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头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九头蛇- 第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天文二十四年(1555)四月,草长莺飞,马匹膘肥体壮,宜出征。

越后的兜跋毗沙门旗印再次飘扬在川中岛,长尾景虎驻军善光寺平,虎视信浓平原。

第二次川中岛之战爆发了!

长尾景虎此行乃是携愤挟恨而来。

之前,长尾景虎进京时产生了巨大的花销,围绕着这些费用的征收问题在家臣中出现了争执。长尾景虎出身林泉寺,勤习护法降魔之兵法,民政之学习倒是涉猎不多,再加上越后景虎采取怀柔政策,以仁义治国,主从关系非常随便。很多很好的民政措施,底下豪族一听要他们自己掏钱,就找出各种借口,阳奉阴违予以抵制,最后都是不了了之!所以,越后的民政事务远不如甲斐的正规,有效!

长尾景虎拘泥与天、地、君、亲、师的藩篱之中,画地为牢,所以处处掣肘,家臣团其实也就是一个松散的地方势力大联盟而已,景虎深感治理国政时寸步难行,身心疲惫,唯有寄情于佛法与美酒。

武田晴信是个现实主义者,堪破天地人伦,放逐亲父,逼死妹夫。只要是对他有利的,他便立即动手,毫不容情!脸厚心黑,家臣团的凝聚力也很强,自然是无往而不利。

就统率领国的能力而言,龙虎之争,一开始便已分出了胜负。

敏锐觉察到了这一切的武田晴信立即抓住了这一机会。天文二十三年(1554)十二月,越后刈羽郡北条城主北条高广在武田晴信的煽动下自立,但三个月后就失败投降了。北条高广是镰仓幕府的名臣大江广元的后人,越后国人中的实力人物,平日自负文功武略丝毫不逊于长尾景虎,素怀异心。长尾景虎待高广却显得极为宽大,后来还让他去上野厩桥城经略关东。十三年后的永禄十年(1567),高广受北条氏康支持再度谋反。然而越后和相模同盟(越相同盟)时,长尾景虎又一次饶恕了高广,依旧像从前那样重用他。越后松散的主从关系由此亦可见一斑。

降服景虎之后的北条高广并未收到实质上的惩处,只是在军议会上被长尾景虎大声喝叱了一番而已!也是从高广的嘴里,景虎知道了此次叛乱的始作俑者——武田晴信!

长尾景虎不由得咬碎钢牙!

二十三日,木曾谷本阵。

正在商议攻击木曾氏战术的军团会议正在召开,群臣集思广益,纷纷进献良谋之机,探马突然来报!

“禀报!北部边境升起滚滚狼烟!!越后出阵了!”。

武田晴信、义信父子顾不上笼城据守的木曾父子,匆忙地从木曾谷折返北上,于一处叫大冢的地方列阵,迎击越后军。

由于之前一次的川中岛一役中,越后略显劣势的退军了。善光寺平被武田偷袭,附近的旭山城也被占领,划归真田幸隆麾下。所以,此次盘踞在善光寺平的长尾景虎的形势并不占优。若是景虎渡河攻击晴信的话,势必会遭到晴信军和旭山城守军的夹击,渡河到了一半之时若被攻击的话,后果不堪设想!若是晴信渡河攻来的话,旭山城就像刀子一样,使景虎如芒刺在背,骨鲠在喉!

长尾景虎因为性格的关系,善于在运动中调动敌军,找寻弱点,一击致命!对武田晴信这种硬桥硬马,步步紧逼的正面战法,他不是很精擅,感觉很不自在,拘束得很。

现在,无疑是进入到了武田晴信的节奏,对武田十分有利。

有鉴于此,长尾方的军师,稳重的宇佐美定满谏言,在旭山城北面的山头上建立一座屯兵的新城,负责监视旭山城的动静,防止关键时候腹背受敌。此地距离越后近,粮草兵马可以随时补充。如此,武田晴信原本天衣无缝的设局就被破掉了。双方再次回到同一水平线。

八月份,趁着武田晴信与长尾景虎对峙于川中岛之机,山本勘助亲自前去劝降木曾义康和义畅父子。

木曾福岛城门口,勘助解下佩刀,跟随军士来到主将军议之所。

“尔武田与吾乃是仇敌!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说吧!有何贵干?”木曾义康色厉内茬的叫道!

左右站满了佩刀武士,皆近前一步,怒目视于勘助!大有一言不和,便大打出手之意!

勘助飒然一笑:“哈哈!敢问木曾大人,武田与木曾,孰强孰弱?”。

“武田的确要比我们强上那么一点点,也仅限一点点!但是吾等木曾氏无一怕死之人!吾等誓与城池共存亡!”义畅慷慨激昂地插言道!

勘助颔首道:“原来是这样啊!那么,如果木曾降服武田会不会好些呢?献出城池和效忠书,武田家督再颁发所领安堵!您以为如何呢?”。

木曾义康怀疑的看着他,没说话。

“你是在怀疑我家的诚意吗?那么,如果是吾家主公将武田家的公主嫁给贵家的继承人呢?如何?”山本勘助缓缓抛出了威力最大的炸弹!

“什么!?强大的武田向我们送出公主?怎么可能?!”众家臣吵成一片!

“这是誓书!请您过目!”山本勘助晴幸自怀里掏出一个信封,递给木曾义康!

木曾义康展信审视良久,抬头看了勘助半晌。

“如您所愿!”木曾义康对山本勘助晴幸笑语道。

军师山本勘助不在的这段时间,武田晴信也没有闲着,他也在苦思取胜之良策。

这一日,武田晴信命人将马匹放于犀川边上饮马,采取引蛇出洞之计,诱使长尾景虎军前来抢马,然后聚而歼之!他原本说准备在河滩放三匹马的,被弟弟武田信繁暗中踩了一脚,忙改口说放三十匹马的诱饵!晴信心里心疼的直哆嗦,这一注下得太大了!

在鸟不拉屎,鸡不生蛋的倭国古代来说,这已经是少有的大手笔了!

长尾景虎虽然轻易的看穿了晴信的目的,但关键是诱饵还是太诱人了!景虎依然义无反顾的一头扎了进去,准备火中取栗,搏上一搏。便派村上义清率部前去抢马,结果,村上义清所部二百人被晴信埋伏的一百五十人伏击,仅逃回来五十多人!

日子,就在这种小规模的械斗中慢慢过去了。由于彼此有了防备,再也没有类似的战果了。加上之后各自的防守都是滴水不漏,均互无建树,双方的耐性都快到极点了。

武田晴信唯有依勘助的提议,委托骏河今川义元从中斡旋,以将军家庶流为傲的名门自是乐于作这些提振自家名声的美事,甲斐、越后再次议和罢兵。

同年闰十月十五日,骏河的使节太原雪斋大人特意前来川中岛,负责斡旋之事。经过协商,双方缔结了和议,休兵罢战。

第二次川中岛合战,历时一百五十多天的无聊对峙,终于结束了!

第十六章 生与死!

【极限了,不行了,晕。。。】

天文二十四年(1555)十月二十三日,改元弘治,即弘治元年之始。

从川中岛率众将回国之后,武田晴信继续全神贯注于领国的治理,埋头努力夯实着自己将来一统天下的地基。

首先他按照底下反馈上来的意见,将颁布下去的“甲州法度之次第”追加了两条,查遗补缺,使之更趋于完善。

而面对有家臣提出的广建高城大池,广蓄粮草以备战备荒的建议,晴信如此回答:“自坂垣、甘利没后,吾常思之,偶有所感。战国纷乱之世,何为国之重者?人心也!城没了,国没了,只要民心还在,那么必然有东山再起的一天!倘若民心已失,家臣离心离德,纵是坐拥坚城,亦是待宰的羔羊罢了!人心向背,才是治国的真谛所在啊!”。

武田晴信心里并没有想到,他的治国之法也仅基于他勤于政务,团结好臣民的基础之上的。一旦继承人不肖,疏于国政,敌军入侵武田领,那么无险可据,无坚城可守的武田后裔该如何抵挡呢?

所以说,这个世界上任何人都有它的局限性,武田信玄也不例外。

甲斐国内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不高,供应严重不足,特别是战时粮食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晴信继位以来,修水利,垦农田,兴商业,开矿采金。

除此以外,晴信认为凡事需尽最大的努力,作最坏的打算。为防止后代出现被他国入侵,猝不及防间起兵抗击的话,粮食万一短缺的问题,便未雨绸缪,命人在路边广种柿子树。柿子所含有的果糖成分能迅速将营养供应到大脑,使人遇到紧急情况也能够临危不惧,迅速作出正确的判断。柿子同时营养成分高,还具有解乏作用。而且将它晒干做成柿饼,长期保存,可以当作随身携带的应急食品。这一点非常适用于战时充作军粮备用。

为了获得财政上相对宽松的环境,晴信也很重视武田领内工商业的发展,山本勘助建议就把古府的甲府之町作为“乐市”,免除各种税役。勘助的高远城便是首先实行的地点,勘助命高远城代秋山信有全权负责此事,成果喜人。由此,经常受到山本勘助教习的他进入了晴信的视线。为了规范町的金融秩序,晴信还整顿了各种工商业团体,修葺城池及领民住房或采购物资时,皆采用竞标的方式决定授权。晴信还统一了通过甲斐全境的度量衡,派人赴界町、京町、博多町等地招揽外地豪商到甲斐、信浓进行贸易。

为了解决陆路运输和吸引外地商人来甲府经商,互通有无,晴信下令,在甲斐等地和周围农村征调闲散流浪人员,建立了道中云马役。为了解决水路交通问题,组织人力挖掘沟渠,使船舶可以直接停靠踯躅崎馆城下町。又指定专人管理领内的度量衡。还委托从外地跟来的豪商发展甲府之町的町道建设和对工商业进行有效管理和监控。铸造了号称甲州金小判的一两金币,以促进货币流通。随着甲府町建设的步步进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外地商人纷纷来到这里,寻求自己的财富梦想。

通过这些措施,武田晴信不仅稳定了对新领地的控制,而且增强了经济实力。

军事方面,晴信以勘助之言为辅,特别制定了兵农分离之策。九百名武田赤备骑兵作为武田家督的御近卫,完全的脱离了农业生产的拘束,全力以赴地提高战力,训练训练再训练!

步战,马战,野战,夜战。

刀术,枪术,箭术,雉刀术。样样兼习并蓄。

晴信与勘助二人端坐于校场主席台上,欣赏着赤备的训练身姿。这里现在已被开辟成了专门的骑兵训练场,骑兵们马鞍之后携有两只箭筒,装满各色箭支,以供骑兵按照距敌军距离的远近,选择取用合适的箭支。鞍侧挂着一杆骑兵枪,此乃勘助请高手匠人以相州传之法锻造而成的夺命利器,可执手戳刺,亦可飞手扔出毙敌,端的厉害非常。骑士们要做到左右手皆可使兵器搏杀。

习练场上密布木人桩,外包稻草,草绳扎地紧紧的。饭富一声令下,两名赤备自木人桩行列的一端飞驰往另一端,骑兵马术高超之至,只以双腿紧夹马腹控马,竟然不以手笼住马缰,不是,是没有马缰!百五十米距离转瞬即逝,骑兵先是执弓在手,一连三箭,射中了第一二三个木桩草人的面部!接着从容潇洒的弯腰拎起马鞍旁挂着的畔的双刃骑枪,劈、扫、斩、割,每一击都是力道十足!骑士突然飞出手中长枪,准确的划过了十五米的空间,刺穿了一个草人的胸膛!接着拔长刀在手,骑兵身形柔韧,人仿佛长在马背上一样,两腿牢牢地夹住马腹,俯身仰面,长刀自不同角度闪电劈出,难以置信的沿途每一个草人全部被斩在脖颈头盔与大铠连接的缝隙处!!

武田晴信看着训练场上麾下骑兵骁勇矫健的身影,仿若看到了战场上的敌军在赤备的攻击下崩溃逃散的景象,捻须轻笑不已。

骏府,临济寺。

浮云遮月,夜深沉。

自北信浓完成调解的主命任务之后,雪斋并未停留,立即告辞回国,并于两日后返抵骏府。

雪斋先去向主君今川回复了此行的成果,而后返回了北城郭外山上的临济寺。

“元信,去弄点酒来。一起喝一杯!”雪斋兴致很好,如是吩咐前来侍奉的松平元信。

“是!您稍候!”松平元信声音宏亮,高兴地答道。

他也是刚从冈崎城为松平氏先祖扫墓归来,还沉浸在与老臣们重逢的喜悦中。

弘治元年三月,竹千代就已经年满十四岁了。

循武家旧例,男子满十四、十五岁,着成人衣冠,剃去额前的发丝。改掉旧名,重新取名。此即元服之礼。今川义元为施恩义,特赐偏讳“元”之一字给予竹千代,取名曰“元信”,以收依附今川之各家小大名之心。自此,松平竹千代更名为松平元信。

不多时,元信捧来漆盘,将一壶酒,酒盏,一尾鱼,一碟腌萝卜而已。

“元信,你喜欢哪一位圣贤之学呢?”雪斋就像看到自己的小孙子般,一脸疼爱的询问元信道。

自六岁起,元信就一直呆在太原雪斋的身边聆听教益。太原雪斋无妻无子,杳然一身,颠沛流离的身世早就了元信的机灵乖巧,雪斋心情不好的时候,他一定是像个鹌鹑一样事事小心,恨不能将自己的头和四肢缩成一团,在雪斋的眼前消失掉。雪斋若是心情不错,元信便会凑趣地和他说一些有趣的事情,然后学习政军之道,谈论国政得失。一老一幼,甚是相得。

元信答曰:“孔孟。”。

“此乃治国之王道呢!小元信也想统一天下吗?呵呵……”雪斋饮尽盏中甜酒,取笑他道。

义元自氏真幼时便十分宠纵他,也未让雪斋介入氏真的教育之事。雪斋洞若观火,义元这是竭力想走出自己的阴影了。义元当为一代人杰,然骏河虎父犬子,虽无近忧,却有远患呐!雪斋对义元失望之下,一改当时的初衷,将自己所学倾囊相授,无一丝保留!元信的军政方略,为人处世,都带有雪斋的影子。

蓦然想到不开心的事,雪斋摇摇头,好像就此可以将之逐出脑外一般。

嗯,好似有些头晕呢。

他抬头示意元信给自己再斟一杯,见元信一脸担忧,洒然笑道:“不妨事呢!能看到元信长大成人,吾也甚为欢悦呢!甲斐的山猴子和相模的乌龟皆不足为虑!那只乌龟的目光只有关东的三尺之地。而那只山猴子只不过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罢了,唯一稍有谋略的军师,还是个拘于私利私欲,一心想要介入主家继嗣之争的徒有些小聪明的无甚器量之辈罢了!”。

“您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