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青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果蔬青恋- 第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衅、脚踢幼童、暴打弱女这样事,五公子也不会做,人家不又做了!”

他冷笑道:“事后,五公子倒是居中调和,希望大事化小,可人家偏不领情,非要将板栗明正典刑,五公子怎能怪张家不依不饶?便是郑葫芦的死,哼,你既要去边关,便自去查证一番,就知道在下说的是真是假了。”

洪霖面色森寒地盯了秦枫好一会,忽然一言不发地转身离去。

疾步出了秦家院子,他回过头去,打量这被大雪覆盖的农家庄院,轻声自语道:“没有人能逼迫你们?”

当天下午,洪霖便离开了青山书院。

第162章 一念起,平步青云

因元国后方留守的老弱妇孺被一股靖军偷袭,加上靖国派去议和的钦差遭到元国军队袭杀,两国和谈遂告吹,大战再起。

这一次,双方斗得更狠了。

凌云关阻住了元军脚步,他们便调集人马,向东绕过凌霄山脉,然后南下,云州战火也点燃了。

靖国自然不会忘了云州,早在这里驻守了十万人马,由常胜将军汪正柏统领。他是大理寺正卿汪正松的弟弟,也就是赵耘之妻的叔叔。

这是两处正面战场,更有那零星的小股元军,从凌霄山脉的外围不甚凶险处窜出,见村就屠,见人就杀,见财物就抢,整个西北生灵涂炭,拖儿携女、举家南逃的不知多少。

朝廷在各处征兵补充边关消耗,募兵规制再也不管用了,有些地方人烟稀少,官府把那独身的男丁也强拉了去,税赋更是加了又加。

再次开战的消息于永平十五年一月底传到下塘集,二次募兵令跟着下达,郑家依然有一个名额。

这时候,子孙多了是灾难!

青山一声不响地去报了名。

郑长河老两口听后,本就恹恹的身子,再次病倒。

青木紧绷着脸对弟弟说道:“这一次,你就算说破天,我也不会让你去的,我自会去。”

青山怒道:“我不会说破天。我要去帮葫芦报仇,你能成么?这国家要是灭亡了,你留我在家有啥用?‘倾巢之下,焉有完卵’你不晓得?旁人家的儿子都不是儿子,那么多人都去了,你留我在家干啥?我又不大会管家,读书也不好,你让我在家干啥?”

说完自回房里去生气。

青木让人去张家叫来妹妹,让她劝弟弟一番。不为别的,就算是为了两个老的,也不能让他去。

谁知,青山竟然不告而别了。

这次的募兵完全不像前次,随征随发,每县只要征够一千人。就赶紧送往州府,汇集后开往边关。所以,青木撵到清辉县也没追回青山。

他只好垂头丧气地回来了,若是再撵去湖州府,只怕没追回青山。反把自己赔了进去——如今官府可是到处拉人,就嫌人不够。

郑氏带着板栗回来娘家,劝慰爹娘。

“娘。这仗打了快两年了,还要再打下去,拖个三年五载的,也不是不可能。娘只要想想,要是咱们住在西北边关,那对敌人该有多恨哪!青山要去帮葫芦报仇,也是在闯他自己的路——乱世出英雄,躲在家里没出息不说。也未必就安全。”

郑老太太向来听闺女的话,此时却木着一张脸,心里十分伤心:到底是嫁出门的闺女。张家个个都好好的,你当然说现成话了。

郑氏见她脸色不好,便轻声道:“娘。不管你信不信,我就是觉得葫芦没死。在战场上失散,过后又回来的人不是没有。青山去投军,顺便查找葫芦的下落,不是一举两得?”

郑老太太猛地抓住她的手,一叠声地问道:“你真这样想?”

郑氏嗔道:“我不是早就这么跟你们说了么,偏你跟爹都不信。”

郑老太太欢喜地说道:“我那不是想着,你是宽我们的心才说的。你今儿这么说,我才信了。你说葫芦没死,那葫芦肯定没死,你说话可是灵得很。”

郑氏毫不谦虚地点头道:“我心里虽然着急,却并不太伤心,我就知道葫芦没事。就跟那年咱们家失火一样,我们一家人被大火围着没处逃,我也是着急,也不担心,后来我们就从地下逃出来了。”

她打算把这神棍的角色演到底了,再说,她确实怀疑葫芦没死。

郑老太太一个劲地点头,神情十分喜悦,精神好了许多。

郑氏趁机又劝道:“仗打到这个地步,青山是应该去的,再不哥哥就要去了。便是我们家,也不能缩着头了。”

郑老太太闻言大惊道:“你……你干啥?我跟你说,板栗不许去。有葫芦跟他小舅舅去了,还不够,还要他去干啥?”

板栗忙安慰外婆,说他暂时不去。

“不过外婆,不去真的不行哩,如今不光北边,连西南好像也不安定了,要是南北都打起来,咱们国家真的要完了,那时咱们往哪躲去?等敌人打到这边来,一个村一个村地杀,外婆你说,我们现在就算不去又有啥用?终究是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郑老太太惊恐地长大嘴巴:一个村一个村地杀,那是怎样一副情形?

便是她小时候穷、苦、累,也没经过这样恐怖的事。

她一把抓住板栗的手,对郑氏道:“让他爹去,让槐子去。”转向板栗,“你不许去!”

郑氏见她公然偏心眼,想笑又笑不出来,嗔道:“娘,瞧你说的。他爷俩也没争,让老天爷来定,这样就没的说了。”

郑老太太奇怪地问:“咋让老天爷来定?”

板栗笑道:“我跟爹抓阄,谁抓中了就谁去,这样决定不后悔。”

郑老太太就不言语了,这确实是个法子。

她又问啥时候走。

板栗道:“这次招的人还是送往西北的。我想等下一批,往云州去。小叔来信,让我去汪将军那里,他是石头叔的叔丈人,再说,云州还有咱们的产业,我在那呆过两年,也熟悉些。”

是的,板栗也要出征了,他准备带着孙铁他们几个一同投军,他再也不想缩头了。

因战事耽搁,永平十四年秋乡试延误了,十五年会试眼看也是不能如期举行,却因为永平帝的一个念头,延迟在二月末举行,且盛况空前,超过了往年任何一届春闱。

原来,永平帝见连番大战之下,西北烽火未熄,西南战事将起。然国力空虚,民众疾苦,内忧外患齐发,深感忧虑。

这日,苦思之下,忽然灵机一动。下了一道特旨:召集天下举子齐聚京城,会试延至二月底举行。

考试内容也不与以往相类同,除了常规的四书五经外,策问只考一项:便是针对眼下大靖内忧外患的局面,令举子们为国分忧。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顿时,书生们群情激奋。感觉报国的机会来了,纷纷舒展胸中才华,引经据典,说古道今。

他们或献计献策,或指点时弊;或从细处着眼,提一点建议,或纵观全局,献一套方案。其中不乏见解卓识之辈,当即被录取。

永平帝亲自翻看录取的答卷,心怀大畅。甚至将未录取的试卷,单拣策问一项,又复查了一遍。生恐有人不惯八股制艺,却是才思敏捷、善于治理之辈,遗漏了良才。

这一查看,果然又找出两篇好文章,遂破例录取。

这一举措赢得臣子们一致赞颂,纷纷叩头滴泪,誓死效忠!

殿试却提前了,定于三月初十举行,永平帝亲自端坐在金銮殿上,硬陪着进士们耗了一天,不过午膳时才离开一会。

殿试中,苏文青一举夺魁!

这恐怕是自科举以来最为独特的一次殿试了,书法及字数格式等均靠后,单论策问内容。

苏文青会试时本就意犹未尽,苦思了几日,在殿试时一气发挥出来,写到酣处,忘记了这是殿试,只顾抒发一腔忧国之心,洋洋洒洒,拟出十数条建议。

最后,大殿内只剩下他一人,永平帝和礼部监考大臣站在他身后,看他忘情挥毫泼墨,跟着他笔下的思路,直看得双目放光,激动万分。

于军政,他坚决主战,“敌寇贪婪无度,若不能震慑,国无宁日。”

于经济治理,首先一条就是薄赋敛,鼓励农桑,杜绝杀鸡取卵,提出对现有田亩实行轻税,对新垦荒地免税,主张藏富于民。

至于眼前国库空虚的问题,他举出清南村书院和医学院的募捐做例子,“无严法重刑,无酷吏相逼,然市井民众,纷纷解囊,何也?盖趋利走也。”

一则,无论是看病还是读书,两院让当地民众直接受益;二则,公开募捐姓名和数目,让他们面有荣光;三则,民众不受压迫,心甘情愿掏钱,觉得这是积攒功德。

所以,他提出战时募捐办法,改强逼为劝善。

因藏富于民,民众若想保住财产和家园,必不会吝啬钱财,支持作战;再则,公开募捐的内容也会让那些奸诈讨巧之辈无所遁形;三则,朝廷轻薄赋税,容易让民众感念皇帝爱民之心,将一腔仇愤转于敌寇,激发其同仇敌忾的爱国之心,强于苛政重赋压榨,使民众离家逃难。

“今陛下施仁义之政,兴兵保国,必得民心。若一味急政暴虐,则民众弃家离乡,更有甚者,沦为贼盗。外患未平,内乱将起,则大靖危矣!”

另有数条经济民政,均是他在书院期间,关注当地农桑民情,如今汇聚总结出来,有理有据,非泛泛空谈。

但他依旧很谨慎谦逊,末尾说自己乃一介书生,提出的不过是些空泛的见解,尚需陛下和各部朝臣共议,免得沦为纸上谈兵。

这次会试让永平帝颓废焦躁的心重又鼓起劲来,苏文青也被钦点为状元,并一反以往状元入翰林的规矩,直接将他派到户部。

忽又想起岷州知府张杨最善治理农桑经济,昔日任三元县令时便政绩卓异,知岷州亦如是。

永平帝本当前年就要升迁其回京的,因岷州一向贫瘠,为免许多举措功亏一篑,才命其连任。眼下正好调其回京,与苏文青一起协助户部尚书总理国库经济。

想罢,便下令擢升张杨为户部侍郎,即日进京听旨。

第163章 一念生,祸及满门

旨意尚未发出,便传来岷州筹集的军粮被南雀国劫走大半的消息,剩下的也付之一炬,西南战起!

龙颜震怒之下,也不提拔了,令押解张杨及岷州巡抚等一干大小官员进京问罪,一面另派遣文武官员去西南应对。

在这节骨眼上,立即有人上书弹劾张杨,罗列各项罪名。

更有甚者,有人指控张杨隐匿祥瑞灵物:在张家桃花谷生有大量乌龟,其中不乏巨龟神物,却被其据为己有,还将祖坟葬于此处,此乃对皇室大不敬,野心昭昭!

正当永平帝惊怒交加的时候,胡家又有人参奏,说张家私下杀戮神龟,激怒上苍,才导致了这场兵患,又让胡镇出面,证明他生病期间,大夫秦枫曾用巨龟壳为其治病。

这等巨龟,尚未听见在别处现身,可见是张家送他的。

永平帝招来苏文青,询问张家桃花谷是否有大量乌龟。

苏文青不知厉害,况且这也是事实,只要皇帝派人去查看便能得知,是以不敢隐瞒,说桃花谷确实有许多乌龟,也曾见过一两个大的。

这下,永平帝因内忧外患而积攒的愁烦忧虑仿佛找到了宣泄口,怒火如雷霆般爆发!

皇帝又思及老宰相常去桃花谷,肯定知晓此事,却从未透露过,帝王多疑,一并连周夫子也怪上了。总算念及昔日教导扶持之情,又想他一向清正,想是另有隐情,故而未降罪。

三月十六日,永平帝下旨,即刻押解张杨进京,令刑部和大理寺共同审理此案,并令湖州知府和清辉县令立即带人查抄张家。

因为,胡镇添油加醋地说。张家借着这祥瑞之力,又盘剥乡里,攒下好大一份家资呢!

查抄张家的旨意下达后,胡镇得了消息,在家乐得狂笑不止。

等乐完了,叫来一个随从吩咐道:“去湖州。告诉老牛,旁的也就罢了,一定要把张家那几个丫头给我弄来。哼,少爷要天天让她们斟酒陪酒,卖唱卖笑!”

他咬牙挤出最后四个字。喉咙里发出夜枭般的奸笑。

随从应声出去了。

正当这时候,边关又传来战败的消息。

永平帝烦透了,仔细斟酌了两天。痛下决心,让二皇子秦源亲去凌云关总领战事,又点了荣郡王第五子洪霖为前锋。

洪家的人都十分英勇。可惜,老一辈的战死好几个了。这一代,就数五公子洪霖最出色,若不是年轻,便是将军也做得。

洪霖接令后,跟皇帝请求了一件事:想娶青山医学院院长秦枫的女儿秦淼为妻。

永平帝一愣。不明白他为何要娶一平民女子,便问荣郡王可知此事,又仔细询问秦淼的情况。

洪霖说他父亲已经答应了。又把秦枫的身份仔细交代一番。说到秦淼的时候,他犹豫了一下,还是道出秦淼曾跟郑家长子郑昊定亲的事。又说这郑昊年前在边关战死。

永平帝听说郑昊战死,便有些感叹,微微点头道:“怪道你请朕下旨,想是他们心念死者,不肯应承这亲事。如此看来,倒是个有情义的人家。”

停了一会又道:“那秦枫是云真人的弟子,当年云真人还救了你爹呢!那医学院朕亦甚为看重,也想招秦枫来太医院,无奈他不肯。你放心去吧,朕这就着人去青山医学院下旨赐婚。”

洪霖叩头谢恩,出宫后,望着湖州方向默念道:“你放心,我会永远护着你,再不让你哭,再不让你瘦……若是郑葫芦真是被人所害,我会帮他报仇的,也算替你了结这段情。”

********

永平十五年三月二十九日晚亥正(晚十点),林大爷家的狗忽然对着外面狂叫起来,紧跟着,有人急促敲门。

林大爷已经睡下了,被这敲门声惊得心中一跳,急忙披衣下床,趿着鞋,点燃一盏灯笼,来到院门口,对外问道:“哪一个?这么晚了有啥事?”

外面人道:“林大爷,是我,青木。我找槐子说明天卖粮的事。”

林大爷急忙打开门,一边笑道:“舅爷咋这么晚了才来?”

青木带着两个下人骑马进来,也笑道:“这不是忘了,才想起来,又怕槐子明儿一早走了,所以才赶晚来的。如今这粮食可是大事,不敢耽搁。”

林大爷连连点头,世道乱了,好些人破家了,连肚子也填不饱,幸亏他投了张家,才没遭那份罪。

青木一边往谷里去,一边对他道:“大爷你稍等会,我很快就会出来,耽误不了多少时辰。”

林大爷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