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激情燃烧岁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激情燃烧岁月- 第2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思明根本就无所谓,通常会让秘书三言两语地打发掉,能不参加就不参加,曾智很大一部分工作就是代表李思明在各种会议之间奔波。

但是有一类的公益事业李思明却很热衷,而且很投入。比如他个人出资和国家教育机构共同举办的全国大学生科技发明大赛,而且他都是在百忙之中,亲自参与具体的工作,为此他不吝花费大笔的金钱,因为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有了一些钱,李思明全部把钱投入到老兵基金会和知青基金会当中。前者关注于退伍、复员、转业军人的生活困难者,以及烈士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后者不仅关注知青一代的社会问题,也关注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甚至已经扩展到中国民间文化的保护问题。

李思明觉得钱花的很舒服,他对个人财富看得很开,大笔的财富对于自己的后代来说也许是一个灾难。将钱花在各需要钱的方面,特别是教育上,李思明觉得很值。

做一个精神富有者,李思明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奋斗目标。当一个个家庭因为自己的资助,而重燃起对幸福生活的希望的时候,当一个个贫困失学者,因为自己而读完小学、中学甚至大学的时候,李思明从未感到如此满足过。

在1993年春节即将降临前不久,李思明跟着小刀又一次奔赴山东沂蒙。时隔五年之后再一次光临,让李思明觉得眼前的一切有一些模糊起来。

宽敞结实的公路修得又结实又漂亮,公路两侧种植着漂亮的常绿乔木,一辆又一辆载满游客的大客车进进出出,载着山里产的特色农产品的卡车也是络绎不绝,间或有山里人开着农用车在山外采买的商品往山里进发,好一派繁忙的情景。

“这里还真大变样了!”李思明道,“上一次咱们可遭罪了。”

“这全靠咱修得这条路,这可是功得无量啊!”小刀自豪地说道。

“要想富先修路!”某位陪同的当地人武部领导插话道,“夏同志说得没错,正是这条路让这片山大变样了。咱山里人要是出去办事或者打工,也不要翻山越岭了,城里人来咱们这游玩图个新鲜,也很方便。路修好了,咱们乡里人想啊,不能光守着这大山啊,咱得想法子致富啊,于是就办起了旅游,有开饭馆,有开小旅馆的,或者在公家办的公司里上班。搞得是红红火火!”

李思明愕然。穷则思变,他真没想到这老区人民如今也是肯动脑筋,这思路比南方还要开阔,行动也不见得慢。

汽车一路奔驰,很快就到了终点孙家村。一到了地方,李思明和小刀两人就被眼前的阵势可吓了一跳。村口打着欢迎李思明的横幅,村民们在那位李思明见过的老村长的带领下,立在村口夹道欢迎。有人点燃鞭炮,在一片淡蓝色的硝烟和震天的锣鼓声中,李思明和小刀两人走上前去。

“李同志、夏同志,可把你们给盼来了,你们可是俺们这四乡八邻的恩人呐!”老村长的气色看上去很不错。

“老大爷,你们这阵势可把我们给吓坏了!”李思明笑着道。

李琴怯生生地站在旁边,有些不好意思见李思明。她现在已经结婚了,而且还是孙昌的母亲给张罗的,李思明不得不感叹,孙昌的母亲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单这份宽厚的胸怀就让他肃然起敬。

“大娘,您老身体一向可好?”李思明走上前捧着大娘手道。

“好、好,一直都很好。小李啊,这次你可要在咱这多住几天!”大娘乐呵呵地说道。

“一定,我这次一定要多住几天。”李思明答应道。

村口旁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感谢李思明及老兵基金会为老区修路云云,让李思明觉得这很小题大做。老村长张罗着一溜十几桌流水席,全村齐上阵像过年一样忙碌着。

“李同志,不要怪俺们摆阔,这几年因为你帮俺们修了这条路,这日子一天天地好过起来,这方圆百里最好一所小学和一所中学,也是你给修的,娃儿们可以在宽敞的学校里练书,还有不少娃都考上了大学,当了城里人。大伙想,人不可忘本,这恩情我们不能忘记。”老村长道。

李思明本来还真有暗怪这孙家村摆阔,听了这话就没反对。他抬头看看不远处,一所粉白的小学和一所中学相互依靠着,屹立在一条小河旁。巍峨的大山像个巨人,张开双臂将两所学校搂在臂弯里,小心地呵护着,两面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地迎风招展。李思明甚至听到一阵阵读书朗朗读书声从那里传来,在山间潺潺的小溪旁回荡着,和着猎猎风声在他的脑海里留下印记。

这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李思明的眼角湿润了。

李思明又一次见到孙昌的儿子孙大军,这位少年如今已经读高中,他稚嫩的脸庞越来越像孙昌。李思明这一次可以理直气壮的对他说,他去看过他的英雄父亲。

“听说你学习成绩不错,怎么样,想考哪所大学?”李思明抚着这位身高已经达到自己眉头的未来山东大汉的肩膀道。

“我想考军校,像我爸爸那样当一个军官!”孙大军认真地说道。

“哦?”李思明听了这话很开心,“为了表示对光荣的人民解放军的尊敬,我颁给你一枚军功章!”

李思明掏出自己特意带来的一枚军功章,这本来是孙昌的,李思明当初为了安慰李琴,用自己的调换了。

“这是真的还是假的?”孙大军捧在手里,仔细审视了一番,“怎么跟爸爸的那一枚不太一样!”

“当然不一样了,这是一等功,你爸爸的那是特等功!”李思明道。

“你才一等功,比我爸爸差一个档次!”孙大军骄傲地说道。

看着孙大军骄傲的甚至眼神深处的遗憾,李思明用力地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励道:

“有本事,将来你自己挣一个?”

“李叔叔,你放心,我一定会得几个的!”孙大军握着拳头,像是给自己鼓劲。

“还几个?”李思明哑然失笑,“没仗打,怎么轻易地得几个?”

孙大军不知道,李思明一直在欺骗着他,直到多年后当他看到李思明重操旧刀,拍摄的那部让人热血沸腾的《兄弟连》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那时,他已经是一名成熟的军官,没有任何怨恨,却是感激,而少年时立下的要拿几个特等功的豪情壮志已经不在,更多的是承担起父辈的责任和默默无言的奉献。

第一百八十六章 大买卖

拜别了沂蒙山,李思明回北京,这次是和妻子、儿子一起看望岳父母。

老爷子刚脱下军装退休了,成了一介平民。这刚脱下军装,一时还不太适应,他以前除了爱看书之外,不爱养花弄草,也不喜欢下棋品茶,总之是很个很无趣很郁闷的一个老头。现在不得不像个小学生一样,试着种花种草,发誓要成为棋坛高手茶中圣手。可怜庭院里那些名贵的花花草草,被一窍不通的老头子修剪得像个士兵,能不能活下去还很难说。

李思明赶到了北京,没想到妻子杨月却带来一位大鼻子老外。

这个人李思明认识,而且是他传奇的人生经历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配角。这人叫阿廖沙,前苏联远东空军少尉飞行员,曾经很不幸地成了李思明的俘虏。他几年前就已退役,退役时的军衔为中校,如今算得上远东小有名气的商人。关于这段“抓特务”的故事早在1991年的时候就已经在黑龙江农垦总局的报纸上出现过,也被眼下各种描述那个年代的回忆录节选,是李思明认识的某个大兴的知青写的,将这段本来很简单的故事写得千折百回,洋洋洒洒数万字,就像他本人在场亲眼所见一样,仿佛不写得曲折一些,就显不出自己的水平。

上一次见面大约是在二十年前,时光如梭,李思明的身材虽然仍然挺拔,但是小肚子已经开始鼓起来了,而这位阿廖沙已经四十五岁了,已经挺起了很有规模的将军肚。二十年前,李思明和杨月还有这位阿廖沙是在寒冷的雪夜中围着火堆取暖,而现在三人却在北京城里围着四川火锅喝着冰镇啤酒。也许没有当年的那段故事,李思明和这位老外是永远也不会认识,也许没有那段插曲,杨月也许对李思明也没那么有“好感”。人生就是那么让人难以琢磨。

阿廖沙这位人没吃过如此麻辣的食物,白皮肤变成红皮肤,像是染上一层红色的颜料,脑门子冒着豆大的汗。他一边吹嘘着自己的生意经,一边大口大口地喝着啤酒。

“真辣啊,不过挺好吃的!”阿廖沙伸着舌头叫着。

“你这次来找我,不光是看望我吧?”李思明怀疑道。

“哎,李,我是来做生意的,中国我都跑了七八趟了。”阿廖沙操着半生不熟的汉语道。李思明听着头疼。

“你现在做中俄边境贸易?这是个好买卖!”李思明惊讶地说道。

“是啊,现在不错。我一个空军中校,曾经的理想就是一辈子驾驶战机遨游天空,然后成为将军,最后光荣退休。可现在我得养活自己,养活一家老小,所以我就退役了。好在自从当年我当了回俘虏,我就自学了汉语。”阿廖沙说到这,对自己当年的丑事,有些不好意思,“总之现在,比大学教授、将军之类的要过的好!”

这年头,对于前苏联现俄罗斯联邦的人来说,温饱是个大问题,据说莫斯科大学的教授也不得不兼职做出租车司机。人总要吃饱肚子。有一批俄罗斯人当然包括更多的中国人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做起了进出口贸易,生意一度十分兴隆,拉上一车皮货送往俄罗斯,然后开回一架大飞机是那个年代特有的传奇故事。前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和畸形发展的工业体系,让轻工业业品极为短缺,这正是有利可图的行业。

“李,早就听说您的事业正如日中天,真是令人难以置信。我当年就知道你是很不一般的人物!”阿廖沙擦着脸上冒的汗,一边恭维道。

“还行。”李思明淡淡地说道,他在回想当年这位前空军飞行员的模样,只是已经太模糊了,很难跟眼前这位商人联系在一起。

“听说,您的公司出产的家用电器很不错,您看能否给我一批货,价格嘛,便宜一些?”阿廖沙道。

“你不会想赊帐吧?”李思明道。

“嗯,您放心,只要您给我一车皮的货,我运回去就能挣一大笔钱,我保证会补偿给你更多的!”

李思明没言语,脸上笑吟吟的,手指很有规律地扣着桌面。杨月一看到李思明的这副样子,就知道他在想什么好处了。

“一车皮太少了吧?”李思明结束了深思,反问道。

“不少了!”阿廖沙道。

“干脆从深圳,用船发货,找个万吨级的货轮,直接运到远东,如何?”

“那得多少钱啊?”阿廖沙张大了嘴巴,“消化不了这么多啊!”

“没关系,多装点纺织品、日用品,能装多少就装多少,这都是挣钱的买卖!”李思明道,“事实上香江电器一直在加大海外市场的开拓,俄罗斯政局一直不稳,让我们很难涉足。你若感兴趣,我可以派人跟你去俄罗斯,将来给你一些股份也不妨。”

“那就不是做贸易了,而是开一家正规的公司?”阿廖沙道。

“我听说,这两年俄罗斯知识分子移民不少,家庭生活太过艰难,我算得上知识分子,想帮帮苦难的俄罗斯知识分子。可以介绍来我们微星集团嘛,只要是我们能用得上,有多少我要多少,待遇可以参考美国中上等标准!”李思明道,“我给你中介费,包你满意!”

李思明就像是干起了贩卖人口的买卖,不过这表情还是一副急公好义的味道。

“你很有想法啊?”阿廖沙对李思明的这种想法很佩服,他可没有必要表示一下自己的大义懔然的立场,“我试试吧!”

“不过,我还有一项更大的买卖,就担心你没有胆子!”李思明道,“只要办成,我让你一夜之间成为亿万富翁!”

“什么买卖?”李思明说得那么有诱惑力,阿廖沙精神一振。

“石油,我对西伯利亚的油田感兴趣!”李思明沉声说道。

“啊……”阿廖沙目瞪口呆。

“不试一试如何知道呢?打个比方,如果某个油田值五十亿美金,你能用三十亿美金购得,那么这节省的二十亿美金,我可以给你百分之十的回扣!”李思明道。

“果然是大买卖!”阿廖沙厌了厌口水,好半天才回过神来。

“我听说美金在俄罗期就是硬通货,堪比黄金,我可以用美元交易,只要价码不太低,手段合理,买个油田,我想并非什么难事。但是如果达成交易,那么必须是联邦政府、内阁、国家议会,地方首脑和议会也要给我背书。为此我可以多付出一笔钱。”李思明如老神在在。

李思明说的“手段合理”,其实是相反的意思,在混乱的俄罗斯,要么有权,要么有钱,钱可以买到权,唯有有钱人才是大爷。而之所有要让那么多有权力的机构给他背书,是以防万一,要让合法性的依据做足。

这个机会很难得,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了。李思明想趁火打劫,并且砸锅卖钱也是值得的。

“这是个大买卖,阿廖沙,我把这个发财的机会给了你,就看你能不能抓住了。想想看,一转手你就成了亿万富翁,这么好的事情可不是随处见的哦!”李思明接着诱惑道。

“为什么是我?”阿廖沙问道。

“因为我只认识你这个俄罗斯人!”李思明道。

李思明的“险恶用心”,阿廖沙看得很明白。马克思的《资本论》上不是说过吗?只要是利润足够的高,即使上冒着上绞刑架的危险,也有人前赴后继。更何况,只要是用比那些新权贵们更高的价钱,风险还是比较小的。

1992年初至1994年的4月,俄罗斯实施了以“自由化、稳定化、私有化”为核心内容的“休克疗法”,启动了从计划经济制度向市场经济制度转轨的改革。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大刀阔斧的经济自由化、私有化改革以及宏观经济稳定政策。俄政府希望借此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经济稳定、市场供应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实现向市场经济转轨。从实际效果来看,“休克疗法”改革非但没有实现当初预想的目标,反而使原本严峻的经济形势更加恶化,造成了经济严重下滑和恶性通货膨胀,最高通胀率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