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志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凌云志异- 第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展将军,本王已派人去西北大营宣旨,你现在再陪本王走一遭。另外,派你的人截住所有要道,务必不让半点消息传出去。另外,一定要切断段致远和这边大营中的所有联系,一定要将他是叛逆的事宣扬得人尽皆知,本王就不信还有人会听他的。”

“殿下放心,末将一定不负所托!”展破寒朗声答道,似乎看见了自己的前程。

· 第四卷 乱局 ·

~第六章 传讯~

段致远虽然名义上隶属于西北大营,但他麾下的八万大军却只听他一人之命,若非皇帝知他忠心耿耿,绝对不会将如此庞大的一支军队交于他手中,更枉论一反军中常例,将其子段宣调于他的属下。对于驻守西北的大将军风寰杰,皇帝一向是恩赏极重,防备之心却始终没有消停过,因此段致远这个奋威将军的责任就是钳制住风寰杰,不让他有丝毫异动。却不料想风寰杰倒是未露反意,此时要对付的却是另一位更棘手的人物。

段宣心焦不已地看着军医为受伤的段致远敷药,幸好父亲的武艺没有落下,否则今天就支撑不到自己来援的那一时了,当时的情景让他现在都感到后怕不已。

“统领大人,段将军只是受了些皮肉伤,不过失血太多,要好好调养才行。”王军医小心翼翼地包扎完所有伤口,这才松了口气。刚才见了如此之多的伤员,他的心中疑窦重重,但段致远铁青的脸色他是看在了眼里,因此知机地没有多问,又施一礼就匆匆离开。

“宣儿,为父刚才已修书一封,你现在立刻派出信使,赶紧通知京城,五殿下矫诏强夺大将军兵权!”段致远见王军医离开,随即吩咐道,“一定要快,迟恐生变,看今天的情形,西北大营至少有一半的将领已经投了五殿下,大将军恐怕也不会像我这么决绝地反抗。他们一旦掌握了西北大营,我们这里就危险了!”

“什么?”饶是段宣一向镇静,此时也乱了方寸,他起先只是以为展破寒意图报复,谁知道背后竟有天大的隐情,“末将立刻去办,请将军放心!”他恭谨地行了一个军礼,立刻掀帘出营帐安排去了。

段致远欣慰地点了点头,仅从适才的儿子反应中,就知道他瞬间把自己的身份定在了下属上,此等危急时刻,军情远比私情重要的多,怪不得左营的将士对他如此钦服呢。此时稍稍安定了些,段致远才感觉到几道伤口火烧火燎的疼痛,刚才奋力拼杀的后果也显露了出来,身上的每一处都酸麻不已,看来不服老不行,他苦笑着想道,看来这次事毕后可以把更多的担子交给儿子了。突然,他想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儿子是怎么知道自己遇险的?

刚才一直没来得及问这个问题,此时想起却实在是蹊跷,以段宣行事谨慎的性子,绝不会轻易出动,那究竟是谁通风报信的?段致远揉着自己隐隐作痛的太阳穴,苦恼不已,看样子背后的勾当不少啊,一想起展破寒投到了敌方,他就感到坐立不安,没有人会想与他为敌,唉,天意弄人啊!

尽管风无昭派人截杀了数批信使,但仍然有人拼死逃出了重围抵达京城。饶是如此,也已经是兵变后的第八日了。兵部尚书余莘启从满身鲜血的信使手中接过书信时,那个疲劳过度的亲兵立刻昏死了过去,厮杀以及鞍马劳顿的疲惫交杂在一起,终于在任务完成后爆发了出来。“来人,将他扶下去,请京城最好的大夫来!”余莘启一边大声吩咐一边拆开了信,不看则已,只是草草扫了一样,余莘启已是面色惨白,几乎瘫倒在地。

“大人!”旁边的几个主事急忙上来搀扶,余莘启强自镇定心神,这才省起此事乃绝顶机密,因此厉声喝道:“今日之事,谁都不许外传,否则本官必定奏报皇上,杀无赦!”

众人见一向温和的上司先是大为失态,过后又是严词恐吓,心知不妙,连忙躬身答道:“请大人放心,属下等绝不敢外传!”

余莘启也顾不上他们,连声叫道:“备轿!本官要去面圣,快!”

一阵鸡飞狗跳后,兵部衙门终于又恢复了平静,上至侍郎,下至普通的主事,众人全都惶惶不安。凌云已经太平了几十年了,难道又要再兴刀戈了吗?几个兵部的老人想起当年力抗外敌的惨烈情景,不禁都出了一身冷汗,千万不要是那些煞星又来了才好。

“孽障!”皇帝恨恨地将书信掷在地上,勉强迸出两个字,便再也支撑不住自己劳累的身子,颓然倒在了龙椅上,眼神也变得浑浊不堪。

余莘启大恐,看皇帝的样子,气得实在是不轻,万一龙体有个什么闪失,自己就是千古罪人了。他连忙叩头禀道:“皇上,西北距京城千里之遥,只怕段大人那边已经稳定了局势。再说五殿下可能是一时糊涂,断不至于做出同室操戈的事来,还请皇上放宽心些,保重龙体为是。”

“他们都已经闹腾成这样子了,朕还怎么保重身子?”皇帝低语道,“段致远确是能员,不过西北大营可是兵多将广,无昭在甘肃、陕西、四川几地都有着根深蒂固的势力,粮饷方面也没有问题。若是他真的有心叛乱,恐怕一时半会也平定不下,中原又要再起烽烟了。”

余莘启心中一颤,皇帝描述的情景实在太过可怖,谁也不会想到当初将风无昭放到西北会有如此后果,恐怕皇帝也在暗自后悔吧。不过这些事他可不敢暗自揣测,眼下只能先安慰一下这位至尊,然后计较出一条可行之路。

“皇上,五殿下此次行事会不会和您对贺家的处置有关?”余莘启小心翼翼地斟酌着语句,唯恐牵动了皇帝那根最敏感的神经。

“哼,只怕贺莫斐之死也与那个孽障有关,你还指望着安抚了贺家他就会安分?不过是一条白眼狼而已,贺甫荣此时恐怕是要气得大病一场了。朕真是看走了眼,当初朝臣们还动过立他为太子的念头,幸好朕没有循着子以母贵的惯例,否则这江山不定被他糟蹋成什么样!”皇帝冷冷地扔出了一大串诛心的话语,“明日的早朝,朕倒要看看,那些曾经叫嚣着立嫡子为储君乃是国之幸事的人还能说些什么辩解的话!朕一向放纵了他们,现在也该整治一下了。”

余莘启不禁伏低了身子,这些话以他的位分,实在是不该听。当年那些主张立五皇子的人个个都是朝廷要员,如今更是根系满天下,这件事一个不慎,朝纲恐怕就要不稳,凌云的社稷更是堪忧。他一个小小的兵部尚书敢说什么,要不是皇帝并未遣他离去,他老早就想溜了。

“你退下吧。”皇帝无力地挥挥手,“在明天的朝议之前,朕不希望听到任何闲言碎语,你知道了么?”皇帝的目光突然又变得有些犀利,“你是老臣了,应该知道朕的秉性。”

“微臣遵旨。”余莘启自忖长了几个脑袋,敢出去胡言乱语,慌忙叩头应承了下来,这才战战兢兢地退出了勤政殿。

自从得了贺莫斐被刺的消息,贺甫荣就犹如丢了魂似的,整个人变得憔悴不已,仿佛一下子老了十年。他虽然膝下有四个儿子,但争气的只有这么一个,本是一心想栽培他继承家业,谁料想居然弄了个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惨剧。贺甫荣始终在后悔不该贸然让儿子挟款外逃,倘若不是自己让他带了那么多银两,又怎会招惹上山贼,又怎会轻易被皇家密探拿住?

“爹,喝些药吧。”贺莫彬看着父亲消瘦的模样,几乎无法相信他就是往常那个气度非凡的老人。身为家中次子,没有承担家业的责任,况且从小就喜欢研究诗文,因此贺莫彬一向是以海从芮为自己的榜样,整天在外面吟诗会文,不时还到海府去讨教一番。虽说以前有一个盐道的差事,但一向借病在家休养,完全是交给了父亲的亲信打理。如今既然革了,依照他的本心,根本就是无所谓。可是,自从家中出事之后,往常跟在他后面奉承不已的文友们都避了个精光,只有海从芮还是一如既往地待之以上宾之礼。这位养尊处优的公子哥儿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世态炎凉,原来没了父亲的荫庇,他什么都不是。

“莫彬,如今你大哥已死,贺家就要靠你了!”贺甫荣仿佛没看见送到唇边的药勺,“你大哥死得冤啊!”几滴浑浊的泪珠在他的眼眶中打转,显然这位轻易不以真情示人的老者已是痛苦万分。

“爹!”贺莫彬强忍住悲色,“您别说了,先用口药吧!大夫说,您不能老是惦记着那件事情,对身子骨儿不好。”

“什么都没有了,还要身子有什么用?”贺甫荣喃喃自语道,他不比贺莫彬的不涉世事,长子的死一直令他心怀疑窦。如果风无昭能够护着自己的舅舅,莫斐绝对不至于连命都逃不回来。况且刑部的人来通报时,他意外地得知长子身上未见一分一毫的银两。“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还真是至理名言,没想到老夫自忖英明,却害得莫斐丢了性命!”

尽管以前和大哥一向是面上淡淡的,但毕竟是骨肉至亲,贺莫彬又想到因为行为不检而被皇帝发配军前的四弟,神色更是惘然。往日的皇亲国戚,却成了今日的门庭冷落,世事无常的道理,他终于懂了。

· 第四卷 乱局 ·

~第七章 拜访~

果不其然,第二天的朝会上,当皇帝冷冰冰地提起风无昭在西北等同于叛逆的行径时,群臣都惊呆了。这种不计后果的疯狂居然会出现在一位尊贵的皇子身上,谁都不敢相信。在皇帝几近于尖酸刻薄的话语讽刺下,以往支持风无昭的几个大员更是恨不得找一条地缝钻进去,倒是让以萧云朝为首的另一党看了一场好戏。不过,海观羽等几个老成持重的元老却看到了皇帝眸子中深深的疲惫,不约而同地叹了口气。

整整吵了一上午,朝臣们却拿不出任何一个真正可行的方案来,皇帝拂袖而去的时候,所有人都感觉到一股悲凉和沧桑。尽管皇帝没有像往日般大发雷霆,但众人都知道,风暴就要来了。

海观羽坐在官轿内,使劲揉了揉太阳穴,苦笑不已。风无昭实在是太鲁莽了,暗中下手刺杀贺莫斐已经份属丧心病狂,却还是不知悔改。倘若他在听到了风声后,能及早以密折谢罪,或是将罪责推脱在下属身上,皇帝碍着朝廷的脸面,最多就是给一个不轻不重的处分,以后在缓缓图谋,未必就没有登龙的希望。如今事情闹腾成这样,激起皇帝的真火,又是一次浩劫。“改道,去勤郡王府!”海观羽骤然吩咐道。

在官轿一旁随侍的海一平微微一愣,连忙让轿夫改道,心中诧异不已。自打两位孙小姐婚后,自家老爷还没有到勤郡王府上去过,为的就是避嫌。今儿个他见一个个大臣脸色铁青地出了宫门,显然是又发生了什么大事。老爷赶在这种关头去见那位七殿下,岂不是遭人诟病?尽管如此,海一平到底是跟了这位老相爷二十年的老人了,他可不敢问东问西的,要是向先前的海宁那般讨了老爷的嫌,被远远的打发到了庄子里,那就是倒大霉了。

“爷爷今次怎么有空到我这里来坐坐。”打发走了外人,风无痕顿时换了一副亲切的脸孔,既然海若欣和海若兰都已经下嫁于他,那么自然对于海观羽就不能像之前那么生分。况且海观羽今天的来意早在他的意料之内,隐隐的风无痕还有些内疚,祸水西引本是和其他人商量好的,但没想到风无昭竟有如此胆量。此事处理地若是不好,就是一场内乱,这是他无论如何都不想看到的。

“今天朝上的事你可知道?”海观羽开门见山地问道。

“爷爷开玩笑了,无痕在朝并未有正式职司,如何知道朝议上的事情?”风无痕装作惊讶地问道,“看爷爷的脸色,恐怕不是什么好事情。”

“何止不是好事,简直是天大的麻烦事!”海观羽冷哼一声,“无痕,你老老实实告诉老夫,福建姚慕同的那桩命案,你私下是否派人去查过?”

风无痕心中一紧,自己让宋峻闲绕开刑部前去调查,还私底下嘱咐了越家和罗家的人察访每一点蛛丝马迹,海观羽怎么会知道,莫非这位元老也察觉到了什么?他不由试探性地问道:“爷爷是怀疑东西两边的事情有人暗中捣鬼?”

“你不是也这么想的么?”海观羽似笑非笑地反问道,“你可别说自己什么都不知道。虽然老夫知道你千辛万苦把福建理顺了,也绝不甘心拱手相让,但公然谋害朝廷命官的事,决计不是你能干得出来的。若是真的不满意姚慕同,寻个由头参他一本就是了,或者暗地逼走他也行,何必行此险棋?皇上心中也似明镜般清楚,只是碍着群臣的议论,才把你闲置了。”

“爷爷不必解释那么多了,无痕心中也很清楚,若说这两件事情没有一点蹊跷也是不可能,倘若真有,背后之人的高明您老也是见识到了,不是普通手段啊!”风无痕轻叹一声,“您还是直说今天的来意吧,朝议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你那糊涂的五哥矫诏夺了端亲王风寰杰的兵权,自代大将军之位,还差点害了奋威将军段致远的性命。段致远在儿子的援救下死里逃生,朝廷这才及时得了消息。唉,这也是劫数,离西北大营最近的陕西,甘肃和四川,通省官员中有不少都和五殿下有瓜葛,如今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皇上投鼠忌器,群臣们各自打着算盘,难啊!”海观羽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方才感到一阵口渴,端起茶杯痛喝了一气,把往日那些居移体养易气的格言全扔在了脑后。

仅仅是听的,就让风无痕感到一阵心悸,那个自负的风无昭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拿下西北大营,而且几乎逼死有悍将之名的段致远,实在是出乎意料。想到自己还曾想借助他那边的蠢蠢欲动而减轻自己的压力,他就禁不住痛骂自己的幼稚。曾经被认为是皇位最佳继承者的风无昭,若是真的如此简单,皇帝又怎会将他列入立储人选?看来自负的是自己才对,福建之行的顺利让自己有些忘乎所以了。

自责地拍拍脑袋,风无痕诚恳地道:“五哥能轻易控制西北大营,所用的无非是名利二字。西北乃苦寒之地,不少将士驻防都已超过十年,五哥以钦差之尊许以重酬,心动之人自然不在少数。然则众将家眷应有不少在中原,难道他们就不怕朝廷株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