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玉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种玉记--- 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加工。
    秋天的天气很好,风凉凉的,太阳暖暖的,她干脆把柿子都搬到葡萄架下,坐在院子里给柿子刨皮。
    “小苏,在干嘛呢?”张得宝牵着梁晓玲走进院子。
    “柿子!大柿子!”梁晓玲看到柿子,立刻兴奋地跑过来。


    “给,这个是刚削好的,慢点吃。”苏缨大方地递了个给她,“张叔,你也尝尝吧。”
    “哪来这么多柿子啊?”张得宝疑惑地问。
    “城里买的呗,打算做柿饼吃。”
    张得宝也拿了个铁刨子帮忙。
    “哇,张叔你的皮刨得真干净啊。”苏缨郁闷地看着张得宝手中的柿子,只保留了接近柿子萼盘和果梗的梗皮,比她刨得好看整齐得多。
    “那当然啊,我在部队的时候做过的嘛,看你这架势八成是第一次做。”张得宝毫不留情地嘲笑她。
    “哼,什么都是在部队里学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怎么不学搏击射击什么的,光学做饺子做柿饼屏啦。”苏缨反击道。
    这一老一少平时有事没事就喜欢在一块儿斗嘴,感情确实好得很。
|派派小说论坛、lhlyingying手打,转载请注明|
第九十八章 中秋(上)
    “嘿,还不相信我,我当年可是炊事员啊,当然会做这些事,这季节的柿饼啊,糖炒栗子啊,都是我拿手的。”
    “糖炒栗子?!”苏缨的眼睛像装了灯泡,一下子就亮了,空间的栗子收下来挺久的了,两个懒人嫌麻烦,堆在那里动都没动一下。
    “那我去买些栗子回来,咱们炒栗子吃吧?”她想起过去每到这个季节,家里总是经常煮上很多栗子,放在茶几上,坐着看电视的时候就剥啊吃啊吃的。
    小时候街边卖的更多的是糖炒栗子,热烘烘的砂子把栗子翻来炒去,栗子被炒得油光滑亮。比起温吞的水煮栗子,糖炒栗子真是热情奔放,香气逼人!每次经过,都会忍不住被吸引,可是爸爸妈妈总说不卫生不肯给她买。
    “行啊,中秋快到了,正是吃栗子的时候。”
    “栗子是什么啊?”梁晓玲听两人说得起劲,下意识就觉得肯定是好吃的东西。
    苏缨一愣,随即反应过来,桂圆村没有种栗子树,镇上也很少有糖炒栗子,梁晓玲她们这些小孩子没见过栗子也是正常的。
    “栗子可好吃啦,过几天让张叔炒栗子给你吃。”
    “栗子有蛋糕好吃吗?”小姑娘的心中苏缨做的蛋糕就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
    “栗子也可以做蛋糕嘛,做出来的蛋糕可好吃啦!”苏缨越想越兴奋,什么板栗饼、栗子蛋糕都是极诱人的东西啊。
    “呵呵,转眼中秋又快到了,大家都要忙着做礼饼了。”张得宝笑呵呵地说。
    “你们每年中秋都做礼饼?”苏缨吃惊地问。
    礼饼是J省的传统小吃,口味亦咸亦甜,甜咸适中,厚度大概两厘米左右,大小估计和葱花饼差不多,做法当然更考究,陷中冬瓜条、腌肉、葱花、花生、芝麻等等什么的一应俱全,皮薄如纸,饼馅香肥软润。
    苏缨小时候逢年过节,大人总会买上几只,切成小块,当做月饼,那时候月饼是奢侈品,比礼饼贵多了,而且也没现在这么多花样,就是装在红色的塑料袋里。
    后来生活条件好了,不要说礼饼了,月饼都不稀罕了,而且礼饼中的小肉块都是用腌过的肥膘肉,不是啥健康食品,爱美要身材的女孩子更不会去买了,城里卖礼饼的地方也越来越少了,近乎绝迹了,没想到桂圆村还保留着做礼饼的习俗。
    “其实礼饼真正是男女订婚的聘礼,俗话说‘礼饼方有礼,其他不为礼’。现在一般家里有什么喜事、大事,比如说家里的老人大寿,比如说家里添丁,比如说闺女出嫁,还有家中乔迁新居、盖新房都要用上礼饼,拜祖先供月亮也要用上。”
    “聘礼要用礼饼?难怪啊,我有个同事是乡下的,他结婚的时候就没分喜糖给我们,分了礼饼,也是自己家做的呢,我们当时心里就觉得他特别奇怪,原来还是传统的民俗啊。”
    “可不是嘛,到你们这一辈,老祖宗的东西就都不知道了。传说三国的时候周瑜、孙权为借荆州的事情恼恨刘备。听说刘备的夫人新丧,便设下计谋,以孙权的妹妹为钓饵,假招刘备为婿,以取荆州。军士诸葛亮给刘备出主意,派赵云相陪,取快船十只,随性五百人,前往南徐娶亲。
    刘备先去南徐拜见乔国老,带五百兵卒在城中采买果品、猪羊,散发饼耳,大造舆论,促使国太干涉,上演了一出甘露寺。孙权不敢杀刘备,弄假成真,使刘备成其好事,闹得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从这以后,民间就形成了定亲送耳饼这一风俗,而这种耳饼被称为礼饼。”
    “真的假的啊,这样也能扯上关系?”苏缨不太相信。

()好看的txt电子书
    “过去老人就是这么说的,”张得宝摆出一副爱信不信的样子,“订婚时一般是南方送女家礼饼,女方再把礼饼分送给亲戚朋友和周围邻居。如果女家不收礼饼,就说明婚事不成。过去农村有些地方没有结婚证书,礼饼也就成了订婚饼。分送礼饼,就表示取得亲戚和社会的承认。男方送女家的礼饼量相当大,常常用箩筐、担子挑。有钱人家甚至发礼饼票,得到礼饼票的人可以径直到杂货店去兑换。而且出嫁的女儿、外孙女都要在每年中秋节用礼饼孝敬母亲和舅母。礼饼大的五斤一个,还有三斤、二斤、半斤的。旧社会讲究送五对礼饼,表示五代同堂,取个吉利。现在不讲究这些了,礼饼都是半斤一块,送也不一定要成双成对。”
    苏缨听了真有些跃跃欲试,想今年亲手做几个孝敬妈妈,“原来是女儿孝敬母亲的啊,我小时候还以为我妈穷,买礼饼当月饼给我外婆呢。”
    “张叔,你会做礼饼不?”
    “爷爷奶奶会做,爸爸妈妈也会做。”张得宝还没来得及说话,梁晓玲就激动地插话,“还是苏姐姐的蛋糕好吃,小玲现在不爱吃礼饼了。”
    小家伙摇头晃脑地说着,手里还捧了个大柿子啃着。
  “小玲,吃完这个就不能再吃了哦,柿子吃多了要肚子疼的。”
  “咱们村里家家都会做礼饼,我怎么可能不会嘛。”张得宝自豪地说,“你要是想学,后天就来我家吧,明天准备一下东西,后天就可以开始做了。”
    “哈,中求真好啊!有糖炒栗子、礼饼、月饼、大闸蟹、桂花酒。。。。。。想想就流口水。”
    “我可没酿桂花酒啊,咱们村不兴那个。”
    “今年可以开始酿嘛,咱们村的金桂多香啊,酿桂花酒最合适了,今年酿下的,明年就能喝了。”
    “小姑娘家家的,这么爱喝酒。”张得宝笑道。
    “不是爱喝不爱喝的问题啊,中秋节,桂花酒,大闸蟹,想想都美得很呢。”苏缨一脸憧憬地说。
    “好了,把这些柿子晒了吧,小玲,你这个馋猫,吃了那么大两个柿子,都不用回家吃饭了是吧。”张得宝起身拍拍梁晓玲那鼓鼓的小肚皮。
    “小苏,你可把小玲给惯坏了,这小丫头成天惦着到你这儿吃零食,在家都不好好吃饭,把她爷爷奶奶给气的,骂也不是,打也不是。”
    “小孩子都不爱吃饭,我小时候也一样,不也长这么大了嘛,放心吧,我这里的小零食都不是垃圾食品,对小孩子的成长发育很有好处呢。”苏缨把刨净柿子,整齐地摊放在晒垫上,这晒柿子还挺有讲究的,晒垫得放在离地面一米高的架子上,摊晒的时候萼盘朝下,白天吹风夜露两天后,到外果肉稍软的时候才开始捏饼,边捏边晒,翻晒个十多天。
    等到了霜降的时候,把果面已经被压扁,果肉已经被捏软的柿子再取出来摊放在凉爽的地方,不能让阳光暴晒到,反复几次,柿饼的表面才会出现白霜。
    空间柿子的品质自然是很好的,只要苏缨的技术过得了关,就一定能做出上好的柿饼,想想那饼形扁圆,肉色黄红,透明胶粘状,甘甜不涩口的柿饼就馋得很。
    林达回来一听苏缨想做礼饼就不是很乐意了,“礼饼的陷都是那么肥的肥膘啊,油腻腻的,多恶心。”
    苏缨乐了,别看林达嘴挺馋,其实挑食得很,动物内脏和肥肉,他是最讨厌吃的。
    “葱肉饼不也是用猪肥膘做的,你不是爱吃的很?”葱肉饼也是J省有名的传统小吃,有点像烧饼,但是比烧饼还薄一点,是以面粉为主料,以猪肥膘肉、葱花、生芝麻为辅料制成的一种烤炉酥饼。
    “那不一样啊,葱肉饼那么薄,烤得脆脆的,都没感觉到肥肉啊,礼饼那么厚,里面全是油腻的肥肉,而且还是甜的。”
    “礼饼吃起来也没觉得是肥肉啊,倒是有点像冬瓜糖,入口即化。”苏缨本来就爱吃甜的,何况又这么久没吃过了,心里还真挺期待的。
    “反正我是不要吃的,你啥时候做葱肉饼我还可以考虑一下。”林达坚定地说。
    “行啊,”苏缨答应得倒是爽快,“中秋要到了,这可是我们在桂圆村的第一个中秋嘛,肯定要过得热热闹闹的,多做一些好吃的。”
    “中秋是团圆的节日啊,我们不回城里过吗?”林达挺为难的。
    “能不能把我们爸妈都接过来过啊?现在村里的路也修好了,天气也挺好的,把他们接到乡下来玩玩嘛。”苏缨心里也很矛盾,既想留在桂圆村,又想和家人在一起。
    “我爸妈是没问题啊,特别是我爸老念叨着要回来看看,就是你爸妈那里,”林达看了她一眼,“你自己去和他们说吧,如果他们同意的话,咱们就留在村里过吧。”
    “行啊,肯定没问题的,我老爸上次答应要来村里散散心的,正好趁这个机会嘛。”苏缨高兴地在老公脸上香了一记。
|派派小说论坛、lhlyingying手打,转载请注明|
第九十九章 中秋(中)


    苏缨的父母倒是挺开明的,逢年过节也就是多做几个菜,没有太多的繁文缛节,苏缨软言相求了一阵,再三保证自己会整治一桌好菜招待他们,两位老人心中对桂圆村也着实挺好奇的,就答应中秋来村里过。
    这下把苏缨乐坏了,离中秋还有一个礼拜左右,已经开始欢天喜地地忙了起来,这当务之急就是跟着张得宝学做礼饼。
    这礼饼重糖、重油,过去渔民出海打鱼,因为他们体能消耗很大,而且一般出海时间都挺长,一般要带很多的礼饼做点心,是高能量食品,虽说不易久藏,但是提早几天做也无所谓。
    “好香啊。”苏缨抽抽鼻子,村子的空气里都弥漫着甜香,家家都在做礼饼呢,特别是已经出嫁的女儿要做不少送给娘家人,有些家庭年轻人在外打工,公公婆婆为了不失礼,就替儿媳妇做好,送到娘家去。
    “你别小看我们乡下地方做的礼饼,也是讲究的很呐,这所用的糖,必须是经过特殊熬制成翻砂糖,细密香润;猪油必须是新鲜干熬猪油,油膘必须去膜除筋,使其无粨无渣;精粉要用面筋含量中等的面粉;果仁和果腹既不用原粒也不碾成粉,而是采用斩碎的方法斩成黄豆粒大小的碎粒。。。。。。”张得宝指着桌上的原料,一一给苏缨介绍着。
    苏缨看得直抽冷气,这分量也太足了吧,熟面粉十公斤、绵白糖十二公斤、白膘丁十二公斤、熟花生仁粉两公斤、去皮红枣丁一公斤、瓜子仁一公斤半、核桃仁两公斤半、糖冬瓜两公斤、精盐半斤。。。。。。
    这么多原料得做多少礼饼啊,要多少人才吃得完呐?
    “瞧你那小家子劲儿,这也叫多?你去九鼎家看看,只多不少,难得做一次礼饼,自然是要把分量做足喽。”张得宝没好气地说。
    “对了,我都忘了问你,要吃甜的还是要吃咸的啊?”
    “不是咸中有甜,甜中有咸吗?怎么还有分啊?”
    “有啊,咸的就是放了虾干、紫菜,多放些盐,其他也没太大区别。”
    “那还是甜的吧。”女孩子都是爱吃甜食的。
    跟着张得宝把面粉、饴糖、熟猪油相互拌匀后再稍加一点水,揉成面团,略为涨润一下,用拳头加以捣拌约20分钟,张得宝说这样的面团涨润起筋,富有延伸性,便于包制。
    虽说苏缨常捣鼓一些吃食,算是个还不错的小厨,但是也很少一次揉这么大的面团,把吃奶额劲儿都用上了,双手都通红通红的。
    然后把饼皮分成4块,每块摘成30小块饼皮胚。
    做馅料倒是轻松,把那些果仁果脯剁成小碎粒,加上肥膘、糖、盐、猪油之类的,搅拌成团,分成10块,每块再摘成30小块。
    接下来的制胚和烘焙最考验功夫了,苏缨仔细地看着,连眼都不敢眨一下。
    张得宝把饼皮面团用手掌延压成圆形、皮薄、面积较大的皮子,把饼馅包放在里面,这饼馅占到了百分之九十左右,所以皮特别薄,也特别需要注意。
    张得宝见苏缨认真,满意得点点头,“在包馅时要注意厚薄均匀,不破裂和封口严密,再逐渐揿扁,然后在饼胚外表洒些水,粘上芝麻,其实也不难。”
    “有点像做馅饼嘛。”连着做了几个,她也越来越有手感了,毕竟在厨艺这方面她还是挺有天赋的。
    烘焙礼饼也是很有技巧的,自然是要交给老手张得宝了,烤礼饼的火力要小,时间也很缓慢,厨房里毕竟升了火,还是挺热的,两人就道厅堂里边喝茶边等着。
    张得宝时不时进厨房翻动一二次,以免烘焦。
    “对了,你那些茶叶应该快好了吧?”张得宝喝着茶突然想到。
    “嗯,老板让我们明天去取,正好能赶上中秋。”
    “嘿嘿,早和你说秋茶不好,连夏茶都比不上呢,你喝喝看,我这春茶才好呢。”
    “我那秋茶未必比不上你这春茶,如果真的味道不好,只能说那老板手艺太差啦。”苏缨一脸自信地说,那空间茶叶刚采下的时候不知道有多水灵呢。
    “这丫头,就爱说大话。”张得宝起身敲了她脑门一记,“走,去看看礼饼,估计快好了。”
    此时满屋子净是香味,苏缨又饿又馋,飞奔到厨房里,别看她二十多岁了,馋起来可也不输梁小玲。
    饼皮圆周已经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