的观众自始至终安静地聆听,我们一起爬上了山顶,穿越漫长的时间。热烈的掌声成为跋涉者的终点。

最终,昨天走失的羊又回来了。海峡两岸,完美地在音乐中统一了。

我们就要唱方言

每个城市都修座天安门吗?每个人都要说普通话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样戏曲就无处容身了,民谣会无家可归。不知何时,中国音乐人自觉地转身,不再满口外语单词,死盯着披头士、平克·弗洛伊德。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广东粤北人杨一骑着“二八”自行车去陕北,唱起信天游,一口西北腔,土得掉渣。江苏怪杰左小祖咒,自己索性发明了一种荒腔走板的方言,仿佛南方小城弄堂里的叫卖声,摇摇摆摆,咣咣当当,正大光明地拒绝普通话。

方言里埋藏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贝,家传绝招,锦囊妙计,取之不竭。新世纪初,横空出世的甘肃“野孩子”乐队,一路唱着《黄河谣》、《早知道》,进了北京城,兰州话随之在地下摇滚圈尊贵起来,乐手们打招呼,都改成:“好着呢?去哪哈?”

唱摇滚都要用嗷嗷叫的北方话吗?来自上海的“顶楼的马戏团”乐队,唱地道的上海话,化娘娘腔为大朋克。他们宣称:我是一个上海人,死也要死在美丽的上海。

广东海丰“五条人”乐队,一水儿海丰话,出版《县城记》,音乐优美,诙谐,暴躁,好像在提醒:我是个温和的南蛮子,你可千万别惹我。

贵州的民谣新星尧十三把柳永的《雨霖铃》翻译成了贵州织金土话,简直是不亚于原文的经典翻译,让你恍惚间感觉柳永就是一个吃酸汤鱼的贵州老表。“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贵州版:

我要说走嘞,之千里嘞烟雾波浪嘞/啊黑拔拔的天,好大哦……拉们讲,是之样子嘞,离别是最难在嘞/更球不要讲,现在是秋天嘞/我一哈酒醒来,我在哪点/杨柳嘞岸边,风吹一个小月亮嘞……

方言准确有力,说着过瘾,尤其是骂人的时候。要过春节了,回到老家对着爸妈用普通话字正腔圆地说“父母春节好”,别人就会惊诧并笑话你,以为你是从春晚中走下来的。

近日听说有关部门下令,限制广州媒体在电视台、电台用粤语播音,闻之大不以为然。我们已经够能拆了,不要再把语言拆成一个大广场。我们的父辈和我们的祖先住在我们的方言里,无论天涯海角,只要我一开口,你就知道我从哪儿来。虽然脚下没有属于我们的土地,但在方言里,我们和祖先可以入土为安。

风吹雷劈音乐节

1

四月下旬的江南,忽晴忽雨,天气无常。2011年4月23日,周庄民谣诗歌节开唱。周庄号称“中国第一水乡”,新修了一条台湾街,其实更像一万年以后有关台湾的一个山寨博物馆。路边有一个大玩具一样的集美火车站,还有一个台湾电影院,里面正循环放映《海角七号》,一排排座位空无一人,让我们望而却步。我们入住的酒店就在台湾街旁,里面回廊纵横,幽深又幽深。走上二楼,要穿过两边绘着仿古壁画的长廊。走廊的深处,回响着我们的脚步声,让人想起了电影《闪灵》。最后拐十八个弯,才到房间。

经过一番迷宫般的探索,我们找到了同来参演的实验艺术家一小河的住处,约他一起吃饭。大家见面,都一脸愁容,到底愁从何处来?忽然觉悟到,是这个大酒店卡夫卡一样的气氛感染了我们。在席间,小河说,自己刚做完手术,腰疼得受不了。2010年,他从两米高的舞台上,怀抱吉他一跃而下,双脚骨折,躺了几个月,今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又发作了。大家不再聊音乐、效果器,而是兴致勃勃地说上了养生、中医、打坐参禅。这时,一只拖着断腿的流浪猫卧在饭店门口,小河见之动容,夹了一块鸡肉,招呼它来吃,还很伤感地觉得所有的生命伤筋动骨都不好过。为了改变下气氛,小河讲,他在来的飞机上,听到头等舱有人叫他,一看,原来是参加演出的老狼,他刚想过去攀谈一番,用小河原话:空姐一个眼神,制止了他,瞬间把他打入了经济舱。

第一天演出结束,诗人和歌手们齐聚一堂,要进行一次民谣与诗歌的对谈。大多数诗人十几年前我们都打过交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