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夫教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择夫教子- 第1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于是在第三天,呼儿韩领着燕青等大大小小的管事,专门前来见杜萱娘,大家将拿不准的事情呈上来让杜萱娘最后拿主意。

“有许多庄丁见操练了好几年都没有上战场,思想本就有些松懈了,最近又有些庄丁提出想回家探望亲人,只是战祸随时都会起,他们这一走,怕会延误战机,其实最怕的便是有些性急的会离庄自行去前线立功,请夫人作主,这事该如何处置?”一向爱兵如子的呼儿韩烦恼地说道,庄里的那二万好男儿,在他没日没夜的操练下,战力强悍,却苦无机会上战场实践,最主要的他们是私兵,就算给再多的响银,也没有给朝廷卖命的那种荣誉感,即便是赢得再多也不能光宗耀祖。

“我们确实给不了他们大义,但是我们有仁义,从明日起可以放回近处的庄丁,一次三十名,赠送仪程,回来一人便再次允假一名,若都不能回来,便不再允假。而且每回探亲的名额都由大家共同推举,大家一致同意才能通过。”杜萱娘沉吟了一下说道。

呼儿韩也点头道:“这法子不错,那些想不回来的,怎么也得想想推举他们的弟兄们,他们不回,便是绝了其他兄弟们回家探亲的机会。”

燕青又说道:“山洞里一些粮食存放过久,按夫人的意思存新粮,吃旧粮,可那些旧粮没新粮好吃,庄丁们意见很大,要求吃新粮。”

“先试着将旧粮与新粮掺在一起做饭,看看他们的反应再说。另外你将一些存粮想法子偷偷运到我们家的粮油铺子上,然后再换回新粮,还得几年战乱日子,粮食问题一刻不能松懈。”

“是,夫人。”

……

家中的事务处理完后,杜萱娘又开始着手准备季家的聘礼,想到季琳儿是在祖父季瑁善身边长大的,杜萱娘特意让赵梓农在京中搜集了一些古玩字画,这回随他们一起送回了果州,杜萱娘又从王亦诚送来的那些赃物中挑了一些贵重的,林林总总两大车,由正好要去益州办事的李进送去季府下聘。

这于这种事,李进总是很乐意去做的,从不担心别人质疑他的身份,事实上敢在他面前说三道四的人也不多。

季家从前想着失去了顾尚背后的李进这一大势力,如今看来这能让李进亲来下聘的王谏之也着实不差,因此下聘礼进行得相当顺利,随后的请期礼也在李进办好自己的事情后,回果州时一并办了,婚期定在第二年夏天,季琳儿及笄礼后的第六天。

颜彦去了一趟京城,回来后又怀上了,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愁的人当然是李进与沈玲珑两个,杜萱娘安慰了这个又去安抚那个,怎是一个乱字了得。

“你就耐心些吧,你看我这么有福气,岂是没有子嗣的?所以阿四你早晚会沾我的光,肯定有儿子叫你父亲的!”杜萱娘一边给生闷气的李进捏肩,一边说道。

“那你什么时候会有福气?”

“我一直都有福气的啊,只是现在先借些给年轻人,我们两个来日方长,不急在这一时。”

“我最少要四个儿子,四个女儿!”李进捶床大喊。

“你当我是母猪啊,四儿四女?”杜萱娘也跳脚大叫。

……

☆、二八一百无一用是书生

“玲珑,今晚见你没吃多少东西,现在饿了吧,母亲给你端了刚蒸出来的枣泥糕来!”杜萱娘挥退沈玲珑屋里的几个妙字辈婢女。

“多谢母亲,玲珑不饿!”沈玲珑忙起身说道。

“你现下不饿,等一下心事解了就会饿的。”

“母亲……,”浓玲珑有些脸红,毕竟还是新妇,“我没有什么心事。”

“哦,那就好,我正想与你说说你大嫂怀恒儿的事呢,如此我便不说这事了。”

“母亲怎能不说?”沈玲珑急了,忙说道:“我也想听听大嫂为何福气这么好,成婚才三年就快有两个孩子了。”

“当初你大嫂与你大哥成婚时,快十七岁,身子已经长好,正是易得子的时候,再加上战乱刚起,军队事务并不繁忙,你大哥也常回家中,与现在的你可有些区别,你才十六岁,还刚刚成亲,哪有那么快就得子的?我已经去信,想办法让顾尚多回来几趟,你们也很快就会有的孩子的!”

沈玲珑脸红如霞,摇着杜萱娘的手臂说道:“母亲,玲珑没有这心思,你别叫夫君来回跑,他平时事情也很多的。”

“那你先把这枣泥糕吃了!”

……

很快战乱后的第四个春节也到来,因为周玉娥十分挂念独自在京城的赵梓农,杜萱娘便作主让她收拾了东西,然后派人送她及两个幼小的孩子进京与赵梓农团聚,并且长住,反正家中的宅子自有已经成家的另外几个兄弟照看。

孙宝儿也从京城赶回来过春节,一家子又相聚在杜萱娘的起居室内。

“母亲,如今那两家酒楼的生意都好得很,明年我们便可以分红了,母亲你以后还有什么好生意也交给我做吧,我保证你赚钱!”孙宝儿缠着杜萱娘不放。

“既然你看着好,也去益州开一家,不过你得先将大厨找好,尤其是会做辣椒菜的。”杜萱娘笑道。

如今喜欢吃辣椒的人越来越多,而且辣椒已经进入了寻常百姓家,酒楼里面卖辣椒菜的也越来越普遍,可是在大唐用辣椒做菜,有谁比得过穿越人士杜萱娘呢?因此她家酒楼生意好也是必然的。

“对了,我让你看着那个韩子铮,如今他的生意做得如何了?”杜萱娘问。

李进等人俱都看着孙宝儿,尤其是赵韵儿,想听又怕听,双手紧紧揪住李冰冰的袖子,李冰冰看她如此紧张,既不敢喊,也不敢动,只希望孙宝儿快点说,结束这难受的动作。

“快别说了,怎么讲百无一用是书生呢?这韩子铮便是榜样!”

“别贫嘴,这屋子里的书生多着呢,也没见不中用的,快点说!”杜萱娘催促道。

“是,母亲,最开始那韩子铮去买了一间临街的大铺子,楼上楼下的,也不知花了多少银子,你猜他做什么生意?他卖书!”

“卖书也不错啊!”杜萱娘想起买一本书,动辄好几两银子,应该是门赚钱的生意。

李进插言道:“若在太平年代应该是不错,可如今这年头人心惶惶的,连科举都没有了,谁还有心思花几两或十几两银子去买书!”

“四舅舅说得对极,韩子铮将他家的藏书都拿出来贱卖了,一样没人上门,还是我去买了好几本珍藏本,大妹妹,等一下我送给你收着。”孙宝儿笑着说道。

杜萱娘皱眉道:“他现在还守着这书铺?”

“幸好没有,否则他还真没救了,开了一个月书铺后,韩子铮见生意不好,赶紧又换成酒楼,与我打对台戏,你想想看,他岂能是我的对手?”

孙金铃恼了,“四哥哥,你真是的,难道你不知道韩子铮是谁么?不说暗中帮他一把,还与他唱对台,你还是不是我们的哥哥了?”

“三妹妹竟如此小看你四哥?我说的唱对台那是在帮他,若是别人我直接让他关门大吉,岂容他们有机会与我唱对台?我让小二编了顺口溜,要吃辣椒菜来我聚宝楼,要吃鲜的就去对面的韩家菜馆!即便是这样客人也不去他们家,我又能如何?”孙宝儿委屈地说道。

“你们两家做的菜不同,各有各的客人,不是你想帮他们拉客便拉得到的。”杜萱娘说道,“这个韩子铮还不错,至少知道变通,书铺生意不好,立刻换酒楼,只是他为何没有想到做古玩买卖呢?上次我为你们三哥置办聘礼时,发现那些古玩楼生意好得很呢,卖的人多,去拣便宜的也多。”

“萱萱这想法不错,如今拿着宝贝想卖成钱过生活的人多,那些没有受到战乱影响的有钱人家也多,于是,有贱卖,自然便有想贱买的人。不管宝贝的价钱如何,古玩楼在中间赚的差价都不比太平时期少,不过我家那几个铺子是没赚到钱的,因为他们尽在存好东西了。”李进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赵韵儿说道。

赵韵儿总算松开了李冰冰,李进与杜萱娘的话她是听懂了的,是暗示韩子铮可以改行做古玩生意。而要不要提醒韩子铮这件事便得赵韵儿自己拿主意。

若不提醒韩子铮,那么他肯定是通过不了杜萱娘的考验,那么他们两个就算有缘无分了,如果赵韵儿对韩子铮放不下,那么这事便可以由她自己出面去提醒韩子铮,他们对这种作弊是不管不问的。

赵韵儿心头如五味杂陈,事实上她当初对那韩子铮并没有所谓的一见钟情之类的,只不过是后来李冰冰与孙金铃两个冒然跑来说韩参已经为她和韩子铮两个定了亲,这才对韩子铮额外关注起来,不停地回忆和挖掘与韩子铮见面的各种细节,然后便在心中生了根,发了芽,如今已经不知道该如何拔除。

夜深,大家各自回房时,杜萱娘叫住了赵韵儿,“韵儿,母亲知道你一直是最懂事知礼的,当初我们冒然为你定下韩家这门亲事,母亲一直都在懊悔,不过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这世上和离的都有,何况悔婚?韩子铮几年前你也是见过的,如今变化也不大,是一个有心气的落魄世家子,母亲并不担心他的家境,因为凭母亲为你们准备的嫁妆和你自己的治家手段,养活一大家子人是不成问题的。重点是你自己喜不喜欢这个韩子铮,有没有信心与他同甘共苦地相守一辈子。”

赵韵儿低头不语,杜萱娘也不催她,“你这几天好好想一想吧,如果你想继续这桩婚事,便去一封信给你大哥,将我们刚才所议之事告诉他,你大哥自然会暗中帮衬韩子铮。如果不想,也与母亲说一声,我自然也会将这事办得妥妥贴贴。”

“这是京城带回来的笼霞提花缎,你有空闲时便将它做成稍厚一点的夹袄,开春时好给你嫂子捎去。”杜萱娘说道。

“是,母亲!”赵韵儿心事重重地离开。

李进好奇地看着赵韵儿的背影,“韵儿好似不太情愿似的,这可如何是好?”

“她不是不情愿,是在为韩子铮担心,女孩子的心事,你不会懂的。只是你为何一直看好这个韩子铮?”杜萱娘有点好奇,李进好像对这个韩子铮关心过度了,以杜萱娘的眼光来说,这韩子铮只能算马马虎虎,勉强符合杜萱娘的要求。

“因为我们同是大家族中可怜的长房长孙啊!”

原来是为这个悲摧的理由!杜萱娘也不知该说什么好了。

赵韵儿犹豫了几天后,最终还是亲自给赵梓农去了信,至于赵梓农如何操作倒勿须再担心,凭赵梓农的能耐一定会帮韩子铮将古玩楼尽快开起来,还让他领赵韵儿的情。

平静的日子总是过得不知不觉,叛军作乱的第五个年头的初夏四月,史思明再次挥军南下,进逼东都。

李亨令河南节度使崔光远固守洛阳,而太子李豫不知抽了什么疯,居然将自己的长子李适及爱将顾尚同时调去协助崔光远守洛阳,杜萱娘闻讯大惊,急忙找来李进。

“阿四,事态紧急,我又有梦兆,此番洛阳将会失守,而顾尚与李适两个正在洛阳驻守,我们得想办法联系上他们。”杜萱娘急道,对于安史之乱中洛阳的两度失守,杜萱娘印象深刻,因为当时她曾感叹这些叛军也太弱了些,占了两次中原要地,都没有颠覆掉唐廷。

李进也着了慌,“趁现在洛阳城还在唐军手中,得让尚儿赶紧离开才是!”

“不是尚儿一个,必须是与李适一起!”

“为何?”

“因为在我的梦里,曾出现过李适皇袍加身的情形,说明他是将来的皇帝,也就是说在这场战乱之中李适是留得性命的,所以尚儿必须跟紧李适,李适安全,他自然也没事,同时还能取信于东宫。”

“也罢,你来写信,我来想办法送信!”

李进回头便去找纸笔,却见孙金铃端着笔墨纸砚从门外进来,“四舅舅,母亲,我这里有现成的纸和笔!”

杜萱娘心头一动,孙金铃如何知道他们要用到纸和笔?

☆、二八二未来皇帝

孙金铃似是知道杜萱娘的疑惑,笑道:“母亲,我是看你在得知洛阳那边的消息后,急着寻找四舅舅,猜到你们必会用到纸笔而已。”

“也罢,我写的字你们不好认,金铃你帮母亲代书罢,”杜萱娘忙将孙金铃让到桌前,“洛阳必失守,尚儿当护送李适速离洛阳,切记一定紧跟李适!”

孙金铃写好信后,杜萱娘再仔细检查一遍,然后将信封在信封内交给李进,“一定以最快的速度将信送到尚儿手中,否则一旦被叛军围城,一切都晚了。”

李进急匆匆地离去,孙金铃看着杜萱娘欲言又止,“金铃,你想说什么?”杜萱娘问。

“母亲,洛阳真的会再次失守?”

“这史思明是出了名的阴险狡诈,如果不是准备得十分充分,他是不可能再冒然发起进攻的,而洛阳因为上次失陷后,被叛军摧毁得厉害,这短短一年多时间根本无法恢复,所以固守是不可能的,若是崔光远聪明,见势不对就撤便罢,若是个愚忠的,来个死守洛阳,那就只有看着叛军屠城了。”杜萱娘从另一个方面分析道。

“母亲,为何要让二哥哥紧跟李适?难道他很重要?”

杜萱娘犹豫了,难道现在便告诉她,李适将来会是九五至尊?

“也罢,母亲也看出你对那个李适有几分好感,我便告诉你母亲所知道的,这个李适是当今太子的长子,母亲从他的面相上看出他将来是要做皇帝的,所以他不会是短命之相,让你二哥跟着他不过是求个安全,同时也为将来铺好进身之阶。”

“做皇帝?”孙金铃有些迷惘的样子。

“是的,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来看,他当有九成机会是当今太子之后的另一个太子。”杜萱娘的语气十分笃定。

最后孙金铃无精打采地离去。不管怎么样,孙金铃对李适将来有可能的身份心中有了数,她要作何选择就是她自己的事情了,杜萱娘能为她做的也只有这一点。

对于这件事,大家根本不敢跟沈玲珑提起,怕她太担心。好在张义在郭子仪帐下,暂时还没有接到出征的命令,否则面对大腹便便的颜彦更不知道该如何安抚她。

崔颖与韩略也来镇上见李进与杜萱娘。

“这次史思明的进攻路数与安禄山的明显不同,安禄山当初志在两都,而大唐的兵马也大多集中的两都周围,这回的史思明好似并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