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人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淘宝人生- 第2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最后也只能得出一个结论,在古代文明和古文化层面,他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首富。

说到这里有些观众也许已经猜到他是谁了,好,有请今天与我们对话的嘉宾,中国唐韵文化与历史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著名青年收藏家,收藏家协会理事,张辰先生。”

第三百三十章 炒作(中)

主持人的话落,现场的掌声再次响起,张辰从舞台另一边走上台来,很礼貌地向现场观众鞠躬致谢,然后才走向舞台正中和主持人握手。

两人握手问好之后,主持人请张辰入座,道:“张先生是国内最年轻的,集古玩收藏、研究和古文化的发掘、传播于一身的大成者,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世界范围内应该也没有更年轻的。像您这样一位高手,对目前的古玩和艺术品收藏市场应该有很深的了解了,能不能在这里就收藏这个话题给我们的观众说点什么呢。”

来参加节目就是为了配合宣传,双方共同努力把新的节目推出去,主持人的一些问题其实早已经给张辰交过备案,他可是有备而来的。

“我们首先要知道的是,收藏市场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定义,在几十年前的时候,还没有这个说法,只是以古玩行的形式存在。那个时候人们会收藏的东西范围很小,只是一些有价值的古代珍玩,文房用具,名人字画等等之类的。

到了现代,咨询的发达和社会、科技的进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日新月异,大量的拥有自身纪念意义的东西不断涌现。随之而来的,就是收藏品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广了,极具价值的艺术品、报纸、海报、日常用具、服装等等的,也都划入了收藏品的范围,美国的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就有一间专门的服装陈列室,用来展览一万多件十七到二十世纪世界各地的服装收藏。

收藏市场的繁荣和社会经济有直接的关系,收藏品属于是精神食粮这个范畴内的,它不能吃也不能喝,但是却能够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欢愉。人类只有在吃饱了饭的时候,才有可能会想到精神需求,没见过什么人饿了三天还要去跳舞或者听音乐会的。

收藏圈里也不是没有特列,有极个别的藏友,家里都要等米下锅了,他还要沉迷在古玩带来的乐趣里;穷到家徒四壁的境地,也不忘了留出买古玩的钱来。我们有句话,叫‘识古不穷迷古必穷’,这个很显然是一种病态的表现。

我们今天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高度发达,生活水平处在很高层次的社会,能够生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之下,我们都是有福的。在工作之余能够有闲也有钱去享受一些精神方面的生活,在这个时候,收藏就成了一个热门话题,具有一定价值的收藏品,也就成为了人们所追捧的对象。

在这样一种前提条件下,我建议大家手里如果有闲钱的话,可以尝试着购买几件藏品。不一定非要买那些动辄几百上千万的重器,有时候一件几千块的东西,也一样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精神层次的享受,一样可以感受到古代文明所带给我们的愉悦。

收藏最重要的就是给自己带来快乐,小件有小件的内涵,大件有大件的文化,并不一定非得是顶级的藏品才是有价值的,这是一个收藏的误区,陷进这个误区里边,收藏的乐趣就会少了很多。就是因为有很多人没有弄清楚收藏的真正含义,盲目地去追求精品,追求重器,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生长的土壤和养分。

当一个人的收藏知识积累到一定高度,肯定是要追求重器的,但是在收藏的初期,还是尽量避开一些所谓的重器好一些。这就好像我们上学读书一样,只有初中教育程度,那是绝对考不了大学高数的,面对着那些题的时候,那种感觉比看天书强不了多少。

所以说,我们一直在强调正确收藏,健康收藏,理性收藏,只要能做到这些,又能够认真学习,收藏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

张辰并没有拿出一大堆的行话来,只是用最通俗的语句和直白的表达,说出了自己对收藏的一点理解和看法,博得了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掌声落下去之后,主持人才接着道:“嗯,张先生的话很直白,也很容易懂,正确、健康、理性,这三点在收藏中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不论做什么事都要注意自己的心态,有一个好的心态才能做出好的成绩。

我听说张先生自从出师之后,收藏了不计其数的藏品,一次都没有打过眼,这一点在古玩收藏中是极难做到的。今天我们也找来了几件东西,请张先生给我们看一看,班门弄斧一下考考他的眼力。”

两个工作人员从后台上来,搬着一张桌子,后边的人推着一辆小推车,上边还盖着红布,应该是用来考张辰眼力的道具了。

工作人员把东西都摆好之后,主持人请张辰起身来到桌旁,把盖在推车上的红布掀掉,下面是一块古玉、一只青铜爵、两件瓷器和一幅大轴等五件古玩。

“这些东西都是我们节目组临时找来的,有我们台里同事的收藏,也有从古玩商店里借来的,还有从地摊上买来的。这五件东西的来历,我们已经做了一个小短片,等张先生鉴定结束之后,我们再来验证一下。”

这五件东西很容易分辨,张辰只略略看过一眼后,就已经得出答案了。只是为了配合节目的录制,不要给观众造成提前串通的嫌疑,张辰过了一分钟左右才给出了答案:“这五件东西有三件真品、两件赝品。”

即使是这样,他的速度也够让人惊讶的了,现场观众席上也传来了几声惊呼。

这一块在之前是没有交流过的,主持人这会儿也是有些难以置信,道:“这个速度太快了,我还没有想好待会儿该问哪个问题,结果就已经出来了。我对这些东西也是一窍不通,还是请张先生来给我们讲解一下吧。”

张辰依次拿起推车上的五件古玩,说一件往桌上放一件,道:“这块古玉是仿汉代工艺雕刻的,具体的出现年代应该在南宋的孝宗、光宗、宁宗这三朝,我也不知道它的收藏者是怎么定义的,权当是真的算吧。

这只青铜爵是标准的西汉青铜器,出现的年代应该在汉武帝到宣帝年间;这一件是明代弘治民窑的青花婴戏图执壶,这个没问题是真的。

最后的这件清乾隆年间的仿哥窑浅足洗,和这幅山水大轴,就都是十足的赝品了。这件仿哥窑的瓷器应该是在建国以后烧制的,而这幅山水的年代更短,最长不超过十年的时间。”

张辰全部讲解完毕,主持人接过话,道:“张先生是收藏界的大家,据说只要是过他眼的东西,就肯定不会有问题。俺么张先生会不会出错呢,我们来看短片。”

小短片只有不到三分钟的时间,分别拍摄了从中枢台某主持人和一位古玩商那里借藏品的场面,以及节目组的记者在古玩市场里随便挑选的镜头,对五件东西的来历给出了答案。

五件东西的鉴定结果全部正确,观众席上的掌声也再次响起,只是这次的掌声有一部分属于烘托节目气氛的行为,并不完全是为张辰鼓掌。

这个环节过后,工作人员上台把桌子和推车撤下去,换上了一张小题板。上面有四条用不干胶粘起来的地方,每一条不干胶又分成了1∶3的两块,这又是节目组准备的一件道具。

主持人来到题板前,把上边的四块小不干胶扯掉,下面是“风火连天”四个字,“这原来应该是一个成语,叫做烽火连天,我们这里稍微改动了一下,把烽火台的烽改成了风雨的风。

这四个字下边都会连着一个所相对应的词语或者成语,我们现在就请张先生来猜一下,他们分别都是什么。

第一个字是风,这个应该是最难猜的,所以我们放在了第一个。我做一个小提示吧,这个字和张先生的另一项技能有关,而在这项技能的领域,张先生也是一个真正的高手。”

这都是节目里为了增加和观众以及嘉宾的互动设置的,为了不让嘉宾出丑,主持人会给出一些适当的提醒,实在不行的话,还会有导播从耳机里直接把答案告诉嘉宾。

张辰就完全不会有这样的尴尬了,只要释放出意念力,他连整座中枢台大楼的每一个角楼都可以看清楚,怎么可能被这样一张薄薄的不干胶难住呢。

一次性把四条不干胶后边的内容全部看过,省得一会儿还得看,这四个词还真是概括的很全面,基本把张辰的作为和成就都划拉进去了。

主持人的提示观众是不明白的,但是张辰却很清楚,这就是在说他于武学方面的成就了。简单想了一下待会儿要怎么开口,道:“现在媒体挖消息的渠道太多了,什么都瞒不过你们,这句应该是‘风雨无阻’吧。”

主持人把不干胶撕下来,下面的正是“雨无阻”三个字,道:“大家一定不明白,风雨无阻和收藏有什么关系,这个好像完全不搭边,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概念。”

走回去落座后继续道:“但是我们今天的节目不只是要谈收藏,还要由此引申到张先生一直都在坚持研究和传播的古文化上边去,这四个字就是张先生能够在这一领域成为顶级高手的一个重要基础。

张先生在收藏方面是一个顶级的高手,同时他在武学方面也是一个顶级高手,也可以说是武术大师,他得传自师门的太极武学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又向张辰问道:“据说您的太极功夫相当厉害,能够徒手捏碎石头,我个人想来这真是一件难以置信的事情,您能给我们展示一下吗?”

不得不佩服中枢台的炒作能力,这就是在造神啊,推出新节目之前,把节目中最主要的嘉宾先无限炒热,成为整个节目最大的卖点。

就像几年前的主持人大赛一样,通过长期的炒作,把参加大赛的获奖选手炒起来,让他们在没有正式上岗之前就已经名声大噪,然后再由他们去出任主持人,节目的被关注度和收视率在最初期就已经有了保障。

中枢台的策划团队对于人类心理的把控的确很到位,他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解读方法,让观众对他们要表达的人、事、物等等产生崇拜心理,继而持续关注,只要被宣传者在后期不会出现严重的失误或者丑闻,这种崇拜就会被延续下去。

一般情况下的炒作,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夸张的成分,尤其是对于一些明星的炒作,里边的水分就更大了,严重的可以达到水里兑酒的程度。

针对张辰的炒作,中枢台原本也是要兑水的,不过在和张辰商量过之后,就觉得没必要了,他的实力其实都不用炒作,只要把真实的张辰展现出来就足以了,他本身就已经是收藏圈的偶像,并不需要过分的炒作。

不过这里边还是有水分的,这个水分并不是兑进去的,而是张辰把最精华的原酿抽出去一大部分,留下了比较简单的成分而已。

就好像现在需要他展示一下本身的功力,如果他全力施为的话,可以把整座中枢台大楼在火属意念力下化成粉末,但是这个明显不能够。

他自身的真实力量是不好向旁人展露的,就连最亲密的家人都只是知道一点点,何况是毫不相干的观众呢;而且他也不能表现的太强大,那样造成的影响并不会很好,甚至可能会引起民间一部分人的尚武风,年轻人学了几手功夫就出去逞凶斗狠的太多了,那个可不是什么好事。

本着不要教坏青少年的心思,张辰再度把实力做了保留,道:“是有这么回事,但也得是硬度在七以下的正常石头,像电气石、锆石这些超过七个以上硬度的,就很难做到了;而且我的手就这么大,小一点的话还是可以的,太大了也拿不住。”

现场观众中,有的已经被张辰的小幽默逗笑了,主持人也略为莞尔,道:“我们今天还给张先生准备了两块石头,请他在现场给大家演示一下,以前听说有人可以胸口碎大石,或者单手劈砖什么的,据说都是有技巧在里边,那么这毫无技巧可用的捏碎石头是什么样的,我们拭目以待吧。”

主持人接过工作人员送上来的两块石头,来到观众席上,请观众现场检验,澄清自己给张辰当托儿的嫌疑,“大家可以自己看一下,这两块石头有什么问题,也可以把两块石头相互敲击一下检查检查,或者自己来试一下看看能不能捏碎或者捏动。”

十几位观众检测过后,主持人收回石头,走向舞台,道:“现在这两块石头已经经过大家的检验,我也摆脱了给张先生当托儿的嫌疑,下面就要看张先生的表演了。我看这两块石头应该是属于花岗岩或者鹅卵石一类的,这个应该很硬了吧,张先生看看还行吗。”

张辰接过两块石头看了看,道:“这是两块鹅卵石,硬度在六到七之间,这样的石头还是可以的。”

说罢,左右手各拿一块石头,相互敲击一下,握在手心里微微用力。片刻之间,两块鹅卵石已经化作细小的碎粒,掉在了茶几上事先准备好的托盘中。

后边的观众们离得比较远,只能通过大屏幕看到这个过程,但也足够让他们感到震惊了。鹅卵石作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建筑装饰材料,大多数人对这种东西还是有些了解的,能够徒手捏碎鹅卵石,这得有多大手劲儿啊。

这两块石头可是经过十几个观众检查的,而且敲击的声音大家也都听到了,绝对是两块石头,直接从主持人手里交过去的,完全没有弄虚作假的机会。有的人想不通为什么,就在那死命地琢磨;也有一些好动的年轻人,这事却是想着能不能拜张辰为师。

主持人想的则是另一个问题,待张辰用湿巾擦过手,问道:“我们以前见到那些表演气功和武术什么的人,在发功之前都要大喊一声,或者运一下功准备准备,怎么在您这儿就变得如此简单呢,这是因为您功力比较高吗?”

张辰笑了笑,答道:“表演用的功夫和真正的实用功夫是不一样的,而且表演的时候需要烘托气氛,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有些声音和动作就是必要的道具了。还有一部分表演硬气功的人,和所谓的武术高手,则是用一些小技巧欺骗观众,达到自己盈利的目的,他们的喊声或者运功动作,其实就是一种障眼法,只要你仔细观察,这种伎俩并没有多么神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