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是最好的老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妈妈是最好的老师-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妞妞渐渐长大,她的“成长簿”也在增加着厚度,翻开看看妞妞的“成长”,丽文没有一次记录妞妞考试成绩好坏,或者哪门功课的分数。
    丽文的这种做法是很有道理的。小学期间最重要的是保护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家长对考试分数的过分关注,对排名的斤斤计较,其实都是对孩子学习兴趣的消解。当孩子被大人引导着去关心分数、关心排名时,他就不会对学习本身有兴趣了。学校方面对成绩已有足够的渲染,如果家长再推波助澜,非但对孩子将来的学习没有成全,反而起了反作用。
    妞妞小学期间,“成长簿”上记的都是妞妞在班级参加的一些小活动和学期末得了什么奖。比如“参加了班里的大扫除”、“帮社区李奶奶拿报纸”、“期末得了优秀班干部奖”等等。
    成长中的妞妞和爸爸妈妈没有发生过争执,不过有一次却“吵起来”了呢。那是妞妞小学五年级时看到书里的一个观点,她不太认同就问爸爸,可爸爸却认同,两个人开始“辩论”,都觉得各自的观点明确,但妞妞并不偏激地维护自己的观点,而是能一边辩论一边思考,一旦认识到爸爸说得有道理,就中止辩驳,然后让丽文也参与,和爸爸妈妈一起理清思维。这是妞妞的成熟,也是一种美德。丽文就把这件事记到小本上,并奖励妞妞一朵小红花。这让妞妞进一步明确,辩论是为了明辨是非,而不是为了驳倒对方。
    妞妞一天天长大,越来越有主见了,也渐渐成熟起来,画小红花的奖励显得有些小儿科了。最主要的是妞妞的个性、思想、学习等方面表现出稳定的良好状态,丽文更注重的是和妞妞的交流、沟通。所以等妞妞上初二后,小本上就再没记什么,很自然地停下来了。现在,妞妞已经上大学了,“成长簿”已成为妞妞家的一件“文物”,成为她快乐成长的见证。
 第8节:发现孩子的缺点美
    设立“成长簿”确实是个较好的办法,丽文和先生从没用钱奖励过孩子,来自父母的奖励就是小本中的一朵朵小红花,它无法用金钱计算价值,却无比珍贵,协助家长培养了孩子许多好的品德。
    发现孩子的缺点美
    一位家长对我说,“我的孩子每天净给我惹事,哪里有什么好事。”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

()免费电子书下载
    每个儿童的优点都一样多,他们的特点往往就是他们的优点。这些优点是贮藏在儿童心中的种子,需要合适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栽培、适当的滋润,它们才能萌发、生根、开花、结果。可惜的是不少家长只会发现孩子的缺点,对孩子的优点却感觉迟钝。这样就使这些种子由于缺少滋养和栽培,在合适的成长期内不能很好地成长,变得枯萎或死亡——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孩子到最后真的满身缺点,很难找到优点了。
    不善于发现孩子优点的家长,他们当然也很爱孩子,但他们总认为孩子表现好是正常的、自然的,不需要说什么;而孩子一有令人不满意的地方,就一定会提出批评。本意是想让孩子了解缺点,改正缺点,但最后造成的结果是,孩子在家长不断的批评中,体会的总是“我只有缺点”。由于孩子很少得到肯定和鼓励,所以这些家长到头来会发现,自己孩子的缺点越来越多,越来越让他们失望。
    有句名言说,世界上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家长们哪怕没有时间设一个记录本,至少要在心里设一个这样的“成长簿”,心里有没有这样一个本子,你的目光和言语会流露出来,孩子完全能感受到。你给孩子记录的“功绩”越多,也就给了孩子越多的快乐与自信,这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好。这也是不少教育学者们提倡“欣赏你的孩子”的主要观点。
    还有的家长是好的方面会表扬,坏的方面也会及时指出。这从道理上讲是没错的,但如果操作方式不当,也达不到激励效果。
    我建议这位家长给孩子找优点,每天找一点,鼓励孩子。过了两周,这位家长拿来一张画得很详细的表格给我看,说孩子一开始表现挺不错,没过两天就反对把这张纸贴在墙上。我一看,这位妈妈很是下功夫了。
    这张纸被分成三栏,一栏写优点一栏写缺点,还有一栏是爸爸妈妈的总结,而且中间的格格划分很细致。家长的用意是良苦的;既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优点,又要让孩子记住自己的缺点,而且时刻提醒着爸爸妈妈期望的“好孩子”是什么样的。但这样做显然是不合适的。设立“成长簿”或者寻找孩子的优点,本来是为了达到催化作用,使孩子从偶尔的良好表现中获得自信和快乐,使这偶然行为最后成为孩子的一种稳定行为。可是,把孩子缺点也白纸黑字地写出来贴到墙上,不断地提示,也可以使这些行为稳定下来——本来想抛弃的坏东西,在这种刺激下很容易让孩子给自己定性,以为那些坏习惯是自己必然的行为。最后结果是,优点可能会巩固成为真正的优点,缺点也会巩固下来,成为总也改不掉的缺点和习惯。时刻把爸爸妈妈期望的“好孩子”记在心里,孩子的压力有多大啊。
    儿童的反思意识和控制能力都还没有形成,他们更容易受到暗示和兴趣的支配。我对这位家长说,把孩子的缺点写出来,张贴在他的眼前,孩子就会经常自我提醒,理性地纠正自己的错误。这种想法是太不了解儿童的特点了。而且,来到家里的客人都会看到这张纸,这么多缺点挂在墙上,也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这位家长纳闷地说,那么多缺点不去提醒他吗?
    我笑了笑,孩子的缺点是要提醒,可是要换换方法。比如孩子不好好练习绘画,总要家长提醒才去练,你就记下“能坚持每天练绘画”;接下来他还是总想偷懒,不想练够两个小时,你就记下“虽然只练了一个小时,但画得很有进步”;他发现画一个小时你也接受了,接下来就每天只画一个小时,你于是先回避时间问题,记下“绘画很认真,水平越来越高了”——从孩子的不对中,总能找到值得表扬的地方,总给孩子良性的暗示和正面的刺激。这样下来,孩子慢慢地就把为时间而练改成为技能而练,当他心里真正想要画好一幅画时,他是不在乎多画一会儿少画一会儿的,而且认真画一个小时的成绩会好于磨洋工两三个小时。
    家长没有必要担心孩子会有意“偷懒”,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上进是他的天性,只要不被扭曲,就一定会正常生长。
    儿童的缺点,只是不成熟的表现,而不成熟才意味着有生长空间和成长可能。家长应真正从内心欣赏孩子的不成熟,从不成熟中看到孩子的缺点美。
    ·做个会开“家长会”的家长
    “家长会”是家长和老师们交流的机会,而它一旦变成了让孩子蒙羞、挨训挨打的恐怖事件,这就在孩子脆弱的心灵里种下了恶果,憎恨老师和父母、厌学、逃学随之而来。而会善用“家长会”的妈妈,会让孩子充满信心地投入学习中……
 第9节:“骄傲”的妞妞(1)
    “骄傲”的妞妞
    丽文有一天接到妞妞班主任的电话,丽文听出电话里班主任老师的语气很不高兴,还说让丽文无论如何今天必须来学校一趟。丽文放下电话就着急,妞妞很懂事的,不会闯什么祸啊。丽文赶忙就去学校,找到妞妞的班主任。丽文听了班主任的话,才知道,妞妞每天上课都不好好听课,上语文课时总是自己在下面看闲书,语文老师说了好几次,可妞妞站起来就说,老师讲的她都会。班主任老师说,你们家的妞妞太自高自大了,太骄傲了,上课经常顶撞老师,说这个老师讲得不对,那个老师讲得不好,简直是目中无人啊,回去好好说说吧。
    丽文听了以后心里也有些奇怪,妞妞很喜欢上语文课的,而且在家都会把课文提前看了,还看很多的小说。丽文有时候也给妞妞说,上课的时候,要是自己觉得会了,不想听老师的,可以不听。妞妞从上幼儿园起就很懂事,老师们也都很喜欢,一直担心妞妞有优越感,把自己看得太高,班主任老师的话让她觉得,妞妞现在很“骄傲”,这正是她担心的。
    妞妞放学回来,刚进门,丽文就把妞妞叫过来,语气有些严肃地问:“妞妞,你上语文课总在下面看小说吗?”妞妞没太注意妈妈的表情,随口就说:“也不是经常啊,就是有时候,老师讲得没意思,我就看看,你不是说也可以不听嘛。”丽文看到妞妞这种漫不经心的态度,有些上火,“你是不是在课上说,你什么都会了?”妞妞听了,愣住了,“妈妈,谁给你说的?”丽文说:“先不要管谁说的,你是这么说的?”妞妞低着头,不说话了。丽文觉得,妞妞肯定是上课说了这样的话,直接就批评妞妞,“你觉得自己都学会了吗?你的语文成绩是好,可是你在课上对老师说,你都会了,是不是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妞妞这时也有些生气了,很坚决地说,“我没有觉得了不起!”
    丽文看妞妞的态度很强硬,大声说:“你没有?没有的话,老师能说你上课顶撞老师吗?能说你目中无人吗?你是不是觉得自己什么都会了,就骄傲了?”妞妞听了妈妈的话,觉得妈妈怎么这么“凶”,顿时眼泪就流了下来,委屈地说:“我没有顶撞老师,也没有目中无人,你还说我骄傲,我骄傲什么了啊。”
    看着妞妞在哭泣,丽文心里突然觉得,自己好像错怪她了。丽文担心妞妞学习成绩好,而太有优越感,只是希望妞妞不要像老师说的那样“目中无人”,可是自己还没有问清楚这些事情的原因,就这么批评孩子,突然意识到自己把问题说得太严重,超过孩子的承受力了。妞妞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哪些行为是“骄傲”,也不知道“骄傲”到底怎么了,妞妞如果在学校有些事做得不妥,应该想办法引导她认识,高高兴兴去改正。而自己这样说,只会让孩子很迷惑。
    丽文赶紧拉着妞妞的手,两个人并排坐到沙发上,丽文对妞妞说:“妞妞对不起,妈妈说得不准确,说得太夸张了。”妞妞擦了眼泪,问丽文:“妈妈,你为什么要说我经常顶撞老师了啊,谁告诉你的啊?”
    丽文不想说班主任老师的原话,只是说让妞妞好好想想,这几天是不是顶撞老师了或者是不是对老师说话不礼貌了?妞妞想了想说,她上课看小说的时候,被语文老师发现了,老师就问她,看的什么书,妞妞如实说是小说。老师很生气地说,你学习好跳级上来的,就觉得了不起了吗?这些课文你会了吗?妞妞听了老师的批评,就实话说都会了。老师很气愤,就罚妞妞站了一节课。
 第10节:“骄傲”的妞妞(2)
    丽文问她说,你回家怎么没有给妈妈说这件事,妞妞说觉得没有什么,就没有说。丽文接着问,那还顶撞过别的老师吗?妞妞说,还有上自然课的时候,老师讲到乡村人文时,就说自己被一个没有素质的乡村人给骗了,然后就开始说乡下人很愚昧什么的,妞妞听了老师的话,就站起来说,老师说得不对,我爷爷奶奶家就在乡村里,乡下人不愚昧。老师看了妞妞一眼,生气地说:“坐下!”妞妞说,她那节课就没有听老师讲课,觉得自己不喜欢那个老师。
    听完妞妞的话,丽文心里更是觉得自己刚才批评妞妞是错误的。妞妞是个诚实的孩子,妞妞当时才八岁,以她的年龄还不会隐藏自己的想法和情绪。丽文不知该说什么了,妞妞的质疑精神,在一些脆弱的老师眼里就是缺点。但妞妞给老师们留下这样一个“骄傲”印象,这肯定是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丽文对妞妞说,语文老师肯定不希望自己讲课的时候,下面的学生不专心听讲了,虽然你已经学会了,我也说过你可以不听,不过你可以看语文课本后面的课文,不要总在课堂上看小说。自己学会了,自己心里有数。老师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地讲课,还没有讲完,你就说你学会了,老师心里有些不舒服吧。不过以后要是有什么想法,课下和老师单独说。要是你不想和老师们说,就回来和爸爸妈妈说。妞妞点点头,似乎明白了。
    丽文接着说,自然课老师说乡下人愚昧,确实是老师的不对。你看,给你们上课的老师,有的就很好,而有的老师上课就爱把自己的事情、感情随意说,你不要受老师这些偏激语言的影响,对其他人也有偏见。他那样说乡下人,说明他自己素质也不怎么高,你不要在意。每个老师的性格和素质都不一样,不要强求自己遇到的老师都是你满意的,但是对学校的每个老师我们都要尊敬,当然不是尊敬他们的一些缺点,而是像尊敬世界上任何一个人一样。只要这个人不做坏事,仅是有些我们不喜欢的毛病,我们都应该尊重他。素质不高的人本身已很不幸,这是因为他从小没有遇到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如果受到好教育,他一定不是后来表现的那样。我们如果现在不尊重他,他就更不幸了。
    妞妞“骄傲”的事,很快就过去了。而我想对妈妈们说的是,“家长会”上无论听到什么,都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责骂孩子,而要站在孩子的立场,替孩子想想。
 第11节:如何善用“家长会”
    如何善用“家长会”
    家长和老师沟通是一种有效了解孩子的途径,老师一般也都会如实地将孩子的各种情况告诉家长。但家长如何“转达”,要动一些脑筋,一定要考虑“转达”所采用的方式及言语会对孩子形成怎样的影响,要对孩子有激发作用,而不是抑制作用。

()好看的txt电子书
    妞妞上高一第一个学期末,学校召集家长会,主要内容是通报学期考试情况。妞妞总体成绩不错,但是物理成绩有些低。妞妞初中时物理一直不是强项,上高中后所在的实验班同学们理科成绩普遍都强,相比之下,妞妞的物理成绩显得很不理想。正好物理老师担任班主任,“家长会”后丽文主动找跟班主任了解情况。班主任也提到妞妞物理比较弱,认为妞妞在物理上应该再想办法提高一步,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