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青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果蔬青恋- 第3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下,他可真是称心如意了。

不说英武帝父子三言两语就决定了香荽的命运,且说小葱散朝后,匆匆和葫芦说了两句,便回了将军府。因李敬文的爹娘弟妹来了,她自然要先回家拜见公婆,一面命人去王府那边送信,说稍后再过去给老太妃和爹娘请安。

到家后,与公婆姑叔等见过,其寒暄热闹也不消细说。

当下,早早陪家人用过晚饭后,小葱跟公婆禀告一声,往玄武王府看望爹娘,小姑子李慕棋也跟着去了。

因外面下着大雪,姑嫂二人便坐车去。

来到王府门口,却听见乱糟糟的吵嚷声。

小葱纳闷:谁这么大胆子,敢在王府门口闹事?

也等不及让随从去查看,忙掀开车帘自己瞧。

却见一个罩着红色毛披风、头上戴着兜帽的小矮人正在王府西角门前的雪地里叫嚷,声音稚嫩,气势十足:“让我进去!我要进去!我是俘虏,我要进去!”

旁边两丫头不住劝,王府门房也不住哄,矮人只是不听。

小葱听得大奇,命人唤门房来问。

那门房见了小葱的马车,又见跟随的人都是熟面孔,知道是姑奶奶回来了,大喜,急忙迎了过来。

听小葱询问缘故,他急急忙忙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

原来是高凡的女儿高雁,自从被青莲带回来后,张家将她送去她外祖杜家。谁知小姑娘不肯住杜家,要住张家,说她是小苞谷哥哥的俘虏,要给他当丫鬟,赖在张家不走了。

“王妃命人将她送走了,隔日她又来了。来就来了,玩一天,到了晚上也不走。老王妃觉得不妥,便命小的们不放她进来。她就闹上了。一天一闹,直到放她进去为止。杜家也不管,说管不住。”

如今两国结盟,这小丫头是安国宰相的闺女,那是外宾。哪能把人家真当俘虏呢;放她进去也不成,她赖着不走,若有一点闪失,玄武王府难辞其咎;不放她进去也不成。这大冬天的,她能在门口耗两时辰,回头冻病了,更麻烦。

打不得,骂不得,赶不走,又不能放进去,真真是为难死门房了,所以说,在哪当差都不容易。

正说着。那边高雁又喊:“小苞谷。你出来!你说带我玩的。又不管我了。出来……张苞谷……出来——”

王府守卫道:“我家小少爷去国子监读书了,不在家。”

高雁一点不怕,掐着小腰反驳道:“你胡说!我去国子监问过了。他没上学,我才找这来的。”

王府守卫听了干瞪眼。

高雁便跳脚嚷道:“让我进去!我要进去!我要进去!我要进去!我要……”

有一堆弟妹、还生了两个儿子的小葱听得很无语:高凡那样一个人,怎么养个闺女这样?

高凡后来对人道,他闺女之所以变得这样,全拜张家小苞谷所赐,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且说眼前,小葱觉得不能任由高雁闹了,心思一转,把脸一放。跳下马车,喝命王府侍卫“既是俘虏,那就把她带进去关起来。”

侍卫们都愣住了。

高雁也愣住,转头仰脸看向小葱,问道:“你是谁?”

小葱威严地喝道:“我乃玄武将军,是小苞谷的大姐。按照军中处置俘虏的规定,现将你关押!”

转脸对侍卫们吩咐道:“带进去交给王妃,派几个婆子看押起来,不许她到处走动,也不许随便见人。当然,我大靖对俘虏一向优待,饭还是要给她吃的。还不快去!”

随同高雁来的两个丫鬟慌了,急忙恳求。

高雁却“哼”了一声,小嘴一撅,不屑道:“关就关!我不怕。我能吃苦。等我长大了……哼……”

斜了小葱一眼,分明说“到时候要你好看!”然后不等侍卫来押,自己就跑进门去了,十分的有胆色。

两丫鬟只得一齐跟进去。

小葱望着小不点背影使劲咬牙。

她转身上车,进入内院,先去见大嫂周菡。

寒暄已毕,将高雁的事说了,又如此这般说了一番话。

周菡拍手笑道:“这主意好!妹妹出面也更好。”

商议安排妥后,两人才结伴往老太妃院里去,正是晚饭的时候,一家人都在那边呢。

见了面,长辈兄弟姊妹们都开心不已。

“大姐姐,怎么二姐没回来?”

“她现在哪能随便回家呢,当军营是什么地方了。”

“那我们找一天去瞧她。”

……

说笑间,大家入席吃饭。

因小葱吃过了,便在奶奶跟前伺候。

饭后,兄弟姊妹闲话说笑,喜气非常。

这是有缘故的,因紫茄平安归来,且意外得了好姻缘,大家自然转怒为喜,此其一。

其二就是,两国结盟,安皇要亲自来神都迎娶王妃,张郑两家最近都在预备紫茄出嫁的事,上下都喜气洋洋。

其三便是为了张家姊妹入宫待选的事了。

原来,长辈们心里虽不愿送女进宫,面上却不曾透露一点——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被人知道了,便是对皇家大不敬之罪,所以小辈们只觉得新奇。

再加上年关已近,大姐出征回来了,大哥年后也要回来,诸事赶在一处,老老小小都乐得合不拢嘴,总是未语先笑,不笑也像在笑;主子们如此,王府属官和下人仆妇更不用说了,自然与有荣焉!

喧嚷声中,张杨回来了。于是他兄弟妯娌和小葱将香荽姊妹三个叫去郑氏外屋议事。

当下,张槐张杨在上首坐了,香荽挨着郑氏,绿菠依在曹氏身边,青蒜被小葱揽住腰,都坐定了。

小葱便将来意说明:“我跟大哥本来想先问问你们自己的意思,然后再筹划,省得不想进宫的反阻住了想进宫的道路。可是皇家规矩森严,不容咱们自己做主,只好听天由命了。”

她并没透露自己向英武帝恳求又被呵斥的事。

三女都静静听着。

小葱又道:“你们也别太担心。不论谁被选中,只管坦然面对,未必将来就不好。我张家保一个娘娘还是能的。”

张杨也道:“皇上乃难得的英明君主,太子也德才兼备。不论你们谁被选中,那都是天大的福气……”

郑氏看了他一眼,无意识地轻抚香荽的头发。

福气不福气的,每个人看法不同,但不可否认,无论古今,无论什么时空,女人都希望嫁一个优秀的男人。

英武帝恰是这样的男人,太子也不凡。

香荽眼光在众人脸上转了一圈,才笑道:“爹,娘……你们放心,我们都准备好了。那些待选人家,谁不是费尽心机,希望被选进宫。咱们得惜福。只管担心,别人听了,要说咱们矫情呢。”

青蒜和绿菠相视一眼,重重点头。

绿菠天真地问:“皇上长得什么样儿?凶不凶?”

张杨愣住,不知如何形容英武帝。

曹氏对小女儿嗔道:“皇上龙颜,不可随意置评。”

青蒜道:“五妹妹不记得了,上次二姐投军的时候,咱们在校场不是见过皇上?一点也不凶。”

绿菠不好意思地说道:“我没敢抬头瞧。我怕他也逮着我问许多问题,我可没三姐姐胆大会说。”

众人都笑了。

小葱想了下,将英武帝的形象描述了一遍,又将他登基以来所作所为、桩桩件件都说了一遍,证明他是少见的英明睿智之君……

不管哪个妹妹被选中了,她都希望她能对皇上有个好印象,这样在宫里的日子才会好过些。

青蒜和绿菠都认真听着,香荽眼里透着一抹深思,嘴角挂着一丝浅笑…… 623

第624章 圈钱

正说着,小苞谷跑进来,劈头问小葱道:“大姐姐,是你让人把高雁妹妹关起来的?”

小葱点头道:“不错!俘虏就该关起来。不然由着他们闹,会出事的。军营里都是这样。”

小苞谷一肚子话被堵住,哑口无言。

高雁这俘虏虽然小了点,这些日子闹得可凶了,大姐姐秉公执法,做得没错。

郑氏等人听了,忙问怎么回事。

小葱便说了缘故,故意道:“在军中,敢这样闹事的,那都是要打五十大板,再套上手脚镣关起来。”

众人顿时明白了小葱的用意,忍住笑,对小苞谷道:“你大姐做的对,该这样。不然,人当咱们玄武王府没规矩。还有,当年她爹抓了你六哥,可不就是这么关着的吗!没听你六哥说,派‘斗鸡眼’和‘瘦竹竿’看着他呢!”

小苞谷瞧着这群亲人,怔了半天,转头就走。

郑氏急忙问:“要睡觉了,你还去哪?”

小苞谷停下脚步,想了想道:“我去瞧瞧雁妹妹,劝劝她,省得她想不开哭闹。”

小葱道:“那你去吧。不许放她出来。”

小苞谷忙道:“大姐的人看着,我又使不动她们,放不出来。”说完就跑了。

这里众人又说笑一回此事,方才散去,小葱也回府去了。

一夜无话,第二天早上,小葱正吃饭呢,玄武王府来人请姑奶奶,说高雁吵着要见玄武将军。

小葱慢条斯理地用完早饭,才乘车回娘家。

周菡不敢把高雁放在别处,就搁自己院里,关在东厢内室。外面是婆子丫头守着,里面则是小葱的贴身侍卫看守,要水要东西都有人送进去。就是不准出来。

才过了一晚上,小丫头就受不住了,加上小苞谷昨晚劝她“好汉不吃眼前亏”,又说“你爹当时还打我呢,说我要不听话,他就把我杀了。后来我就慌忙听话了。”等许多话,今日一早,她便闹着要出去。

“我要回家!我要回家!我要回家!不是,我不要回家,我要去外祖家!我不是俘虏……”

小葱才进三层仪门。就听见那熟悉的稚嫩声音,见她这时候还生怕人送她回去安国,忍不住又好气又好笑;在东厢外瞧热闹的张家兄弟姊妹更是笑得前仰后合。

唯独小苞谷没笑。玉米则站在窗下不停劝。

高雁终于被放出来了。

她气呼呼地瞅着小葱道:“将军有什么了不起的!我长大了肯定比你更厉害。”

小葱沉脸道:“就会吹牛!你以为将军是那么好当的?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整天读书、习武、学医、学女红、学厨艺、学种田、学管家,你会什么?就会哭闹!就这样还说长大了比我厉害,你做梦吧?”

高雁被打击,不服气道:“我也学了!我从前天天都学的,‘许多’年了。我回去让外祖父帮我请师父,我再学,天天学。一定比你厉害!”说着,转向两个丫头挥手道,“走。回去读书!还要学武,还要刺绣,还要……”

说了一半说不下去了。她忘了小葱刚才说的一长串,那种田什么的,她听也没听过——哪有千金小姐学种田的!

笑声中,玉米亲自带人把高大小姐送走了。

此后,她也还常来王府找小苞谷玩,不过再不敢赖着不走了;而且,听杜府的人传,高姑娘读书习武可用功了,天不亮自己就起来了。此是后话。

此后,张家和郑家越发紧张忙碌起来。

主要还是为紫茄的亲事,还有预备三女进宫的事,并过年之事,将一应摆设动用之物全从库房搬了出来,另外还添置许多,偌大府邸整天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回事报信、采买运送东西等,没个歇的。

不说张郑两家,自英武帝归来,大靖京城沸腾了,除了招商、皇上选妃和安皇进京,还有一事:来年是大比之年,各地学子也逐渐云集京都。

眼下且说招商的事。

皇上免三年农税,令户部尚书赵耘想法子充实国库。

赵耘会生儿子,但是不会生银子,虽也拟了不少经济对策,却都是于国于民有利的长远规划,解不了眼前窘境,便和黄豆日夜筹划。

黄豆心中一动,就去找姑姑。

郑氏想了想,道:“我是有点想法,也不知行不行。你先提出来请皇上定夺。等定了,先尝试着慢慢做,千万不能急。还有,你不许跟人说是我说的。”

黄豆大喜,忙不迭点头。

郑氏便如此这般告诉了他一番话,又取纸笔来,反复解说。

黄豆本是灵透的,当即领悟了,越听越心惊。

姑侄两个研商了两晚上,连张杨都瞒着。

择日,黄豆便对英武帝提出了一项规划:扩建大靖神都!

近几年,大靖连灭三国,又有边疆和海外诸国来朝圣,神都作为大靖天子坐镇之地,人流物流逐渐扩增,其繁华昌盛早超越从前,城内房价一涨再涨,最后有钱也难买。

城内挤不进,商家民众便在京城外面买地建房,或搭个棚子经营过路生意。几年下来,京城四周竟聚集了许多人,形成了好大一片“外滩”。

郑氏便针对这一情形,仿照她前世投资基本建设,让朝廷在“房地产”上捞一把之外,还能带动经济发展。

征得英武帝初步同意后,黄豆和赵耘先去城外勘察,又请来园林名家、工程好手以及善画之人等。

忙得人仰马翻,才将新城规划出大概,形成图纸和文字。所有款项来源和建造程序,也一一注明,然后才上呈皇上宰相和朝廷重臣商议裁决。

不用说,大多数朝臣都反对,觉得不可行。

英武帝却道,既不动用国库银子,试试何妨。

当下,他便传旨大靖各州府:朝廷要扩建京都。现在东华门外,以原来南北长度为准,往东拓展十里宽的地域建新城。

因京城非比别地,若是任凭商家和民众自己购地建房,必定不成个样子。所以,朝廷会统一规划建造。然后发卖。

发卖时,为方便民众,附有新城详细图样,各坊市街道、居民住所、酒楼商铺等,皆可在图上查看。以供买家参考。

另,凡是在预定期限内先交银的,朝廷将按内城同类房价五成计算;超过期限。则竞价预购;若不想预购,等朝廷建造完成后,实地查看了再买的,则要按以后的市场价计算。

这是郑氏严格叮嘱黄豆的。

大凡新生事物,都有一个让人接受和适应的过程。她可不会自以为是地认为,这点子一出就能圈到银子。所以,她制定了几个步骤:

首先,就是抛出巨大的价差诱饵。先把人吸引过来。

其次,有了第一批捷足先登的人,其他人再来。便以人多房少为由,以竞价的方式拍卖,价格就涨上来了。

第三。物以稀为贵,等抢的人多了,剩下的便水到渠成。

最后,东华门外的新城建成了,那西华门、南华门、北华门的规划便可依次分期进行,不然,京城从整体上也不规整。

通过这种方式筹得第一批银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