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多时间心理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津巴多时间心理学-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过去30年,我们已经对上万余人进行过调查,遍布世界15个国家的我们的同事也对数千人进行问卷调查,他们愿意将自己的个人经验进行整理并且提炼出六(。电子书)种时间观,这令我们非常欣喜。本书的第一部分介绍了怎样利用对时间的认知,获得更健康的身体、更获利的投资、更成功的事业和更幸福的生活。

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够让你找到更好的、更特别的生活方式,使你摆脱陈旧观念带来的沉重、过时、疲惫的心态和行为。比如,有这样一个经典的笑话:

一个城市人要到农村去,途经一个农场的时候看到一个农夫喂猪的方式非常特别。他站在树下,把一头肥猪高高举起,好让它能吃到树上的苹果,吃了一个又一个,这头吃完那头吃。城里人驻足看了一会儿,终于忍不住上前去问农夫:“对不起,打扰一下,我看你半天了,你这样举着猪喂苹果多累啊。你把树上的苹果摇下来,让它们吃地上的苹果不是更省时间吗?”农夫不解地看着城里人,说:“时间对猪有什么意义?”

你有没有圈住本该放手的猪呢?

在我们进入新的时间心理学之前,需要先探讨一下我们所处的文化中对时间的理解,挑战一下关于时间的荒诞说法。希望你可以发现自己对时间的错误认知,丢掉对你已无任何用处的“老笨猪”。

自由流淌的时间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因为它已经不是同一条河,而他也不是同一个人。

——赫拉克利特

如果圣芳济教会的僧侣能够从永恒的沉睡中苏醒,来到21世纪,他一定无法认识周围的世界。这个世界改变了,但是僧侣们也许比我们更能体会时间带给这个世界的冲击。就像鱼儿可能不知道它赖以生存的水为何存在,我们大多数人也并没有意识到匆匆逝去的时间的宝贵,往往只在一些重大事件后才能感受到时间的力量,比如爱人的离世或者亲身经历的生离死别。我们经常不自觉地使用时间,比如制订计划,为生日、祭日做备忘。时间如水,可以让我们的意识自由流淌,但它却不是生活的中心,时间不能为我们的生活划定界限或者指明方向。对大多数人来说,我们浸入的时间之河是浑浊的,并不清澈,这使我们无法清晰地看到上游和下游。只有当这条河干涸之时你才能意识到它的存在,诚如康契吉欧尼圣母教堂的僧侣们。

时间经济学

请记住,时间就是金钱。

——本杰明·富兰克林

时间是我们最宝贵的资产。在古典经济学中,资源越是稀缺,用途越多,价值越高。比如,黄金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但黄金在地球上属于稀缺资源,并且有很多用途。刚开始人们把黄金打造成首饰,现在,又把它作为电子零件的一种材料。正是因为稀缺性与价值的这种关系,所以黄金一直保持高昂的价格也就不足为奇了。

大多数东西可以被消耗,没了可以再补充,比如钻石、黄金和上亿美元,因为钻石和金矿可以继续开采,新的货币可以继续印制,但是时间却不能。没有人能够让时间多生出1秒,也没有人能让已经浪费的时间再重来。时间一旦过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所以,虽然富兰克林的很多语录非常有名,但是他说时间就是金钱却不尽正确。时间是我们最稀缺的资源,金钱有价而时间无价。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时间的价值。最显著的特征是,时间的花费意味着它的价值。比如,我们经常要花大价钱去购买别人的时间。付出的价钱越高,时间越有价值。一个每小时收费500美元的律师显然比每小时200美元的律师更有名;手工制作的商品通常比机器制作的昂贵;精心烹饪的美食比快餐价格更贵。同样,我们也愿意花大价钱来保住自己的时间。快递、干洗、直航、便利店,都需要支付额外的酬劳,因为这些都节省了我们自己的时间。

尽管我们给时间很高的估价,时间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但令人吃惊的是,我们对于付出时间的思考却很少。如果你不太喜欢的人请你为他的公司投资,你可能会先考虑一下这笔买卖的成本和收益。如果你认为这次投资不能赚钱,毫无疑问你会拒绝,哪怕这样会让他很生气。毕竟,谁愿意自己的钱打水漂呢?但假设还是这个人,他想约你吃晚饭,你可能不会先考虑这顿饭的付出与回报。不管你想不想去,你可能都会从已经安排好的日程表里抽出宝贵的一小时与他共进晚餐,虽然此时,你会因为把时间花费在不想做的事上而感到不爽。

为什么不能像花钱那样精明地花费我们的时间呢?可能这是因为我们无法保存时间。不管你愿不愿意,时光依然匆匆溜走,或者时光的溜走是你无法触及的。相比之下,金钱交易作为客观的存在往往要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例如,你花20美元买个闹钟,这个东西就归你了。但是,花费时间看起来就没那么昂贵,也难以找到替代品,因为你不可能购买时间。

从另一方面讲,轻易地花费时间可能源于我们从未认真思考过时间的真正价值。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人们无权选择如何度日。时间的全部意义在于生存,从起先的穴居到后来的群居,当我们的祖先为打猎、采集、取火、寻找水源和建造庇护所奔忙时,他们不可能有什么悠闲时光。只有在屈指可数的几千年的光阴里,人们才渐渐有了点宝贵的自由时间,而直到最近几百年,我们才拥有了可以用来享受或者消磨的时光。

鉴于时间比金钱更有价值,重新评估对时间的认知,人们会提出这样的疑问:我们对时间的看法正确吗?银行户头上的头号富翁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吗?那些终日赚钱却无暇享受生活的人值得羡慕吗?如何评估像钓鱼大师布伦特·福克斯(Brent Fox)这类人的财富?他选择低收入但能自由支配时间的工作,这是对时间的另一种看法。如何看待忙于开发豪宅却从未入住过的亿万富翁?理财师会根据你的投资目标帮你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要是有人能帮你投资时间就好了,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你得成为自己的时间投资师并对以下问题有清晰的自我认识:你想从生活中得到什么?你如何规划时间?你如何有效地利用时间?最后,你还得成为自己投资选择的仲裁者。我们的研究显示,人们更乐于在精神享受而非物质享受上进行投资,像休假、结交新朋友等。研究同样表明,每个人都能因关注时间而获益——时间是什么?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如何用新的方式利用它以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这些问题实际上是关于生活的意义,回答它们你可能需要《圣经》(The Bible)、《摩西五经》(The Torah)、《可兰经》(The Koran)或一条静谧的山涧小溪。虽然我们无法为读者提供普遍适用的答案,但基于多年的心理学研究,仍然可以给出新的建议、策略和易行的方法,帮助读者更有效、更自觉地利用时间。

时间也有成本吗

与时间科学有关的另一条经济学定律是机会成本的概念。从经济学上看,机会成本就是失去某个机会的代价。例如,如果你决定买1 000美元的谷歌股票,那你就会失去投资雅虎、IBM,或直接存银行的机会。你做任何选择都得放弃其他的机会。机会成本这一概念表明:一个人的投资额是有限的,而选择一种投资是要付出代价的。由于你的选择而产生的时间、金钱等机会成本的代价无所不在而又难以察觉,所以无论你选择何种投资,都得同时放弃其他投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机会。对于金钱投资,你可以选择最保守的方式将其存入银行,而对于时间则行不通,它时时刻刻从你的生命中流逝,你对它的拥有只会越来越少。我们活在“钟表告诉我们时间”的世界里。

一旦你认识到时间投资存在机会成本,就会对此更加谨慎,并尝试作出更好的选择。莎士比亚曾说过:“不管结果如何,比起已经作过的事,人们更容易为没有作过的事感到后悔。”他曾写过这样的诗句:

当我传唤对已往事物的记忆 ,

出庭于那馨香的默想的公堂,

我不禁为命中许多缺陷叹息,

带着旧恨,重新哭蹉跎的时光。

例如,一名想成为好莱坞明星的女士,比起搬到洛杉矶而没有成名,她会更后悔没有搬到那里。所以,通过对本书的学习,你会更加积极主动地规划自己的时间,把握更多的机会,留下最少的遗憾。

时间的宝贵在于生命的有限,时间是人们度过一生的媒介,如果没有合理地利用它,将会付出代价。

当未来撞上过去

时间的重要性同样在于它的相对性。对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我们肯定不会陌生。爱因斯坦相对论同时预言了超能量和宇宙大毁灭,从而使我们看待世界和自身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比起爱因斯坦在方程式中的严密论证,时间的相对性更多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时间不仅符合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和牛顿定义的参照物的影响,也被主观心理进程左右。个人的精神状态、时间观念及生活节奏都影响着其对时间的感知。

人类对自然界的科学研究始于15世纪和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但对心理世界的探索才有200余年的历史。爱因斯坦发现时间的相对性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也存在于心理世界。他曾说过:

“一名男子跟心爱的姑娘坐上1小时,他觉得只过了1分钟;当他坐在火炉上1分钟,却感觉比1小时还漫长。这就是相对论。”

客观规律和心理定律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固定不变的,而后者具有灵活性。心理定律随着形势和参照物的变化而变化,人们对心理定律的变化及作用能进行一定的控制,这一过程称为“建构性”。它与人们理解和解释世界的方式有关,一旦我们了解了心理定律和这个世界,就能最大程度地利用其为我们服务。

以著名的光学错觉图像(见图0—2)为例,就可以折射出人们是用不同的方式看待世界的。有时人们把底面A看成突出的面,有时把顶面B看成突出的面,两种看法都有据可循。但如果认可前一种看法,惩罚后一种看法,人们会以一种看法为标准,进而影响人们的判断。

图0—2 光学错觉图像

正如心理学家罗伯特·奥恩斯坦(Robert Ornstein)在他的代表作《体验时间》(On the Experience of Time)中所说,领悟时间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受到认知错觉的影响,如图0—3的内克尔立方体。一般来讲,在给定的时间内一个人要认知的因素越多,就会觉得时间越漫长。例如,赖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相同的时间里,人们认为音调跳跃的声音比音调恒定的声音占用了更长的时间,其中声源方位无关紧要,变化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认知。简单的音调和响度的变化能让人对时间产生错觉,以为度过了更长的时间。

图0—3 内克尔立方体

在整个人生中,人们会遇到很多视觉上和知觉上的错觉,大部分都比上述的例子复杂。当没有“正确”的判断标准时,人在主观上会倾向于其中一种视角。用这种视角看世界可能会走向成功,而用另一种视角看世界可能会导致失败。用超前的眼光看世界可能让你“正赶上时间” ,用当下的眼光看世界则可能使你“落后于时间”。虽然从客观上讲,两种视角都没错,但这个复杂的人类社会在主观上通常有自己的偏好,倾向其中一种,排斥另一种,除非有像爱因斯坦那样睿智的人再提出一种全新的视角。

我们无法控制自然规律,但对看待时间涉及的因素可以施加影响。认识到这些因素作用的时间和方式可能使你从生活中获益更多,有助于你在时间视角不起作用时分辨事物。有时,个人的时间视角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宗教信仰、教育程度、社会阶层或文化背景,但其他时候则可以自己决定。本书旨在帮助读者解决以下问题:认识自己独特的时间视角;了解该视角如何影响个人的思想、感受和行为;帮助读者发展时间的灵活性与敏感性,以便选择对自己生活最有利的时间视角。

关注现在,还是以未来为导向

让我们回顾1977年的一项心理实验,社会心理学家约翰·达利(John Darley)和丹·巴特森(Dan Batson)对普林斯顿神学院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了研究。这些学生在准备一个有关好撒马利亚人的布道演讲'2',演讲地点在校园的教学楼内,神学院的导师要对演讲进行评估。当每个学生做好准备后,参加演讲的人会被告知:A代表他已经比预定时间迟到了几分钟,现在必须马上去演讲厅;B代表他有足够的时间,但或许现在就该出发了。两种条件的唯一不同是对时间压力的微妙运用。研究者对这种情境充满好奇,它会影响这些准备终生修行的年轻人的行为吗?又会如何影响呢?

每个学生从准备室走向演讲厅的路上,都会遇到一个跌倒在过道里咳嗽不止的人,很显然,这个人需要帮助。但学生们不知道这个人是实验者的同伙。在没有他人在场的情况下,神学院的学生们面临着一个抉择:是像好撒马利亚人应该做的那样,去帮助这个患难中的陌生人;还是置之不理扬长而去,去完成自己“当一个好撒马利亚人的重要性”的讲演任务。那些“迟到”的学生会不会和那些“准时”的学生一样愿意帮助患难中的陌生人呢?对于神学院的学生们而言,做正确的事情胜过说正确的事情,对吧?但结果并非如此!

大多数确信演讲前有充足时间的学生,就是“准时”的学生,确实会停下来给予陌生人帮助。这一行为是和他所选择的职业相符的,那些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帮助他人的人们,理应帮助患难中的陌生人。然而,值得指出的是,90%处于“迟到”情境的学生不会停下来给予他人帮助。他们对痛苦的人置之不理,这是因为他们正在以未来为导向,他们满脑想的是不要误了约定的活动时间。尽管事实上所有学生在这个研究之后的访谈中都说,他们看到了那个痛苦的人,但还是径直走过去参加演讲。

我们怎样解释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