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的能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心态的能量-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一句话叫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你在实践中“做到”了,我们才能确定你“知道”的真理到底真不真!
    l。能力和权力
    能力是自身拥有的改变世界的技能和力量。
    权力是机构或者别人赋予的行使命令的资格。
 第44节:摆脱“混淆人生”的26位密码(4)

()免费电子书下载
    能力一旦拥有,就没有人能够夺走。但是权力,只要赋予你权力的机构或者人物消失,哪怕你在权力的巅峰,你也有可能跌下来。
    m。焦点在外和焦点在内
    焦点在外是忘我,专注于外面的人和事。
    焦点在内是焦点关注于自身的想法、情绪、行为等。
    n。体验和概念
    通过行动得出自己的经验和感受是体验。
    通过书本或别人身上学来的知识和经验是概念。
    o。技术性和调适性
    靠用知识、技巧和方法来解决的问题是技术性的。
    靠调适心态、打开信念、提升素质来解决的问题是调适性的。
    p。自我和角色
    自我是小我,活在生理本能层面的我。
    角色是大我,或是担当的职位,或是追求理想时的定位。
    有一段我和B总裁的对话是这样的:
    B总裁:我很不喜欢我的副总裁,总是跟他处理不好个人关系,我很苦恼。怎么办?
    我:不喜欢他什么?
    B总裁:他是南方人,个子很小,外表长得很难看,说话声音又是娘娘腔,尤其他做事总是很小气,我们单位好多人都讨厌他!
    我:他的工作怎么样?
    B总裁:工作倒是搞得井井有条,业绩也很不错,但这些都是他分内应该做的!
    我:你认为你刚才讲这番话是站在个人的角度讲的,还是站在一个总裁的角度讲的?
    B总裁:我自己个人啊!噢!我明白了,我是老板!
    我:个人可以有七情六欲,是代表小我的利益;而总裁是一个职位,代表一个团队的领袖,是大我,你以这个身份做事的时候是代表团队和企业的立场!而现在,像你这样做,你有可能会为此付出什么代价?
    B总裁:有时很生气,我真想炒了他!但是,又没人能顶上!所以,有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我:你现在想要个人的小利益呢?还是坚持企业的大立场?
    B总裁:是啊!我现在清晰了,当然是企业的大立场了!过去我有很多时候区分不清这些,炒了很多人,损失了很多人才!也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作为一个管理者,你的自我是什么呢?你的角色是什么?
    角色是领导者,自我就是你作为个体所拥有的喜怒哀乐。
    如果这个管理者说,我不喜欢A员工,我喜欢B员工,是自我还是角色?是自我,他把“自我”的好恶带进了“角色”。
 第45节:摆脱“混淆人生”的26位密码(5)
    站在管理者的“角色”,可不可以说我喜欢A,不喜欢B呢?不可以。管理者评价员工的标准,应该是员工在工作上的表现。


    q。舒适区和学习空间
    舒适区是我们现有的能力范围,也是安全区域。呆在里面有舒适的感觉。
    学习空间是指人向内学习时,超出人的舒适区和能力范围以外的空间,需要突破和冒险的。在舒适区之外,人往往会有压力或者兴奋的感觉。
    很多人喜欢做在自己的“舒适区”之内的工作。但是其实如果一项工作超出了你的能力范围,反而能激发你的潜力,对你更有帮助。只有不断地突破你的学习空间,你的舒适区才能够相应地拓宽。
    r。我赢和共赢
    我赢是一种结果,一种是我赢了自己,是真正赢了;另一种是赢别人,有可能是赢了,有可能是输了,也有可能大家都输了。所以,我赢有时仅仅是一种表面现象或者是自定义的标准。
    共赢是一种心态,在我赢的同时让别人也赢,前提是我要赢。
    s。顽固和坚持
    顽固是顽强地固执于过去的东西。
    坚持是基于未来的目标。
    t。目标和成果
    目标是一个大方向,是无形的,或是基于大方向分解成若干小段的任务。
    成果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是目标的检视点。
    举个例子来说,年初定目标的时候,公司同事们一起定下了今年的目标,大家都说,下一年我们一起完成1000万。
    到了7月份的时候,大家看了上半年的销售报告:“太好了!已经完成了800万,看来今年的年度目标可以超额完成了!”
    这里,完成800万,就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阶段性成果,我们对于完成目标才会更有信心。如果我们只有目标,却不重视成果,就会有可能渐渐地偏离目标。
    u。创造性张力和情绪张力
    创造性张力是大我基于愿景去追求和创造的力量。
    情绪张力是小我执著于固有的习惯、信念和舒适区域的力量。
    v。知识技能和心态素质
    知识技能是关于智商的,需要用加法来学习。
    心态素质是关于情商的,需要用减法来学习。
    w。不喜欢和不愿意
    不喜欢是活在自己的标准当中,不符合自己的标准就不喜欢,实质是没能力喜欢对方。
    不愿意是任性、执著于小我的舒适区。
 第46节:摆脱“混淆人生”的26位密码(6)
    x。利益和立场
    利益,指的是所有能给小我带来的方便与好处。
    立场是大我表现出来的正直、中立、客观、坚持、爱心、挑战……等我们要具备的正面积极的态度。

()好看的txt电子书
    以上两点往往是成反比的。
    很多人过度追求利益就会为失去立场而苦恼,过于执著立场也会影响利益,最佳的平衡是坚持立场做人,得到合理的利益。
    y。情绪和情绪化
    情绪是人身上与生俱来的纯粹的、自发的能力。
    情绪化是一种人为的计谋和技巧,用来操纵别人的。
    z。理性和合理化
    理性是人运用思维,客观、中立、逻辑分析时的表现。
    合理化是运用理性来保护自己,逃避压力的方法。
    每种区分都是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每个人都有能力为自己选择最好的路,但首先要懂得如何区分。
    将混淆的信念区分开,视野才会更开阔,行动范围才会更宽广,也会更容易达到目标。
    因此,你能让自己的表现发生改变的关键所在——就是帮助自己把混淆的信念从360度的各个角度区分清楚。
    在一个团队要创造无限价值的时候,在一个人要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时候,必须用成果来说话。
    没有成果的人生是空洞的,我们学习很多东西,体验很多东西,不是为了学到而是为了做到。
    人生是一场体验,赢的体验就是最好的印证。其实“做到”是对自己的人生价值最好的诠释,“做到”是对自己能力检验的最有力证据。
 第47节:启发性发问找到人生无限可能(1)
    想到就能做到——启发性发问找到人生无限可能
    人的一生中究竟有多少种可能性?我们怎样才能不断地发现这些可能性?
    五步心态修炼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自我可能性的方法——启发性发问。
    启发性发问,通常是通过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启发我们释放出生命的潜能,让我们赢得通向成功的更多可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和提升。
    启发性发问,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身都没有察觉的隐藏部分,释放出心态的潜能。
    通过启发性发问,还可以区分出我们自身的盲点,同样能发掘出被隐藏的潜能。
    为什么披露隐藏部分和区分盲点能释放潜能?
    这些原理在反映全方位互动的“乔?哈里窗户(JohariWindow)”模式里面有详细的阐述。
    在心态修炼、激发心态能量的过程中,立体式洞察是一个基础,它可以广泛地接收信息。而启发性发问则能更深地挖掘信息,冲击我们固有的信念,从而使我们受到启发,愿意看得更多、更宽、更广。
    启发性发问的重点,不在于问,而在于启发。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人生来就已经知道所有需要知道的知识,只不过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渐渐遗忘罢了。所谓的真理其实就是“回忆”起早已存在心中的事情而已。
    他曾经找来一个没受过教育的小男孩,问了他一个很高深的数学问题:
    “如何在不用任何工具的情况下而能将一个四方形刚好拉长一倍?”
    小男孩自然不知道,急着让苏格拉底告诉他答案。
    苏格拉底并没有直接给予答案,而是一步一步地问问题。一连串的问题之后,小男孩终于自己找到了正确的答案。


    那个小男孩非常开心,他大喊:“我成功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坚信,真正的智慧和答案永远都在自己手中。通过启发,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智者。
    启发性发问的秘密
    在我们运用启发性发问的方法来激发心态能量时,要如何对自己发问或者是问些什么呢?
    启发性发问,不是“连珠炮发问”,也不是问“搜肠刮肚的问题”。这些发问方式,都不能达到启发性发问的效果。
    没有方向地乱问会把自己弄晕,更加找不到方向。
    启发性问题是围绕6个方向来问的。
    5W和1H:
    谁?(Who);
    何地?(Where);
    做什么?(What);
    为什么做?(Why);
    何时做?(When);
    如何做?(How)。
    给出这六个方向,目的是让我们的问题直奔主题。方向对了,就可以节省自己的时间,提高发问的效率。
    总的来说,我们发问的心法,应该是“从黑暗问到黎明”。
    这是什么意思呢?
    当你在开始的时候,心里可能会一片漆黑,这时的你就像是黑夜里的旅人,不知道该往哪儿走,也看不到方向。
    而当你结束的时候,你会觉得天一下子亮了,一切都豁然开朗。你发现了一条通往四面八方的路,而且你自己完全可以在这条路中找到自己的方向。
    如果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启发性发问的目的和效果也就达到了。
    那么,怎么样让启发性发问更有效呢?
    启发性发问是一个从整理已知情况开始,逐步挑战自己的心态极限,拓展自己各种可能性的过程。在启发性发问中,会依次问到以下几类问题:
    首先,我们会问到的是下面这几个资料性的问题:
 第48节:启发性发问找到人生无限可能(2)
    现在情况怎样?
    有什么事情发生?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成绩?
    是什么在困扰你?
    经过立体式洞察和360度区分,我们对自己的心态和行为进行了整理。在启发性发问的第一步,我们就要针对这些整理后的资料提出问题。
    在进行这一步的时候,我们既要有好奇心,也要有耐心。因为这个环节的很多问题,答案可能跟你之前洞察和区分的结果差不多。

()好看的txt电子书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再问一次呢?
    因为,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人的条理性往往会更好。所以,通过提问得出的答案,等于是帮助你按照一定的逻辑重新整理了一遍资料。
    其次,我们要问自己下面这些选择性问题:
    你计划在今年还是明年做这个项目?
    你的目标是想尽快赚更多的钱?还是想将企业规模做大?
    遇到压力时你是习惯找人倾诉还是自己逃开?
    你会让自己回避还是面对这个逆境呢?
    你能够答出好的答案,就是因为你问了正确的问题。
    通过资料性问题回顾了我们的根本问题,接下来我们就可以通过选择性问题,给自己施加一定的压力,让自己必须做出非A即B的选择,这样的压力会转化成更大的动力,从而激发出自己意想不到的回答。
    然后,可以开始问测试性问题。
    不同心态的人,对于不同的外部情况,反应也是不同的。问测试性问题的目的是,通过对外部情况的反应来检测你自己真实的心理状态。
    下面这些问题属测试性问题:
    对这件事情、这个人,你有什么看法?
    如果对方不支持你,你会怎么办?
    别的小组成果超过你,你有什么想法?
    达不到预期的成果时,你有什么体验?
    接下来,问一些引导性问题。
    我们进行心态修炼通常都是为了解决某一个心态问题而进行的,所以启发性发问应该是一个方向性、策略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很多问题来引导自己去探索某些特定的方向。
    比如,如果你希望增加企业的销售额,你可以问:
    在同一个行业里,排在前两位的企业做得好的地方是什么?
    有没有问过你的业务人员该怎么调整?
    你的企业在产品上有什么优势?
    而针对自己的心态,你可以问这样一些引导性问题:
    你是否留意过你对这件事情的反应是怎样的?
 第49节:启发性发问找到人生无限可能(3)
    你这样做反映出自己一些什么问题?
    你需要调整些什么而令你更有效地达成目标?
    你留意到对方的优点是什么?
    再接下来,要问的是可能性问题。
    问到可能性问题的时侯,说明启发性发问已经进入了最关键的环节。可能性问题通常用于启发自己突破局限,去发现解决问题的不同角度。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努力地去穷尽一切的可能性,多问一些“你还可以做什么?”或者“还可以怎么样?”

()免费TXT小说下载
    下面这些问题属可能性问题:
    你认为在人与事方面的调整会带来什么效益?
    如不改善此情况,会导致什么影响?
    你可以做些什么去改善目前的情况?
    你还需要什么其他资源?
    通过可能性问题,我们能找到新的可能性,要通过宣言性问题把它确立为行动方案。
    经过可能性问题的洗礼,你的心态一定已经修炼到了新的境界,你发现了很多新的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